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热点问题
作为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统领性规则,民法总则的通过和施行,标志着中国特色的民法典编纂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民法总则以现代社会私法自治最重要的自由和平等为价值主轴,以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为民事活动的边界,以绿色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引领整个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民法总则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创新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民法总则彰显了权利本位的现代法治精神
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因此,民法典被视为现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誉为法治健全完善的标志。民法总则作为民事活动的统领性规则,充分彰显了权利本位的现代法治精神。
民法总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理念
民法总则把对人的权利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对人的尊重保护为核心,民法总则扩大和调整了民事主体的权利保障范围。一是增加了对胎儿利益、个人信息、一般人格权、特定人格权的保护。二是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龄从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三是尊重被监护人的“自我决定权”。四是强化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中利害关系人的保护。民法总则的这些规定,强化了对人的自主性的尊重,彰显了人文关怀的现代法治精神和价值理念。
民法总则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
民法总则作为市民社会基本法的统领性规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保持了民事法律对人类生活所积淀美好价值的尊重。一是确立了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民事纠纷的处理,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实际上是以道德为核心,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新增绿色原则,反应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发展需求。
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民法总则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又一个新突破。绿色原则的确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调整民事主体利益关系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视角。这一规定反映了具有先进时代特色的立法理念,既传承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又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新发展理念。
Ⅱ 列举两条关于民法典的时政热点
一、离婚冷静期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内,任何一方不愿容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二、见义勇为致受害人损害可免责(不用担心在路边扶老人了)
【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三、熊孩子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可以追回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胎儿有继承权
【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Ⅲ 今年有关民法的热点问题都有什么
1、《物权法》颁布与实践;
2、房屋拆迁的赔偿问题;
3、不动产登记问题;
4、房产的保护问题;
5、担保法调整问题;
6、人格权法的问题;
7、民法典的制定问题;
8、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问题。
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啦
Ⅳ 民法典中的热点问题 民法典草案都有回应
【导读】这几天,民法典草案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被誉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的民法典,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前男友电话骚扰是否侵犯隐私,泄露网购信息算不算侵权,高空抛物谁来负责,这些均能从中找到答案。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快打开这本“网络全书”,一起学习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点问题一:前男友频繁电话骚扰是否侵犯了我的隐私?
答:很可能是。
草案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草案还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其中明确提到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认为,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出现了很多侵犯人格权的新形式,民法典草案回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
热点问题二:电商平台未经同意、未经加工便把我的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是侵权吗?
答:很可能是。
草案规定,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慧认为,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和共享的方式日新月异,既要鼓励数据的开放共享,也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
热点问题三:老公背着我借了巨额债务并赌博输光了,我要还钱吗?
答:应该不用。
草案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方燕代表认为,夫妻共同债务一直是婚姻法中的争议点,201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共债共签”的原则。民法典草案进一步明确夫妻“共债共签”原则,防止婚姻关系中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导致另一方负债这种“坑配偶”的现象发生。
热点问题四:路人从我家楼下路过时被抛下的花盆砸中,无辜的我要负责吗?
答:如果查清责任人或有证据证明与此事无关,可不用。
草案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还规定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认为,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对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甚至公共安全都有很大的危害。民法典草案明确了各方责任,既可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督促相关方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预防和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热点问题五:我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还可以再收养孩子吗?
答:同时满足其他收养条件时可以。
草案明确了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其中一条是“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方燕代表认为,这是基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而做出的调整。
热点问题六:我在单位遭遇领导性骚扰,单位有责任制止吗?
答:有。
草案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 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张慧代表表示,明确了用人单位防范性骚扰的义务,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性骚扰行为的发生。
针对下一步民法典落地实施,多位代表提出建议:
方燕代表建议,做好民法典生效与其他部门法废止过程中的衔接工作,保证法治的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她将和广大律师一起学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并积极向全社会进行普法宣传,尽早使民法典“落地生根”,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宋远方代表建议,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在立法后尽快全面展开民法典释义和相关解读。同时,尽快部署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全面清理工作。
张慧代表建议,民法典在普及过程中,应关注到我国有56个民族,建议结合民族特有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鲜活案例进行宣传。
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民法典它不仅解决的是中国老百姓的时代问题,也在用立法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Ⅳ 最近诉讼法方面的热点问题
关注三大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如何修改,已经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认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进一步落实保障人权和无罪推定原则,充分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权;改革和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建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保障辩护方了解案件情况;进一步完善刑事简易程序,建议扩大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并把被告人认罪作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完善防止刑讯逼供的诉讼制度,建议明确规定律师在场权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诉讼制度,努力从根本上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注重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建立政府或民间的被害人救助制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提出几点完善立法的建议:第一,建议将不应当立案而立案、适用强制措施、撤销案件等诉讼活动纳入监督的范围;第二,建议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在抄送检察机关时,应当同时抄送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依据材料;建议规定刑罚执行机关认为服刑人员应当减刑、假释的,应当提请检察机关审查,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提请法院裁定,检察机关认为法院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第三,建议规定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中有权进行调查,调取有关诉讼材料,向有关办案人员了解核实情况,询问有关证人、被害人等;第四,建议规定检察机关向有关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意见的,有关机关应当纠正,并将纠正情况通知检察机关,对拒不执行监督决定或监督意见的,检察机关有权提出更换办案人、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负责的负责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等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检察机关。
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改
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建议,1、建立一整套程序契约化的制度。如通过契约实现程序选择。不提出异议契约、不上诉契约、不申请再审契约、不申请执行契约、证明责任分配契约、举证期限契约、证据交换契约、证据方法限制契约等等。并在制度上肯定和解契约;2、在第三人制度方面取消法院职权追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改为建立被告型第三人制度;3、取消法院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的制度,健全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证据的制度;4、进一步扩大协议管辖的范围;5、强化庭审的对抗性和公开性。限制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讯问,实现以当事人询问为主,法官询问为辅证人询问制度;6、真正贯彻自认制度的法律效力,使当事人的自认能够真正约束当事人和法院;7、严格限制上诉审的审理范围,确立上诉禁止不利变更原则;8、取消法院的再审程序启动权,限制检察机关对再审抗诉的范围。检察机关应只对公益诉讼以及人事诉讼的终审判决有抗诉权。将现行法的审判监督制度改造为再审之诉制度等等。
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改
苏州大学杨海坤教授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改是全方位的事情,其中包括为了确保司法独立与公正,可以考虑改革法院审判体制,目前普通法院内设立行政审判庭过去被认为吸收了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行政审判体制的优点而采用的“中间体制”,现在看来,这种审判体制具有很明显的弊病,因此,提高行政案件的审级;允许原告选择原、被告所在地以外的第三地法院管辖;甚至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设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法院等等都是可研究的方案。
Ⅵ 2017年民法总则回应了哪些社会热点问题
(1)胎来儿有继承、接受和源赠予权利;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为8岁;
(3)成年人可协议确定监护人;
(4)民政部门可担任监护人;
(5)居委会被赋予法人资格;
(6)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7)倡导见义勇为乐于助人;
(8)一般诉讼时效增至3年。
社会在进步、法制在完善!
可继续提问!吧!!
Ⅶ 民事诉讼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婚姻 财产分割 不明 抚养子女等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操作强登录网络。聪明
Ⅷ 《民法典热点问题1200问》居住权、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等内容,直接准确实用的解答。在哪里买得到这书
到究竟的城市新华书店可以买到或到淘宝网去找
Ⅸ 2014民商法热点问题或热点事件
1.论我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
2.论中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3.论我国合同法的完善
4.论房地产转让
5.论著作权制度
6.论期货的法律调整
7.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的发育和完善
8.土地隐形市场的法律调整
9.试论“四芜”拍卖与土地使用权
10.典权研究
11.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调整
12.房地产权属登记研究
13.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权研究
14.最高额抵押
15.动产质押研究
16.权利质押研究
17.我国违约金制度的改革
18.论我国担保法上的保证
19.我国合同法与债的保全制度研究
20.论不安抗辩权
21.论知识产权法的完善
22.论我国物权法的体例结构
23.论知识产权法的完善
24.论我国物权法的体例结构
1.论合伙的法律地位
2.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
3.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4.论我国宣告失踪制度的完善
5.论一般人格权
6.论财团法人制度的完善
7.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8.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
9.论诚实信用原则
10.论法人制度对于我国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制度意义
11.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
12.论法人内部治理制度
13.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14.论有限合伙
15.论隐名合伙
16.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17.论意思表示
18.论表见代理
19.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20.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
21.论无权代理
22.论民事权利体系
23.论人身权体系
24.论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25.论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26.论损害赔偿范围与因果关系
27.论商法的独立性
28.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29.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0.论取得时效
31.论占有
32.论善意取得
33.论质权
34.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
35.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36.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
37.论地役权
38.论我国典权制度
39.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40.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
41.论共有
42.论占有制度的意义
43.论物权的效力
44.论物权的支配效力
45.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46.论物上请求权
47.论物权法定原则
48.论一物一权原则
49.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50.论债的相对性
51.论债权的相对性
52.论债权的效力
53.论债权的履行原则
54.论债的转移制度
55.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56.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57.论不安抗辩权
#/论同时履行抗辩权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范围
58.论合同自由原则
59.论缔约过失责任
60.论违约责任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61.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62.论继续履行
63.论情势变更原则
64.论合同中的第三人
65.论合同的解释
66.论预期违约
67.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68.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之嬗变内
#/论合同履行中的诚信义务
69.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方式
70.医疗事故赔偿问题研究
71.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
72.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73.论连带侵权责任与内部求偿关系
74.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
75.公平原则与自愿原则
76.论特殊侵权责任
77.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78.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1.论无权处分行为。
2.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3.论居住权。
4.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受人利益的保护。
5.论保证期限。
6.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论。
7.论债权人代位权。
8.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
9.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0.论物权法基本原则(之一)。
11.论合同自由。
12.论悬赏合同(或遗失物返还法律问题分析)
13.论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14.论无因管理
15.论私权神圣
16.论损害的认定
18.论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
1.论“小产权房”的法律保护
2.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性质
3.精神抚慰金的确定
4.名誉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社会评价的降低
5.一房二卖的法律适用
6.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意义
7.房屋过户登记程序的合法性
8.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实现形式
9.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的流转
10.论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
11.论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
12.论非婚生子女的监护问题
13.论民事登记——以婚姻.不动产物权.法人设立登记为例
14.浅论第三人履行与债务承担
15.论善意取得制度在民法中的适用
16.论民法中的优先购买权
17.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应承担的到底是违约责任还是缔约过失责任
18.浅论物权法定原则
19.浅谈精神损害赔偿
20.论担保物权的竞合
21.论损害赔偿与违约的关系
22.农村人口在人身损害赔偿中赔偿标准的适用问题
23.论商品房一房多卖的法律效力及后果
24.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25.试论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的利与弊
26.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因果关系与过错
27.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认定
28.见义勇为的民法定性
29.侵权责任中行为违法性的判断
30.论物权法上车库权属的判断标准
31.隐私权的界定
32.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3.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
34.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异同
35.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特征与完善
36.试论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37.谈谈格式条款
38.合同订立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39.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40.试论合同的效力
41.试论缔约过失责任
42.合同保证中的若干问题
43.简论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保全制度
44.谈谈合同的转让
45.合同的解除及其后果
46.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特点
47.试谈我国《合同法》中的买卖合同
48.谈谈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以遗失物.赃物为例
49.论物权法定原则
50.论物权平等保护原则
51.论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52.论法人的所有权
53.论法人的能力
54.谈代位权行使的效力问题
55.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56.谈我国的民事主体
57.论赠与合同的撤销
58.试论我国的物权登记制度
59.试论车库.车位的权利归属
60.优先购买权探析
61.集体建设用地法律问题探讨
62.浅谈保证人资格
63.浅论未登记抵押权的效力
64.权利质权探析
65.最高额抵押几个问题的探讨
66.谈谈流质契约与代物清偿协议
67.浅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68.简论无名合同的适用
69.简论合同的解除
70.债务抵销浅议
71.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72.“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及其适用
7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探讨
74.浅析营业质权
75.浅析不动产出租人的留置权
76.浅析营业主人的留置权
77.浮动抵押初探
78.论物权登记的法律效力
79.论物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80.试论人身损害赔偿
81.论名人的隐私权
82.论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83.论城市房屋拆迁协议
84.试析“人肉搜索”
85.电子商务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86.从汶川地震看民法中的不可抗力
87.试论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88.论物权公示原则
89.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90.论诚实信用原则
91.论表见代理制度
92.浅议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93.试析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范围及其完善
94.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解决
1.占有法律制度研究
2.代理制度研究
3.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问题研究
4.典权制度研究
5.取得时效制度研究
6.用益物权体系的完善
7.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若干问题研究
8.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9.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研究
10.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11.论公民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12.抵押权法律制度研究
13.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14.论合伙制度
15.物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16.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
17.民事主体制度研究
18.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19.论侵权行为法的功能
20.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研究
21.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22.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研究
23.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24.医疗纠纷的民事责任研究
25.论医疗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26.高危险原因的民事责任研究
27.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28.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29.论我国污染环境致人损害侵权民事责任
30.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31.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研究
32.论法人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
33.论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34.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35.论物权的效力
36.论一物一权原则
37.论物权法定原则
38.论物权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39.论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40.论物权请求权
41.论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
42.论债权的法律效力
43.论预期违约
44.论“可预见规则”
45.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46.配偶权探析
47.浅论我国离婚制度
48.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49.无效婚姻制度之探讨
50.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
Ⅹ 求今年的热点民法案例和详细解析
民法学家点评2010年热点民事案件
民事权利保护差别就在毫厘之间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案在和解声中落幕,“嘴硬”的宋祖德在谢晋83岁遗孀面前低头服软,“海运女”裸照泄露告得网络赔钱又赔礼……
他们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给2010年中国民事审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逐一点评了2010年发生的热点民事案件。
杨立新说,民法的强制力就表现在保护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强制力上。研究2010年的热点民事案件可以发现,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保护的正确与差误,大概就在毫厘之间:向左偏一点可能是错误的;向右偏一点可能也是错误的。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案
审案和受理一波三折
【案情】湖南省邵东县的罗彩霞在2004年高考后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同学王佳俊却用她的名字“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罗彩霞不得已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王佳俊于2008年毕业,应当2009年毕业的罗彩霞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了教师资格证书,还遭遇到其他一系列困难。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是某县公安局政委,利用关系为王佳俊侵害姓名权创造条件。罗彩霞向天津的法院起诉后,法院积极调解,历时一年有余终于调解成功,王佳俊和王峥嵘承担侵权责任。现在罗彩霞已拿到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
【点评】罗彩霞案的受理和审理可谓一波三折。调解结果皆大欢喜,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也符合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注重调解的原则。不过,此案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把这个案件就当作一个普通的民事争议处理,受理和审理就不会有这些波折。
谢晋遗孀告赢“宋大嘴”
批评越界揭隐私属侵权
【案情】导演谢晋在浙江上虞参加母校春晖中学的百年校庆活动时,在酒店突然辞世,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谢晋去世后,宋祖德和刘信达在博客上发表诽谤谢晋的文章。谢晋的遗孀徐大雯将两人告上法庭。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宋祖德和刘信达败诉。宋、刘不服上诉。2010年2月1日,二审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赔偿徐大雯各类损失约29万元并在报纸上公开道歉”的判决。5月19日,静安区法院在《解放日报》刊登“执行公告”,限令宋祖德5月24日到庭履行判决。最终,宋祖德向徐大雯认错。
【点评】应该说,本案的争议不在于保护受害人的隐私权,而在于保护名誉权。怎样区分两种侵权行为的界限,在于毁坏的是权利人的评价,还是暴露权利人的隐私。徐大雯主张两被告所“揭露”的不是事实,而是捏造,而被告一方对此也不能举证证明所述的事实是真实的,因此,这就不是涉及隐私,而是涉及评价,侵害了谢晋的名誉权。
我也看过宋祖德写的一些文章,敢怒敢言,无所顾忌。当时我还纳闷,这些被暴露隐私的人怎么就没有出面维护权利的呢!依我看,在很多时候,他确实是在揭露他人隐私。进行社会批评应当遵守批评的规则,超越正当批评的界限而诽谤他人,或者揭露他人隐私,都构成侵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社会欢迎直言批评,但强烈谴责对他人名誉、隐私无所顾忌的恶行。应当特别肯定受诉法院在本案中的态度,是非分明,立场鲜明,并且最终使侵权人认识错误,认真执行生效判决。这样的法律适用结果特别值得赞赏!
女记者诉黄健翔诽谤案
被告挨批背后值得体味
【案情】黄健翔在新浪网发文,披露某电视台女记者与中国国家足球队前主教练的性丑闻。中央电视台女记者陆幽认为,黄健翔文中所指的女记者就是自己,侵犯了她的名誉权,请求法院判令黄健翔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50万元。一审法院驳回了陆幽的全部诉讼请求。二审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但确认,现有证据虽无法认定黄健翔涉案文章的相关内容特定的指向陆幽,但黄文对他人私生活的评论的确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黄的不当行为予以批评。
【点评】判决书是以原告证据不足为由而判决原告败诉的。确定侵害隐私权或者名誉权责任有一个标准:当报道的内容没有指明所报道人物的具体人格特征时,只要原告能够证明报道中的人物能够基本锁定为原告,就应当认为原告的举证责任已经完成。令人意外的是,判决书对被告的行为没有认定为侵权,但却对被告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就是说,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是违法的,只是由于证据还不够充分,不能认定侵权。而在侵权责任与法院批评之间似乎隐藏着一些其他问题。
网传“海运女”不雅照案
侵权与否尺度把握精准
【案情】殷小姐与朱某因感情不和分手,朱某便将大量涉及她隐私的图片上传至互联网。殷小姐称,至2009年6月2日,以网络为代表的搜索网站对上述图片及其私人信息未进行任何处理,并在网络网站开设的“网络”栏目专设“海运女”词条,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网络公司辩称,搜索引擎所起的是检索作用,本身没有刊登、发布、传播涉诉照片,且在殷小姐投诉前已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断链。法院认为,在网络中专设词条,并且保存侵权信息,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责任,判决网络败诉。
【点评】网站侵权与不侵权的尺度应当十分精准,侵权责任法第36条明确规定了界限:网站侵权责任的确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站上实施侵权行为,要自己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应当根据提示规则和明知规则确定承担连带责任。
提示规则,是被侵权人对网络用户在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有权向网络服务提供者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该侵权行为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失的扩大部分构成侵权连带责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侵权行为而不采取必要措施的,构成侵权连带责任。
本案中,网络并不是直接的侵权人,但对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未尽必要注意义务。特别是其对受害人专设网络词条,文字说明该链接为“上海海运学院海运女艳照门最全照片合集”,显然属于明知。
法院判婚前债务谁借谁
还兼顾保护共同及个人财产
【案情】被告何某向原告张女士借了15万元,因是朋友关系,没有出具借条。2008年2月,何某与张女士登记结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明确15万元是原告的婚前个人财产,债务仍然有效。张女士催何某还债,何某出具借条,承诺于2008年12月31日前还清。此后,何某在赚钱养家的同时,陆续归还了张女士10万元。但2009年10月,两人因感情不和离婚,何某还差5万余元没还。发现何某不打算再继续还钱后,张女士起诉。法院认为该款项并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何某应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判决何某偿还借款,同时按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点评】在较长时间的婚姻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侧重保护夫妻财产的共同性,而忽视夫妻财产的个人性。2002年婚姻法改变了这种做法,兼顾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保护。
诚然,夫妻在婚前借的债,当然是婚前财产,并不因为双方结婚而发生财产的混同。夫妻婚后共同生活不能改变婚前个人财产的性质。在婚姻存续期间债权人主张清偿,也符合法律规定;离婚后,债权人主张债务人承担清偿责任,依法当然应当准许。
不过,应当考虑到的是,双方当事人为了婚前个人财产甚至是婚前相互之间的债务斤斤计较,可能会影响双方感情。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本案正是这样,两个人纠结于相互之间婚前债务,因而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在感情和个人财产发生冲突时,当事人应当有一个正确选择。
新京报诉浙江在线侵权
起诉一次还是一万余次
【案情】新京报社于2008年将浙江在线网站诉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该网站未经授权转载原告大量作品,原告要求该网站赔偿损失200万元。杭州中院审理后认为,原告起诉的侵权事实共有7000余篇作品还另有照片,需要分拆立案,分别起诉。新京报拒绝分拆起诉,因此,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新京报不服上诉。今年7月2日,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关于分案起诉的裁定。
【点评】本案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掰扯实体法的问题,而仅仅是纠缠于程序——7000余篇文章和2000多幅照片加在一起是一万多个侵权行为,因此不能一起起诉,而应分别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集团诉讼和代表诉讼,众多标的相同的案件当事人不同的,都能够为了方便当事人和方便法院审理而合并为一个案件起诉,新京报起诉的案件还不是集团诉讼或者代表诉讼,而是同一个原告和同一个被告,只是侵权的事实较多而已,这正是合并审理的正当理由。一次起诉与一万次起诉,当事人完全相同,孰优孰劣,难道不分明吗!
读者诉中华书局索“挑错奖”
兑赏“应当”“可以”截然不同
【案情】中华书局曾经公开承诺:对指出出版错误的读者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且实施次品召回制度,真诚赔礼道歉。后原告白平为其出版发行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挑错形成的文字近30万字;《康熙顺天府志》一书,挑错620多处。多次协商未果后,白平起诉,要求中华书局支付挑错奖10万元、召回涉诉图书、赔礼道歉并将他评为“优秀读者”或给予他其他精神奖励。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明确承诺对指出出版物错误的读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应履行该承诺,但鉴于该承诺的奖励内容并不明确,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原告严谨的学术态度及作为中华书局忠实读者给予中华书局的关心,亦值得肯定。中华书局可以依据其惯例,给予原告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至于原告要求被告召回两书的诉讼请求不属于法院审查范围。
【点评】本案被告的行为是内容不够确定的悬赏广告。出版商作为商家,最重要的是讲诚信,守信用,重履约。可是在当下,诚信似乎已经不那么受人尊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