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遗赠
① 我国继承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遗嘱或遗赠的内容必须符合公序良俗”了吗
1,首先,这人与妻子并没有解除婚姻,他的妻子属于他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得到他的财产,这属于遗赠。2,额。。。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② 根据相关规定遗赠遗嘱范本应该是怎么写的呢
遗嘱只要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就具有法律效力。根据《继承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立遗嘱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没有行为能力的人所立遗嘱无效。常见的没有行为能力的人有精神病人、未成年人。
2、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应认定无效。
3、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这种形式的遗嘱因为有公证机关的公证,不容易产生争议。
4、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5、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6、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7、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来源长春律师网页链接
⑧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以及其他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③ 受遗赠人是否要告知所有法定继承人接受遗赠的司法解释
继承人,
依法享有法定继承权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
受遗赠人,是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定继承其遗产的人。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的继承人,也可以是与被继承人没有继承关系的其他人,或其他组织。
④ 遗赠扶养协议 法律和司法解释是如何规定的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订立的,确定遗赠与扶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种协议规定,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于遗赠人死后取得其遗产。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⑤ 关于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者遗赠
暗恋是在对方不知的情况下,另一方悄悄地爱着另一方。
有人说,暗恋是一种美丽的痛。因为它不为人知,所以暗恋的人需以微笑代替哭泣。尽管白天几多牵挂,夜晚无数梦会,却只能深深藏在心结里。于是,在分分秒秒聚集下,时间的沙漏里,盛满思念和牵挂,细细密密,如针一般,将心无声地刺出道道伤痛,纵使泣血,你也看不见,它们只在自己平静微笑的面容后面。所以,暗恋是痛苦的恋爱。
暗恋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在单相思状态下,人们心情烦躁,情绪低落,敏感多疑,注意力下降,学习、工作效率低,失眠厌食,严重的造成忧郁症。还有的人因此对爱失去兴趣和信心,并对异性抱仇视态度等。
知道了暗恋的危害,需要认真对待。
祝你健康!
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62条中的“受遗赠人”
当然包括。
⑦ 有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法定继承部分的司法解释
二、关于法定继承部分
19.被收养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除可依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依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的适当的遗产。
20.在旧社会形成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子女与生母以外的父亲的其他配偶之间形成抚养关系的,互有继承权。
21.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
22.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的关系,视为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的,可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3.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系养兄弟姐妹,可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24.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继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继承了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亲兄弟姐妹的遗产。
25.被继承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都可以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不受辈数的限制。
26.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养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与被继承人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也可以代位继承。
27.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者对被继承人尽过主要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28.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如该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对被继承人尽赡养义务较多的,可适当分给遗产。
29.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无论其是否再婚,依继承法第十二条规定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时,不影响其子女代位继承。
30.对被继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等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的,应当认定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主要扶养义务。
31.依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分给他们遗产时,按具体情况可多于或少于继承人。
32.依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遗产分割时,明知而未提出请求的,一般不予受理;不知而未提出请求,在二年以内起诉的,应予受理。
33.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愿意尽扶养义务,但被继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劳动能力,明确表示不要求其扶养的,分配遗产时,一般不应因此而影响其继承份额。
34.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⑧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司法解释
如果没有书面的遗嘱或赠与合同,一般按法定继承分割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第十五条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