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遗嘱以书面形式
1. 民法典遗嘱与遗赠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法律相关规定,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别在于遗嘱受赠人是否为法定继承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对个人财产进行处分。可以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国家和集体。前者称为遗嘱继承,后者称为遗赠。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表示放弃,则视为放弃继承,否则视为接受继承。而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后的六十天内对受遗赠表示接受或放弃,否则视为放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2. 民法典遗嘱的形式有几种
遗嘱,是立遗嘱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意愿,将个人合法财产预先进行身故后的分配。民法典继承编(草案)中,从更尊重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角度出发,取消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新增遗嘱形式,并创设了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
背景
现行继承法出台于1985年,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法律规定,立遗嘱人需要通过自书或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方式订立遗嘱,并需要见证人在场。随着社会发展,更多的遗嘱订立方式出现。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打开手机便可以开始录像,甚至有机构开始探索互联网“区块链+遗嘱”的存证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订立遗嘱,能否得到法律的认可?
草案亮点
●新增打印遗嘱、录像遗嘱两种遗嘱形式;
●公证遗嘱效力不再优先,立有数份遗嘱的,以设立时间最后的遗嘱为准;
●若立遗嘱后又实施了与遗嘱相反的法律行为,视为对遗嘱相反内容的撤回。
专家解读
行为与遗嘱相反以行为为准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智慧表示,在民法典继承编(草案)中,有多处条文都体现出法律对立遗嘱人意愿的尊重。
现行继承法中,公证遗嘱被确认为效力最高的遗嘱形式,其余形式的遗嘱不得对公证遗嘱进行撤销、变更。但《民法典(草案)》对这一规定进行了较大修改,如果被继承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符合法定要件的最后一份遗嘱为准,也就是说,遗嘱效力确定的基本依据是遗嘱意愿表示时间的先后,而非是经公证与否。
公证遗嘱有着规范的办理程序,但要想对其进行撤销或变更,同样面临复杂的流程。如果立遗嘱人遇到紧急情况,又有新立遗嘱的意愿,严格的程序便成为了障碍。
此外,从草案中新增了打印遗嘱、录像遗嘱,使得遗嘱的法定形式得以丰富。民法典颁行后,立遗嘱将变得更加便捷,这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和民众对遗嘱形式灵活多样的需要。同时,草案规定遗嘱订立时需有见证人在场。
立遗嘱人还可以“行胜于言”,用实施法律行为的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如果其行为与所立遗嘱内容相反,以其实施的行为为准。
草案新增的被继承人宽恕制度中,同样体现着对立遗嘱人意愿的尊重。即使继承人曾经实施过隐匿、欺诈、胁迫订立遗嘱等可能丧失继承权的行为,但其最终改过自新,被继承人也表示愿意宽恕,法律则不强制剥夺他的继承权。给继承人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也可能让被继承人有机会得到更好的照料。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编辑:李拓
流程编辑 刘伟利
3. 民法典规定遗嘱一直没有执行会失效吗
嘱一直没有执行不会失效,遗嘱中的继承人随时可以随时继承遗产。受遗赠人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是否接受遗赠的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开始。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4. 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可以部分放弃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所以可以部分放弃。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5.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的形式不包括()。 请选择: A.自书遗嘱 B.打印遗嘱
这道题应该选B,遗嘱分自书遗嘱,公证遗嘱,录音录像遗嘱,这几种类型。
6. 民法典规定的遗嘱形式有几种
一、自书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二、代书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打印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三、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四、口头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五、公证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7. 《民法典》新规来了,设定遗嘱最新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颁布后,在保留原有的自书、代书、公证、录音、口头遗嘱的基础上,继承编新增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两种形式。遗嘱的形式这么多,该选择哪种好呢?
8. 民法典遗嘱效力顺序
法律分析:遗嘱的效力低于遗赠抚养协议,高于法定继承。也就说有遗赠抚养协议的,则按遗赠抚养协议分割遗产;没有的按照遗嘱分割遗嘱,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割财产。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9. 民法典中规定的遗嘱方式有哪些
遗嘱的形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五种。遗嘱的类型是比较多的,不同类型遗嘱生效的条件是不一样的。被继承人立遗嘱时,要注意遗嘱生效的要件,需要见证人的,要找见证人见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录音录像遗嘱】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 【公证遗嘱】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10. 民法典对于自书遗嘱的新规定,我自己在家写一份遗嘱就可以吧
什么是遗嘱
所谓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共有以下几个特征:
遗嘱
一、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
即遗嘱是基于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
二、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
三、设立遗嘱不能进行代理
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由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如是代书遗嘱,也必须由本人在遗嘱上签名。
四、紧急情况下,才能采用口头形式
而且要求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形式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口头遗嘱因此失效。
五、遗嘱是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因为遗嘱是遗嘱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对其死亡后的财产归属问题所作的处分,死亡前还可以加以变更、撤销,所以,遗嘱必须以遗嘱人的死亡作为生效的条件。
如果遗嘱人没有事实死亡,而是在具备相关的法律条件下,经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遗嘱也发生法律效力,利害关系人可以处分遗嘱当事人的财产。如果在短期内遗嘱人重新出现,那相应的财产可以退还遗嘱人;如果时间较长,类如超过两年以上以及财产出现了无法退还的情况,则受益人应当对遗嘱人的基本生活在其受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但法定义务人不受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