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刑法严酷
⑴ 秦朝的刑法有几种!
死刑来,肉刑,苔刑,徒自刑,迁刑,髡刑,罚金,赎刑,剥夺政治权利,或流放出境 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有夺爵、废、削籍几种。
⑵ 秦国有几大酷刑
在临潼博物馆的这个展板上,一共介绍了大秦国的十一条刑名,并捎带逐条做了简要的解说。我相信,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现代人在看了这十一条的刑名和解释之后,都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譬如,在堂堂的大秦国,光是“肉刑”就有许多鬼名堂罗列期间。具体而言,就有“髌”、“劓”、“黥”、“宫”、“笞”等诸多眉目。在现代汉语中,以上这些字眼早就和与其相联系的刑名一样,成为只在字典里面出现的“僵尸”了。但是,在当年这些字眼却是被时常使用的鲜活的热烙词汇。其中,“髌”就是抽去犯人的膝盖骨:“劓”就是割去人的鼻子:“黥”就是在人的脸上刺字:“宫”就是割去男性的生殖器:“笞”就是鞭打(此风据说在如今的新加坡仍颇风行,凭此一点,就可以断定新加坡的文明程度不过如此而已)。以上这些刑罚虽不至于致人死亡,但其中的任何一种刑罚都足以给当事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创伤,都应该被列为极端污蔑人类、极为下作的酷刑之类。在我们现代社会里,“枪毙”应该算是一种最为严厉的死刑刑罚了。但是,“枪毙”纵然再不人道,但倘和大秦国执行死刑的众多办法比起来,就难免要相形见绌了。在这个国家,“一刀枭首”和“绞死”大概要算是两种最稍微、最愉快的死法,其余的则在在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比如:“腰斩”就是将犯人拦腰砍断,其所追求的效果大概就是不让犯人能够速死,借以加大受刑者的惧怕和痛苦,也让旁观者能够延长他们变态的“审美愉悦”。而“车裂”就是用五马分尸的办法肢解人的身体,其追求的大概是一种轰轰烈烈的效果。至于“戳死”,就是将犯人剁成肉泥:“烹”则是将人活活煮死,发明这些刑名的人想来是从屠夫屠猪狗的种种行为中得到了灵感,或者干脆就是“屠夫”出身,否则,即使想象力再丰富,也是很难琢磨出此等办法来对付自己的同类的。于上述恶法比起来,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参夷”和“连坐”这两种刑罚。“参夷”就是一人犯罪诛杀九族:“连坐”就是一人犯法,亲戚朋友乃至邻里乡亲一起跟着倒霉。一人犯法,与他人何干?如此凶狠的办法,真不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又是怎么实行起来的。似乎是在转眼之间,大秦国扫灭六国的辉煌就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时间不能算短,但是当我站在临潼的博物馆里仔细地阅读这些刑名的时候,盛夏之际的耳根之后仍然有一种冷飕飕、阴森森的感觉。我实在无法想象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像我一样的小老百姓是如何打发天天的生活的,“生不如死”大约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吧。是的,通过法家大师商鞅先生的严刑峻法,秦国的确是逐步走向了强大,并终于建立起了更加强大的秦王朝。但是,这种在丧失了起码的人性、一味的强权高压之上建立起来的所谓“强大”,对于生活在其中的草民而言,又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呢?而且,从对大秦国诸多酷名的梳理中,我自信也揭开了秦国之所以能够灭亡六国、天下无敌的理由。大家可以想象看,在这样的一个非人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士兵,他们的身上还能保有多少作为“人”的品质呢?当人的品质消失殆尽,兽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点很像南京大屠杀场景中的日本士兵),这样的恶魔主导的禽兽不如的军队,又岂能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吗?不幸中的万幸是,虽然当下“国际级大导演”张艺谋们对于秦国的暴君和暴政颇为激赏,以做暴君的“知音”为盼,硬要把秦国的继续者秦始皇这个千古暴君当成“英雄”来赞扬。但是,对于秦国的暴政设计者商鞅以及这个国家所建立起的秦王朝,历史的主流声音则几乎是清一色的同声讨伐。宋代闻名文学家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这样评论道:“秦之失道,自有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殊死为经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禹、舜而驾汤、武矣,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更有学者甚至这样诅咒:“(商鞅)车裂不足以蔽其辜也。”(陈沣:《东塾读书记》)历史就是这样玄奥,其本身往往布满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吊诡之处。多少有些讽刺意味的是,挖空心思想靠严刑酷法来打造秦国强大之梦的“法家天才”商鞅先生,最后的结局竟然也是被他服务的秦王以“车裂”处死,这大约也算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一种报应吧。在重温了中国历史上的那段黑暗的岁月之后,现在我对历史上的这位“改革家”商鞅先生和他所服务的秦王国以及后来的秦王朝,只有两个字的评价:恶毒。似这样的国家纵然再强大,再所向披靡,再威风八面,也只能是地狱,而决非是天堂。
⑶ 秦代一共多少种刑罚那一种最残酷
2010年司法考试法制史的个题 秦代刑罚包括 (1)笞刑。(2)徒刑。(3)流放刑。(4)肉刑。即黥(或墨)、劓、刖(或斩趾)。宫等四种残害肢体的刑罚。(5)死刑(6)羞辱刑。(7)经济刑。(8)株连刑。 其中以死刑 株连为最重
⑷ 秦的暴政,刑法严酷实行
秦的暴政主要体现
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严酷的刑法
⑸ 秦代刑法有哪些
一、秦代的刑法
秦代奉行的法家政治,并不自秦代始,在秦统一之前的秦国时期就已部分地施行了。这里所说的部分,是专就刑法而言的;至于政治上奉行法家的思想主张,则是全面而普遍的。秦在商鞅变法以后,即全面推行法家路线,法律的苛酷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于人们活动其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从今天所能见到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在统一前后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人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将其政治路线的实施同律令、刑法严密而深刻地结合起来。
秦代的刑法不仅以严酷著称,而且刑法的种类也很多,后代主要的刑法手段,在秦代都已基本上有了成形的模式。如果作一个分类的话,大致有以下几种:
1.枭首。在秦国时期,枭首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所谓的枭首,即是将人的头颅割下来之后悬挂于木杆上的刑法。《史记正义》说:"悬首于木上曰枭。"《秦会要订补》记载:"悬首于木上杆头,以示大罪,秦刑也。"可见枭首之刑是秦国的常用刑法之一。这种刑法不仅施用于民人,也施用于抗拒君权的上层官僚,如先秦战国时期,秦国曾发生了嫪毐之乱,参与这次叛乱的"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余人皆枭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卫尉、内史等官吏在当时的秦国都是秩禄达千石的大官僚,但犯了罪同样不能逃脱被砍头的惩罚。张斐《律表》说:"枭首者恶之长。"即犯罪程度重的才用枭首的刑法。
2.绞杀。所谓绞,《说文解字》训作"绞,缢也。"《释名》解释为:"悬绳曰缢,缢阨其颈也。"即用绳索悬吊受刑之人颈部而勒死之。它也是秦代常见的刑法之一。《云梦秦简·封诊式》有"经死"的记载,按秦简对"经"的解释,是同"缢"相一致的。直到近现代,这一刑法仍然常常出现在对犯人的处决上。绞杀的执行,其最大特点在于对所要处决的犯人必定是罪行深重且怨愤超乎寻常者。
3.腰斩。所谓腰斩,即是将人拦腰斩为两截。《释名》记载:"斫头曰斩,斩腰曰腰斩。"《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不告奸者腰斩。"文献所记载的秦代腰斩刑的实行最早的是源于商鞅变法时期。秦代的丞相李斯在秦二世时就是死于此刑。
4.磔刑。所说磔,按《史记》的说法是:"矺音宅,与'磔'同,古今字异耳,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就是说,磔有时也被称做矺。这种刑法也就是明清以后人们常说的凌迟之刑,只是秦代的磔刑还没有达到明清时代的凌迟那样复杂。秦代的磔刑是将受死者以刀刃碎裂其身的一种极端残忍的刑法,秦二世时就曾用此刑将"十公主矺死于杜。"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考证磔刑时曾说:"辜之言枯也,为磔之。言磔者,开也,张也,刳其胸腰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说文解字》)这里的辜也就是磔,都是指将犯人碎割片戮、搜剔枯肠的刑法手段。
5.车裂。所谓车裂,即是以数匹马(一般为四匹或五匹马)分别牵引人的四肢或头部并向各自的方向用力牵拉而致受刑人死亡的一种刑法。《释名》解释说:"车裂曰。者,散也,支体分散。"它也就是后世人所说的"五马分尸"之意。秦国时期,著名的商君曾惨遭车裂,秦王嬴政也曾用车裂之刑处决了燕国派遣的刺客荆轲。秦代末年,恶贯满盈的宦寺赵高被车裂于咸阳。上述三例都是秦国或秦代时刑法用车裂的明显证据。
6.戮刑。所谓的戮,按《云梦秦简·法律答问》的解释是:"戮者何如?生戮,戮之已乃斩之之谓也。"戮杀即是以刀具屠戮其身的刑法,直至受刑者死去。可见,戮杀的过程也正是残虐的过程。但这一刑法在秦汉时期更多的是用在受刑者死后而执行,也就是"戮尸"。后代所用的戮刑也基本是属于后一种含义。因此,戮刑的使用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已死者的泄愤和羞辱以及对与死者有关的家族、亲朋带凌辱性的惩罚。如秦始皇时,就将曾反秦而被斩杀的士兵施戮尸之刑,也是一则泄愤,一则警戒活人的一种做法。
7.弃市。所谓弃市是指在闹市区,即人员密集之所处决犯人的一种刑法。按《释名》的说法是:"市死曰弃市。市,众所聚,与众人共弃之也。"秦代皇帝采纳李斯的建议,制定了"偶语《诗》《书》者弃市"的法令。秦二世时,为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剪除异己,将"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腰斩(李斯)咸阳市"(《史记·李斯列传》)。从秦汉到清代的历朝之中,弃市之刑基本沿续下来,其间只有少数几个朝代和政权没有实行此法,也有的是属于官方有关文献未予记载,实际情形大概很少间断。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弃市之刑可以收杀一儆百之效,其对局外人的威慑恐吓作用十分突出,而并不在于怎样杀人。
8.定杀之刑。所谓定杀,是指将活人投掷深水之中沉溺而死的一种刑法。《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定杀何如?生定杀水中之谓也。"对于受此刑法的人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患有麻风病者,即秦时所谓的沉疴、疠者。如《云梦秦简·法律答问》条目载:"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定杀。"二是有罪之人,如同简同条所载"甲有完城旦罪,未断"的。两者合起来,也就是"疠者有罪,定杀"。(《云梦秦简·法律答问》)
9.秦代刑法中还有黥、劓、剕、宫、辟等五种刑法。《汉书·刑法志》将其归为"具五刑",原文说:"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此所说的情形正是秦代具五刑的遗存。秦代刑徒和民人受黥刑者很多,如汉初的著名战将黥布,其原名为英布,因被罚为刑徒并刺字,故世人称黥布。其他四刑的受害者在秦代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记录有对奴婢小妾"黥颜"的刑法,即是在面颊上刺字。此外,秦代也多有"城旦黥"的记载。《史记》上说秦代民人"道路以目",正是说明了秦代以刑法繁密深刻为特征的残暴极权统治的黑暗。"五刑"的具体情形是,黥为在面额上刺字;劓为削割鼻子;剕为斩剁脚趾;宫为损毁男女生殖器;如《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记载:"臣邦真戒君长,爵当上造以上,有罪当赎……其有腐罪,赎宫。"就是一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记录了秦代有"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被用于修建阿房宫的史实,如此看来,受宫刑之众是秦代暴政的又一例证。辟为各种残虐杀人之刑的总称。
10.烹刑。所谓烹,即是用鼎镬等类似今日锅一类的烹煮器具将人煮沸致死的一种刑法。《释名》释为:"煮之于镬曰烹,若烹禽兽之为也。"《汉书·刑法志》说秦朝有镬烹之刑,可见烹刑也是秦王朝用以杀人的刑法之一。
11.剖腹。即剖开人的腹腔,挑出内脏器官的一种刑法,秦国时曾有剖腹之刑。
12.凿颠刑。所谓凿颠即以重器打击人的头顶部位并致人于死的一种刑法。《汉书·刑法志》记载说秦代的大辟之刑中即有凿颠一项。
13.囊扑之刑。即将人装入袋中打死,此事见秦王嬴政在车裂嫪毐之后,打死太后与嫪毐通奸所生的两个儿子。
14.流刑。即将犯罪之人充边流放的刑法,流刑的起源比较早,还在夏代确立之前舜当政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就有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的记载。文献中所说的流、放、窜、殛均是流放之意,后世也有称放逐、迁、徙、贬谪等,也是流放的意思。秦国时期,对犯罪之人处以流刑的记载比较多,秦法律条文中也相应的有一些规定,如《云梦秦简·秦律杂抄》记载:"故大夫斩首者,迁。"对犯有谋反,坐奸不告者也处以流刑。如秦国重臣吕不韦就曾被秦王流放四川,另一个权臣嫪毐的门下舍人在嫪毐事发后也被集体迁罚。
15.笞刑。所谓笞,也就是以鞭笞打之意。"笞"也作"挞",《说文解字》对挞的解释是:"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显然是鞭打之意。秦代使用笞刑比较多,《云梦秦简》的许多章节条文中就记录有如何使用笞刑的规定。
16.三族之刑。秦代刑法中最为苛酷、牵连面最广的刑法是三族之刑。《史记·秦本纪》记载说:秦文公时"法初有三族之罪。"文献上也记录了秦国武公时"诛三父等而夷三族。"《汉书·刑法志》认为三族刑起源于秦商鞅时期,所谓:"秦用商鞅,造三夷之诛。"这种刑法是说如果一个人犯罪,就将祸及三族,所谓的"夷三族"也就是灭绝三族的意思。
17.连坐之刑。它是指一人犯法则牵连邻里的一种刑法,就形式上看有些类似三族刑,只是株连的对象不同而已。连坐强调的是连及与犯法者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邻里之人,但连坐往往与族诛是交叉的,亲属之人如系邻里,也脱不了连坐的干系。《史记·范雎列传》记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这是指行政人员的连坐,而实际上秦的连坐范围相当宽泛,几乎从官吏到民人的所有触犯刑律者都可以用连坐法来施刑。
秦的刑法细节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只就其主要之点叙次于篇。即便如此,也仍然不难看出,专制主义的秦王朝刑法于民的残虐和暴政。可见,秦王朝短祚的历史命运是早已注定了的。
⑹ 秦朝所有死刑刑法
秦代的刑罚种类极为繁多,大致而言,主要包括以下8大类: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其中前5类相当于现代的主刑,后3类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
(1)笞刑。笞刑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的轻刑,是秦代经常使用的一种刑罚方法。
(2)徒刑。徒刑即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在秦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城旦舂,男犯筑城,女犯舂米,但实际从事的劳役并不限于筑城舂米;②鬼薪、白粲,男犯为祠祀鬼神伐薪,女犯为祠祀择米,但实际劳役也决不止于为宗庙取薪择米;③隶臣妾,即将罪犯及其家属罚为官奴婢,男为隶臣,女为隶妾,其刑轻于鬼薪、白粲;④司寇,即伺寇。意为伺察寇盗,其刑轻于隶臣妾;⑤候,即发往边地充当斥候,是秦代徒刑的最轻等级。
(3)流放刑。包括迁刑和谪刑,都是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其中谪刑适用于犯罪的官吏,但两者都比后世的流刑要轻。
(4)肉刑。即黥(或墨)、劓、刖(或斩趾)。宫等四种残害肢体的刑罚。
(5)死刑。①弃市,即所谓杀之于市,与众弃之;②戮,即先对犯人使用痛苦难堪的羞辱刑,然后斩杀;③磔,即裂其肢体而杀之;④腰斩;⑤车裂;⑥坑,又作坑,即活埋;⑦定杀,即将患疾疫的罪人抛入水中或生埋处死;⑧枭首,即处死后悬其首级于木上;⑨族刑,通常称为夷三族或灭三族;⑩具五刑,即《汉书·刑法志》所说:“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落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署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6)羞辱刑。秦时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髡”是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鬓毛;“耐”与“完”是一刑二称,指仅剃去胡须和鬓毛,而保留犯人的头发。此外,死刑中的“戮”刑也含有羞辱之意。
(7)经济刑。秦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主要是“赀”;同时,赎刑也可归入这一范畴。“赀”是用经济制裁来惩治官吏的一般失职和普通百姓的一般违法行为的独立刑种,它包括三种:一是纯属罚金性质的“赀甲”、“赀盾”二是“赀戍”,即发往边地作戍卒;三是“赀徭”,即罚服劳役。赎刑不是独立刑种,而是一种允许已被判刑的犯人用缴纳一定金钱或服一定劳役来赎免刑罚的办法。从云梦秦简来看,秦代的赎刑范围非常广泛,从“赎耐”、“赎黥”、“赎迁”,到“赎宫”、“赎死”,均可赎免。
(8)株连刑。主要是族刑(见死刑条)和收”。收,亦称收孥、籍家,就是在对犯人判处某种刑罚时,还同时将其妻子。儿女等家属没收为官奴婢。
⑺ 秦朝的刑罚,究竟有多残酷
秦朝的刑罚种类
(1)死刑,是剥夺罪犯生命的极刑。秦朝死刑又分为戮刑、磔刑、弃市、腰斩、枭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种,执行方式极为残酷。
(2)肉刑,又称体刑,是残人肢体的刑罚。既包括传统的奴隶制肉刑黥、劓、斩左止、宫,还包括以竹木棍捶击人身体的笞刑。
(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服劳役的刑罚。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
(4)耻辱刑,剃去罪犯的鬓毛、胡须或头发,以异于常人。秦朝的耻辱刑有髡刑、耐刑或完刑,耻辱刑常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适用。
(5)类似于后世流刑的迁与谪,强迫罪犯迁徙到边远地区或新开辟地区从事苦役。
(6)身份刑,包括收刑和废刑。收刑是将一般平民籍没为官奴婢,废刑是剥夺为官吏资格的刑罚。
(7)财产刑,主要是赀刑,强令犯罪人交纳财物、金钱或无偿服劳役。赎刑是通过交纳一定财物或服劳役,而赎免其他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却具有财产惩罚的性质。
⑻ 秦朝残忍的刑罚
秦朝自从商鞅变法以来,逐渐的变得强大,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秦皇朝建立后,曾颁布过通行全国的法律。
秦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严刑酷罚。特别是秦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秦得水德,水主阴,阴刑杀,因而他“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从史籍和云梦秦简的记载着,秦的刑罚名目繁多,大约可分为死刑、肉刑、徒刑、答刑、髡耐刑、赀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