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管刑法
A. 商代有怎样的刑法制度
刑罚商代的刑罚有伐(砍头)、扑、墨(即黥刑)、劓(用刀割鼻)、宫(宫刑)、刖(用刀或锯割去腿)等,后世的五刑在商代即已有之。卜辞中有不少关于刖刑的记载,一次受刑者达数十人及百人。殷墟曾发掘出戴梏的男女陶俑,男俑双手梏在背后,女俑双手梏在胸前。卜辞中的"卒"字,就是刑具的象形字"孰"宇,即人跪地手戴梏形,"圉"字,即方框中之人跪地戴梏,意为牢狱还有王命小臣"作圉",即建造监狱。
B. 商朝13种刑法都有什么
商朝共11种刑法,并没有13种。
1、戮:就是活着刑辱示众,然后再斩杀。
2、炮烙,是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火烤热,令有罪者行走其上,最终坠入炭火中烧死。
3、醢刑,是将受刑人捣成肉酱,又称菹刑。
4、脯刑,是将受刑人杀死并晒成肉干。
5、劓殄:劓殄。即刑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相当于后世的族诛。
6、剖心。
7、墨刑,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涂以墨色。
8、劓刑,就是割去受刑人的鼻子。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而且与人的尊严密切相关,因此劓刑较墨刑为重。
9、剕刑,也作刖刑,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始于西周,九刑之一。砍足曰剕,砍手曰刖。另外,与砍去手足相类似的还有砍去膝盖骨的膑刑。
10、宫刑是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对男性为去势,对女性为幽闭。这种宫刑剥夺了受刑人“传宗接代”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社会被视为是最大的耻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为残酷和最重的刑罚,一般适用于较重的犯罪者。
11、徒刑,将犯罪者拘系使其劳作的刑罚。
(2)商代管刑法扩展阅读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
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汉朝成了制度。除了谋反等大罪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执行。
C. 商朝十大酷刑都有啥
1.劓殄
商朝的一种刑罚。劓,割也,断也;殄,绝也。即斩尽杀绝,把犯罪者连同其子孙后代都斩尽杀绝。注意:不能与奴隶制五刑中的劓混淆。
2. 炮烙
商朝的酷刑。即在铜柱上加上油脂,铜柱下燃起木炭,令有罪者在柱上走,因铜柱既滑又热,可使有罪者从铜柱上掉下,落人木炭中烧死。相传商纣王是为了博妲己一笑而使用此刑罚手段处罚罪犯。
3. 醢
商纣王时的一种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酱。相传在商朝末期,九侯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入之纣”,但九侯的女儿不喜淫,纣王发怒,就把九侯的女儿杀了。九侯因此受牵连,被纣王处以死刑,行刑后被剁成肉酱。
4.脯
商纣王时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杀死晾成肉干。在商朝末期,商纣王醢九侯之后,鄂侯因对九侯案不满而与纣王发生争辩,被纣王处以死刑,行刑后晒成肉干。
5.坐嘉石
指对于有罪过但尚不够判处徒刑的人,要给他们戴上刑具,强迫他们在官府门外左侧的嘉石(文石也,上刻嘉言,欲狱囚见之而悔悟也)旁坐一定的时间反省自己的罪过,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监督他们服一定期限的劳役。坐嘉石的时间及服劳役的期限,根据罪犯罪过轻重而有所不同。劳役期满,罪犯由其居住地的负责人担保,即可被释放回家。坐嘉石类似于近世的拘役。
6.汤刑
以汤命名的商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注意:汤刑虽然是以汤来命名的,但它并不是商汤所做,同样是商朝统治者为了追述他们的祖先而以汤命名的。其具体内容不详。
D. 商朝的法律制度大概是什么
通知时间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
商朝法律指导原则是以神权为主要指导原则。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神权法盛行的王朝,商王以神的名义实施法律,法律活动主要是占卜。
商朝主要法律是《汤刑》。
商朝的刑罚种类:除五刑外,还有断手、活埋、沉水、火焚、炮烙等。刑罚种类多且极为残酷。
商朝国家制度比夏朝有了很大进步,司法制度已具雏形。主要司法结构是内、外服制度。
商王宣称自己是自然神在人间的代表,“率民以事神”,尊重商王就是敬天。商王通过血缘关系、身份继承,将祖先神的崇拜演变为维护其统治的主要方式,既违背王命,不仅获罪于天,而且为祖先所不容。
商朝的政治、司法统治比夏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商王的权威进一步加强外,商朝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以“内服”、“外服”的方式加以确定。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为“内服”;与商部落联盟、听从商王命令的其它地区为“外服”,在这些地区生活的部落,其首领被商王封为诸侯、伯,有很大的独立性。在司法机构的设置上也是如此,“内服”地区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则由诸侯实施司法统治。商朝的司法官由高级贵族以世袭的方式担任。
E. 古代的刑法
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重刑轻民,因此刑法就成为了体系最为完整的部门法。作为刑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刑罚在我国古代更是种类繁多。不过,我国古代的刑罚大致可以归入五大类。隋以前的五刑为:墨刑、劓(yì)刑、刖(yùe)刑、宫刑、大辟(pì),前四种为肉刑。汉文帝始议除肉刑,至隋文章制《开皇律》,基本上以五刑——笞(chī)刑、杖别、徒刑、流刑、死刑取代了旧五刑,以身体刑(又称痛苦刑)取代了肉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自由刑、身体刑,基本上属于法律规定的正刑,而实际上法外施刑的情况非常普遍,施刑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五花八门,十分残酷。
l、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是把人放过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2、黥: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汉以前,墨刑主要施于犯人面、额之上,适用于较轻罪犯;以后,墨刑间或有之,主要用于选奴、窃盗和辅助刑。
3、斩:死刑的一种。古时分腰斩和斩首,腰斩用铁鑕(今铡刀),斩首用刀刃。隋以后新刑告皆指斩首之刑。此处即为斩首。
4、刖:断脚之刑。刖刑系以膑刑演变而来。膑刑是去掉犯人的膝盖骨,犯人受膑刑后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断足后,装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刊轻于膑刑。
5、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上文的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流刑,发往远地充军。
6、笞:古代新五刑的一种,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自十至于五十下。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这里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7、谪戍:流刑,将有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防守。课本注为“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是不准确的。
8、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
9、杖:自隋起定为五刑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自五十至于一百下。
10、宫刑:又称腐刑,是仅次于死刑之刑。男子阉割生殖器,女子幽闭。因犯人阉割后畏风须暖,要在蓄火如蚕室之宫刑狱中将养百日,所以宫刑也叫做隐宫、下蚕室。
F. 夏商的刑法残酷吗
中国最早的刑法,是夏朝制订的《禹刑》和商朝制订的《汤刑》,它们都是以这个朝代的第一位帝王来命名的。
这两部刑法的全文虽然已经失传,但它的有些条文还散见于许多古书中。从这些条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统治者制订刑法的用心和它的严厉程度。
商汤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孝敬父母是维护家庭稳固的基础;只有家庭稳固了,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再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来看,只有孝顺父母的子女,才能敬其他长辈,才能尽忠于君王,报效于国家。因此,“孝”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把“不孝”列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是商汤高瞻远瞩的决策。
传说商汤的刑法中还有这样的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在公共场所乱抛垃圾,看起来是小事,但它影响公共卫生,污染市容环境,有时还会引起邻里纠纷,甚至打架斗殴。
商汤有鉴于此,才给“弃灰于公道者”以“断其手”的严重刑罚,惩一儆百,对维护社会公德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这条刑法看上去似乎重了一些,但它是有长远的考虑的。由此看来商代较夏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禹刑》和《汤刑》是中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最初的两部刑法。这两部刑法中的不少规定,对于今天的法制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G. 商代刑法特点
商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在夏朝奉“天”罚罪法制观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在这种天命观的影响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即“下帝”也称天子。因此,执行占卜的神职人员——巫,史等,在商朝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王权神授观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一“天”与“神”的名义制定的。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语。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汝,罔有攸赦。”以天的名义对夏进行讨伐。
1、死刑
(1)戮:就是活着刑辱示众,然后再斩杀。
(2)炮烙:就是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加热,令有罪者行其上,很快就会坠入炭中烧死。
(3)醢,把犯罪者捣成肉酱。
[醢九侯] 此案发生在商朝末期,九侯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入之纣”,但九侯的女儿不喜淫,纣王发怒,就把九侯的女儿杀了。九侯因此受牵连,被纣王处以死刑,行刑后被剁成肉酱。
(4)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
[脯鄂侯] 此案发生在商朝末期。鄂侯因对九侯案不满而与纣王发生争辩,被纣王处以死刑,行刑后晒成肉干。
(5)劓殄:劓殄。即刑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相当于后世的族诛。
(6)剖心
2、肉刑
(1)墨刑,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涂以墨色。
(2)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
(3)刖刑,就是断足的刑罚。还有说是膑刑,挖去髌骨。
(4)宫刑,即破坏犯罪者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宫刑最初适用于淫乱行为,所以 也叫作淫刑。宫刑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
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
3、徒刑
将犯罪者拘系使其劳作的刑罚。
H. 古代商纣王用过哪些刑法
1、劓殄
2、炮烙 铜柱上加上油脂,铜柱下燃起木炭,令有罪者在柱上走,因铜柱既滑又内热,可使有容罪者从铜柱上掉下,落人木炭中烧死。相传商纣王是为了博妲己一笑而使用此刑罚手段处罚罪犯。
3、醢 即把人剁成肉酱。
4、脯 即把人杀死晾成肉干
5、虿盆
(8)商代管刑法扩展阅读:
纣王
1、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2、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
3、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I. 简述商代刑法主要内容
您好!商朝主要法律是《汤刑》。
商朝的刑罚种类:除五刑外,还有断手内、活埋、沉水、火容焚、炮烙等。刑罚种类多且极为残酷。
商朝国家制度比夏朝有了很大进步,司法制度已具雏形。主要司法结构是内、外服制度。
商王宣称自己是自然神在人间的代表,“率民以事神”,尊重商王就是敬天。商王通过血缘关系、身份继承,将祖先神的崇拜演变为维护其统治的主要方式,既违背王命,不仅获罪于天,而且为祖先所不容。
商朝的政治、司法统治比夏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商王的权威进一步加强外,商朝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以“内服”、“外服”的方式加以确定。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为“内服”;与商部落联盟、听从商王命令的其它地区为“外服”,在这些地区生活的部落,其首领被商王封为诸侯、伯,有很大的独立性。在司法机构的设置上也是如此,“内服”地区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则由诸侯实施司法统治。商朝的司法官由高级贵族以世袭的方式担任。谢谢阅读!
J. 商朝的刑法制度有哪些
(一)罪名
盘庚曾经向臣民宣布“颠越不恭,暂遇奸宄”为重罪,这是商朝刑法打击的重点,凡有犯者,斩尽杀决不留遗类。所谓“颠越不恭”,就是狂妄放肆,不守法纪,不敬国王。所谓“暂遇奸宄”,就是危及政权,犯法作乱,凡乱起于外者为奸,起于内者为究。商朝对奴隶和平民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的行为的惩罚,是极其严酷的。
商朝也有不孝罪,《吕氏春秋》中引《商书》说“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传说,伊尹放逐太甲的原因之一,就是太甲不明居丧之礼。商援夏法,不从王命罪即构成灭族大罪。
除此之外商还有“不吉不迪”罪。不吉,就是不善;不迪,就是不循正道办事。另外,“舍弃穑事”也是刑法规定的罪名。
商朝的罪名明显多于夏朝。
(二)刑名
南朝的刑罚,据典籍记载主要还是沿用夏朝的五刑,只是有所损益。在典籍和甲骨文的记载中多处可见有关墨、劓、刖、宫、大辟的记录。据资料记载,一次受刖刑的奴隶竟多达80人,可见商朝刑罚的残忍,同时也说明在商朝奴隶制五刑应用非常广泛。
商朝除“五刑”作为主体刑以外,后世常用的徒刑、流刑在商朝也开始出现。《史记》中记载了商王武丁因梦寻找圣贤的故事,最后找到正在傅地作苦工的说(悦)。《集解》中也记载在傅岩地方有从事修筑道路的刑徒和奴隶。
商朝刑罚最重的是劓殄,即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类似后世的族刑。
南朝末代统治者纣王,暴虐无道,当时阶级对立尖锐,为挽救崩溃的危机,实行法外极刑,制炮烙之法及脯、焚、剖心等酷刑。但这时已是商亡前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