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的处分
① 什么叫法律上的处分行为麻烦告诉我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通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进行的
处分行为
,比如赠与中的交付,对物权的抛弃等,法律上的处分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事实上的处分是通过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进行的处分,比如吃馒头就是对馒头的处分,一般因为不牵涉
社会利益
,也不产生法律意义。
② 民事诉讼法中的处分权是什么
处分权是当事人复依据正义原则和法制律规定所享有的实有权利。一般来说,权利的获得是通过法律规定所赋予,是一种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但这种法律应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权处置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当事人能够处分自己的各种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但是,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处分,否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权干预,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
当事人处分自己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的行为,必须是自己真实意志的表现,是自己自愿的。违反当事人真实意志的处分行为,是无效的。
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贯穿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诉讼程序的发生,需要当事人的起诉;诉讼程序的进行,需要当事人的推动;第二审程序的开始,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有关;执行程序是否需要,也由当事人决定。
实行处分原则,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和民事诉讼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处分原则,有利于达成调解协议。实行处分原则,可以加强审判人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
③ 法律上的处分和事实上的处分应该如何区分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通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进行的处分行为,比如赠与中的交付,对物权的抛弃等,法律上的处分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事实上的处分是通过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进行的处分,比如吃馒头就是对馒头的处分,一般因为不牵涉社会利益,也不产生法律意义。
【法律分析】
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区别大了,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事实上的处分是行政处分,比如说警告,严重警告,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开除公职等这郗是行政的,你还可以在单位或社会上自实其力工作与生活,行动上仍有自由。如果是法律处分,首先你会失去自由,由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改造,行动上听从指挥,会限制你的自由,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只有当你期满后才会释放恢复自由。处分行为分为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两类。物权行为是直接变动物权效果的行为,如让与物权、抛弃物权、认定抵押或质权等;准物权行为是直接变动物权以外支配型权认定、移转或消灭效果的处分行为,例如认定采矿权、渔业权等。处分行为是我国法律上一个特别鲜明的概念,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涵盖大部分的生活方面。所以说我国法律对此的法律条例也在日渐的完善着。能够有效的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公民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第三十九条 任免机关对涉嫌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经任免机关负责人同意,由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对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进行初步调查;(二)任免机关有关部门经初步调查认为该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需要进一步查证的,报任免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三)任免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对该公务员违法违纪事实做进一步调查,包括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被调查的公务员所在单位的领导成员、有关工作人员以及所在单位监察机构的意见,向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调查材料,向任免机关负责人报告;(四)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公务员本人,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被调查的公务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五)经任免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作出对该公务员给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六)任免机关应当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七)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应当将处分决定归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档案,同时汇集有关材料形成该处分案件的工作档案。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期满解除处分的程序,参照前款第(五)项、第(六)项和第(七)项的规定办理。任免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及时将处分决定或者解除处分决定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④ 民法中的处分行为是什么意思
处分行为属于权利人行使所有权的一种形式,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比如我拥有一辆自行车,我可以决定把自行车送给朋友,就是行使我对自行车的处分权。
《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⑤ 法律上的处分和事实上的处分有什么区别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通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进行的处分行为,比如赠与中的交付,对物权的抛弃等,法律上的处分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事实上的处分是通过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进行的处分,比如吃馒头就是对馒头的处分,一般因为不牵涉社会利益,也不产生法律意义。 单纯修缮自己房屋的行为是事实上的处分。
事实上的处分
所有权人为实现其自身利益变更和消灭其物所有权的事实行为,处分行为导致所有权的绝对消灭。
包括:
在客观上使物归于消灭,如吃粮食。
在客观上改变物的形状,如加工原材料生产产品。
法律上的处分
所有权人对己物的权能加以改变的法律行为,此处分行为又被称为“所有权消灭“。
包括:
物的易主行为,如通过买卖和赠与处分所有权。
所有权的抛弃,使所有物成为无主财产。
以一定方式暂时在所有权权能行使上设定负担。既可以在己物上设立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也可以通过债权行为,使所有权权能成为交易客体,如将己物出租、出借。
⑥ 怎么认定民法里的处分行为或者其有构成要件吗
我没有完全弄清提问者“hjq0815”所说的处分是民法通则里的“行政处分”还是“处分财产”,因为前者是承担责任,后者则是享有的权利。 应该说举例中说讲的行为不属于民法中的处分行为,而是属于单位中有关车辆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工作制度或财务制度中的处置行为。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单位的工作制度或财务制度,如果不违反,就不会出现民法中的处分行为;如果违反了内部制度,假如单位要追究责任,那才会出现民法里的处分行为。
⑦ 法律上的处分和事实上的处分有什么区别
是否是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法律行为是当事人由主管意愿去改变法律关系,并作出一定行为。
例如,买卖合同
事实行为是当事人没有改变法律关系的意愿,只是通过一定的作为,符合了我国的法律规定,而改变了法律关系。
例如,无因管理,拾得遗失物,先占……
你的例子应该是事实行为
⑧ 出租行为是民法上的处分行为吗
你好,处分的定义是: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全能,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是所有权的核心全能,你按照定义就能发现了,出租就是属于法律上的处分!!!!你请三思,,,,
⑨ 法律处分是什么意思
法律规定无权处分的意义是:保护所有权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无权处分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无权处分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
有前款规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第五百九十七条
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