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前置性法
⑴ 注意性法条与拟制性法条 刑法中那些条文是注意性法条,哪些是拟制性法条
注意性条款六十说如果不写判刑也会这样判,而拟制性规定是本来不是这个罪的而把它归入这个罪,中国刑法里面拟制性规定最经常在现实中的是盗窃后为了逃避抓捕行凶的定抢劫罪,而不是盗窃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
⑵ 刑法适度性原则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犯罪在发展,刑法也应当演进。随着新型犯罪的激 增,可以预期今后的犯罪将更多地集中于法定犯,也可以说刑法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由法定犯来决定。本文以法定犯为视角,立足于科学的犯罪观、理性的刑法观、 现实的刑罚观等观念基础,论证了刑法适度性原则的科学内涵,及其评判标准和实 现方法,倡导刑法与社会、刑法与程序法、刑法与前提法以及刑法结构和刑法运行 机制的双向互动,促进刑法的良性发展。 论文除导言和结语,共分四个部分,全文约56000字。 导言部分论述了选取法定犯作为研究视角的意义。文章首先肯定了法定犯与自 然犯这一分类的意义,并预言今后的犯罪将大量地集中于法定犯,刑法学研究的难 点和未来的热点也都将集中于法定犯。以法定犯作为本文的研究视角,更能凸现现 1 代刑法的先进理念,更能彰显刑法适度性原则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第一节论证了刑法适度性原则的科学内涵及正确定位。文章首先对刑法适度性 原则的提出进行了探源,认为适度性原则的提出契合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主张从质量统一的角度,从广度、深度及力度等三个向度来动态地、整体地把握刑 法适度性原则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刑法适度性原则定位于科学的刑事 政策思想观念,并对其与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以及刑法改革的世界潮流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分析。 第二节论证了刑法适度性原则的观念基础。中道权衡的价值观念以及科学理性 的刑法观念是刑法适度性原则的双重观念支撑。中立刑法观要求刑法在多元刑法价 值体系中做到中道权衡,既满足功利需求又侧重刑法公正性,既满足国家、社会的 秩序性需求又充分保障国民、社会的自由,在看似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实现和谐统 一。而犯罪相对性观念、刑罚功能有限性观念、社会控制目标现实化观念以及合理 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的挂念,都要求刑法干预社会应当适度。过度干预或者无为沉 默,社会都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第三节论述了刑法适度性的评判标准,认为适度的刑法应当符合六大原则:主 客观相统一原则、必要性原则、手段相当性原则、因时因地制宜、工具性价值与目 的性价值并重原则、充分考虑司法承受能力原则、部门法律调整前置原则。 第四节对刑法适度化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文章认为刑法的适度性不仅依赖 内在结构合理的科学刑法体系,而且也离不开顺畅的刑法运行机制,二者的有效结 合,才能实现适度性的刑法与刑事法治实践的和谐统一。
⑶ 中国刑法中关于性犯罪的所有条款
主要有:
强奸罪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强迫卖淫罪
引诱幼女卖淫罪
猥亵儿童罪
聚众淫乱罪
组织卖淫罪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组织淫秽表演罪等等
⑷ 刑法法条中得禁止性规则假定条件是指什么另外,法的技术性规定是什么
我觉得这题选D,假定条件就是前面的,就是假定什么样的情况发生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属,情节严重”,法律后果应该是危害结果,是“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制裁是一种较为严厉的法律后果承担方式,应该是后面的刑期,所以,禁止性规定的构成就是,假定条件+法律后果+制裁。所以行为模式应该是规范性规则里的,就是知道人们如何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这样的。还有,技术性规则就是,法的技术性规范指规定包括法的解释权、法的生效时间、法的修正程序、法公布的文字形式等内容的条文。 好了,这是我的理解。
⑸ 缓刑是在有期徒刑前置性还是之后执行
所谓缓刑,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刑法种类。它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拘役的被告人。对于上述被告人如果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没有在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是可以宣告缓刑的。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先有期徒刑还是先缓刑?有期徒刑和缓刑不是同一概念,缓刑也并不是五大主刑罚种类之一。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一般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被告人,如果符合缓刑条件,才可以宣告缓刑,因此只有先判决有期徒刑之后,才可以对符合缓刑条件的被告人宣告缓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⑹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我国是谁引入
刑法谦抑性(The principal of compress and modesty)是刑事政策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谦抑性原则日益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刑法的谦抑性”用语最早见于日本大正年代主观主义大师宫本英修博士所著《刑法纲要》的论述,随后在《刑法学粹》一书中他又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它作为刑法价值理念之一种,既为众多学者所呼吁和倡导,也在现代刑法制度中逐步得到体现。
作为一个舶来品,刑法谦抑原则在我国理论界目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实际上,刑法的谦抑精神应贯穿刑法的始终。从立法上来讲,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制约着刑法调控范围的大小,何种行为应该被规定为犯罪,何种行为不应该被规定为犯罪,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就是重要的参照物。其实,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本身就是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载体。犯罪论部分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范围、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认定、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一罪与数罪问题以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犯罪性阻却事由也充分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刑罚论部分涉及的死刑的适用问题、长期自由型的范围等也无不与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休戚相关。刑法分则的罪名更是离不开刑法谦抑性原则的指导。总之,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树立系统的刑法谦抑性原则,无疑对刑法理论的发展会有所裨益。
⑺ 刑法通则性的规定是什么意思
是刑法总则吧。
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内容包括犯罪论、刑事责任、刑罚方法等。分则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罪名。
⑻ 什么是刑法期待可能性理论和法律不强人所难原则求详解,容易理解的回答,不要粘贴复制的!感谢~!
对这两个问题我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很浅的程度上。
1):所谓期待可能性,指的是从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看,可以期待行为人不为违法行为,而实施适法行为的情形。
要将一个人的行为纳入刑法的考量,就必须要求这个人在作出这种行为之前能够通过可能的渠道去知悉这个行为产生的后果。这是刑法的可预测性的要求,同时也是期待可能性理论中的前置性要求。最能体现这个要求的规定就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不满14周岁的人是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因为不满14周岁的孩子没有义务“懂法”。
如果一个人在做出某种违法行为之前知道这种行为可能受到刑法的调整,还要视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是不是有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这个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有两种行为可以选择:一个合法一个违法。并且这两种行为都可以达到同一目的。那么此时他就具有期待可能性。如果他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话,法律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反之,如果当时就只剩一种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即违法行为,那么这个人在当时就没有期待可能性,法律就无法对其进行处罚。具体体现在刑法总则中就是紧急避险行为和正当防卫行为。
2):“法律不强人所难的”含义和“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含义相同,比如说最近热烈讨论的将“见义勇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之中的问题。见义勇为和舍己为人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品德的话将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但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种高尚品德的,人生来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对这种自私的敷衍。所以,法律不能要求大多数人去做与自己的本性相违背的事。这就是“法律不强人所难”的含义。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⑼ 法定犯的认定是否应当前置法
是的。法定犯的认定是指违法刑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违法性是法定犯成立的前置性条件,考察行政违法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大部分法定犯的行政违法性,刑法分则都有明确规定,因而是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即构成要件的规范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⑽ 刑法中与性侵害有关的规定有哪些
刑法中与性侵害的有关的罪名有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等。
1、《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2)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4)二人以上轮奸的。
(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2、《刑法》第二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0)刑法前置性法扩展阅读:
性侵害防范:
(1)筑起思想防线,提高识别能力。女大学生特别应当消除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对一般异性的馈赠和邀请应婉言拒绝,以免因小失大。谨慎待人处事--对于不相识的异性,不要随便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 ,对自己特别热情的异性,不管是否相识都要倍加注意。
(2)一旦发现某异性对自己不怀好意,甚至动手动脚或有越轨行为,一定要严厉拒绝、大胆反抗,并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和保卫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加以制止。
(3)行为端正,态度明朗。如果自己行为端正,坏人便无机可乘。如果自己态度明朗,对方则会打消念头,不再有任何企图。若自己态度暖昧,模棱两可,对方就会增加幻想、继续幻想,继续纠缠。在拒绝对方的要求时,要讲明道理,耐心说服,一般不宜嘲笑挖苦。
(4)中止恋爱关系后,若对方仍然是同学、同事,不能结怨成仇人,在节制不必要往来的同时仍可保持一般正常往来关系。参加社交活动与男性单独交往时,要理智地有节制地把握好自己,尤其应注意不能过量饮酒。
(5)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对于那些失去理智、纠缠不清的无赖或违法犯罪分子,女大学生千万不要惧怕他们的要挟和讹诈,也不要怕他们打击报复。要大胆揭发其阴谋或罪行,及时向领导和老师报告,学会依靠组织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千万注意不能"私了","私了"的结果常会使犯罪分子得寸进尺,没完没了。
(6)学点防身术,提高自我防范的有效性。一般女性的体力均弱于男性,防身时要把握时机,出奇制胜,狠准快地出击其要害部位,即使不能制服对方,也可制造逃离险境的机会。
(7)人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用来进行自卫反击,头的前部和后部可用来顶撞,拳头、手指可进行攻击,肘朝背部猛击是最强有力的反抗,用膝盖对脸和腹股沟猛击相当有效果,用脚前掌飞快踢对方胫骨、膝盖和阴部常非常有效……同时,要注意设法在案犯身上留下印记或痕迹,以备追查、辨认案犯时做证据。
性侵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