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公开道歉

民法通则公开道歉

发布时间: 2022-02-02 18:23:48

1. 著作权法赔礼道歉的责任形式适用的情形有哪些

在法律中一般对著作权的侵权行为都是可以要求赔礼道歉的,具体在法律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著作权法》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 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2. 私人之间的道歉信在道歉人不同意的情况下能不能公开求法律依据,

你的意思是、、别人与别人之间的道歉信吧、、这个不太好说、、尽量不要公开、、这也是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当然如果是你朋友、、你可以征得他人同意、、在公开就没事了

3. 法律规定什么情况情况才能公开道歉

依据《民法通则》诉讼请求人在诉讼请求中要求公开赔礼道歉获得法院支持

4. 发抖音诋毁他人名誉怎么处理是否需要公开道歉以及赔偿呢

根据法律规定,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在公共场所公然侵害他人名誉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节予以治安处罚;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按诽谤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一、《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三、《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5. 在医疗事故中,申请诉求中要求院方公开道歉,有法律规写说不可以有这样的要求吗

赔礼道歉适用于人身权遭受侵害的情形,医疗事故
《民法》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 停止侵害;
(二) 排除妨碍;
(三) 消除危险;
(四) 返还财产;
(五) 恢复原状;
(六) 修理、重作、更换;
(七) 赔偿损失;
(八) 支付违约金;
(九)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 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6. 诋毁他人公开道歉信怎么写

诽谤他人道歉信怎么写

篇一:诽谤他人道歉信

情况说明(道歉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xx学院xx-1班的xxx,对于这次我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下面就此做具体

详细的说明。在此恳求老师及校方对我的原谅及宽大处理。 回想这些幼稚的行为,我万番悔恨。这不仅是对xxx同学的不尊 对这种不良的行为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进行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心用行动

来挽救我与xxx的友谊,为xxx同学正名。我非常感谢学院老师对我的帮助,尤其是x院长和xxx老师。他们给我上了大学最为深

刻的一课,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学习如何做人更为重要,这是人

生的头等大事。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和尊重,尤其是对我们的同学,因为他们不

仅是我们的良师,也是益友。如果处理不好与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是很危险的,因为这将严

1/14页

重影响到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我们的学习,甚至破坏友谊。我非常感谢学

院对我的帮助,使我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言论自由,不代表没有约束,现代的社交

媒体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虽然互联网丰富了我 再次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宽容和维护。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同学情和师

生情。这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成为我为理想奋斗的启明星。 时间:201x年x月xx日 说明人:xxx(手

写签字)篇二:关于对诽谤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致歉信关于对诽谤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致歉信 关于对诽谤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致歉信:本人由于与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限公

司的客户经理的私人矛盾,之前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些诽谤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不实

信息,信息内容为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骗取一家公司的评估费,该内容属本人在一时

冲动之下胡乱编造的,由于内容被大量的个人网站转载扩散,以造成对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

限公司的名誉的严重伤害,本人深感内疚,本人已将之前所发表的文章自行删除,但由于有

些属个人网站转载复制的。本人无法删除,但我会尽力去删除,

2/14页

现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以

此方式公告,向南京帝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致歉,希望此公告能够弥补本人之前的过失;篇

三:诽谤罪需要哪些证据 怎么告他人诽谤罪 诽谤罪需要哪些证据 怎么告他人诽谤罪 摘要:诽谤罪需要哪些证据?怎么告他人诽谤罪?哪些行为不构成诽谤罪?法律直通车专业

律师来为大家专业解析,并介绍相关法律法规: 网友咨询:【网上律师在线咨询,就上法律直通车】 诽谤罪需要哪些证据?法律直通车专业律师:犯罪嫌疑人自己的供述、被害人的陈述、在场人的证言、犯罪嫌疑人散布虚假事实的相

关物证书证、证明犯罪嫌疑人散布捏造事实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起诉诽谤

罪的证据。

【相关知识】

怎么告他人诽谤罪?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

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

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

3/14页

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

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

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

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

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

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

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

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只要事实存在,两者都构成诽谤,诽谤罪需情节严重,前者一般是道歉,后者就需要负

法律责任了。

4/14页

哪些行为不构成诽谤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规定:

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

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法律直通车小编提醒大家: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走正确的法律程序途径,让专业的律师

与您共同拿起正当的法律武器,是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最佳途径。法律直通车为您提供法

律在线援助。篇四:真诚道歉真诚道歉 真诚道歉 我们总会将自己和别人幻想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墙,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都依然坚挺。

在冷言冷语中,在嬉笑怒骂中仍能保持所有的高傲全身而退。殊不知,人们只不过是那假装

坚强的刺猬,皮肉中彻骨的疼痛,也需要人理解宽慰。 人不是钢铁侠,人也有七情六欲。什么时该展现在外人面前,什么该保留在自己的内心

深处。人总是很要强的,我们固执的认为,人生在世,面子最重要,面子就是我们为人处世

7. 关于公开道歉,请法律朋友帮下忙回答

可以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
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你老板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你们的名誉权

8. 公开媒体道歉的法律依据

公开媒体道歉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而对于赔礼道歉的方式,可由法院根据具体的案情来酌情确定,可以是直接的口头赔礼道歉,也可以是书面的赔礼道歉。而如果因侵权造成的影响面较广的,或侵权内容本来就是通过公开媒体散布的,法院也可以责令侵权人通过公开媒体进行赔礼道歉。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9. 合同能否涉及人身权利,比如要求一方公开道歉。前提当然是双方已经达成合意

赔礼道歉这种责任的依据可以是侵权责任法,也可以民法通则

不过一般不适用合同法,尤其您说是基于人身权利的

合同法一般不调整人身权利,例外是比如买个水壶炸伤自己(身体权或者健康权),当然可以按违约走,但大部分都走侵权法的产品责任吧...

热点内容
2018劳动法产假假期 发布:2025-02-08 21:33:51 浏览:928
民法规定特殊情况 发布:2025-02-08 21:16:29 浏览:930
福建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2-08 21:06:26 浏览:729
刑法哲学下载 发布:2025-02-08 20:14:30 浏览:630
法院小段子 发布:2025-02-08 20:01:44 浏览:252
王田律师 发布:2025-02-08 19:59:53 浏览:891
法律硕士填写报考院校 发布:2025-02-08 19:58:12 浏览:393
密室免责声明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8 18:29:32 浏览:716
双方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8 18:29:32 浏览:758
劳动法对临时年龄工规定 发布:2025-02-08 18:23:50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