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司法诉讼
1. 司法诉讼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纷争。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2. 法院起诉是什么意思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的经济赔偿责任。起诉必须是宵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
在中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只有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嵩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检察院和受侵害的法人单位。
(2)什么是司法诉讼扩展阅读:
法院起诉步骤如下:
一、立案受理
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
二、庭前准备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开庭传票。
三、开庭审理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确定金额或者价额。
《民诉法解释》第二百零八条规定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起诉
3. 什么是法院诉讼
所谓法院诉讼是指当事人就自己的纠纷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一种行为,
而不是由社会团体或者某个个人去处理。
4. 诉讼与起诉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与起诉抄的区别:
1.定义不同: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
2.过程不同:起诉是整个法院审判案件的开始,诉讼是整个法院审判案件的全过程,起诉、审查、开庭、判决,结案的整个过程。
3.引发原因不同:起诉是民事诉讼中纠纷产生了,开始起诉对方,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触犯犯刑法,公安局逮捕立案后,检察院根据情况向法院起诉,行政案件中,因为我们对裁决对复议的不满,开启行政诉讼后,开始起诉。
诉讼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5. 法律诉讼流程
法律诉讼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以民事诉讼为例,民事诉讼流程:
1、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 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5)什么是司法诉讼扩展阅读:
诉讼行为
1、诉讼行为也称诉讼活动,指司法机关与诉讼当事人依法定程序所进行的,能发生诉讼效果的法律行为。包括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拘留、逮捕、审判;对民事案件的受理、调查、收集证据、调解,以及当事人起诉、应诉、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或辩护等。
2、诉讼行为除了应具备一般法律行为的条件外,还须具备诉讼法所规定的条件。即:案件须属司法机关主管和管辖;当事人须具有当事人能力,刑事行为人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都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依法由其诉讼代理人进行)。
案件须是未经法院判决确定(对判决、裁定已经生效的案件,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告诉才处理的须有受害人等的告诉,民事诉讼须由当事人提起。
3、由于民事诉讼程序在三大诉讼程序中居于基本地位,因而下文专论民事诉讼行为及其调整规律。
6. 一般司法诉讼要走什么程序,大概多久能完成诉讼
你好!这来种情况属于刑事案件,周源期还是很长的。首先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要找到所有的证据,并且还会寻找受害人以作证。侦查的期限就不好说了。之后要交到检察院由检察院来决定是否起诉,这个时间段较短,一般是十几天吧,然后到法院,法院的开庭一般很漫长的,如果有辩护律师提出各种质证,案件有可能拖个一年半载的。所以从侦查开始一年基本无法下判决,除非自愿认罪。
7. 法院起诉流程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在我国,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称之为原告,原告在提起诉讼时首先应当提交起诉状;并向法院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提交证据应当尽可能做到能够证明案件基本事实以及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应当制作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来源和证明目的;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会办理立案手续,通知原告预缴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并排期开庭;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如果人民法院立案庭经审查发现案件不在其管辖范围内,也会明示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 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 状副本发送原告。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由此可知,如果作为被告应诉,则应该积极与法官联系,按照法院的指示和法律规定积极应诉,被告同样具有辩论权利、抗辩权利,同样可以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 诉讼是什么意思
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纷争。1991年4月9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历经2007 年、2012 年、2017 年三次修正的《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的法律依据。
公民因婚姻家庭纠纷,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财产权益争议,均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但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订、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对下列三类案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已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起诉状除应写明上述内容外,还应写明起诉状所递交的人民法院名称、起诉的年、月、日,并由原告签名和盖章。此外,还应提供与被告人数相同的副本。
起诉,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由于管辖方面的法律规定较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您如需要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有关法律规定。行政案件,一般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经过复议的案件,如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所在的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对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对于经过复议程序的,应当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交纳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收费的具体标准可查询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
诉讼应分清是程序诉讼还是实体诉讼。
怎样应诉
当您或您单位被起诉后,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您或您单位应当依法应诉。首先,应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及副本。如需要提出反诉的,可在答辩状中写明。其次,应做好出庭参加诉讼的各种准备,并依照人民法院的传唤,按时参加庭审。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的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和申请执行。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按规定交纳诉讼费用。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或者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可以提出回避申请,经许可,可对证人、鉴定人员发问,进行最后陈述,提起上诉。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进行和解,接受调解,撤回自诉,提起上诉。
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有权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提出申诉或直接起诉,对被告人的行为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经许可,可对被告人发问,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
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
9. 司法诉讼程序是怎么样一个过程
司法程抄序是指司法审判程序,而司袭法鉴定则是对某一物品进行鉴定,性质完全不一样的,司法程序上面的兄弟已经说了是一般都是要经过起诉——开庭审理——判决——是否上诉——执行这一过程,但司法鉴定的话,一般是在开庭前或者是开庭时对某些证据的证明效力不服,要求对他进行司法鉴定。比如笔迹鉴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