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中国与美国司法协定

中国与美国司法协定

发布时间: 2022-02-17 07:16:09

『壹』 哪些国家与中国有司法援助协定

朝鲜战争及其影响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都应深入思考和认真借鉴朝鲜战争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彻底摈弃冷战思维,把维护和平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日正值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参战55周年,现将旧文发出,有心者指正。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国际大规模常规武装战争。它本是朝鲜南北双方的一场内战,但由于美国怀疑是苏联扩张的讯号而兴兵干涉,使其演变成一场美国入侵朝鲜的侵略战争,它是冷战的产物。战争促使美国加快了其实施称霸全球战略部署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构建反共阵地,美苏冷战格局完全形成。战争以朝中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个胜利,打乱了帝国主义在远东扩张势力范围的战略部署,强化了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联盟,维护了远东以及世界的和平,鼓舞了被压迫、被奴役人民争取解放的正义斗争,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样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人类的进步事业。

对远东战略格局的影响

1、打乱了美国扩张势力的战略部署。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在东欧、中东和远东进行了领土和势力范围的扩张。美国认为苏联在乘胜利之机扩展共产主义,已经成为对自由世界最大的威胁。同时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急于为其庞大的军事生产经济寻找市场,因此也将苏联视为对外扩张的障碍。所以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制订了马歇尔计划,建立了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长期对峙的局面,很快掀起第一次冷战高潮。此时,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但朝鲜战争的爆发及胜利打乱了美国扩张势力范围的战略部署,使得美国不得不分散冷战力量,在远东和整个亚太地区谋求对苏联和中国的遏制。本来美国准备削减军事预算,减少驻亚洲地面部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国会抛弃了这一方针,转而对战争“积极合作”,朝鲜战争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

另一方面,战争爆发前,美国原计划利用在南朝鲜扶持的李承晚傀儡政权实现其在实际上霸占全朝鲜半岛的目的,将其在远东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前线推至中国边境,增强其战略部署的威慑性。但在自己策划的战争中却被打败的事实,使美国不但未能实现预期战略意图,而且使其战略计划大大受挫。因此战争结束后,美国公然把社会主义国家称为敌人,声明其政策之一就是“使共产主义政权崩溃”,并要改变过去用第七舰队“保护”台湾的政策,采取不阻碍蒋介石集团进攻大陆的方针。这说明,以中国和朝鲜为一方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胜利,打乱了美国扩张势力的战略部署,迫使美国把全球冷战的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洲来。

2、促使了美国亚太军事体系的形成。面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东南亚民主解放运动的兴起,美国政府认为,如果还有别的国家如中国一样“加入斯大林集团”,就要改变世界力量的对比均势,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加紧建立“自阿留申起,经日本至琉球群岛”的“防务线”军事体系。

①防务线的扩大。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应付战争局面,迅速将这条防务线扩大。1951年1月4日,国务卿杜勒斯将其划为“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样一条近海岛屿链”,企图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包围,遏制和阻止中国革命在亚太地区蔓延。由于中国和苏联已经结盟,遏制中国也是遏制苏联,从而增强美国在对苏冷战中的力量。美国的亚太军事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军事条约构成,其中有与泰国签定的《军事援助协定》,与菲律宾签定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定的《澳新美安全条约》,与日本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使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初步建立起“遏制共产主义”的纵深军事体系。

②新月形包围圈的形成。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继续扩展延伸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体系。1953年8月8日,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第12天,美国同南朝鲜在汉城草签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把亚洲的军事同盟关系从日本扩大到了朝鲜半岛。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泰国、新西兰、菲律宾、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在反共的幌子下,拼凑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威胁中国和越南,镇压这个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1954年12月,同蒋介石集团在华盛顿签订了侵略性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使美国武装侵占台湾合法化,并以台湾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准备新的战争。美国通过以上系列双边或多边的“共同防御条约”,建立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形成了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月形包围圈,加剧了东西方的对抗,强化了美在对苏冷战中的地位。

3、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保障了新中国的安全。在战争中,包括中国最高层领导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内的11万余名中国战士在战争中牺牲,志愿军官兵们为朝鲜人民捐出了1000万公斤粮食、33.6万件衣服、13.37万斤棉花,修建和恢复公共场所881处、民房45412间、桥梁4263座、堤坝4096条、水渠1200公里、植树3600多万棵、运送物资6.3万吨、治病188万人次,两国党和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最大的苏联,在战争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予了中国和朝鲜一定数量的援助,并在外交上尽力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战争中经受住了考验。

朝鲜战争后,美国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实行孤立和遏制的政策,中美人员交往和物资交流几近空白。美国国务院甚至禁止美国动物园购买中国的熊猫,不批准美国记者到中国采访。因此,50年代中国的贸易对手国主要是苏联。朝鲜战争,使苏联、中国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壮大了远东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1、迫使美国加快了全球冷战布局。

①杜勒斯计划。美国在建立亚太军事防御体系的同时,为了谋求对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更加有效的遏制和包围,进而保护和扩大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积极策划建立中东军事集团。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0月,美、英、法与土耳其决定建立中东司令部,11月,四国发表建立中东司令部的宣言,并邀请中东各国、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遭到大多数中东国家的拒绝。美国不甘心就此失败,1953年1月,杜勒斯出任国务卿,相继访问了埃及、以色列、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沙特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继续推行建立军事集团的政策。杜勒斯关于建立中东军事集团的计划被称为“杜勒斯计划”,其内容是将与苏联为邻的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组成一个小型军事集团,即北层防御集团,然后“北层”各国又与中东其他各国签订双边军事协定,逐步形成中东军事集团,其目的是将北约组织和正在筹建的东南亚条约组织连接起来,遏制社会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和苏联在中东的扩张。

②巴格达条约组织。朝鲜战争即将签订停战协定的时候,美国政府发现败局已定,于是加快了在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军事体系构建。在美国的撮合下,1955年2月,土耳其和伊拉克在巴格达签署《相互合作条约》,并表示要扩大为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联盟和西方参加的中东集体防务组织。美国以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的承诺使巴基斯坦于1955年9月23日加入,伊朗于11月3日加入,英国已于4月加入。1955年11月,巴格达条约参加国正式宣布巴格达条约组织成立。美国派“观察员”参加会议,与该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建立对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它把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联结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从西欧经过中东到东南亚、再经台湾、日本、韩国直至阿留申群岛,对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弧形军事包围圈。这个包围圈可攻可守,既可遏制苏联的扩张,也可镇压区域内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保护了美国的经济利益。美国最终在全球建立了反苏反共阵地,完成了冷战战略布局。

2、带动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和朝鲜人民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发展。越南、印度支那、缅甸等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语:朝鲜战争使美苏冷战达到了第一次高潮,也在朝鲜半岛人为形成了五十年的分裂局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前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剧变,冷战格局逐步瓦解,世界进入多极化发展时期。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在当年战火纷飞的平壤,韩国总统金大中与朝鲜最高人民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半岛的统一终于明朗化,全球冷战的最后一块坚冰正在融化。

当今世界,正在向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和亚太地区的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维护和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安全,必须彻底摈弃冷战思维,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各个国家、各种力量、各种组织,都应认真借鉴朝鲜战争的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维护和平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贰』 关于中国法律和美国法律的区别

美国和中国的法律区别很大,但是不能笼统地说美国是英美法系(也叫普通法系、判例法系等),中国属于大陆法系(也叫成文法系等),因为说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可以说是公认的,但是说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则有失公允,尤其是我国的法律制度是属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自成一家的,不能简单地划入某个法系。比如说我国的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程序上就是采用英美法系的制度,但是在判断合同的成立上却又有些许不同,在要约和承诺的具体规定上也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没有对价制度的构建等。具体的说,美国和中国在具体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学教育和司法体制上都是有区别的。 举证之类的东西,英文也叫burden of proof,就是举证负担,也就是举证责任的承担,就是列举本方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是正确的,按照我们民诉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是“谁主张,谁举证”,就是你要主张什么,就需要证明什么,同时在某些案件中会有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让被告举证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形,尤其是推定过错责任制下更是如此。 三方举证,按照字面理解不像是第三方举证,请您再次核对一下,是否确实是三方举证。

『叁』 中国和美国之间为什么没有引渡协议

美国国会反对这一条约,因为他们不信任中国的司法制度。
中美引渡条约,需要美国国会批准。
因为中国在保护被引渡人的人权与司法公正方面,与国际通行法则还不接轨:譬如政治犯(宗教信仰)不引渡的庇护原则;
譬如双重(两国均)认定犯罪才引渡的原则;
譬如本国国民不引渡的原则;
譬如死刑犯不引渡的废除死刑原则;
譬如可引渡也可就地起诉的原则等等,都需要我国改革国内的司法制度,升高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
引渡条约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
截至2017年2月,我国已与70个国家缔结司法协助条约、资产返还和分享协定、引渡条约和打击“三股势力”协定共135项(108项生效)。
数据来源: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wgdwdjdsfhzty_674917/t1215630.shtml)

『肆』 中国和哪些国家间有司法协助协议

从我国与其他国家签定的一些司法协助协议来看,司法协助的范围不尽回相同。有的仅限于狭义司法协助答的范围,如1994年3月16日我国与泰国签定的《关于民商事司法协助和仲裁合作的协定》中,就只将双方司法协助的范围规定为“双方同意在民商事的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方面相互合作”。有的则包括广义司法协助的范围。如1993年8月2日我国与保加利亚签定的《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中,就将双方司法协助的范围规定为:送达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代为调查取证;承认和执行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有的甚至超出广义司法协助的范围,还包括根据对方请求,提供本国的民商事法律、法规文本和本国在民商事诉讼程序方面的司法实践情报资料,如1987年5月4日我国与波兰签定的《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中即作了如此规定。

『伍』 中国与美国为什么没有签订FTA~

自由贸易区(英文:Free Trade Area,简称FT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中美关于FTA的谈判在2013年已经展开,但进展缓慢
双方障碍主要在于
美国虽然号称自由贸易国家,但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种贸易壁垒种类繁多,奉行双重标准;
对于中方优势贸易项目,以“反倾销”“贸易标准”等各种名义加以拒绝、阻挠;对于美方优势项目则要求中方无条件开放,从而使得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也不可能签署这种实质上“不平等”的美版FTA

而中美政治上处于竞争和隐形敌对状态,美方对我国“阴招不断”,对于FTA双方政治上并未存在一致,兴趣不大

『陆』 现在中国和美国签订了引渡条约吗

中国目复前并没有与美国签订引制渡协议,美国、加拿大分别与110个国家和115个国家签有引渡条约,英国、法国分别与96个国家和108个国家签有引渡条约,而我国目前仅与41个国家签有引渡条约。

引渡(extradition)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柒』 美国法律与中国法律区别

中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有争议);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呵呵,就知道这么些了,汗,抱歉啊......
找到点资料,凑合看吧: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法系,涵盖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大陆法系的代表有德国、法国、中国等;而英美法系则当然以英国和美国为其代表。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之间的不同点的比较,一直都是比较法学家们所热衷的话题。两大法系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面我仅从诉讼程序方面对它们加以比较。
一直以来,比较法学家们都倾向于假定,世界上所有发达的法律体系中,相似的需要总是以相似的方法来满足。[1]但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诉讼程序上的巨大差异却打破了这一假定。诸如简易民事诉讼的准备和进行、向法庭提出事实的方式、选择或询问证人或鉴定人的方式等的巨大差异,都使这一假定不能成立。而两大法系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差异,则受到了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如地理差异、民族习惯、文化特点、历史传统等,但我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两大法系国家在许多方面不同的思维习惯,造就了两大法系的巨大差异。
英美法系中诉讼程序的许多特性,实际上是由一个决定性的事实造成的,即该诉讼程序来源于陪审制。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英国只有在刑事案件中才使用陪审制,而且是在严重的犯罪并且被告主张自己“无罪”时才使用。[2]尽管如此,英国的民事诉讼中仍然渗透着陪审制的传统。而陪审制的影响,使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一样,有许多特定的诉讼程序。[3]这也就使其诉讼程序区别于大陆法系国家。
在大陆法系中,诉讼可以有间隔地划分为多次的审理。因而,对于一方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的出人意料的观点或证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下一次的法庭审理中提出进一步的证据予以反驳。而在英美法系中则大不相同,由于采取的是一次性的审理,律师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情发生,不但要把自己的论点和证据想清楚,还必须了解对方的论点和证据。因为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中,如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证据,任何一方都不能轻易地要求休庭。这就使得律师必须在开庭之前会见他的证人,以搞清楚他们会在法庭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于这种行为,德国的律师却认为是违反职业道德的。[4]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经常有出人意料的结果,为什么那些能在法庭上以一己之力翻云覆雨的律师总是受人尊敬。而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庭审理却总是给人按部就班的感觉,而显得不够精彩,律师很难有非常精彩的表现。
既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采用一次性审理的模式,那么法官的作用如何呢?在审判开始之前,律师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而法官对于争议的问题和有关的证据却极不清楚。据认为,法官靠律师通过口头陈述提供全部必要的事实和法律。[5]我们都知道,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庭上,律师独立地决定传唤哪些证人、提问证人。每个证人都是被一方提问之后,再由另一方进行反提问。提问证人也是律师智慧的体现,出色的律师常常能使对方证人的证词不可信,而无法被法官或陪审团采纳,从而失去了证据的效力。
律师提问证人,而法官一般只注意听取证人的证词。法官如果发言,通常都只是“反对有效”或“反对无效”之类的判断性语句,以决定当事人的问题是否可以被采纳。然而,英美法系国家中的法官是可以提问证人的,但他们为了避免卷入冲突,并且保持中立,而倾向于少开口提问。曾经有一个案例非常经典地从反面诠释了法官这么做的明智,即“琼斯诉全国煤炭委员会”案:在该案初审时法官提问过多,使双方当事人不可能用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提出证据,上诉法院仅据此就将该案发回下级法院重审。[6]这个案例同时也说明了英美法系中“程序优于权利”的原则。
英美的法官在审判中处处表现得较为消极,他们在案件的开始阶段对案情一无所知,必须在审理过程中了解,因而当事人及其律师就必须发挥主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英美法系的国家,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获得真实情况的最好办法是让当事人辩论出真实的情况,而法官则只是充当法庭规则的监督者的角色,即“对抗制”的诉讼。而在大陆法系的国家却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如果能让法官发挥较大的作用,可能会更有利于发现真实的情况。因而法官有义务提问、告知、鼓励和劝导当事人、律师和证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全部真实情况,避免当事人的过失导致败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审判多少还是带有一些“纠问式”的性质,具有一些官僚特征。[7]对于诉讼的进行和证据的调查皆以法院为主,法官是以积极审判者的形象主持法庭审理。在美国,“对抗制”诉讼程序的实行是非常严格的。这主要是因为,只要是普通法而非衡平法上的请求,民事诉讼的初审阶段仍然由陪审团参加审理。

『捌』 美国的法律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吗

1、法律种类不同

中国法律是大陆法系,美国法律是英美法系。



2、法官内的作用不同

在中国刑容事法庭中,法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统治着法庭,还在审判期间提出问题。

在美国刑事法庭中,法官的作用很小,最终决定于陪审团做出。法官的作用只是担任象裁判的角色,以确保案件继续进行,双方供可的证据符合法律规定。

3、法律结构不同

中国法制大陆法系承袭古代罗马法的传统,习惯于用法典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部门所涉及的规范做统一的系统规定,法典构成了法律体系结构的主干。

美国法制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习惯用单行法的形式对某一类问题做专门的规定,因而,其法律体系在结构上是以单行法和判例法为主干而发展起来的。

『玖』 中国和美国在法律体系上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偏向于在诉讼时由法官检察官居主导地位,进行一系列的取证搜证,我国的行政权大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更注重人权,而美国更偏向于诉讼和被诉讼双方亲自进行取证等环节,法官更像是起到裁判作用,也更注重法律权益。

『拾』 中国法律与美国法律有什么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法律区别很大,但是不能笼统地说美国是英美法系(也叫普通法系、判例法系等),中国属于大陆法系(也叫成文法系等),因为说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可以说是公认的,但是说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则有失公允,尤其是我国的法律制度是属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自成一家的,不能简单地划入某个法系。比如说我国的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程序上就是采用英美法系的制度,但是在判断合同的成立上却又有些许不同,在要约和承诺的具体规定上也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没有对价制度的构建等。具体的说,美国和中国在具体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学教育和司法体制上都是有区别的。
举证之类的东西,英文也叫burden
of
proof,就是举证负担,也就是举证责任的承担,就是列举本方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是正确的,按照我们民诉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是“谁主张,谁举证”,就是你要主张什么,就需要证明什么,同时在某些案件中会有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让被告举证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形,尤其是推定过错责任制下更是如此。
三方举证,按照字面理解不像是第三方举证,请您再次核对一下,是否确实是三方举证。

热点内容
法院的业务庭 发布:2025-02-05 20:06:51 浏览:974
黄骅司法辅警 发布:2025-02-05 19:26:40 浏览:910
怎样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发布:2025-02-05 19:07:27 浏览:407
刑事司法学英文 发布:2025-02-05 17:37:59 浏览:903
城阳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2-05 17:37:47 浏览:250
法院杜云发 发布:2025-02-05 16:57:31 浏览:449
这得问候南京那位法官 发布:2025-02-05 16:30:58 浏览:497
保安法律知识培训ppt 发布:2025-02-05 16:22:37 浏览:20
法家法治国误导 发布:2025-02-05 16:14:19 浏览:427
很多公司上班时间与劳动法不一致 发布:2025-02-05 16:11:11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