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641

民法641

发布时间: 2022-02-04 15:43:26

1. 民事诉讼法学的图书信息

作者: 谭兵 主编,肖建华 副主编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1
字数: 763000
版次: 1
页数: 641
印刷时间: 2004-12-1
开本: 16开
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3652769
定价:¥46.00 本书对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做了翔实和丰富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兼具资料性和学术性。本书共分二十四章,依据具体内容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总论、原则制度论和程序论三部分。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的一种,总论和原则制度论在全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程序论则是本书以大部分的篇幅进行详细阐述的主体内容。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有点是对该学科资料和知识点介绍的完备,可以说该书囊括了与民事诉讼法相关的全部诉讼程序制度,包括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民商事仲裁、海事诉讼和海事仲裁制度。另外,本书还比较适当地将理论和法律地实际规定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民事诉讼法律学科地同时,领略民事诉讼具体制度地运作。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二章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诉和反诉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说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种类
第三节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第一节 民事案件的-主管
第二节 民事案件管辖概说
第三节 级别管辖
第四节 地域管辖
第五节 裁定管辖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
第五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说
第一节 当事人的界定
第二节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第三节 正当当事人
第四节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第五节 当事人的更换和诉讼承担
第六章 多数当事人诉讼
第一节 共同诉讼
第二节 第三人诉讼
第三节 代表人诉讼
第七章 民事诉讼代理人
第一节 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概说
第二节 法定诉讼代理人
第三节 委托诉讼代理人
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一
第四节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明
第一节 证明对象
第二节 证明责任
第三节 证明标准
第四节 法院的举证指导义务、证据调查和证据保全
第五节 法院对证据的审核判断
第十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第一节 期间和期日
第二节 送达
第三节 财产保全
第四节 先予执行
第五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六节 诉讼费用
第七节 诉讼救助
第十一章 普通程序
第一节 普通程序概说
第二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三节 审前准备程序
第四节 开庭审理
第五节 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
第六节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第十二章 简易程序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说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特点
第四节 简易程序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五节 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第十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说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和受理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
第十四章 再审程序
第一节 再审程序概说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第三节 人民法院决定再审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再审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
第一节 法院调解概说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
第三节 法院调解书的制作和法院调解协议的效力
第十六章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裁判
第一节 民事判决
第二节 民事裁定
第三节 民事决定
第十七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说
第二节 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三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四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五节 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六节 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十八章 督促程序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说
第二节 支付令的申请和受理
第三节 人民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审查和处理
第四节 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第十九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说
第二节 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
第二十章 破产程序
第一节 破产程序概说
第二节 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
第三节 债权人会议
第四节 和解和整顿
第五节 破产宣告、破产清算和破产终结
第六节 破产违法责任和破产责任的追究
第二十一章 民事执行总论
第一节 民事执行概说
第二节 执行主体和执行参与人
第三节 执行标的
第四节 执行根据和执行管辖
第五节 执行程序通则
第六节 执行程序的合并和执行竞合
第七节 参与分配
第八节 委托执行和协助执行
第九节 执行救济
第十节 对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二章 民事执行分论
第一节 各类执行措施概说
第二节 金钱债权的执行
第三节 非金钱债权的执行
第二十三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说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
第四节 相互承认、执行外国法院裁判和外国仲裁裁决
第五节 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支持和监督
第六节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
第二十四章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
第一节 海事诉讼概说
第二节 我国海事法院的受案范围和海事诉讼管辖
第三节 海事请求保全、海事强制令、海事证据保全和海事担保
第四节 海事审判程序
第五节 关于几种海事非诉程序的规定

2. 怎样运用百度知道进行负面的压制

高 手 Q:319 754 839
百 度 知 道 所 有 负 面 处 理,15 分 钟 内 快 速 搞 定,快 照 清 除!
,
,
,
,
,
,
,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是以个人权益为本位的。民法以权益为中心,以尊重、维护市民的私人利益、自在意志为其动身点,更多的依托契约自在分配权益义务,依托个人的慎重留意防止损伤。民法一切的规制都旨在保证个人利益的充沛完成,强调人的个性的充沛发挥。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分歧的,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根底。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度调和本国经济运转过程中发作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一切规制都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动身点。经济法着重于以社会利益为导向,调和个体的利益的矛盾与抵触,完成利益平衡,促进社会共同价值目的的完成。
民法和经济法的基本区别在于民法采取对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准绳调整对等主体之间的横向财富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性质上属于私法;而经济规律采取国度干预经济的准绳调整国度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其目的在于抑止市场本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维护公平的竞争次序,增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性质上属于私法。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别的本质在于二者追求的利益不同。民法注重个体利益,经济规律注重社会整体利益。
2 民法和经济法价值差别的细致表现
2. 1 正义价值上的差别
法学家乌尔比安以为:正义是使每个人取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世不变的意志。正义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正义是不时与法律相随同的根本价值,正义包含了自在、对等、平安等根本要素,法必需满足最低限度的正义规范。
民法的正义价值属于个人正义,它与民法的意志自在和权益本位是分不开的。传统民法以自在竞争为根底,其正义观中自在占领了重要的位置,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完成民法正义价值的理想状态。在市民社会的民法上,个人只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担任,这种义务普通来源于他的差错所构成的损伤。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决议经济法的正义价值是社会正义,这源于经济法对现代人类社会给予普遍关心的现代思潮。经济法完成社会正义的目的是完成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它将对等观念引入民法的自在正义观。经济法增强了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同时注重社会对个人的关心。民法上的正义价值是一种方式正义,这是一种细致存在于细致的人、行为或事情中的具有理论内容的正义。民法央求社会主体一概对等,对一切人普遍对等地执行法律。民法上的对等只需求对等的看待,而无法抵达本质结果的公正。经济法追求的是本质正义,这是社会根本构造的正义,是社会的正义。经济法以完成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幸福、利益和展开为目的。
2. 2 次序价值上的差别
次序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展开变化的规律性现象。次序意味着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某种水平的稳定性、连续性、肯定性战争安性。次序是法的根底价值和前提条件,次序是人类生存和展开的条件。
任何部门法从某种意义上讲,都追求并坚持一定的社会次序。民法维护的是一种自然经济次序。民法的次序价值表往常它为市场提供普通规则及市场活动的行为标准。民法的一切规制都是为了让市场机制自在发挥作用,以期完成经济运转的理想状态。经济法维护的是一种制定经济次序。凯恩斯的国度干预经济运转的经济理论被公以为是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观念根底,经济法一切的规制旨在限制、修正市场机制造用的发挥, 以使市场经济依照人类设计的理想状态运转。民法排挤国度权益,主张以经济自律为根底。经济法表现国度权益对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关系的干预,济法不只触及宏观市场主体、调控范畴,还触及微观的市场主体、市场次序规制等民商事关系范畴。
因而能够说,民法是调整对等主体之间的财富关系和人身关系所构成的“平位”次序;经济法树立和维护的是一种“平面”次序

3. 关于合同法268条

定作人对承揽合同的随时解除权
合同一经订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内不能擅自变更解除,这是合容同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由于承揽合同是一种与人身有密切关联的特殊合同,合同法第268条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这体现了承揽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区别,是合同法确立的一项新制度,符合了现代民法的立法潮流。各国民法典基本上均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定作人行使对承揽合同的随时解除权,应否受到限制?对此,合同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实践中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不应予以限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予以限制。从国外立法看,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民法典虽在赋予定作人的法定解除权的同时,对这种解除权的行使作了必要的限制。如德国民法典第649条规定:“承揽人未完成工作前,定作人得随时解除契约。”日本民法典第641条规定:“在承揽人未完成工作时期,定作人,无论何时,都得赔偿损害而解除契约。”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1条也规定:“工作未完成前,定作人得随时终止契约,但应赔偿承揽人因契约终止而生之损害。”

4. 我妻荣的主要著作

近代法中债权的优越地位(1953年ISBN:4-641-03251-3)
民法大意
民法讲义
民法案内
民法研究
民法和五十年
民法

5. 关于专升本(广东)

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6. 民法(第3版)第三版(王利明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与第二版的区别

第二版图书目录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述………………………………………………………………(3)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4)
第二节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7)
第三节民法的特点…………………………………………………………(10)
第四节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14)
第五节民法的体系…………………………………………………………(17)
第六节民法的渊源…………………………………………………………(21)
第七节民法的适用范围……………………………………………………(23)
第八节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25)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30)
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30)
第二节平等原则……………………………………………………………(32)
第三节私法自治原则………………………………………………………(35)
第四节公平原则……………………………………………………………(37)
第五节诚实信用原则………………………………………………………(40)
第六节公序良俗原则………………………………………………………(41)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45)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45)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48)
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51)
第四章自然人…………………………………………………………………(55)
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55)
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59)
第三节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62)
第四节监护………………………………………………………………(64)
第五节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户籍和身份证………………………………(68)
第六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69)
第七节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73)
第五章合伙…………………………………………………………………(77)
第六章法人…………………………………………………………………(88)
第一节法人制度概述………………………………………………………(89)
第二节法人的成立…………………………………………………………(94)
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96)
第四节法人的机关及法人分支机构………………………………………(100)
第五节法人的变更和终止…………………………………………………(102)
第七章民事权利………………………………………………………………(108)
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念……………………………………………………(109)
第二节民事权利的分类……………………………………………………(110)
第三节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117)
第八章物………………………………………………………………………(122)
第一节物……………………………………………………………………(122)
第二节货币和有价证券……………………………………………………(126)
第九章民事行为……………………………………………………………(130)
第一节概说………………………………………………………………(131)
第二节民事行为的分类……………………………………………………(132)
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136)
第四节意思表示……………………………………………………………(137)
第五节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143)
第六节效力存在欠缺的民事行为…………………………………………(149)
第七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行为………………………………………(159)
第十章代理…………………………………………………………………(167)
第一节概述………………………………………………………………(167)
第二节代理权………………………………………………………………(172)
第三节无权代理……………………………………………………………(176)
第四节代理关系的消灭……………………………………………………(179)
第十一章期限与诉讼时效……………………………………………………(183)
第一节期限…………………………………………………………(183)
第二节诉讼时效制度概述…………………………………………………(186)
第三节诉讼时效期间………………………………………………………(188)
第四节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193)
第二编 物 权
第十二章物权慨述……………………………………………………………(199)
第一节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00)
第二节物权的种类…………………………………………………………(203)
第三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205)
第四节物权的民法保护……………………………………………………(208)
第十三章财产所有权…………………………………………………………(212)
第一节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213)
第二节财产所有权的权能…………………………………………………(215)
第三节财产所有权的取得…………………………………………………(218)
第四节财产所有权的行使…………………………………………………(220)
第五节善意取得制度………………………………………………………(220)
第六节财产所有权的移转…………………………………………………(223)
第七节财产所有权的消灭…………………………………………………(225)
第八节财产所有权的种类…………………………………………………(226)
第九节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235)
第十四章财产共有……………………………………………………………(241)
第一节共有的概念和特征…………………………………………………(242)
第二节按份共有……………………………………………………………(243)
第三节共同共有……………………………………………………………(245)
第四节共有财产的分割……………………………………………………(248)
第十五章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252)
第一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253)
第二节专有部分、共有部分的所有权……………………………………(254)
第三节基地的使用权………………………………………………………(256)
第四节团体关系……………………………………………………………(258)
第十六章相邻关系……………………………………………………………(261)
第一节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61)
第二节相邻关系的种类…………………………………………………(262)
第三节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265)
第十七章用益物权……………………………………………………………(267)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268)
第二节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权………………………………………(269)
第三节国有土地使用权……………………………………………………(271)
第四节承包经营权…………………………………………………………(273)
第五节采矿权………………………………………………………………(275)
第六节宅基地使用权………………………………………………………(276)
第七节房屋典权……………………………………………………………(277)
第十八章担保物权……………………………………………………………(282)
第一节抵押权………………………………………………………………(283)
第二节质押………………………………………………………………(290)
第三节留置权………………………………………………………………(296)
第三编 债权总论
第十九章债的概述……………………………………………………………(305)
第一节债的概念和特征……………………………………………………(305)
第二节债的要素……………………………………………………………(308)
第三节债的发生原因………………………………………………………(312)
第四节债的分类……………………………………………………………(315)
第二十章债的履行……………………………………………………………(325)
第一节债的履行概述………………………………………………………(325)
第二节债的适当履行………………………………………………………(332)
第三节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334)
第二十一章债的保全和担保…………………………………………………(342)
第一节债的保全……………………………………………………………(343)
第二节债的担保……………………………………………………………(350)
第二十二章债的移转和消灭…………………………………………………(365)
第一节债的移转……………………………………………………………(366)
第二节债的消灭……………………………………………………………(373)
第四编 债权分论
第二十三章合同概述…………………………………………………………(385)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特征…………………………………………………(385)
第二节合同与债……………………………………………………………(388)
第三节合同关系……………………………………………………………(389)
第四节合同的分类…………………………………………………………(392)
第二十四章合同的订立………………………………………………………(399)
第一节合同成立的概念和要件……………………………………………(399)
第二节要约………………………………………………………………(401)
第三节承诺………………………………………………………………(410)
第二十五章合同的内容与形式………………………………………………(420)
第一节合同的条款…………………………………………………………(420)
第二节合同权利与合同义务………………………………………………(424)
第三节合同的形式…………………………………………………………(428)
第二十六章合同的变更和解除………………………………………………(434)
第一节合同的变更…………………………………………………………(434)
第二节合同解除概述………………………………………………………(437)
第三节合同解除的条件……………………………………………………(442)
第四节合同解除的程序……………………………………………………(444)
第五节合同解除的效力……………………………………………………(446)
第二十七章合同分则…………………………………………………………(453)
第一节买卖合同……………………………………………………………(453)
第二节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477)
第三节赠与合同……………………………………………………………(481)
第四节借款合同……………………………………………………………(484)
第五节租赁合同…………………………………………………………(489)
第六节融资租赁合同………………………………………………………(498)
第七节承揽合同……………………………………………………………(502)
第八节建设工程合同………………………………………………………(512)
第九节运输合同……………………………………………………………(520)
第十节技术合同……………………………………………………………(528)
第十一节保管合同…………………………………………………………(544)
第十二节仓储合同…………………………………………………………(548)
第十三节委托合同…………………………………………………………(551)
第十四节行纪合同…………………………………………………………(556)
第十五节居间合同…………………………………………………………(558)
第二十八章不当得利之债……………………………………………………(563)
第一节不当得利制度概述…………………………………………………(563)
第二节不当得利的效力……………………………………………………(567)
第二十九章无因管理之债……………………………………………………(570)
第一节无因管理的概念和性质……………………………………………(570)
第二节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572)
第三节无因管理的效力……………………………………………………(574)
第五编人身权
第三十章人身权概述…………………………………………………………(579)
第一节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579)
第二节确立人身权法律制度的意义………………………………………(581)
第三节人身权的分类………………………………………………………(582)
第三十一章具体人格权………………………………………………………(588)
第一节身体权………………………………………………………………(588)
第二节生命权………………………………………………………………(589)
第三节健康权………………………………………………………………(590)
第四节 自由权………………………………………………………………(591)
第五节隐私权………………………………………………………………(592)
第六节姓名权和名称权……………………………………………………(594)
第七节肖像权………………………………………………………………(596)
第八节名誉权………………………………………………………………(599)
第九节荣誉权………………………………………………………………(601)
第六编 民事责任
第三十二章民事责任概述……………………………………………………(607)
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607)
第二节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609)
第三节民事责任的分类……………………………………………………(609)
第三十三章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613)
第一节缔约过失责任………………………………………………………(613)
第二节违约责任……………………………………………………………(616)
第三十四章侵权的民事责任…………………………………………………(621)
第一节侵权的民事责任概述………………………………………………(622)
第二节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623)
第三节免责事由……………………………………………………………(625)
第四节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628)
第五节特殊侵权行为………………………………………………………(630)
第六节共同侵权行为………………………………………………………(634)
第三十五章民事责任的承担…………………………………………………(639)
第一节民事责任竞合概述…………………………………………………(640)
第二节民事责任竞合的表现形式………………………………………(641)
第三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645)
第四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的适用………………………………………(649)
主要参考书目……………………………………………………………………(651)

共625页

图书内容简介

《民法》一书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它是根据国
家教育部审定的《民法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我们编写的基本指导
思想是: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的实际,
努力反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反映民事立法和
运用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社会生活的成果,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民法学研
究的思想和观点,注重阐明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使之符合
本科民法学教学的需要。
本书共六编三十三章,第一编民法总论,第二编物权,第三编债
权总论,第四编债权分论,第五编人身权,第六编民事责任。

第三版图书目录

第一编民法总论
民法概述………………………………………………3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5
第二节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9
第三节 民法的特点…………………………………………12
第四节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16
第五节 民法的体系…………………………………………19
第六节 民法的渊源…………………………………………23
第七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26
第八节 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28
民法的基本原则……………………………………33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34
第二节平等原则……………………………………………36
第三节 私法自治原则……………………………………………………39
第四节 公平原则…………………………………………………………4l
第五节 诚实信用原则……………………………………………………44
第六节 公序良俗原则……………………………………………………46
民事法律关系……………………………………………………49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50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53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56
自然人……………………………………………………………60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62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65
第三节 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69
第四节监护………………………………………………………………7l
第五节 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户籍和身份证…………………………75
第六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77
第七节 个体工商产与农村承包经营户…………………………………81
合伙………………………………………………………………84
法人………………………………………………………………95
第一节 法人制度概述……………………………………………………97
第二节 法人的成立…………………………………………………………102
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105
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及法人分支机构…………………………………109
第五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ul
民事权利………………………………………………………116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概念………………………………………………117
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分类………………………………………………119
第三节 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126
物………………………………………………………………13l
第一节物………………………………………………………………132
第二节 货币和有价证券………………………………………………136
民事行为………………………………………………………140
第一节 概说……………………………………………………………142
第二节 民事行为的分类………………………………………………144
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148
第四节 意思表示………………………………………………………149
第五节 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155
第六节 效力存在欠缺的民事行为……………………………………162
第七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行为…………………………………173
代理……………………………………………………………179
第一节 概述……………………………………………………………180
第二节代理权…………………………………………………………185
第三节无权代理………………………………………………………190
第四节 代理关系的消灭………………………………………………193
期限与诉讼时效………………………………………………196
第一节 期限……………………………………………………………197
第二节 诉讼时效制度概述……………………………………………201
第三节 诉讼时效期间…………………………………………………202
第四节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205
第二编物权
物权概述………………………………………………………213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14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217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219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223
物权变动………………………………………………………227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228
第二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230
第三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232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234
所有权…………………………………………………………237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239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240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243
第四节 所有权的行使…………………………………………………249
第五节 所有权的消灭…………………………………………………250
第六节 所有权的种类…………………………………………………251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61
第一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262
第二节专有权…………………………………………………………263
第三节共有权…………………………………………………………265
第四节管理权…………………………………………………………268
第五节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27l
相邻关系………………………………………………………275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76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277
第三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282
共有……………………………………………………………284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285
第二节按份共有………………………………………………………287
第三节 共同共有………………………………………………………290
第四节 因共有财产而产生的共同债务………………………………293
第五节 准共有…………………………………………………………295
第六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295
用益物权………………………………………………………300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302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308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321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334
第五节地役权……………………………………………………………339
担保物权………………………………………………………350
第一

7. 贷款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有哪些

1.注意了解对方的银行帐号.所在地点及公司规模等基本实际情况,以防空头公司,有时签订金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可请律师对该公司作预先资信调查。

A.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合法有效,自身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体现。
B.注意合同违约条款的签订,简单举例如下:根据《民法典》第641条: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出卖人对标的物保留的所有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此外可通过违约罚则,即逾期付款时间越长,要承担更高的违约金,督促对方尽快支付货款。尽量约定本公司所在地法院为纠纷管辖法院,避免纠纷发生时要到外地打官司,多花财力又恐地方保护主义。
C.建立合同层递报批,审核制,重大合同聘请律师或由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参与谈判.审核。
D.建立合同的档案管理制度,以便合同的跟踪.总结,也为今后的诉讼工作打好基础,否则若需诉讼,连最基本的合同证据都没有,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根据《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举证期限.举证责任等有关证据的规定,证据是否充分.及时提交给法院对案件的成败有重大影响)
拓展资料:
1.事中控制措施:
即合同履行中一旦发现对方有逾期付款或其他违约行为,就应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以免延误时机 ,在下列情形下可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8. 内蒙古大学法硕非法学复试时专业课考的是641法学综合一吗,具体包括什么科目,需要什么参考书,

初试时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都看什么参考书--你到底是问复试还是初试?初试的版专业课一就是刑法权民法、专业课二就是法理宪法法制史!
至于内蒙古大学的法硕复试内容,要以该校将发布的2013法硕【复试通知】为准(一般变化不大,另外,【招生简章中】可能已规定了复试要求,如复试内容、方式、计分等)。请认真阅读永平法硕网站政策专栏的指导专文【永平法硕复试政策经验技巧一本通(6.0版)】,我在该文会全方位指导您如何应对各种法硕复试模式。其实大多数院校包括内蒙古大学都是常规复试型,淘汰比例不高,专业课以法硕基础知识为主,外语也不是很难,关键,复试的心态平和特别重要,之前您只要按部就班地看书和准备即可。

9. 定作人可否解除合同

本条是关于定作人解除权的规定。 根据本条的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指在合同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根据本法总则第六章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只限于两种情况,一是在发生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二是对方当事人严重违约,包括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行为表明不履行其主要债务;对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的。除这些法定解除权外,当事人擅自解除合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但在承揽合同中,定作人除了享有本法总则规定的解除权外,他可以享有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这是承揽合同的一大特点,也是由于承揽合同性质所决定的。承揽合同是定作人为了满足其特殊需求而订立的,承揽人根据定作人的指示进行工作,如果定作人于合同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不再需要承揽人完成工作,则应当允许定作人解除合同。定作人解除合同的前提是赔偿承揽人的损失。这样处理,既可以避免给定作人造成更大的浪费,也不会给承揽人造成不利。许多国家的民法中都赋予了定作人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如日本民法典第641条规定,在承揽人未完成工作时期,定作人,无论何时都得赔偿损害而解除契约。德国民法典第649条也规定,承揽人未完成工作前,定作人得随时告知解除契约。本条根据承揽合同的特点,参照国外有关立法例,也作了同样的规定,赋予定作人随时解除合同的权利。 根据本条和本法有关规定,定作人行使随时解除权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定作人应当在合同有效期内提出解除合同。虽然本条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随时”实际是指合同成立生效后,合同履行完毕前的任何时间。根据解除的含义,解除是当事人在合同效力存续期间,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行为。如果承揽人已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已支付报酬等费用,合同已终止,定作人此时如果不需要工作成果的,不能提出解除合同。 2.定作人根据本条解除的,应当通知承揽人。解除通知到达承揽人时,解除生效,合同终止,承揽人可以不再进行承揽工作。 3.定作人根据本条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这些损失主要包括承揽人已完成的工作部分所应当获得的报酬、承揽人为完成这部分工作所支出的材料费以及承揽人因合同解除而受到的其他损失。 合同解除后,承揽人应当将已完成的部分工作交付定作人。定作人提供材料的,如有剩余,也应当返还定作人。定作人预先支付报酬的,在扣除已完成部分的报酬外,承揽人也应当将剩余价款返还定作人.延伸阅读:承揽合同的一般判断标准承揽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注意事项 如何解除承揽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承揽合同的期限,期限届至时合同当然终止。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合同因当事人达成协议而解除。这是合同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当然体现。不过合同的终止不得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当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终止,实际上有两种不同情况: (一)定作人的随时解除合同权的行使标准 《合同法》第268条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日本民法第641条也有同样的规定:“在承揽人未完成工作期间,定作人,无论何时,均得赔偿损害而解除合同。”这些规定允许承揽人以赔偿损失为代价随时解除合同,不需要提出任何理由。这类似于原《加工承揽合同条例》第22条中的有关规定:“中途废止合同,属承揽方提供原材料的,偿付承揽方的未履行部分价款总值10%—30%的违约金;不属承揽方提供原材料的,偿付承揽方未履行部分酬金总额20%—60%的违约金。”不过这种合同解除与一般的合同解除还是不同的。在一般的合同解除权行使时,要求有对方严重违约。合同目的落空等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非违约方可以无代价地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负违约责任等等。而在这种以赔偿损害为代价的合同解除场合则不要求对方违约,也不要求对方承担责任,而是解除权人自己承担责任。比较前述日本民法的规定和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还可以看出日本民法对这种定作人的随时解除权有时间的限制,即定作人只能在承揽人未完成工作的期间解除合同,而不能承揽人完成工作之后解除合同。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则没有这一时间限制,我们认为在解释上应当作出这种限制。因为承揽人在完成工作后合同义务已基本履行完毕,定作人拒不接受工作成果的,则构成受领迟延的问题,况且承揽人工作既已完成也就不存在解除合同的问题了。这种合同解除权的规定,对于定作人于合同成立后因各种原因或情事变更不再需要承揽人继续完成工作的,或是承揽人继续工作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时,允许定作人及时以赔偿承揽人的损失为代价而解除合同,避免更多浪费,有其必要性。 (二)承揽合同因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而解除的裁判标准 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承揽人未依约定按时完成合同工作义务而使其工作于定作人已无意义时;承揽人未经定作人同意将承揽合同的主要工作转由第三人完成的;定作人在检验监督中发现承揽人工作中存在问题,经向承揽人提出,而承揽人拒不更改的;定作人提供的材料或图纸、技术要求存在问题,并不依承揽人通知及时修改、更换的;定作人未尽到协助义务,经承揽人通知仍不履行的,等等。以上各种情况出现时,当事人均可因对方的违约行为行使合同解除权,有损害存在的还可同时请求损害赔偿。

热点内容
辽宁大学法律硕士排名 发布:2025-02-08 09:38:54 浏览:8
应宝市法律援助志愿者章程 发布:2025-02-08 09:30:28 浏览:259
法治是制度吗 发布:2025-02-08 09:16:40 浏览:55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
今年是民法典 发布:2025-02-08 07:25:33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