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2-16 11:32:06

A. 什么是刑罚 其目的是什么

刑罚: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对犯人严厉的惩罚。
刑罚回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答子适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夺,并且表现出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行为的否定评价,并起到改造罪犯、保护社会和警醒世人的作用。
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因为刑罚是作为犯罪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因此,创制、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目的,只能是为了预防犯罪。由于预防的对象不同,故把刑罚的目的区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B. 关于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刑法的目的是要消除犯罪者心中的恶,恢复善和正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应处以不同的刑罚。不同身份的罪犯也应处以不同的刑罚。如果出于正当防卫而杀死了人,应免于刑罚。

C. 什么叫刑罚的目的

刑罚目的是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D. 刑罚的目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答:刑罚功能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所直接产生的社会效应,如威慑功能,安抚补偿功能、教育感化功能等等。这些社会效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犯罪人的效应,二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效应。刑罚目的正是通过这两方面的社会效应得以实现的。不考虑刑罚的社会效 应,或者超越它自身所能产生的社会效应的限度,刑罚目的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从实现。所以,任何刑罚的目的,都须以刑罚功能为其确立的前提和赖以实现的中介因素。
另一方面,尽管刑罚目的须以刑罚功能为其确立的前提和赖以实现的中介因素,但决不等于说刑罚目的只能消极顺应刑罚功能,相反,刑罚目的一经确定,它又对刑罚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刑罚功能作为刑罚的一种客观效应,它是多种多样的。它相对于一定的刑罚目的而言,既有积极的成份,也有消极的因素。国家的立法与司法机关,总是按照既定的刑罚目的的需要,有选择地充分发挥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积极功能,极力抑制、防止不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消极功能。例如,报复就是刑罚所固有的一种功能,在中世纪以前的欧洲大陆国家,基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残余思想的影响,这种功能曾受到公认而广为发挥。可是,随着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论的发展,它相对于这种刑罚目的而言,已是一种消极的功能,理当受到抑制和防止,而不是听任它自由泛滥。所以,忽视刑罚功能的重要性固然不当,但若片面夸大刑罚功能的意义,甚至认为刑罚目的只能被动地由刑罚功能来决定,而不注意目的对功能的制约作用,以致放任、迁就某些消极功能,那也必然妨碍目的的实现,这当然也是不能容许的。
全面探讨刑罚功能,以便充分发挥其积极方面,抑制其消极方面,为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与实现其预期的结果之间铺设桥梁,以加速刑罚目的实现的进程,是刑法学界和司法部门共同的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任务。

E. 刑罚执行的目的是什么

刑罚的目的有预防目的和报应目的:
一、预防目的
1、特殊预防

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特殊预防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2、一般预防

所谓一般预防,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二、报应目的
1道义报应

道义报应是指根据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实行报应。根据道义报应的观点,对犯罪人发动刑罚,应以其道德过为基础,使刑罚与道德充分保持一致。道义报应的本质是将刑罚奠基于主观恶性,予以否定的伦理评价。道义报应揭示了刑罚的伦理意义,因而是刑罚的题中应有之义。
2.法律报应
法律报应是指根据犯罪的客观危害程度实行报应。根据法律报应的观点,对犯罪人发动刑罚,应以其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为基础。法律报应将刑法与道德加以区分,认为犯罪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恶,尤其不能把罪过视为犯罪的本质,满足于对犯罪的否定的道德评价,而是强调犯罪是在客观上对法秩序的破坏,刑罚是对犯罪的否定。

F. 简述刑罚的目的

刑罚的目的有预防目的和报应目的:

一、预防目的

1、特殊预防

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特殊预防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2、一般预防

所谓一般预防,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二、报应目的

  1. 道义报应

道义报应是指根据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实行报应。根据道义报应的观点,对犯罪人发动刑罚,应以其道德过为基础,使刑罚与道德充分保持一致。道义报应的本质是将刑罚奠基于主观恶性,予以否定的伦理评价。道义报应揭示了刑罚的伦理意义,因而是刑罚的题中应有之义。

2.法律报应

法律报应是指根据犯罪的客观危害程度实行报应。根据法律报应的观点,对犯罪人发动刑罚,应以其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为基础。法律报应将刑法与道德加以区分,认为犯罪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恶,尤其不能把罪过视为犯罪的本质,满足于对犯罪的否定的道德评价,而是强调犯罪是在客观上对法秩序的破坏,刑罚是对犯罪的否定。

(6)刑法的目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刑罚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二条【主刑和附加刑】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G. 刑罚的目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答:刑罚功能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所直接产生的社会效应,如威慑功能,安抚补偿功能、教育感化功能等等.这些社会效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犯罪人的效应,二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效应.刑罚目的正是通过这两方面的社会效应得以实现的.不考虑刑罚的社会效 应,或者超越它自身所能产生的社会效应的限度,刑罚目的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从实现.所以,任何刑罚的目的,都须以刑罚功能为其确立的前提和赖以实现的中介因素.
另一方面,尽管刑罚目的须以刑罚功能为其确立的前提和赖以实现的中介因素,但决不等于说刑罚目的只能消极顺应刑罚功能,相反,刑罚目的一经确定,它又对刑罚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刑罚功能作为刑罚的一种客观效应,它是多种多样的.它相对于一定的刑罚目的而言,既有积极的成份,也有消极的因素.国家的立法与司法机关,总是按照既定的刑罚目的的需要,有选择地充分发挥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积极功能,极力抑制、防止不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消极功能.例如,报复就是刑罚所固有的一种功能,在中世纪以前的欧洲大陆国家,基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残余思想的影响,这种功能曾受到公认而广为发挥.可是,随着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论的发展,它相对于这种刑罚目的而言,已是一种消极的功能,理当受到抑制和防止,而不是听任它自由泛滥.所以,忽视刑罚功能的重要性固然不当,但若片面夸大刑罚功能的意义,甚至认为刑罚目的只能被动地由刑罚功能来决定,而不注意目的对功能的制约作用,以致放任、迁就某些消极功能,那也必然妨碍目的的实现,这当然也是不能容许的.
全面探讨刑罚功能,以便充分发挥其积极方面,抑制其消极方面,为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与实现其预期的结果之间铺设桥梁,以加速刑罚目的实现的进程,是刑法学界和司法部门共同的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任务.

H. 刑罚的目的

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特殊预防。即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预防他们再次犯罪;2、—般预防。即通过适用刑罚惩罚犯罪,教育和警戒社会上某些有可能效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使他们不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法律分析
刑罚目的是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西方刑法学者在刑罚目的问题上,有报应刑论、目的刑论和折衷主义三种主要学说。报应刑论主张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的报应或报复。目的刑论主张刑罚的目的是教育改造犯罪人,预防犯罪,保卫社会安全。 折衷主义则将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加以折衷,认为刑罚的适用,既要重视报应的需要,又要重视功利的要求。中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特殊预防。即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预防他们再次_犯罪。(2)—般预防。即通过适用刑罚惩罚犯罪,教育和警戒社会上某些有可能效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使他们不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刑罚的目的有预防目的和报应目的:1、预防目的2、一般预防。道义报应是指根据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实行报应。根据道义报应的观点,对犯罪人发动刑罚,应以其道德过为基础,使刑罚与道德充分保持一致。道义报应的本质是将刑罚奠基于主观恶性,予以否定的伦理评价。道义报应揭示了刑罚的伦理意义,因而是刑罚的题中应有之义。法律报应是指根据犯罪的客观危害程度实行报应。根据法律报应的观点,对犯罪人发动刑罚,应以其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为基础。法律报应将刑法与道德加以区分,认为犯罪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恶,尤其不能把罪过视为犯罪的本质,满足于对犯罪的否定的道德评价,而是强调犯罪是在客观上对法秩序的破坏,刑罚是对犯罪的否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I. 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刑法》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的统一。

运用刑法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作斗争,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建立起来的人民民主的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正是以危害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颠覆国家政权,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因此,我们必须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作斗争,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刑法正是这样规定的,它把危害国家安全罪列为一切犯罪之首,并且在规定的12种犯罪中,有7种罪可以判处死刑;规定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任何时候再犯罪的,都构成累犯,并予以从重处罚;对于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都可以判处没收财产。此外,刑法首次设专章规定了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的危害国防利益罪,对危害国防利益的各种犯罪作了具体规定,这些都为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

运用刑法同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侵犯财产的犯罪作斗争,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刑法的根本任务。

我国刑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决定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赖以存在并不断巩固的经济基础,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源泉,而一切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所侵害的正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刑法的根本任务即是运用刑罚同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和一切侵犯财产的犯罪和侵犯罪作斗争,同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犯罪作斗争,为了同一切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作斗争,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两章,对于各种各样的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作了详细规定,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获得了有力的保障。

运用刑法同一切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地犯罪作斗争,保护人民群众地合法权益,是我国刑法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并且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又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国刑法必然把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其中规定对于杀人、强奸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对于破坏选举、报复陷害等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和重婚、虐待等妨碍公民婚姻家庭权利的犯罪要予以刑罚处罚,这就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必将大大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运用刑法同一切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作斗争,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我国刑法的中心任务。

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安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最终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而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和必要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运用刑法同一切破坏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犯罪作斗争,以扫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的障碍,是刑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进而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我国刑法一方面设专章规定了“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对各种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司法秩序、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妨害文物管理秩序等犯罪作了具体规定;另一方面,在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等章中,规定了有关破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方面的犯罪。刑法的这些规定,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热点内容
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发布:2025-02-06 00:55:22 浏览:695
我怎么看新的劳动法 发布:2025-02-06 00:55:14 浏览:668
行政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发布:2025-02-06 00:54:32 浏览:905
初级会计经济法模拟题 发布:2025-02-06 00:40:59 浏览:822
海商法调整的船舶 发布:2025-02-06 00:40:22 浏览:638
刑法终审权 发布:2025-02-06 00:36:28 浏览:312
医院执行劳动法情况 发布:2025-02-05 23:48:01 浏览:782
道德的归宿 发布:2025-02-05 23:12:09 浏览:513
三部民法典 发布:2025-02-05 23:07:01 浏览:263
2016商法答案 发布:2025-02-05 22:24:37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