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法条解析刑法

法条解析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2-17 12:30:44

『壹』 该怎么来对刑法法条进行分析

《刑法》第一条是【立法目的】

『贰』 刑法法条分析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叁』 刑法解析

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因为甲杀乙时的动机是因为甲乙结仇,所以是故意杀人。拿走钱是杀人之后的事。如果是为了劫财而杀人那么才是抢劫(致人死亡)。。。

『肆』 法条分析题 我国刑法第31条

我国《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犯罪。单位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1.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即是单位本身犯罪,而不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之集合。单位依赖于其成员而存在,如果没有成员,单位就不可能存在;反之,单位的任何成员,如果脱离了单位,就不具有其在单位中的地位与性质,不再作为单位的成员起作用,只是孤立的个人。
2.单位犯罪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单位犯罪虽然是单位本身犯罪,但具体犯罪行为需要决定者与实施者。
3.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伞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为单位谋取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可能成立任何犯罪;仅仅为单位少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也不成立单位犯罪。

『伍』 如何用法条分析刑法第24条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回果发生的答,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条文注释

犯罪中止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它可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犯罪既遂后的任何主动弥补
损失的行为都不是犯罪中止,只是悔罪的表现。第二,犯罪中止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
放弃犯罪意图的行为是主动地而不是被迫地。第二款是关于对中止犯处罚原则的规定,它体现了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由于犯罪中止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减轻了其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法律对中止犯的处罚,采取了“应当免除”或“应当减轻”进一步从宽的原则。这也利于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同时,规定较轻的处罚,有助于鼓励犯罪分子中止犯罪,以减少犯罪的社会危害。

以上出自于我在大律师网看到的法律知识

『陆』 法条分析 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刑法解释:第抄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量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解释】本条是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刑规定。

『柒』 分析刑法法条第238条 第二款

第238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条第二款是关于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和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如何处罚的规定。这里所规定的“致人重伤”,是指在非法拘禁过程中,由于捆绑过紧、长期囚禁、进行虐待等致使被害人身体健康受到重大伤害的;被害人在被非法拘禁期间不堪忍受,自伤自残,身体健康受到重大伤害的。
“致人死亡”,是指在非法拘禁过程中,由于捆绑过紧、用东西堵住嘴导致窒息等,致使被害人死亡的,以及被害人在被非法拘禁期间自杀身亡的。“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是指在非法拘禁的同时,故意使用暴力损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或者杀害被害人致使被害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款的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第232条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有的非法拘禁行为中轻微的推操、拉扯行为不能认为是使用了暴力,因为被害人被非法拘禁后会自然产生一种抵抗,行为人为了达到其拘禁的目的,不可避免地会与被害人发生身体上的接触。是否使用了暴力,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是否存在损害被害人身体的故意及当时案发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

『捌』 刑法考试267条法条分析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释义】本条是关于抢夺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抢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条第一款是关于抢夺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
抢夺罪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2)行为人实施了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如趁他人不备夺取财物等。应当注意的是,构成抢夺罪是以没有针对被害人人身使用暴力或者胁迫的方法为前提的。如果使用了暴力或者胁迫的方法,夺取他人的财物,就应按抢劫罪定罪处罚。(3)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数额不大,或者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不构成犯罪。至于具体的标准,可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司法解释。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划清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二者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在夺取财物的过程中是否对被害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危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当然,行为人也会在“夺”走公私财物时使用一定的力量,有时产生危及被害人安全的情形,如由于被害人毫无防备,可能被拽倒摔伤,甚至致死;犯罪分子逃离现场时,也可能将他人撞倒摔伤,甚至致死。这些情况不是犯罪分子针对被害人人身故意使用暴力所致,不能以抢劫罪论处,而可以作为情节严重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情节予以考虑。
本条第二款是关于携带凶器进行抢夺按抢劫罪定罪处罚的规定。本款所称“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在抢夺时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凶器的行为。携带凶器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携带凶器往往会使被害人产生恐惧感或者精神强制,不敢进行反抗,因此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胁迫行为。即使行为人未公然携带凶器,但行为人往往因携带凶器而有恃无恐,进行抢夺。一旦被害人进行反抗,或者被抓捕时,就会使用凶器,因此可以说这种行为是以暴力作后盾的。由于携带凶器抢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而且对他人的人身也构成了威胁,其危害程度较普通的抢夺行为要大得多,并且有抢劫罪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本款规定,对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根据本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玖』 刑法法条怎么分析

刑事法律指与刑事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回司法解释。当事人相关行为答是否符合相关罪的立案标准,当事人应该受到怎样的刑事处罚等等刑事辩护问题都可以在刑事法规中找到法律依据。所以了解基本的刑事法规还是很有必要的。

热点内容
刑事司法学英文 发布:2025-02-05 17:37:59 浏览:903
城阳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2-05 17:37:47 浏览:250
法院杜云发 发布:2025-02-05 16:57:31 浏览:449
这得问候南京那位法官 发布:2025-02-05 16:30:58 浏览:497
保安法律知识培训ppt 发布:2025-02-05 16:22:37 浏览:20
法家法治国误导 发布:2025-02-05 16:14:19 浏览:427
很多公司上班时间与劳动法不一致 发布:2025-02-05 16:11:11 浏览:900
阳泉市矿区法院 发布:2025-02-05 16:10:01 浏览:289
司法拍卖北京房产 发布:2025-02-05 15:50:12 浏览:11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费 发布:2025-02-05 15:39:35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