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实务与案例答案
『壹』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答案
这个要看具体的交货质量了。一般而言凭样品买卖为准。在出口交易中,卖方应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同时,卖方想买方寄送样品时,应考虑留存“复样”,备作交货或处理纠纷时核对。
本题当事人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其中31条规定,
如果卖方没有义务要在任何其他特定地点交付货物,他的交货义务如 下:
(a)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卖方应把货物移交给第一承运人 ,以运交给买方;
(b)在不属于上一款规定的情况下,如果合同指的是特定货物或从特定 存货中提取的或尚待制造或生产的未经特定化的货物,而双方当事人在订 立合同时已知道这些货物是在某一特定地点,或将在某一特定地点制造或 生产,卖方应在该地点把货物交给买方处置;
根据(b)我们知道,环岛公司已经完成交付义务,而交付完成那么风险也随之转移,所以城外公司应该负担这批货物的风险,即应该将款给环岛。
『贰』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题,求解。谢谢大家了,帮帮忙。
1.如果是国际贸易的话,要看合同的双方同意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不同国家的法律是不同的.
如果合同没有对争议使用法律作出规定,那就要看双方当事人的所在地或者交易地的法律.
2.依照中国法律,如果只是报价没有合同的话是要约,接受方修改了要约内容而发要约方没有同意则不构成合同,所以没有合同也就不存在有效没有效的问题.
如果是国际贸易,有和案例1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法律不同
3.一般情况是:可依据合同规定请求违约金
可请求在合同应履行时间市场 价 格 和最后出售价格的差价补偿
具体的每个国家规定不同
这3个案例都没有交代交易适用的法律,所以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如果都适用中国法律的话,案例1应该是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因为有重大误解
『叁』 求国际商法案例解答!
关于第二个案例,在货物海运途中,合同项下属于买方的1000公吨货物尚未从卖方的其它货物中特定化出来,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即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仍不发生风险的转移,有关风险损失仍应由卖方承担。卖方应承担货物在途中灭失的一切风险,其不能推卸责任,应向买方交付1000吨小麦。
『肆』 关于国际商法案例如何作正确解答
你好,答案;卖方因当承担知识产权担保义务,如果违反了此义务,因当由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即:日本
根据公约规定卖方的担保义务有:
第一.质量担保.指卖方对其所出售的货物的质量,特性或适用性承担责任(跟此题无关)
第二,所有权担保.
1)卖方应向买方担保他确实有权出售该货物.假如卖方将偷窃的东西卖给买方,则违反此规定.此题中日本偷窃了意大利的专利技术
2)省略(跟此题无关)
3)卖方应买方担保第三者对其提交的货物不得以侵权或其他类似理由提出合法要求,例如卖方出售的货物及其使用不得侵犯第三者的专利权、商标权等.
『伍』 国际商法的案例分析,期末考试要用的,急求答案!!~~
案例1,B的承若未迟到的承诺,A违背了诚信原则()查下诚信原则,对方没有将最真专实的情属况告知对方)
案例2,Ab之间没有达成新的合同,因为B在要约中有新规定,所以B更改了原先的要求,生成了一份新的要约
案例3,可以,A可以宣布合同无效(查下合同无效的原因,对方对所出售的物品的真实情况并不知情)
案例4,合同应签订在公平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得以胁迫的方式使他人签订合同
『陆』 急求国际商法案例答案
卖方要承担权利担保责任的,因为中国作为买方所在地,卖方要承担所售产品在中国知识产权的保证责任,而该项权利在中国以注册,则日方在出售时已违反了该项权利担保责任。这种题后面什么意大利都不用考虑了。时间点就看订立合同时是否在中国侵犯他人权利就行。
『柒』 国际商法在线等答案
【案例1】
不合理。
因为平安险的承保范围中不包括的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单独海损。而本案中1000包大米的损失原因在于货轮行使过程中触礁后,货物因此造成的部分损失,属于意外事故造成的单独海损,是平安险的承保范围。
【案例2】
不合理。
因为水渍险的承保范围不包括的是因外来事故造成的损失。而在本案中货物的损失是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是水渍险的承保范围,应当赔偿。
『捌』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答案满意后150赠送)
1.AES的损失应为5000美元。
2.可以适用减轻条款,即77条,声称另一方违反合同的一方,必须按回情况采取合理措答施,减轻由于该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包括利润方面的损失。如果他不采取这种措施,违反合同一方可以要求从损害赔偿中扣除原可以减轻的损失数额。
本案当中,原告在7月到9月间,本可以从其他供应商那里,以55 000美元的价格购入电脑设备。而他却等到12月1日才高价购买代替品,并因拖延而遭受2 000美元的额外损失。由于自己的原因而未能避免损失扩大,扩大的部分,被告不负赔偿责任。
3.教训:当一方预期违约时,未违约方应当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对损失进行救济,尽合理努力避免损失扩大。
『玖』 国际商法经典案例分析
根据《货物买卖法》第18条(1)条规定:“凡属无保留条件的特定物的买卖,如果该物以处于可交付状态,则货物所有权于合同订立时转移,除非当事人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在CIF合同中,3000吨小麦在装运后所有权就属于商人A,其转卖1000吨给B,应在其合同订立时就转移了所有权,所以应将000吨小麦归还B
『拾』 国际商法的案例分析 答案 急!
一、
全部复为共同海制损,
依据:
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行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根据惯例,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 应由船舶、货物和运费三方按最后获救的价值多寡,按比例进行分摊。
单独海损(particular average) 是指除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即被保险货物遭遇海上风险受损后,其损失未达到全损程度,而且该损失应由受损方单独承担的部分损失。
构成共同海损的条件:
船方在采取措施时,当时必须确有危及船、货共同安全的危险存在;
船方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是为了解除船、货共同安全的危险,有意识而且是合理的;
所作牺牲具有特殊性,支出的费用是额外的,是为了解除危险,而不是由危险直接造成的;
牺牲和费用的支出最终必须是有效的,也就是说经过采取某种措施后船舶和/或货物全部或一部分最后安全抵达航程的终点港或目的港,从而避免了船、货同归于尽的局面。
二、
倒签属于诈骗行为,运输合同无效,深圳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