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信访
『壹』 信访人捏造事实诬告他人要承担什么责任
我国《信访条例》第48条规定:“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信访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和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向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告发,企图利用行政、司法机关诬告陷害他人,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不仅会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捏造事实诬告他人的信访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贰』 怎么样才能通过信访才能解决合同纠纷
合同纠纷不能通过信访处理。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当事人因合同产生纠纷的,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方式解决。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叁』 多次到国家信访局刷身份证构成犯罪吗
只要身份证是真实的,不够成犯罪。因为公民有权利信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张自己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肆』 宁波信访局投诉电话
摘要 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按镇(街道办事处),县(县级市、区),地市级,省级逐级、有序进行上访活动逐级上访的起点单位是对群众上访反映的事项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直接责任单位群众上访反映问题应首先向直接责任单位提出直接责任单位合并或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单位受理特别提醒的是在信访维权的道路上要遵守法律、依法信访,如果采取非访行为,无论其诉求合理、部分合理还是无理,一律先处理违法行为,再解决合理诉求。
『伍』 银监会投诉电话12378投诉有用吗
摘要 《信访条例》第三条
『陆』 我国“信访法”为什么制定不出来
迟迟60年《民法典》起草屡次失败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被视为缩略版的《民法典》,于1986年制定。扈纪华介绍,此次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是《民法典》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制定完成与民事法律相关的《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在完善、修订之后,与《民法总则》一起,将最终形成一部法典,即《民法典》。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但不同于法国、德国等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的通常做法。其他国家将千余条法律条文汇总在一起,经过若干年的讨论,最终完成一部法典。“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一部《民法典》?”这成为60多年来的遗憾和疑问。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从1954年开始,因反右斗争中断。1962年第二次编纂,因文化大革命夭折。梁彗星认为,前两次《民法典》的失败归因于“计划经济是靠行政手段管理的经济,不需要民法。”1978年,梁彗星还是研究生,开始接触民法,此后参与了多个相关法律的制定。1979年第三次编纂《民法典》。那时刚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民法典》的经济基础,只有搞市场经济,才需要民法。”梁彗星说。虽然这一次也失败了,但梁彗星认为,这一次编纂《民法典》延续至今。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农村包产到户都刚刚施行,不具备条件制订一个完整《民法典》的条件。1982年,全国人大草拟了4个《民法》草案,因条件不成熟,都没有通过。意识到这一点后就改变了民法的形式,决定先制订单行法。哪种关系成熟了,并且急需法律,就先制定谁。较早先制定的就是《合同法》。
『柒』 宜信投诉电话举报电话
摘要 银监会24小时投诉电话
『捌』 上访时给工作人员录像违法吗
犯法,属于侵犯了肖像权,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录像的,不管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都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违法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情况下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未经许可,擅自商业使用他人照片,是侵权。
法律分析
未经他人同意录像的,侵犯了肖像权。肖像权是公民的专有权,他人对肖像的使用应遵循与肖像权人的约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破坏了肖像权的专有性,具有违法性。同时,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主观上具有过错。在一般情况下,侵害肖像权行为人的主观形态表现为故意,这是因为肖像使用行为是行为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不会因为不注意的心理状态而误用他人肖像。但是,并不排除过失侵害肖像权的可能性。例如,认为某幅肖像是虚构的人物画而擅自使用,同样构成侵权。虽然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他人肖像,但如果有阻却违法事由,则该使用行为为合法。所谓阻却违法事由,即为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或为了公民自身的利益而必须制作或使用公民肖像的合理使用肖像的行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肖像为肖像权人所专有,他人不得私自制作其肖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玖』 民间借贷不走法庭起诉走信访可以吗
信访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民间借贷出现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在当事人仅为个人的情况下,建议先双方沟通,沟通无效再起诉,如果起诉后对法院的审判结果不满意可以提起上诉,如果还不满意,这个时候再走信访也是可以的,这个时候的信访主要针对审判而言。
法律分析
信访部门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梳理问题。如果是行政事业单位借款不还,走信访途径可能比到法院起诉的效果要好。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原则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信访是除法律以外的又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利益表达形式。但是,由于信访的有关信息一般要经过信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筛选,然后递交给有关领导、有关机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间接的利益表达方式。民间借贷双方可以发生在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或者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之间。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的,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就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拾』 民法典264条个人有权查村帐目吗需要走什么程序
摘要 关于举报村干部犯法问题,要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村干部是在协助履行国家工作职责中涉嫌犯法的,可向乡(镇)纪委、县纪检监察部门、人大、组织部门等举报,也可以向检察院举报;第二,如果是村干部个人问题涉嫌犯法的,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注意:在举报村干部犯法前,要收集、保存相关犯法证据材料;在举报时,向相关部门提交。现在政府各部门基本开设了网上举报信箱等服务,你可通过电子邮件、书信、拨打举报电话等形式向以上相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