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作为私法
Ⅰ 为什么说商法是私法合公法的结合…
商法源于私法,商法是为调节商事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规定商事身回份、商人资格的取得要件,答商事交易中涉及的商事保险、票据、运输等制度都是为了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商法就是私法。
商法的公法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商法的本质属性仍然是私法。公法性的出现是商事关系复杂化之后,商事主体难以避免的商事行为的危害性,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调节与制止而产生的法律。公法性的出现源自于‘商人基于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而实施的行为极有可能浸害他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潜在危害性。
(1)商法作为私法扩展阅读
公法在我国法理上的定义为:主要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则主要是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简单来说公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的公权力,而私法的调整对象则是普通公民或组织之间的私权利。
我国的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所有诉讼法都属于公法的范畴。这些公法的第一大任务就调整、配置国家的公权力。例如,我国的基本大法《宪法》,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国家政权的组成形式,明确规定了国家立法权归全国人大、行政权归人民政府、司法审判权归人民法院。
Ⅱ 商法的功能发挥的如何原因何在
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商法学界而言,商法的独立性是首要的问题。,商法只是一般私法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所谓特殊,就是不能仅仅从商法规范本身来理解和适用商法,民法作为私法的一般法在商法无特别规定时同样适用,商法之所以具有不同于民法的特殊制度,在于其具有一系列自己所独有的典型特征
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因其中的公法性内容而被诸多学者认为已经公法化通过对商法历史地分析,发现商法自其诞生之日便打上了公法的烙印,公法性内容并非现代商法所独有。公法性内容的作用、地位是从属性的,是为商法服务的。笼统地认为商法已经公法化是不恰当的。商法中的公法性内容,应从实质意义上和形式意义上分别审视,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具有公法性,但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却是私法无疑。
作为民法特别法的商法,正如法国著名学者丹尼斯·特伦曾指出的那样:商法的形成实际上来源于实践,它们的系统化过程不是由于民法学者的传播,而是由于其推行者的努力。人们普遍把商法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中世纪的商法,近代商法和现代商法,分别对应的商法形式可以大致分为商事法典,以王权名义确认的商人习惯法和商人利益的商事成文法以及以法典形式出现的商事法典。商法强调主体的平等,将盈利视为其宗旨,注重商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以保护商主体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其私法性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商法的历史演进中,尤其是近代商法向现代商法的转化过程中,在商法中出现了一些公法性的规定,如商业登记制度,商业帐簿制度,公司法中的公司组织形态,公司股份转让,以及有关价格、信贷、利息、外贸、投资等领域的监管。这一现象被诸多学者称为商法的公法化。
Ⅲ 1.商法从根本上看属于( ) A.伦理性的法 B.经济法 C.私法 D.公法
C
商法和民法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通属私法,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商法大量使用回民法的某些原则答、制度、规范,同时,属于商法的一些原则、制度和规范也不断的被民法所吸收。众所周知,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它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指财产归属和流转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个人非财产关系。而这些都符合庞德所指的个人利益的特征。无疑,民法所保护的利益是个人利益。而商法的主要则是由商事交易习惯形成的商品交换规则,完全可以视为民法的特别法,因此,它所保护的利益也是个人利益
Ⅳ 如何认识商法的私法性质与公法的融合
商法可以看作是民法的一个分支 但是商业行为涉及到公家就是公法了哈
Ⅳ 名商法作业求助:为什么说民商法是私法
公法,是调整从属关系,即至少有一方当事人是政府的法,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民事权利义务的法律。民商法调整的是企业、组织、个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在民商法中强调是意识自治原则,所以民商法是私法。当然,在私法公法化的今天,民商法中也有公权力的存在,政府为调整民商事的健康发展需要对企业、组织、个人进行一定的权利限制,如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的设立、公司的解散、破产等规定。但这种公法的规定毕竟只是少数,民商法中大部分法律仍然是对企业、组织、个人的规定,所以民商法是私法
Ⅵ 辨析:商法是公法化的私法。先判断,再说理由。 商法作业,很急!!!谢谢大家前来解难!!!
错。商法是私法。公法是调节国家与公民国家与法人关系的法律,如宪法、刑版法、行政法等。私法是权调节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法人与法人关系的法律,最典型的如民法。民法与商法在有些国家是合一的,叫民商法,有的就只有民法,民法就包含了商法的内容,我国原来也只有民法没有商法的。所以商法是私法。
Ⅶ 如何理解商法的私法性质与公法融合
私法就是商业中以信誉建立的基础合同约定条文内容,公法就是国家合同法所规范的程序及条款规定。如果前者的约定违背了后者的规定而使合同不能与后者规定相融合,就必须按后者条件来裁定或处理!
Ⅷ 为什么说民商法是私法
公法和私法是抄按调整的范围分的袭,民商法调整的是私人之间的关系,区别于调整公权力的法律,所以叫私法。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根据其所保护的利益不同来划分的,私法是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法律范畴,恰巧民商也是保护私有关系的法律部门,所以私法包括民商法,而民商法就不一定是私法的全部,私法还包括很多法律。
Ⅸ 私法即民商法.对吗能这么说吗
私法即民商法的说法有点片面,他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根据其所保护的利益不同来划分的,私法是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法律范畴,恰巧民商也是保护私有关系的法律部门,所以私法包括民商法,而民商法就不一定是私法的全部,私法还包括很多法律,例如国际经济法中的民商事法律关系都是私法的范畴,所以单纯的说私法就是民商法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Ⅹ 商法与民法关系
司考商法: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在历年司法考试中,商法都是丢分比较多的部分,小编在此为各位考生收集整理了商法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2013司法考试《商法》考点:出资瑕疵
司法考试商法辅导:股东代表诉讼
司法考试商法知识点:票据抗辩
司法考试商法知识点:管理人
商法与民法
现在世界上关于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大致存在三种类型:
(一)民商合一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实行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即只制定民法典,而不再另行制定商法典。这种模式认为商法与民法在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方面有共通性,商法也涉及私人利益,贯彻着私法的共同精神,其内容是民法的组成部分。要么规定在民法典中,要么制定单行法来规定。因此,在民法典之外,不必另行制定商法典。
民商合一模式率先于瑞士实现,其1872年制定的《瑞士债务法》中包括了公司、有价证券及商号、票据、商业登记、商业账簿等本属商法的内容,并且于1911年将该法纳入1907年颁布的《瑞士民法典》当中,作为其中的一编,从而开创了民商合一的模式。意大利商法原来是民商分立模式,后于1942年制定一部包括民商法在内的新的民法典。
(二)民商分立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实行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在制定民法典之外,又制定商法典,商法是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此种模式下,商事主体被认为是不同于一般民事主体的法律主体,商事行为也被认为不同一般民事行为的法律行为,商法是独立于民法的一个法律部门。因此,在民法典之外,另行制定独立的商法典。
对各国存在的民商分立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客观主义模式,又称商行为法模式或法国商法模式。
1807年《法国商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大陆法系国家民商分立模式的形成。《法国商法典》是近代第一部商法典,对此后许多国家商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又有西班牙、卢森堡、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相继采用了这种模式。
第二,主观主义模式,又称商人法模式或德国商法模式。1861年德国《普通商法典》是以商行为为法律适用的决定性因素,即采客观主义模式而制定的。1871年德国统一后,开始修订《普通商法典》,于1897年颁布了《德国商法典》。新的商法典采主观主义模式,以“商人”的概念为出发点来编制。主观主义模式的立法主张认为,商行为就是商人所为的行为,由商行为引发的关系都是商事关系,如果行为主体不是商人,其行为就不是商行为,所发生的关系也就不是商事关系,从而不适用商法典。
第三,折衷主义模式。这种模式将客观主义模式和主观主义模式相结合,在商法典的制定中将商行为概念和商人概念同时作为立法的基础,因此称为折衷主义模式。1899年颁布的《日本商法典》即为采用该模式制定,此外还有比利时等国家也是采用该模式来制定商法典。
(三)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商法之所以是民法的特别法,是由商法的调整对象的性质决定的。作为商法调整对象的商事关系和民事关系具有同质性,民事关系是范围更广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商事关系是民事关系的一部分,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是典型的种属关系。因此,不论是否存在独立的商法典,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它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商法与民法在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方面有共通性。
第二,法律适用方面,商法的适用优先于民法。依照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适用的原则,凡涉及商事的事项,当商法有规定时,应优先适用商法;只有当商法没有规定时,依照民法补充适用的原则,才可以适用民法的有关规定。
我国立法采民商合一模式,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而存在。
1.在立法文件的制定上,应选择在民法典之外另外订立商事单行法规。
2.在法律适用上,坚持以下原则:
民法的一般适用和补充适用;商法的适用先于民法;商法的效力优于民法
(四)商法与民法的联系,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民法是一般私法,商法是特别私法,两者的联系为:
1、民法的所有权制度是对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的正常条件的一般规定。
2、民法的主体制度是对商品经济活动主体资格的一般规定。
3、民法的债权制度是关于流通领域中的商品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定。
(五)商法与民法的区别
1、立法价值的取向不同。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商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效益。
2、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民法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商法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
3、适用主体不同。民法在适用主体上具有广泛性;商法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商人。
4、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法规范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商法规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