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流放

刑法流放

发布时间: 2022-02-23 09:42:20

① 为什么现代社会取消流放刑法

首先,流放是一种不限制人身自由的惩罚方法,只是将犯人驱逐到边缘地区,使之远离熟悉的家乡,而未限制一定严格的人身自由,犯人可能会在边远地区作案。此外,不限制刑期,也就说是终身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 古代有一项刑罚是流放,被判流放后的人会怎样

古代有一项刑罚是流放,被流放的人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有好下场。余生大致是两种情况,要么艰苦的活着,要么艰苦的死去。或许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被皇上赦免重新返还,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赶上流放的人,大多数是穷凶极恶之徒,为祸百姓;或者就是得罪了皇上,被皇上看不顺眼,然后给流放了。流放这个刑法你说它狠它也狠,几乎给予犯人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人不得安生。但是你说它还给人留了一丝余地,至少还让人好好地活着,保住了性命。

医疗条件本就艰苦,还是被他们视为命如草芥的人,抗的过去伤病的,也就能撑到流放之地了。抗不过去的,那就只能是死在半路上了。就算到了地方,留了一条命,但是也是会被迫做苦力。本就清苦的地方,奴隶的生活肯定更不好过。

③ 在我国古代,刑罚中的“流放”之刑是怎样的

流放是古时候的一种刑罚,就是把犯人驱逐到边远荒凉的地方,以此作为惩罚。流放是我国古代刑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很久的历史,从出现到被废除,历经数千年。

被判流放的犯人,要远离故土被放逐到偏远之地,加上古时候医疗条件相当落后,基本上犯人有一半会死在流放的路上,即使活着到达流放之地,日子也过得生不如死。流放是相当严重的刑罚,仅次于死刑。

在古代,犯人流放最多的地方有三个:

一是西北,那里干旱少雨,而且战乱不断,军队常年驻扎,筑城、修路、修建军事设施等工作,不可能都让军人来干,一般人又不肯去这荒凉之地,所以只能由犯人来干这些活。

二是西南,那里酷暑难耐且多是烟瘴之地,天气潮湿闷热,毒虫、毒蛇横行,十分凶险。

三是东北,清代多将犯人流放到东北苦寒之地,最有名的就是“宁古塔”。这里的冬天异常寒冷,中原人或者南方人根本适应不了。还有被判与披甲人为奴,或者规定永世不得入关,这就更严重了,基本就没有活路了。

④ 古代刑罚中的“流放”,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导语:

只说董超、薛霸将金子分受入已,送回家中,取了行李包裹,拿了水火棍,便来使臣房里取了林冲,监押上路。……董超道:“你好不晓事!此去沧州二千里有余的路,你这样般走,几时得到。”

在《水浒传》第八回中,讲述了林教头因中了高俅设下的陷阱,带刀误入白虎节堂,开封府会审,被刺配流放到沧州道的故事。而“流放”作为一种刑罚,则是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放”之刑在我国历史上,很早便出现了。早在《尚书.舜典》中就有记载,传说舜帝曾与周边部落氏族大战,战争胜利以后“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分别把共工、驩兜、三苗、鲧这些周边部落的首领,流放到幽州、崇山、三危、羽山等地,在处罚流放了他们几人之后,其他部落氏族都害怕而臣服于舜。

虽然古籍的真实性难以考究,但是至少证明了“流放”一刑起源很早,而经过秦汉南北朝的发展,隋唐时期“流放”正式成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制中最重要的中心部分。从此流传到清朝末年,影响了古代刑法几千年。

结语:

流放作为一种刑法制度,既解决了边远地区戍边将士少和荒废土地开发问题,有是刑法变得不再那么血腥,虽是流放但是遇上大赦天下或者平反戡乱,还能有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是社会进步、法治进步的一大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学领域的发展,毕竟那么多经典诗句都是作者被贬、流放之时所写所作。

另外、据说八仙过海的故事也与流放有关哦。

⑤ 古代一些残忍的刑法

秦朝在继承奴隶制五刑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形成了一套包括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流放刑、耻辱刑、身份刑在内的刑罚体系。秦以刑罚种类繁多,手段残酷而著称,对后世刑制产生了较大影响。具体而言,秦之刑名有: (一)生命刑 即死刑。秦代执行死刑的方式多达二十余种,较有代表性的包括: 1.具五刑。是一种与肉刑结合使用的死刑。据记载,具五刑的施行程序是先黥面,后割鼻,再斩左右脚,又用笞杖打死,最后割掉首级,并将尸骨剁成肉酱示众。 2.定杀。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解释说:"生定杀水中之谓也"。即把人活着投入水中淹死。3.阬。即活埋,秦始皇曾把反对其政策的四百余名儒生"皆阬之咸阳"。4.族。即一人犯罪而牵连其亲族,犯罪者与亲族一起被处死。5.车裂。即将受刑者的头和四肢分别挂在五辆马车上,然后驱马向五个方向各自拉动,以支解尸体。 (二)肉刑 即身体刑,肉刑是残害受刑者身体的刑罚。秦时主要使用的肉刑有笞、墨、劓、斩左右趾、宫数种。秦时肉刑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与劳役刑结合使用。 (三)劳役刑即强制犯人劳动的刑罚,相当于后世的徒刑。秦代劳役刑主要有如下几种: 1.城旦、舂。 男犯为城旦,从事筑城的劳役;女犯为舂,人事舂米的劳役。这是秦朝时最重的劳役刑。《汉旧仪》记载:"城旦者,治城也。女为舂,舂者治米也。"2.鬼薪、白粲。男犯为鬼薪,女犯为白粲。根据《汉旧仪》记载,所谓"鬼薪"是强制男犯去山中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所谓"白粲"是强制女犯择米,以择出的白米供宗庙祭祀之用。鬼薪、白粲应是服较城旦、舂轻一等的劳役。3.司寇、作如司寇。男犯为司寇,即伺察寇贼,从事这种工作往往去边疆,边服劳役,边防外寇。女犯为作如司寇,根据女犯的生理特点,不宜让其到边疆服役,故允许其在内地从事相当于司寇的劳役。4.侯。强制犯人到边地充当斥侯,伺察敌情。5.隶臣妾。将男女罪犯或家属罚作官府奴婢,为国家服各种劳役或杂役。《汉书》记载:"男子为隶臣,女子为隶妾。"秦时隶臣妾为终身刑徒。6.罚作、复作。男犯为罚作,女犯为复作。罚作是强制男犯去边境地区戍守,女犯则去官府服劳役。 (四)财产刑 财产刑是剥夺犯人财产的刑罚,秦代的财产刑主要是赀、赎、没和收等几种。1. 赀。 是判处犯人缴纳财物或以劳役抵偿的刑罚。睡虎地出土的秦律中的赀刑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赀金;一类是赀物,主要是赀甲或赀盾;一类是赀劳役,对那些无力承担所赀之甲或盾的犯人,则允许其以用劳役抵偿。2.赎。赎刑与赀刑不同,赀刑是依法判处罪犯交纳一定财物的刑罚,而赎刑则是允许罪犯以交纳法定的财物代替已经判处的刑罚。从秦简看,当时赎刑可赎免的刑罚范围相当广泛,有赎死、赎宫、赎耐、赎劓、赎迁,等等。3. 没和收。"没"是把罪犯的财产由国家强制充公。"收"分为没收财物和没收人口两个方面。(五)身份刑身份刑是剥夺犯法者的爵位、官职等政治身份的刑罚,其刑名有"夺爵""废"等。1.废。废除违法者官籍永不叙用的处罚,秦时称受废刑免官者为废官,"任废官为吏,赀二甲。"2.夺爵。消除违法者的爵位,剥夺其特权。(六)迁刑"迁"是判处犯人去指定地区(一般是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是一种流放刑。秦简《傅律》云:"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诈伪者……皆迁之。"迁与后世的流刑相近,但流刑重于徒刑,而秦代的迁刑则轻于徒刑(劳役刑)。被判迁刑者,其家属多随迁。 (七)耻辱刑 耻辱刑是一种事宜侮辱性质的刑罚,在秦代主要指髡、耐等象征肉刑的刑罚。1. 髡。 系一种剃除受刑者头发的刑罚。秦时髡刑常与劳役刑结合使用,如髡钳城旦舂等。2. 耐。 轻于髡,为一种剃除受刑者鬓须的刑罚。秦时耐亦主要与劳役刑结合使用,如耐为隶臣等。也有学者认为,秦朝主要刑名为死刑、肉刑、作刑(徒刑)、迁、赀(财产刑)以及谇六种,其中谇,就是训诫。从出土秦简来看,多用于轻微犯罪的官吏。如《效律》规定:"计较相谬也,自二百二十钱以下,谇官啬夫。"又见《法律答问》:"甲贼伤人,吏论以为斗伤人。吏当论不当?当谇。"

⑥ 古代的流放也是一种刑罚,那流放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古代流放是一种刑法流放的地方大多是偏远的地区或者是缺少苦力的地方,一般被流放的人都是被拉去做苦力,不论生死。

综上所述,古代被流放的人一般都是去一些偏远的地方。

⑦ 清朝“流放宁古塔”是怎样的一种刑罚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6/38736.html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
流放之刑的起源虽然很早,然而远古以来多是零星出现,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制,直到南北朝后期流刑开始进入五刑体制,占据其中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隋唐之际,以徒流刑为中心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正式确立。自此,流放之刑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刑罚史上,并一直影响到清末。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繁荣的农业文明国家,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人们普遍强调家族主义,子多福多。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成为多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谁,一旦遭受到流放的刑罚,一定被认为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流放是十分独特的政治现象,被统治者自诩为一种仁慈的刑罚。所谓“不忍刑杀,流之远方”(《大清律例·名例律上》),从而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但为了使流放刑起到降死一等重刑的作用,历代统治者煞费苦心的变换流放的方式,创造了花样翻新的流放形式。与此同时,历代统治者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对于流放地点的选择也费尽心机,西北绝域、西南烟瘴和东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海岛都先后成为过流放地,形成了历代不同的流放标准,造就了诸多著名的

⑧ 古代的刑法流放是怎样流放的

那么说,我是被自己流放到天涯海角的三亚了?残酷到仅次于死刑?要改改土的掉渣的老观念了。

⑨ 流放是怎样的刑罚为何在古代是次于死刑的重刑

比较远的地区更是没有办法存会下来的。后来秦朝时候的这个刑罚被针对的范围比较大,里面也还有一些没有罪的人,而到后来也是和秦朝一样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进入国家的法律,是不是一种固定的刑罚,后来也是有一些案例的,唐宋之后的一些刑罚之类的书也是到现在也是有留下来的,唐代的刑罚也是继承和发展之前的刑罚制度,唐朝也是承接了以前的道德伦理和法律条文,也是对后世立法的结合,唐朝当时的那个情况国民也是需要一些安定的生活,也是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方法,也是在政治和文化上针对当时的情况让国家发展起来,到了后来流刑也是分为三等的,后来也是规定了流放的距离和指定地点。

⑩ 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么苦,为何衙役还抢着去

在中国古代社会,有一种刑法叫做“流放”,顾名思义,这种刑法就是将犯罪之人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将已经判刑的人送到荒僻或者远离乡土的地方,对犯罪之人进行惩治,从而达到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的目的。这种流放的刑法在我国起源非常之早,而且沿用的历史悠久,历时将近几千余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将其废除。但是有一件事令人非常之好奇,押送流犯的犯人动辄要走几天里,路途既遥远,这过程更是苦不堪言,这样的苦差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衙役争着要抢去押送犯人流放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押送流放的犯人虽然是一件苦差事,但是由于差事的艰辛和难度之高,所以获得的报酬也是相当之高的,工资太高,便会有很多人心动,在那个年代,赚钱养家实在不容易,这份差事对于衙役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就是一般被流放之人并不是普通人,一般都是官宦人家,所以也会赚取一些费用。
其实是对于劫囚之事,这种事情在古代发生的几率甚微的,只要不是处于乱世当中,没有多少人敢去挑战朝廷的威严,所以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风险。

热点内容
经济法自然人 发布:2025-02-04 15:43:42 浏览:739
行政法庭审笔录 发布:2025-02-04 15:22:21 浏览:280
民事诉讼法是民告官吗 发布:2025-02-04 15:06:06 浏览:876
国家法官学院新校区 发布:2025-02-04 14:39:00 浏览:126
201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2-04 14:26:57 浏览:706
最新劳动法保胎怎么发工资 发布:2025-02-04 14:12:58 浏览:161
两高司法解释最新 发布:2025-02-04 13:55:39 浏览:682
李荣凯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 发布:2025-02-04 13:55:26 浏览:233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类 发布:2025-02-04 13:49:52 浏览:403
专利垄断条例 发布:2025-02-04 13:48:26 浏览: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