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个刑法
Ⅰ 刑法单选题
选C,(一)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己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手段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法定刑不同。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朋徒刑,法定刑较轻,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量刑幅度较宽。
二、本罪与侵占罪的界狠
1、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后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但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的是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而后者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4、本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既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还有个人的:后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3种特定物,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他人仅是指个人,而不包括单位。
5、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6、本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后者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
Ⅱ 刑法选择题
选A,从新原则。
Ⅲ 刑法的选择共犯
您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中并没有选择共犯一说。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有以下几个特征:
1、犯罪主体必须是在二人以上,无论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一方是自然人,另一方是单位均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作为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一是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二是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三是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
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2)各共同犯罪人对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抱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望采纳
Ⅳ 刑法的选择题
第一题选A和D。
(1)根据《刑法》第28条的规定,胁从犯只指受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而不包括受诱骗参加犯罪的人。所以,选项A错误。(2)《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没有规定“比照主犯”。这里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是指根据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直接依照法律规定,比照该共同犯罪行为所对应的法定刑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而,选项D错误。(3)在聚众犯罪中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如法定刑只处罚首要分子(见《刑法》第289、291、242条)且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其中的首要分子当然无所谓主犯。因而,选项B正确。(4)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与主犯相比较而划分的共犯人种类,没有主犯也就无所谓从犯。因而,选项C正确。
第二题选D
《刑法》第261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240条:
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刑法》第262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甲对已抚养3个月的弃婴负有扶养义务,但其出卖行为并非拒绝扶养的行为,故不构成遗弃罪。
甲收养的育婴并无家庭或监护人,故不构成拐骗儿童罪。
Ⅳ 刑法选择题,,,求助!!!!!!!!!!!
D不用解释,明显是个人徇私舞弊,是个人犯罪,没有共同犯罪的另一方。
A中的甲虽然明知乙组织他人卖淫,但为其招募、运送的人员可能从事其他行为,而不一定从事卖淫嫖娼,因此不一定构成共同的组织卖淫罪。
B甲提供伪造的出入境证件,但伪造的出入境证件,乙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并不构成共同犯罪。
C中的甲所提供的虚假证明文件,是直接服务于乙的贷款诈骗犯罪,且有明知情形,因此界定为在共同犯罪。
Ⅵ 刑法种类有哪些
刑事处罚是指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回定,刑事处罚包答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Ⅶ 刑法题,选什么
答:违反禁止类推原则。
Ⅷ 刑法选择题(单选)
1、我国抄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袭两种类型(A、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
2、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C、消极地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
3、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方法是(A、先减后并)
4、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告之自己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2年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D、没有故意犯罪)
6、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1/2)
7、国家工作人员肖某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某公司的回扣40000元,归个人所有,肖某的行为构成(B、受贿罪)
Ⅸ 选择题(关于刑法的)
是B,因为虐待玉的行为人安某故意致玉伤残的,安某的虐待罪会转化为故意伤害罪
这样判断是从 转化犯这个概念来的,其中一个对 转化犯的定义:
转化犯是指由法律特别规定的,某一犯罪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另一种更为严重的犯罪,并且应当依照后一种犯罪定罪量刑的犯罪
Ⅹ 刑法中选择性罪名共包括哪些
太多了,粗略统计有169个,有拐卖妇女、儿童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