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人民法周岁怎么算

人民法周岁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2-19 05:36:04

❶ 法律上算虚岁吗

只有你2011年过完生日的第二天才算成年。

❷ 法律上的周岁怎么计算

法律上的周岁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例如:

小A于2017年5月20日出生,那么2019年5月20日这一天则为小A一周岁的最后一天,小A的两周岁从2019年5月21日这一天开始计算。

(2)人民法周岁怎么算扩展阅读

按国际惯例,出生时为零岁,每到一个公历生日长一岁。之所以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推迟一天计算是出于人情上及尽量减少麻烦的考虑。

在中国,为了与传统的计龄方式进行区分,即计算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为序数),有周岁和虚岁两种名称,虚岁以春节(农历新年)分界点的,周岁以本人的生日为分界点的。

周岁和虚岁的换算方法:

1、虚岁换算成周岁

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

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

2、周岁换算成虚岁

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

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❸ 民法典规定多少周岁之后是成年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下的为未成年人。《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中国法律中规定的成年是指公历生日的18岁,且要从公历生日的当天开始算起。在法律上已满十六周岁且有收入来源可以供自己生活的也可以视为成年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❹ 法律上人一出生就算一岁还是过一年才算

法律上都以周岁计算年龄,满一周岁才能算一岁,不是一出生就算一岁。与年龄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1.《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婚姻法》第34条规定,1周岁以内,婴儿的父亲不得向母亲提出离婚,但母亲提出离婚或者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父亲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3.《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母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4.《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1周岁以内,其哺乳的母亲不接受治安行政拘留。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14至16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不执行行政拘留。
5.《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儿的,依照关于绑架罪的规定处罚,最高处死刑。按照法律规定,婴儿是指未满1周岁的人。
《刑法》第17条规定:已经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担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从16周岁开始,犯任何罪行,均应当负担刑事责任。但16周岁也是未成年人,所以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16周岁至18周岁,则法庭审理时应当不公开开庭审理。
6.《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5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
7.民法上,年满10周岁的人,已经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10周岁至1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就说明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和他这个年龄阶段的智力状况相适应。
8.《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9.《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8条规定,单位招收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劳动者,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10.《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6周岁至18周岁,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辩护。
11.《居民身份证法》第2条规定,居住在中国境内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领取居民身份证。
12.《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年满16周岁,可以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
上述法律条款中有关年龄的规定均以周岁计算。

❺ 法定年龄周岁计算规定在民法通则哪一条

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第十一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❻ 民法完全行为能力人的年龄

法律分析: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❼ 请问法律上年龄的定义是怎样的 我们知道法律上定义已满18周岁是指18周岁生日的次日0时开始计算的

你好,个人观点,供你参考。1.关于周岁的定义,本人查阅到的资料是最高院1985年的一个关于刑事审判的答复。提到,过了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才算是几周岁。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均为做出规定。2。对于这个问题,在没有查阅相关法条的情况下,谨作一些法理分析也许不符合已有法律规定,仅供参考。:如果机械适用关于“周岁生日”第二天满几周岁的规定,将导致在这种闰年的情况出生的人四年一次生日,从而实际上延长了其达到特定年龄标准的时间。比如一个人可能实际已经活了21年了,却要被法律承认为18岁。这违背了关于年龄的立法精神。另一方面,如果认为此人应当延迟一天即3月2日达到18周岁,那么对于1988年3月1日出生的人,其到达满岁的时间又是什么时候?显然导致了矛盾之处。最后,法律设立周岁法律制度的目的是保护未满一定年龄,认识能力不足者的合法利益,而不是在于确定行为人究竟多少岁。也就是说,实际可能少几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周年,但是仍然不影响法律上的认定。所以,我认为,此人3月1日已经满岁。补充说明的是,并不是18周岁以前违法的就不负责任。民事关系当中,10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界限,16周岁但能自食其力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10周岁以后就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了。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❽ 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怎么算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不满八周岁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合法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❾ 在法律上怎样才算满18周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这是我国法律对周岁计算方式的明确规定。因此,年满十八周岁,按规定在十八周岁生日的次日起算。

其次,《民法总则》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 年满十八周岁之后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有独立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年满十八周岁可以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

最后,根据《刑法》的规定,满18周岁,且没有精神病的就属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所做的触犯刑法的行为负担完全刑事责任,不会因为年龄问题而从轻或减轻处罚了,在此之前,刑法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不适用死刑。

(9)人民法周岁怎么算扩展阅读: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国家民委、公安部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今天起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公民年满十八周岁,其本人可以在年满十八周岁后的两年内自愿选择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一次。

征求意见稿规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继父(母)。

关于民族成份变更,征求意见稿明确,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但公民未满十八周岁,其法定监护人可以在下列情况下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一)公民未满十八周岁,其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有抚养权的一方不同的;(二)公民未满十八周岁,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或继父(母)民族成份不同的。

此外,公民年满十八周岁,其本人可以在年满十八周岁后的两年内自愿选择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一次。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各级民族事务部门应建立民族成份变更定期备案制度。市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每半年将全市民族成份变更审核情况向省级民族事务部门备案一次。省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每一年将全省民族成份变更统计数据向国务院民族事务部门备案一次。

征求意见稿明确,公民对本人或其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的民族成份的确认、登记、变更决定有异议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征求意见稿规定,公民隐瞒真实情况,伪造、篡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民族事务部门应当撤销审批意见,公安部门应当撤销变更登记,同时通报相关部门收回该公民依据虚假民族成份享受的相关权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征求意见稿明确,中国公民同外国人结婚生育或依法收养的子女,取得中国国籍的,其民族成份应当依据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确定。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其民族成份应当登记为“入籍(原国籍名)”。

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多少周岁以上算是未成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多少周岁以上算是未成年?、

首先您是想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多少周岁以下算是未成年吧。
广义上应该是指18周岁以下。
但是从一些法律量刑上来看,有些量刑也等同于将16周岁定为成年人了。

下面有些资料,应该可以做为参考。。。
目前,我们开展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所依据的法律,虽然能体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精神,但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未成年人概念不规范。我国刑法中,儿童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体,未成年人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体。这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不相符合,我们应当在法律上统一制定标准,与国际接轨。
二是刑法总则中在定罪、量刑、行刑三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缺乏特别保护的原则规定。(1)在定罪方面,刑法第17条规定了不满14周岁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可以成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犯罪主体,年满16周岁可以成为任何罪的犯罪主体。可见犯上述8种罪的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和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这两类未成年人定罪等同成年人,没有体现特殊保护和从宽的政策。
资料扩展:
立法经过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着手第一步的民法总则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形成民法总则草案。
2016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 。12月23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 。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体现对合同的保护,二审稿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2019年6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和民法典继承编草案 。12月20日,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2017年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编入草案,重新编排条文序号,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1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春耀作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据沈春耀介绍,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 。12月2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 。12月2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

热点内容
李金律师 发布:2025-02-05 10:43:25 浏览:36
法学背书知乎 发布:2025-02-05 10:16:42 浏览: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发布:2025-02-05 10:08:49 浏览:990
省司法厅张敏 发布:2025-02-05 10:08:43 浏览:375
公司监事需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5 10:03:50 浏览:68
日本古代刑法图片 发布:2025-02-05 10:03:05 浏览:104
司法考试考点组 发布:2025-02-05 09:29:15 浏览:780
术前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5 09:27:47 浏览:399
法院康翻身 发布:2025-02-05 09:25:35 浏览:856
崇阳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8:55:02 浏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