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2004卷二
Ⅰ 司法考试2004年试卷二第99题,如何适用行诉解释41和42
可以适来用第42条,该题属源于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情况,42条规定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知道行为内容时起算(3个月)。
而41条是关于未告知诉权或期限的,所以应用42条。
这个直接套法条就行,你可能想太多了
Ⅱ 司法考试2004年试卷三83题
本案中,诉讼标的应当是请求支付合同价款和请求解除合同,丙不是施工合同的当事人专,也不是需要承担连属带责任的人,所以不能作为本诉的原告也不能作为被告,同时它不能对该合同价款及合同效力主张独立的请求权,所以它也不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Ⅲ 司法考试的等级划分有哪些
四卷每卷150分共计满分600分:
1、A证:360分,但学历为本科以上;
2、B证:360分,但学历为法学专科;
3、C证四档:
A西藏自治区合格分数线为280分;
B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4个自治区,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5个省的自治州、自治县合格分数线为305分;
C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5个省所辖县(市、区)合格分数线为310分;
D除上述10省(区)外,全国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合格分数线为315分。
4、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参加考试的,单独确定合格分数标准。
Ⅳ 2004年司法考试试卷二单选第36题的祥解给付之诉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第二卷?那是刑法哦!我觉得你应该说的是第三卷的36题!所以我自作主张的分析第三卷的36题了哦!
[题目]:下列哪一种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给付之诉?
A 甲起诉请求乙停止损害其名誉
B 丙起诉丁请求撤销二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
C 男方起诉前妻,请求将二人之子判归前妻抚养
D 王某起诉李某,请求解除收养关系
[答案]:A
[考点]:诉的种类
[解析]:民诉中的的诉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普遍认为的分法是比较诉的内容或者目的的不同将诉分为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
确认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法律关系或者对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权利之诉。
根据其目的不同又可把它分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即肯定某种关系或权利)和消极的确认之诉(即否定某种关系或否定某种权利) 典型的确认之诉如请求确认收养关系存在之诉,请求知识产权的确认之诉等
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履行一定义务、履行一定给付的诉。
其最大的特点是生效判决的可执行性,所指的给付是广义的给付:既可以是现在的给付也可以是将来的给付;给付内容:既可以是物的给付也可以是行为给付,至于行为给付,则既包括积极作为的行为给付,也包括消极不作为的行为给付,如停止某种侵权行为的实施等。
所以本题A项是给付之诉,也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变更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做出判决以改变或消灭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某种既存的民事关系的诉。
请求变更之诉必须首先承认有一个基础民事法律关系的存在,如离婚之诉首先得有合法的婚姻关系的存在。
本题中BD项请求撤销合法关系和请求解除收养关系都是比较典型的变更之诉
本题的难点在C项,乍看起来,甲起诉乙请求法院判令乙抚养二人之子,可以履行,符合给付之诉特征,但深入研究可发现,本案的诉是关于抚养权的诉,即监护权之诉。而监护权之诉既可能是确认之诉也可能是变更之诉,本题中由于孩子本来由甲抚养,甲应当是法定的监护人,因而甲请求孩子归其前妻抚养实质是请求变更监护人,属变更之诉。本题C项的诉与三种诉都有所沾边,但把它归入变更之诉最为确切,这一选项是很强的干扰项!
Ⅳ 司法考试 2004年试卷二第三题详解
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主观方面不同,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版失,而故意杀人罪的主权观方面要求有杀人的故意。题中甲说:“我要吓唬他一下,看他还敢超过我。”可以看出,甲不具有杀人的故意,也不具有破坏交通工具的故意。只是和其他车互相超车较劲,没有预见到会发生一人重伤一人死亡的结果,也不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因此,李某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一种过失的心态,故构成交通肇事罪。还有我觉得,做题时,没必要设想太多太深,就以他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思考就行了,也就是说,行为人若实施了这种行为后所可能发生的一般的结果,如果他要设陷阱应该会再交代一些其他的特殊条件。以上仅供参考。
Ⅵ 司法考试2004年试卷二第99题
《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见,起诉人与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审批机关2001年6月作出的批复并未设定新的权利义务,法院不应受理甲对该批复提起的诉讼。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了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诉解释》第41条又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本案甲2001年7月2日才得知“审批机关于2001年6月1日作出的批复”,同时获悉其诉权、起诉期限,但到2003年8月时从甲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已超过2年。所以,甲在2003年8月对审批机关2001年6月1日作出的批复提起诉讼已经超过诉讼期限。D选项是正确的。
行诉解释指的是不知道的5年(从做出具体行为之日起),知道的一般是2年(从知道起)
Ⅶ 司法 2004年 卷三
甲并没有优先权,2000年7月才是申请日,在此之前他没有提出过任何申请。2000年2月在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内,只是说明这次国际展览不会损害新颖性,这和优先权是两个概念。
Ⅷ 司法考试2004年卷三87
呵呵,孩子,你真细心呀,老师早就讲过这道题了,2000年7月只是申内请而已,还没有授予专容利,正式授予专利是2003年5月7日,从授予专利之日起,才受专利法保护,03年5月还没有授予专利,专利法当然不保护了。退一步讲,2000年7月申请专利,也有可能驳回申请,照你的思维逻辑,只要申请就保护,就惩罚相对人,是不是不公平呀
专业律师解答,望采纳
Ⅸ 2004年司法考试卷一
您好!2004年司法考试卷一(附答案)http://hi..com/%B7%A8%C2%C9%94%9C%D3%FD%CD%F8/blog/item/e14ffdc4581d55d1d10060d6.html
Ⅹ 司法考试2004年卷二88题
容易混淆的例子是03年司法考试卷二第47题A选项,“A.某游戏厅早上8点刚开门,甲就内进入游戏厅玩耍,容发现6号游戏机上有一个手机,甲马上装进自己口袋,然后逃离。事后查明,该手机是游戏厅老板打扫房间时顺手放在游戏机上的。甲被抓获后称其始终以为该手机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此选项甲构成盗窃罪。原因在于游戏厅虽然是公共场所,但刚开门还没有其他人进入,手机按一般正常人思维可以推断为老板所有。甲主观上没有认识错误,只是狡辩,不算侵占。
你举的例子也一样,邻居家属于私人场所,按正常思维手机肯定属于主人。拿走构成盗窃。
而2004年卷二88题,案件发生场所是公共汽车,属于公共场所,一般人无法判断确切提包的所有人,甲认定所有人为乙符合正常思维,属于主观上认识错误。依据主客观统一原则,构成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