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原因
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中国的法严格了
㈡ 请具体介绍一下现在<中国民法典>的制订情况
我国现在没有民法典,也不太可能制订出一部完备的民法典,
现在只有物权法草案,没听说在制订<民法典>你可以到中国普法网的立法前沿去看一下
<民法通则>和民法典是不同的概念
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体例为什么编制
法律分析:基于学理视角,体例是遵循某种逻辑及顺序规则而形成的编制系统。表示着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在诸多领域中均得到了体现。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开放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民法典的立法依据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表明其立法依据,确立了民法的宪法基础。
一部法律的制定应当以宪法为依据,其原则和内容都应当渊源于宪法,体现宪法的基本精神。
这一立法依据(1)表明民法典受宪法约束,依据宪法制定法律,并遵守宪法,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2)表明民法典制定机关是宪法赋予立法权的立法机关。(3)表明民法典的法律地位是保护民事主体人身、财产等方面合法权益的民事权利基本法。
原《民法通则》的立法依据中有“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这次在总则制定时删除了。并不是说“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在立法工作中不重要,而是这是立法过程的事情,不必要重复写入立法依据中去。立法依据主要还是法律渊源。
㈤ 我国为什么积极制定民法典,意义何在
拿破仑说过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法国民法典。但是我国一直没有,说积极制定,不过是空话,顶多就是几本编在一起,没有民法所有的自由、平等、私有权神圣等精神
㈥ 为什么有了民法通则还要制定民法典
记者:为什么有了民法通则还要制定民法典?民法典和民法通则有什么不同?
梁慧星:《民法通则》既不是民法典,也不同于民法典的总则编。它仅有156个条文,不能起到民事基本法的作用。由于民法通则和各民事单行法是先后陆续制定的,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照应,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案件,无论是在民法通则或者单行法上都找不到相对应的裁判规则,于是最高法院不得不制定许多批复和解释,甚至借解释的名义创设法律规则。通过法院创设规则裁判案件,不利于法律的统一。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发展市场交易开始的,当时的一个口号叫“搞活流通”,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的法律较早受到重视,导致现行民法立法体系中,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的法律法规(例如合同法、海商法、证券法、保险法),相对而言要完善一些,而调整财产归属关系的物权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明显薄弱和滞后。至今缺乏关于物权的基本规则、基本制度,例如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准则、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基本规则、物权保护的原则和制度、关于土地使用权的基本规则、关于高层建筑区分所有权的基本规则,以及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时效制度等。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一再讨论的所谓企业产权界限不清、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社会问题,均与未及时制定完善的民法典,致社会生活中缺乏规范财产归属关系的基本规则有关。
现行民事法律法规,多数是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由于受旧的经济体制和旧的民法理论的影响,导致若干不适当的法律规则的存在。例如,现行法律法规及实务混淆物权变动与基础关系的生效,如房屋买卖未办产权过户手续,认定买卖合同无效,设定抵押权未办抵押登记,认定抵押合同无效,严重不利于保护交易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记者:请问民法典的制定原因是什么?
梁慧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适当限度的管理。但民事法律制度,关系到公民和企业的民事权利义务的享有和负担,关系到市场规则的统一,应当由民法典加以规定,而不应由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规定。
由于没有民法典,许多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给行政部门干预民事生活留下很大的空间,造成行政部门通过制定规章、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限制公民和企业的权利、加重公民和企业负担及对市场交易设置各种限制和障碍等不正常现象。
法律的发展,是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法典法。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民法典编纂热潮。第一次是发生在6世纪的罗马法编纂,产生了罗马法大全;第二次是发生在19世纪的欧洲民法典编纂热潮,产生了以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民法典;第三次民法典编纂热潮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生了1992年的新荷兰民法典、1994年的俄罗斯民法典、1994年的蒙古民法典、1996年的越南民法典、1996年的哈萨克斯坦民法典、1996年的吉尔吉斯斯坦民法典、1998年的土库曼斯坦民法典等。现在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有民法典。还有若干国家正在制定民法典。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欧洲议会的决议,正在起草一部欧洲民法典。即使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判例法国家,也有若干个州制定了自己的民法典,如加利福利亚民法典和魁北克民法典。可见,制定民法典是现代法治的一个共同经验。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应当通过制定民法典来实现。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要在201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按照构想,这个法律体系应当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最上层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其次是民法、刑法、民诉、刑诉等各基本法;再其次是各特别法;下面则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中,宪法和民法、刑法、民诉、刑诉等基本法应当制定成文法典。迄今,宪法、刑法、刑诉法、民诉法均已制定了成文法典并在八届全国人大期间进行了修订,惟独民法未制定法典,只有一个民法通则和各单行法。
虽说民法通则及各民事单行法,在保障公民和企业的民事权利、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民法通则毕竟不能起到民法典的作用,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民法制度欠缺,这种情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中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当然要制定自己的民法典。制定一部既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又符合法律发展潮流的,与国际社会相沟通的、完善的、现代化的民法典,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重大立法任务。
㈦ 《民法典》至今还在使用的原因
前几年学界还一抄直在说要制定民法典,但是自从胡爷爷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后,这样的呼声基本就没有了。为什么要制定《民法典》,就在于需要一部系统的规定民事领域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但是放眼我国当前制定的法律,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虽然说民法典这个名没有,但是民法典需要的法律都已经制定出来了,如果真的要制定民法典,也就是把这些法律整理汇编到一起,原创性比较低,所以我国虽然没有《民法典》这样名称的法律,但是民法典该具有的内容我国法律体系都已有了,实质内容都有了,而且胡爷爷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了后你还要去制定一部新的系统的大法,不是明显说明我们的法律体系还没建成,他是骗人的嘛,所以就没有必要制定了。
㈧ 为什么中国的《民法典》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来
典者经也。典者范也。能称典者,基本完美无缺也。所以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必须内慎重,一旦成典容,不可随意修改。从计划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制定《民法典》的,必须等市场经济完善后,才能制定《民法典》。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立才十多年,虽然已经形成,但是还不是很完善的,所以要制定《民法典》似乎还早了点。虽然《民法典》还没有出台,但是正在十月怀胎间,等待她的诞生吧。
㈨ 我国为什么需要制定民法典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民法典的必要性又显现出来,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更加充分。加快制定民法典,使民法典成为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律工具。
1、制定民法典是实现民法科学化的需要。
2、制定民法典是实现民法科学化的需要。
3、制定民法典是富民强国的需要。
4、民事立法不仅描述社会,更应引领社会发展。
(9)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原因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当时领导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工作的彭真、习仲勋等同志深入研究后,在八十年代初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
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根据xian法制定
《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xian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