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处遇制度

司法处遇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2-04 18:49:39

1. 中国的司法制度是,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吗

“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原则又称为“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遇到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的情况,依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判决,该原则是刑法通过限制国家的刑罚权从而保障行为人自由的机能的体现。

这是由于相对国家机关的强大,被告人的力量要小的多, 公安、检察机关的侦察能力、执行力量都远胜于被告人个人的辩护能力与保护力量,当公安、检察机关所获取的证据都不能达到使人们消除合理怀疑的程度,理所当然只能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

“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原则表现为当事实在有罪与无罪之间存在疑问时,宣告无罪;当事实在重罪与轻罪之间存在疑问时,认定轻罪;当事实在数罪与一罪之间存在疑问时,裁定为一罪;就从重情节存在疑问时,应当否认从重处罚。

此外,这一原则还适用于诉讼前提条件,如无法确信某犯罪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时,应当认为已经超过追诉时效而不再追诉。

(1)司法处遇制度扩展阅读:

今年已年届60岁的四川男子武某,两年前被控在南海对一名11岁的智障女童进行猥亵,警方对其刑事立案调查。虽经公安机关两次补充侦查,南海区法院仍以证据不足判决武某无罪。记者从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案一审判决后南海区检察院提出抗诉,市检察院以抗诉不当撤回抗诉,终审法院裁定一审判决生效。

2013年6月1日,南海区九江镇妇女苏某某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称,其女儿小惠(化名)多次被邻居老头“乞丐佬”用手摸胸和下体进行猥亵。

被当地村民蔑称的“乞丐佬”名为武某,在九江一家工厂做保安,租住在苏某某家的隔壁,时年58岁。

小惠父亲介绍,女儿只有11岁,患有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疾病;报警的小惠母亲苏某某同样患有躁狂抑郁精神病,母女两人都办有残疾人证,当时仍在服药治疗。

小惠对警方陈述,事发当天上午,父母去上班,一名男子来到了她家,右手拿一把菜刀将她推倒在地后进行猥亵,几分钟后逃离现场。小惠随即向父母打电话,母亲苏某某到派出所报警。另据小惠回忆,之前的5月份该男子也对她进行了多次猥亵。

被告否认控罪获法院支持

在警方对“乞丐佬”武某的多份问讯笔录中,武某一直否认对小惠做出过不轨行为。

此案经过公安机关两次补充侦查,只有受害人的陈述,其母亲间接的口供,而其父亲陈某明确表示追究武某的刑事责任没有意义,希望武某赔偿一点损失就行了。

2014年1月份,武某的律师容国胜说:“我也给武某做了笔录,他坚决不承认猥亵过被害人,我们遂做无罪辩护。”律师认为,本案仅有被害人的陈述,属于孤证;被害人属于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其认知能力受限等。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害人陈述与被告人供述属于“一对一”证据,根据“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人”的原则,公诉机关指控武某的证据不足,判决武某无罪。

随后,南海检察院对一审判决提出了抗诉。在二审过程中,佛山市检察院认为抗诉不当,遂撤回抗诉。近日,佛山中院裁定一审判决生效。武某目前已经收到了二审法院的裁定书。这宗案件历时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容国胜律师认为法院根据“一对一”证据对被告人做无罪判决,显示出了这几年司法的进步。

2. 夏商司法制度包括哪些

一、司法机关

夏朝国王掌握最高司法权。辅佐国王的司法官吏,称“士”或“理”,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但是在夏朝,司法机关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体系。

商朝行政、军事、司法也没有严格的划分。商王同样掌握国家最高司法权,重大案件都出商王作能占裁决。商王之下设“司寇”作为中央最局司法长官,下设正、史等作为地方司法官吏,他们分别接受任命,审理中央与地方的各类案件。畿内、畿外受封诸侯则有较大的司法权。

二、诉讼制度与监狱管理

(一)诉讼制度

夏朝的诉讼和审判,限于史料匮乏,尚无从查考。

《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商朝诉讼审判程序的记载,南朝重大案件从立案到庭讯,要经过“三审”,“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于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与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宥),然后制刑。”如果遇到疑难案件,就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这样也都确定不了,则宽大处理,但仍须作出恰当的判决。

听讼断狱要求考虑犯罪动机和恶性大小,而且责罚要根据事实。

(二)监狱制度

夏商两代的监狱称为圆士。圜土就是在地上挖成的圆形土牢,或在地上围起圆墙,用来拘禁罪人。商朝的监狱也称圜土,又叫囹圄。殷墟出土的土牢,就是商朝监狱的确切物证。商朝监狱制度与规模比夏朝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1. 西周时期

    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就有了明确的从事司法审判的司寇,在此之前的夏商时期只是有了监狱这种司法执行机关。西周时的最高审判权还在周王手里,他统辖的中央地区的具体司法官是士师和眚史。西周时的案件区域管辖还没有明确区分,不过审级已经有了王、三公、司寇、乡、遂、县六级,古代的司法机关基本形成。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当时,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

  2. 战国时期

    到战国时期,各国也有自己的司法机关,秦国的最高司法官叫廷尉,楚国叫廷理,齐国叫大理。鲁国则设有大司寇一职。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中央司法机关是廷尉府,最高司法官是廷尉。秦的地方是郡县制,地方的司法机关由郡守和县令兼任,疑难案件上报中央,一般的则自己处理。在县乡两级,则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基层治安机构——亭。亭是秦汉时代政府的末端组织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大致每十里(相当于3公里)设置一亭。亭本来是为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兼司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之职。秦朝的司法机关体制奠定了以后中国历代王朝司法机关的基础。

  4. 汉朝

    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包括司法体制,所以历史上有了“汉承秦制”的说法。汉朝中央的司法机关仍然是廷尉,地方则与秦朝相同。但汉武帝之后,王权逐渐加强,出现了尚书台这种中枢组织,尚书台内设立了执法机构,在西汉是三公曹,东汉是二千石曹。从而侵夺了廷尉的司法权。 汉朝对于重大案件由中央主要官员会审,这种名为“杂治”的会审制度体现了皇权对司法权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5.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除了基本继承汉朝司法制度外,也有了一些发展。北齐将廷尉改称大理寺,下属官员也增多了,扩大了司法机关的规模。更重要的一点是,死刑的复核权收归了皇帝,这是古代司法制度的一大变化。

  6. 隋唐

    在隋唐时期,古代的司法制度基本成熟、制度化。隋唐的司法机关是三个: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大理寺职责是审判,刑部是司法行政,御史台是监察。但刑部权限很大,可以对审判进行干预,而且复核大理寺的徒、流以上的案件。御史台除了监督外,还参加重大案件的审判。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由以上三个司法机关共同审理,这就是唐朝的“三司推事”。同时,死刑的复奏制度也明确化,死刑执行前必须再报皇帝,批准以后才能执行。

  7. 宋朝

    宋朝的司法机关也是继承了唐朝的体制,但也有些变化,如宋太宗时期设置了审刑院,侵夺了大理寺和刑部的部分职权,到神宗时撤消,职权又分归大理寺和刑部。 地方的司法机关,州和县也是司法和行政合一的。为了加强对地方司法的管理,在各路设立了提点刑狱官来监督各州县的司法事务。 宋朝还规定地方司法官必须亲自审理案件,否则处以徒二年的刑罚。从这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八百多年的时间里,州(府)县官员都要亲自审判案件。

  8. 元朝

    元朝在继承前朝的体制基础上,也有变化,在保留刑部和御史台的同时,设置大宗正府来代替大理寺。蒙古人享受了很多的司法特权。 明清时期也是以三法司为主要司法机关。但是其职权发生了变化,大理寺的审判权归了刑部,而刑部的复核权则给了大理寺,御史台改名为都察院。

  9. 明朝

    明朝的特务组织如锦衣卫、东厂、西厂也都有司法审判权,甚至还凌驾于普通三法司之上,直接受皇帝管辖,自行审判、执行。同时,明清的会审制度也完善起来。死刑案件的最高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中央集权在司法方面有了集中体现。

  10. 清末中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警察制度。西方警察形象首次在中国亮相,是在租界内。在此之后,中国开始逐渐接受西方的警政思想。

4. 明清的司法制度有哪些发展

1、司法机关:
明以后的皇朝体制,许多都受到元王朝的影响,原有刑部继承元的体制,仍然以刑部作为主审机关,虽然恢复了大理寺,却成为了复核机关。
清的中央司法机关是以刑部为首,大理寺和负责监察的监察院为辅的司法制度。

2、司法制度:
明代地方司法机构有省、府、县,省一级设有提刑按察司,其是古代出现的较为独立的地方司法机构。清代地方司法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四个审级。

3、廷杖与厂卫:
廷杖。廷杖不始于明,廷杖真正影响和制度化在明代最为突出。廷杖是在朝堂之上杖责大臣。厂卫,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关。清朝没此机构。

4、诉讼制度:明代的九卿会审(又称九卿圆审),清代的秋审、朝审,以及秋审、朝审以后如何来处理的四种情况。

5、法律形式:
《大明律》是把《名例》作为总则,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篇,即按照“中央六部”这个名称将《唐律》中的11篇分门别类进行编排,这是一种新的体例。。《大清律例》中包括“律”这种稳定的法律形式和“例”这种非稳定的法律形式。

5. 司法局 是做什么的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社,是由司法部主管、司法研究所主办、法律出版社协办,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应用法学类理论刊物。围绕监狱体制改革、劳教工作特色化、社区矫正、公职律师、公证体制改革、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司法鉴定制度、法律服务管理制度、基层司法所改革、人民调解制度、司法行政法制化建设等司法行政理论建设以及法学理论研究、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对栏目设置作了全新调整,开辟了"权威人士访谈"、"部颁规章解读"、"司法行政理论"、"司法制度论坛"、"言论广场"、"探索与争鸣"、"监狱制度"、"劳教制度"、"司法考试"、"律师制度"、"公证制度"、"基层司法行政"、"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司法行政信箱"、"法官检察官警官论坛"、"案例赏析"、"法治随笔"、"域外司法"、"理论动态"、"军事法制"、"来稿摘登"等栏目,致力于推进司法行政理论建设,关注司法行政实践探索,传播先进司法行政理念,把刊物营造成为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公检法等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考试应试人员、军队系统官兵、法学理论工作者、高等法律院校师生学习、交流、探讨的共同园地。司法局负责律师、公证、普法和依法治理、法学教育、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轻微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工作,还有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工作。上一级司法局多了劳教、司法考试工作。省司法厅又多了劳改、仲裁登记工作。司法部又多了司法外事、参与国家有关法律的草拟工作。

6. 司法方面的问题!

1、司法助理员是专门设在乡镇代表司法局处理民众法律纠纷的岗位。
2、因为是在乡镇,工作内容多数是调节农民之间的生活纠纷,比如土地纠纷,家庭不和,偷牛偷鸡之类的。直接领导不是司法局,而是乡政府,所以平时也会要求参与一些乡里的行政工作。行政工作和本职工作相比对半。因为司法助理员不是乡政府编制,而司法局又离得很远,所以,没有人管你,比较清闲。
3、司法助理员有一些不是公务员序列,但是通过政法干警考试考上的肯定是公务员序列。待遇不好说,视当地财政而定,不会很多。
4、司法助理员的上升空间肯定是有的,但是你既然是政法干警考上的,那就要干9年,意味着你要在乡镇干9年,乡镇的条件肯定比较差,上升空间就小了。
所以要比别人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成果。
5、我觉得在社会地位和福利而言,司法不如公安。
总的来说,通过政法干警考试考上的司法助理员像块鸡肋。嚼吧嚼吧没啥味道,看着它没了又可惜。如果考上了,那一定要耐得住基层工作的枯燥和寂寞,不放弃继续读书,考过司法考试,同时努力工作,提高业务能力,才有可能把这块鸡肋炒成一盘好菜。

7. 明朝司法制度突出特点体现在哪里

明朝司法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厂卫”干预司法?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专,是明朝统治者为了属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在普通常设司法机关之外设立的特务司法机构?

东厂?西厂?内行厂是由宦官指挥组织的特务司法机构?1420年,成祖依靠宦官设立东厂,专门从事侦缉活动,并行使审判权?

由于东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事无大小一律向皇帝奏报,甚至夜间遇有急事也可面见皇帝,就连锦衣卫也在东厂侦查的范围之内,而且东厂人数众多,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全国性的特务网,权力很大?

明宪宗成化年间,社会治安进一步恶化,原有的厂卫机构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又设立西厂?其四处刺探民间反叛行为,权力和人数又大大超过东厂,进一步发展了特务司法机构?

8. 司法所是做什么的

一、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市(区、县)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

二、工作内容:

1、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2、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

3、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4、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7、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8、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8)司法处遇制度扩展阅读:

司法所社区矫正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具体是什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王朝的司法机关的名称和建制基本承袭汉制,同时,为了适应这一时期新形势的需要,又在汉朝的基础上有了重大发展。

魏明帝时,在延尉之下增设律博士一职,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以提高司法官吏的专业素质和审判水平。西晋承袭了这一做法,并增设了其他职官。至北齐,廷尉正式改名称为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大理寺的建立增强了中央司法机关的审判职能,也为后世王朝健全这一机构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时期进一步提高尚书台的地位其中的“三公曹”与“二千石曹”执掌司法审判同时掌囚帐,这为隋唐时期刑部尚书执掌审判复核提供了前提。 这时虽无专门的司法行政机构,但在尚书台之下已分设各专门部门,其中就有专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同时兼理刑狱的机构,长官多称为尚书。至南朝梁和北齐,尚书台正式改为尚书省,以尚书分统下属的“六曹”,如北齐的殿中尚书专掌“诸曹囚账,断罪,赦建金鸡等事”,都官尚书专掌“诏书律令勾检之事”(《隋书·百官志》),已初具后代刑部的性质和规模。

10. 简述西周的司法制度

西周的司法制度:

1.司寇

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施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大、小司寇下设专门的司法属吏。此外,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

2.具体的诉讼制度

(1)西周时期的“狱”与“讼”

民事案件→讼→听讼刑事案件→狱→断狱

(2)“五听”

“五听”制度指判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即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面部表情、呼吸、听觉、眼睛与视觉确定其陈述真假,说明西周时已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审判实践中。具体内容是:①辞听:理屈则言语错乱;②色听:理屈则面红;③气听:理屈则喘息;④耳听:理亏则法官的话听不清;⑤目听:无理则双目失神。

(关键词记忆:辞、色、气、耳、目)

(3)“五过”

是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五过”的具体内容是:①惟官,畏权势而枉法;②惟反,报私怨而枉法;③惟内,为亲属裙带而徇私;④惟货,贪赃受贿而枉法;⑤惟来,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凡以此五者出入人罪,皆以其罪罪之。

(关键词记忆:官、反、内、货、来)

(4)“三刺”制度

西周时凡遇重大疑难案件,应先交群臣讨论,群臣不能决断的,再交官吏们讨论,还不能决断的,交给所有国人商讨决。该制度是“明德慎罚”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热点内容
行政法3大块 发布:2025-02-08 10:09:47 浏览:333
辽宁大学法律硕士排名 发布:2025-02-08 09:38:54 浏览:8
应宝市法律援助志愿者章程 发布:2025-02-08 09:30:28 浏览:259
法治是制度吗 发布:2025-02-08 09:16:40 浏览:55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