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德军刑法

德军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2-04 16:14:04

⑴ 二战战场上早战死的德军比晚战死的德军更幸运吗

二战战场上战死的早的德军比战死的晚的德军更幸运吗?这种幸运是指什么,二战前期德国占优势的时候可能是能有人给你收个尸,下个葬,立个墓碑,二战德军溃退战死的晚的抛尸荒野。

那么这种有人给你下葬这就算幸运了?小油瓶并不这么认为!

的确死亡之后能够得到安葬是有尊严,但这对死者来说只是形式没有任何意义

⑵ 打脚心男生刑法怎么打脚心

阿拉伯地区刑罚给我两个印象,第一石刑,第二盗窃砍手,后者在《一千零一夜》里描述好多。而前段时间《天启》也有这个。但是挠脚心我没听过哈哈。

⑶ 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刑事犯罪问题

建议您看《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根据真实历史拍摄而成,相信看完能给你带来不小收获

⑷ 德国最后一任皇帝是怎样废除的

由于战争的灾难蔓延,许多人都认识到,德皇是实现和平的障碍。或者他们觉得,如果德国作为一个共和国出现在协约国面前,它将会获得较好的条款。甚至连军官们为了在军队溃散以前停止战斗,也开始议论德皇退位问题。

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接着,工人和士兵委员会在一些城市先后成立。社会主义者要求,除非威廉二世退位,否则他们将退出新近成立的内阁(就是说加入政府反对派,从而使新政府失掉代议制的性质)。

11月9日,由少数社会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领导的总罢工爆发了。马克斯亲王向德皇报告说:“退位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可是没有社会主义者参加的政府对国家将有更大的危险。”同日,德国宣告成立共和国,过了两天,大战结束。

德国革命在柏林爆发时,威廉二世在流亡路上通过比利时与荷兰的边境威廉正在比利时斯帕(Spa)的德军总部。兵变令他十分惊讶,不知应否退位。直到那时,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称号,仍可保留普鲁士国王的身份。

不过,在1918年11月9日,为求得政治统一,首相马克斯·冯·巴登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两个称号也废除。威廉的皇帝梦幻灭了。亲王得知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国的局势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辞职。

然后,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由威廉·格勒纳接任。格勒纳向德皇保证在元帅兴登堡的统领之下,德军会撤退至德国而不会镇压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国已经失去最后的支持,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只能劝谕威廉退位。

(4)德军刑法扩展阅读

1918年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兰—一个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威廉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

但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多伦(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多伦庄园(Huis Doorn),度过余生。他免除与官员和仆人的君臣关系,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头衔。

威廉在位期间,曾经有传言指他与其好友菲利普·楚-奥伊伦堡-赫特费尔德(Philipp zu Eulenburg-Hertefeld)有染。

在当时,这种同性恋行为乃德国法律所不容许(德国刑事法第175条禁止男性同性恋行为)。传言引致1907年的哈登-奥伊伦堡事件。俾斯麦曾经指出威廉与奥伊伦堡有“不正当关系”,但此话可能只是纯粹的推测。

⑸ 希特勒上台后进行改革的详细内容

一、面对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的发展。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德国国家有能力进行有规模的投资和军事订货。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人资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强制卡特尔化是希特勒政府扩大垄断组织统治及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重要措施,并且比历届德国政府实施得更彻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据德国官方统计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公司绝大部分遭到淘汰,资本为10-50万马克的公司减少一半,而资本在500万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资产阶级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从1937年起,由于局势工业的劳动力供应问题日益尖锐,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业和小商号为由,连续颁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据统计,到战争爆发时止,被迫停业的手工企业近20万家,小商店约10万家。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大大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势力空前加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部门生产的垄断化达到惊人的程度。垄断组织控制生产的比重在钾盐、炼铁、金属加工、人造氮、水泥、制糖、化学及药品、电力等部门为95-100%,在机器及运输工具制造、人造丝、麻织业、制纸业等部门为80-95%,在优等钢生产中为60-70%资本进一步集中于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们已经控制了了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85%,为数众多的小业主沦于破产。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它下面设有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时常、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同时,根据1934年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为640个专业集团。地区调节机构采取了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构)的形式,全德共有18个。这两类调节机关都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它们统一归帝国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辖,同时,两者的地方基层组织有是同一的东西。通过各级经济集团和省经济厅系统,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之下,垄断资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图自上而下地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双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经济调节机构已形成为一个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体系,按军事化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1936年秋,“四年计划全权督办”戈林又设立了一个调节机构“四年计划全权机关”,引起了两大机关职能的重复。 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加强了。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1933-1934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

二、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三、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以上措施对于起动处于危机最低点的德国经济,减少庞大的失业人数,起了很大作用。客观评价希特勒,不能抹杀他对德国经济的贡献,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⑹ 二战时希特勒最喜欢的刑罚

希特勒只是个抄种族狂热者 他憎恶犹太人是有原因的 他只是希望犹太人消失 但并不是一个杀人为乐的变态 纳粹德军对在集中营的犹太人一般是采取让其聚集在一起用毒气毒死的方式来屠杀 但这只是一种“经济”的杀人方式 并没有任何个人的喜好在里面

⑺ 谁能介绍下苏联的刑法最好有苏联刑法的全文。

8-1(58条第一款)。反革命罪。反革命行为,是指任何以推翻、削弱、分裂工农阶级议会,或(依照苏联及加盟共和国宪法)代表工农阶级利益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政权、工会、自治组织为目的的行为。

颠覆或削弱国外共产主义力量、本国经济建设以及任何苏联国家利益的行为,也以本罪论处。

在关系到共产国际以及世界工人阶级利益时,针对他国工人阶级政府的上述行为,同样可以构成本罪。【好霸道的管辖权!】

58-1a(58条第一款第一项)。背叛国家罪,指苏联公民对苏联军事力量、国家主权及不可侵犯的领土作出的破坏行为。例如间谍行为,出卖国家机密,私通外敌,架机叛逃国外等,皆构成本罪。

犯本款罪的,处死刑,没收全部财产。有减轻情节者判处10年有期徒刑,没收全部财产。

军人犯本款罪的,处死刑,没收全部财产。

军人架机叛逃,其成年亲属提供协助或知见不举的,处5—10年有期徒刑,没收全部财产。其他共同居住的成年亲属,处流放西伯利亚隔离区5年以上,并处剥夺政治权利。【这条规定真是五花八门。连同住的亲属也要株连到。现在看来是不是很无稽?在当时简直是当然的事。而且要留意,流放西伯利亚的刑期是没有任何法定上限的。如果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以下略)。】

军人不能阻止他人背叛国家的,处10年有期徒刑。

其他公民不能阻止他人背叛国家的,依照本条第12款之规定处罚。

本款规定的适用,扩大化严重。事实上放心吧,苏联刑法里没几条规定的适用是扩大化不严重的。劳改犯病得半死不能上工的,可以适用本款关于削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定。战时绝对枪毙。和平时期,也许能混个减轻。

任何曾被敌人俘虏的红军士兵,都可以适用本条关于私通外敌的的规定。由于只有在战时才会被俘,又是军人,可以保证百分百枪毙。运气好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整个步兵排都拉下水。

曾有一波兰人,成年后到奥地利工作。由于苏联侵占了他的家乡,导致苏联刑法可以对其适用,他又无法证明自己在奥地利没出卖任何苏联利益,于是依照本款私通外敌的规定挨了枪子儿。

58-2(58条第二款)。武装暴动罪。基于反革命的故意,进行武装起义、协助他国入侵的,曾在苏联境内或其他地区参加、领导怀有上述目的的武装团伙的,强行割裂苏联及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联系,或试图分化与苏联具有盟约的其他国家的,处死刑或宣布为工人阶级公敌,没收全部财产,剥夺苏联或加盟共和国公民身份,驱逐处境。有减轻情节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收全部或部分财产。【这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反分裂国家,还包括打击历史反革命、维护苏联世界霸权的内容。通俗地说就是强盗在誓死保卫他抢来的赃物。另外量刑部分,能抓到的人判死刑,抓不到的(例如已经流亡国外的)则宣布为公敌、没收、剥夺,搞臭他。注意本文有半数条款是依照这一款判罚,就是说要是定了这些条款的罪名,只要被抓住了八成就是死。】

任何被苏联占领的国家与民族,只要表现出一点分离主义倾向,便会会依照本款引来大规模的处决和流放。

另外顺带一提,同样是1926苏俄刑法典第19条规定了有犯罪意图的人,与既遂犯同罪。很强大,适合与本文一切条款共同适用。例如,在一些刚被占领尚不稳定的地区,公开以母语说话便会被处决。

58-3。战时助敌罪。在战时以任何手段为交战国提供帮助的,或以任何手段试图干扰、阻碍作战行动的,依照本条第二款之规定判罚。【这种罪名哪国都有,但再次强调第二款的判罚是绝对死刑!真他妈够狠。】

本条适用于任何在敌国占领区生活过的苏联人。不管是自己开的店被德国兵光顾过,还是曾经捡过德军吃剩的干粮,都可以判刑。虽然不是人人都判,但只要愿意,想枪毙谁就枪毙谁。

58-4。对国际资产阶级提供任何协助的,不承认共产主义有权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亲自或指使他人进行反共产主义宣传,对共产主义制度进行诬陷或作出其他敌对行动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收全部或部分财产。情节严重的,处死刑或宣布为工人阶级公敌,剥夺苏联或加盟共和国公民身份,驱逐处境,没收全部财产。【主要是言论罪。我看见一堆兜底条款。立法者是肉联厂出身还是设计核弹的?】

本条针对对资产阶级提供帮助的人。因不满暴政而流亡国外的苏联人或其他国家的前共产党,被抓住了便依照本款规定判刑。

58-5。利用本人或国外代理人的国际关系,使用伪造证件、公文、印章或其他不法手段影响外国或国际组织,使其对苏联宣战、进行武装干涉,或在国际事务中招致对苏联的其他不友好行动如贸易禁运、没收国外财产、断绝外交关系、撤销国际条约的,依照本条第二款之规定判罚。

这一条是指为苏联引来敌对行动,太另类,适用得不多。

58-6。间谍行为。为国外政府、反革命组织或个人、间谍组织转发、扣押,或以泄漏为目的收集国家机密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收全部财产。对苏联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处死刑,或宣布为工人阶级公敌,剥夺苏联或加盟共和国公民身份,驱逐处境,没收全部财产。

向国外政府、反革命组织或个人、间谍组织以泄漏为目的转发、收集或传送国家机密以外的经济信息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构成本法第193条第一款及第二十四款之罪的,数罪并罚。

这一款的扩大解释最为严重,因为有嫌疑也可以定罪。例如有海外关系,懂外语,上班路上遇上某外国使馆打字员的太太等。经历过文革的大概明白。

58-7。以反革命的故意,破坏国家的生产、运输、贸易、金融、信贷体系,或以其他手段干扰相应国家机关、国家机构及公司企业正常活动或致资本主义获利的,依照本条第二款之规定判罚。

田里长草,机器漏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些都是反革命分子暗中破坏的结果。要不然还能因为什么?少废话,快找个人出来枪毙。

58-8。领导或参与针对苏维埃权力或积极分子、革命工人、农民组织的恐怖活动的,即使行为人不属于任何恐怖组织,亦应依照本条第二款之规定判罚。

注意犯罪对象是积极分子和工农群众,而对行为后果没有任何规定。这一条是公报私仇的利器。你冲某党员吼一句“THE HELL WITH YOU”,就可以依照这一款抓起来枪毙。

曾有一卖菜的老妇被党员老爷撞翻了摊子,喊一句“这人瞎了眼了”,便被认定为恐怖分子关了起来。

58-9。基于反革命的故意,以爆炸、纵火等方式对本国公共交通系统、运输系统、海运系统、其他国有建筑设施实施破坏或毁坏的,处以民事赔偿,并按照本条第二款之规定判罚。

工人干活时拧断了根螺丝,可以依照这一条抓起来枪毙。至于其他各类无心的工程事故,无不让当事人断子绝孙。

58-10。恶意散布煽动推翻、分裂或削弱苏维埃联盟的言论,或为实施本条第二款、第九款犯罪而有上述行为,或以任何手段作出同类文化传播行为的,处6年以上有期徒刑。

实施上述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或在战时实施上述行为,或恶意挑起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的,依照本条第二款之规定判罚。

最主要的言论罪。只规定了最低刑,不封顶。斯大林亲自批复,有期徒刑可以长达25年。至于恶劣影响是什么意思,更是随便解释。我国现行法律岂非如此?

58-11。任何意图实施本条犯罪而进行的二人以上的集会,或参加任何持有同类目的之犯罪集团的,依照其所涉嫌之犯罪定罪判罚。

例如20年前有人见到你和你妈聊天。你20年后骂党员被抓起来,你妈绝对是共犯。你们母子就是反革命集团。要是你爸没死,也算他一个骨干。

(如果你叫胡一刀,你妈叫风波恶,你娘俩就是胡风反革命集团咯~~)

58-12。明知有犯罪事实而未能阻止的,处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条的扩大解释是,知情不报,就等于是你自己干的。如果有人杀了斯大林,你知道却不报告,那法院会认定你和那人各自杀了一个斯大林。

58-13。积极参与或积极打击工人阶级革命运动,阶级立场不明,在沙皇政权时代参与秘密警察工作,内战时期参加反革命政府的,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判罚。

历史反革命。

58-14。反革命破坏,即故意不履行法定职责,或因疏忽大意影响政府机关正常运作的,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收部分或全部财产。情节严重的,处死刑,没收全部财产。

适用于不交征购粮的农民,工时不够的集体农庄成员,病得半死的劳改犯。

⑻ 求电影名,二战女间谍 鞋跟 假毒药 被盟军故意出卖给德军欺骗是加莱登陆 正大剧场 国配 超级经典

这是根据美国小说《fall from grace》改编的,1994年拍成电影,当时叫《堕落/英伦女谍》

⑼ 戴笠发明了哪些酷刑

二战四大拷问酷刑,全部针对女兵和女特务,戴笠最喜欢用前两种

说起二战除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正面杀敌,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报站。这种战斗往往比上战场更加残酷,因为情报站往往伴随着酷刑,为了获取有用的情报,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俘虏坦白,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二战时期曾使用过的四种酷刑。

坐冰块

这种刑法国民党军统局戴笠在对付日军女特务过程中,参考古书发明的一种刑法。顾名思义就是让衣衫褴褛的日本女特务坐在冰块上接受审问,时间越长肌肤受到的冻伤越深,很少有人能坚持40分钟。有的女特务甚至试图在中途自杀,来结束这种折磨。这种刑法在冬天时使用更有奇效。对那些训练有素的日军女特务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有不少女特务很快就坦白交代一切了。

骑木驴

这个刑法同样是戴笠将军用于对付日军女特务的,他参考了古代的酷刑书籍。这种刑法比坐冰块更加残忍,它是让日军女特务坐在一个竖起40cm长的木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女特务接受审问,一旦她不老实交代,旁边的人就把她的身体往下按,能清醒的挺过这种刑法的人至今一个也没有。甚至有的女特务刚一听到要给自己上这种骑木驴刑法,马上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吃烧烤

这里当然不是如今我们说的烧烤,而是相当残忍的酷刑,它是二战时期日本专门针对美国女兵的酷刑。原来一开始日本人对这些女兵们说请她们吃烧烤,这些女兵们信以为真,然而事实上所谓的“吃烧烤”只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炮烙之刑。日军用烧红的铁块在衣衫褴褛的美国女兵身上烙来烙去,就像是烤东西一样,大部分的女兵都在这种极度痛苦的环境下死去。二战时期日军的残忍简直令人发指。

笑刑

这种刑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犯人一直大笑,直到他交代或者因狂笑致缺氧而死亡。这是17世纪欧洲30年战争期间发明的一种酷刑。却在二战时期被德军多次使用。整个刑法就是将犯人五花大绑,让他动弹不得。然后在犯人的脚底涂满蜂蜜,让山羊不停的舔舐,直到犯人坦白一切或者大笑而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受不了挠痒,而这种奇痒无比的酷刑让人想都不敢想。

二战时期一位亲眼目睹德军残忍酷刑的人写下了一本书,书中描写受刑者从忍笑、大笑、放声大哭到泣不成声的过程。笑刑会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包括呕吐、失去意识、求饶。

这四种刑法只是二战时期人们熟知的几个,还有比这更残忍数倍的刑法。战争年代的可怕远远不是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所能想象的。

⑽ 希特勒时期的德国为什么强大

希特勒时期的德国经济为复苏阶段,并非腾飞。

为加强对全国经济的控制,纳粹政府对全国经济进行改组,淘汰中小企业和手工业,加速资本和生产的积聚和集中。首先,消灭小业主。其次,强制卡特尔化。

1933-1939年,希特勒在经济上强化了行政效能,对国民经济强化行政监管,其经济制度被后人称作“命令经济”。

为了稳定局势,纳粹政府经常援引魏玛宪法第48条规定的紧急状态法,发布管理经济的法令:

一是在经济领域推行严厉的刑法;

二是强制推行价格刑法,三是重建外汇管制;

四是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而颁布卡特尔法;

五是在证券法、银行监管和税收豁免方面引进了银行监管制度;

六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重新规定了泄露商业机密的刑法条款。

纳粹德国经过两个四年计划的发展,经济基本得到了复苏:1933年国民生产总值(以1928年价格计算)约为737亿帝国马克。

以不变价格计算,1938年的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264亿帝国马克。但是,纳粹德国1913至1938年的经济年均增长2.6%还是微不足道的,它低于1870一1913年的平均水平2.9%,更远远低于1950至1960年的7.6%或1950至1970年的6.2%。

所以,纳粹德国的经济只能叫复苏而不能叫腾飞。

(10)德军刑法扩展阅读:

希特勒对文化思想领域的控制也是前所未有的

纳粹分子的“焚书”,充斥着法西斯的专制精神,推行一条摧残科学文化事业的愚昧反动政策。1933年3月13日,戈培尔(Joseph Goebbels)被任命为教育和宣传部长,统管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工作。

为贯彻“领袖原则”和德意志民族精神”,在文化领域实行文化生活总体制。必须使各方面的创造性艺术家都集会在国家领导下的一个统一的组织中。不仅必须由国家决定思想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发展路线,而且还必须由国家领导和组织各种专业”。

在所谓纯洁德意志文化的旗帜下,法西斯还大张旗鼓地对“非德意志文化”开展大规模的清理运动。

首先是焚烧非德意志著作,1933年5月10日,在柏林及30多所大学所在城市举行一次“焚书日”活动,仅柏林就焚烧了近两万册图书,被焚烧的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卢森堡、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梅林等人的著作,还有著名作家海涅、亨利希·、托马斯、爱因斯坦等人的著作。

其次是举办所谓“蜕化”艺术展览,对全国民间图书室、图书馆和博物馆进行“清理”,列出禁书、禁画书目,编造成册,一律被取缔。犹太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主义风格和现代的艺术流派作品,均作为“蜕化作品”,在被取缔之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道夫·希特勒



热点内容
辽宁大学法律硕士排名 发布:2025-02-08 09:38:54 浏览:8
应宝市法律援助志愿者章程 发布:2025-02-08 09:30:28 浏览:259
法治是制度吗 发布:2025-02-08 09:16:40 浏览:55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
今年是民法典 发布:2025-02-08 07:25:33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