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等价

刑法等价

发布时间: 2022-02-13 17:50:41

Ⅰ 等价时效是什么意思

你好,这个意思是时效相同,而且价格也是相同的,这个一般是在工作中使用的,是算工资的。

Ⅱ 不作为与作为有等价性 什么意思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审判实践以及理论学说来看,由于不纯正不作为犯在具体构成要件的适用上,要与作为犯适用相同的构成要件,为了避免来自罪刑法定主义的质疑,往往要使作为与不作为在法律的负面评价上同价值。因而不纯正不作为犯能否与作为犯等价、等价性在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认定中究竟具有何种地位,以及如何判断这种等价性,就成为国内外刑法学界研究的课题。

一、不纯正不作为犯能否与作为犯等价

对此问题,刑法学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持否定观点的德国学者考夫曼认为,不纯正不作为犯违反的是命令规范,而作为犯违反的禁止规范。既然不纯正不作为犯系不作为犯(而非作为犯),且其构成要件合致性以具备附加的构成要件要素——保证人地位为前提,比作为之构成要件要素多出一个“保证人地位”,则构成要件的构造与作为之构成要件构造迥然有别。不作为与作为的等价问题,因而不在于不作为是否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得以实现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而在于不作为如何能实现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独立构成要件。但考夫曼认为命令作为的构成要件一即禁止不作为之“不作为构成要件”,加上保证人地位,即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在此“保证人地位”扮演等价要素的角色。借着不作为者的保证人身份,使得违反命令规范,与违反禁止规范具有相同的不法内涵、相同的罪责非难程度以及应罚性。基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构成要件的独立性,考夫曼认为应于刑法分则个别规定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各种犯罪类型,此即著名的分则说——以分则规定不纯正不作为犯各种犯罪构成要件。
同样持否定观点的我国台湾学者许玉秀教授认为,不作为不可能也不需要和作为等价。首先,二者存在结构上的差别。作为是积极操纵法益受侵害的因果流程,不作为则是消极不介入法益受害流程。虽然在作为犯我们可以说因为没有其他的干扰,所以行为人操纵的法益受害流程顺利完成,而在不作为犯,也可以说因为没有其他干扰,法益受害流程顺利完成,看起来好像旗鼓相当,但其实除了在前行为保证人类型的情况外,所有不纯正不作为犯曾经面对的法益受害流程都是由第三人或被害人自己积极惹起,而作为犯所面对的法益受害流程却是作为犯自己积极惹起的。作为的因果流程是可以物理检验的,而不作为的流程是假设出来的,结果是否真的不会发生,永远无法证实。其次,将不作为纳入刑法规范,并不表示不作为和作为等价,而不作为也并非得先想办法和作为等价才可以被入罪化,其实只要说清楚不作为对法益的侵害、应该被入罪化的理由,即已达到法益保护的目的,不一定要强将不作为和作为作相等的评价。再次,德国刑法第13条虽然要求不作为需具备与作为的等价性,才成立不纯正不作为犯,但却明确规定不纯正不作为犯可处以较作为犯为轻的处罚。这也说明作为犯和不作为犯不等价。

Ⅲ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什么

非q是非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表示p能推出q,q不能推出p,也就是若p则q是真命题,若q则p是假命题。

所以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是真命题,若非p则非q是假命题,所以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举例说明:

要说明x>0,只要x=5就够了,所以说满足p的x满足q,理由是充分的但是x不必等于5,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而要说明x=5,则x必须>0,x>0是必要的,但是x>0不能保证x=5,所以是不充分的,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举例

1.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法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

例1中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2中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触犯法律包含各种法,有刑法有民法;B已经确定是刑法。B属于A所以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例3中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付够了钱可以买的是车、房子等;但是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一定是要付够钱)。

Ⅳ 什么是罪刑相称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对称。又称“罪刑均衡原则”。也称“罪刑等价原则”。刑自罪生,罪重刑重,罪轻刑轻,罪刑均衡。既犯罪是原因,刑罚是结果,刑罚由犯罪所引起,犯罪社会危害性重的,刑罚亦重,犯罪社会危害性轻的,刑罚亦轻,刑罚的轻重决定于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刑罚的轻重。刑法基本原则之一。18世纪后期西方启蒙思想家为反对封建刑法的等级特权主义和罪刑擅断,基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所提出。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提出,犯罪与刑罚应当等价。这一原则也是中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中国刑法的始终。

Ⅳ 刑法中的等价性如何理解

因为不具有等价性的不作为不能评价为相应的作为犯罪呀。比如你是警察,路上看见歹徒杀人,但是你没有及时去救人导致被害人死亡,你有作为义务,作为能力,但是还不足以评价为故意杀人对吧?前面那些条件是把你这个行为定性为不作为行为,相当性是判断你的不作为行为是否成立相应的罪名。

Ⅵ 刑法的三大原则_____. _____ . ______.

我国新刑法三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Ⅶ 刑法的机能和刑法的作用能等同么

不能,机能包含刑法的作用以及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能动表现,属于刑法法律内的要素
刑法的作用更多是社会意义上的,例如遏制犯罪等

Ⅷ 《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指在公共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

中间有个等字的,意思是,并不只有这几种方式。

Ⅸ 刑法..法定符合说..具体符合区别..举例说明

具体的符合说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法定的符合说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例如,行为人本欲杀甲,黑夜里误将乙当做甲进行杀害。根据法定符合说,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而不只是保护特定的甲或者特定乙的生命,因此,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想杀人,而客观上又杀了人,那么就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本来,根据具体符合说,由于行为人本欲杀甲,而客观上却杀害了乙,二者没有具体地相符合,行为人对甲应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乙应成立过失致人死亡。但现在的具体符合说论者也都认为,这种对象错误并不重要因而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所以,就这种对象错误而言,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结论完全相同。 具体符合说认为,由于客观事实与行为人的主观认识没有形成具体的符合,所以,在上例中,行为人对甲承担杀人未遂的责任,对乙则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责任;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故二者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但是,由于具体的符合说存在诸多缺陷,刑法理论的通说采取法定符合说,即在上述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的杀人行为也导致他人死亡,二者在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成立故意杀人既遂。问题是,行为人本欲杀甲,但因为行为差误,同时导致甲与乙死亡的,应如何处理?根据法定符合说中的数故意说,行为人对甲与乙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当然,采取数故意说并不意味着成立数个故意杀人罪,因为只有一个行为,所以应按想象竞合犯以一罪论处。</SPAN>

热点内容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具体内容 发布:2025-02-06 15:09:35 浏览:271
法考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主 发布:2025-02-06 15:08:22 浏览:724
劳动法福建哺乳期 发布:2025-02-06 14:58:58 浏览:94
审议环保条例发言 发布:2025-02-06 14:57:38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