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殖民法国人

殖民法国人

发布时间: 2022-02-24 05:55:22

A. 为什么法国人又叫高卢人

因为古代高卢地区区域包括现今西欧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荷兰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国南部莱茵河西岸一带,所以现今的法国人是高卢人。

高卢是古代西欧地区名,分布在法国、比利时全境和意大利、荷兰、瑞士、德国部分区域。因其原始居民为高卢人(高卢人自称凯尔特人(Celts))而得名。

现今法国主要是山北高卢,即阿尔卑斯山经地中海北岸,连接比利牛斯山以北广大地区,相当于法国、比利时以及荷兰、卢森堡、瑞士和德国(莱茵河左岸)的一部分,这一地区通常也泛称高卢。

(1)殖民法国人扩展阅读:

高卢时代:

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希腊文和拉丁文关于高卢族和高卢国的记载越来越多,揭开了高卢族的奥秘面纱的一部分。

高卢(拉丁文 Galli)一词最早出现在罗马政治家Caton的笔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从法国入侵意大利北部的高卢族人。

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在希腊殖民地马赛的影响下并由于高卢族和地中海的贸易交流,高卢族的一些部落开始希腊化,也开始运用希腊字写高卢语。

但是由于宗教的忌讳,高卢族没有把其丰富的口传历史写成文字,限定文字的运用范围为商业和贸易。因此,在高卢语消失之后,这些传统随着被淡忘了。

高卢被划分成几个部落,那些部落之间的领土界限显然被划定得非常清楚。这些界限和未来的罗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从此和现代法国的省相吻合。

La Tène文化末期的高卢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显示出稳定的状态。但是,按照罗马的历史学家,在社会政治方面,高卢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制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定的法官

罗马人征服高卢之前一个世纪是高卢文明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不象罗马作家和西方19世纪历史学家描述得如此野蛮落后。

在那个时代出现了规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开始运用钱币:高卢人文明的水平不低于前2世纪的罗马。

高卢人对罗马文化的贡献非常众多。在军法和技术方面,罗马人不仅采用了高卢人的许多发明,也借了高卢语的词汇,例如:木桶、剑(gladius)、锁子甲、肥皂、马车(carrus)等。

B. 法国对非洲的殖民统治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从某种意义说,世界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掠夺、瓜分、殖民的历史。在殖民时代,世界各列强纷纷抢夺殖民地,并为此而大打出手。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非洲同样成为争夺的对象,而最终法国成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所以,非洲不少国家在语言、政治制度、城市建设风格等等方面都存留很多法国元素,他们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到如今法国对非洲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那么,法国实力并不算很强为何能成为非洲最主要的殖民者?又是怎样把法国元素注入非洲而且至今仍有影响力呢?

地缘优势为扩张提供便利

法国虽是欧洲国家,但与非洲仅隔着地中海,法国在北岸,非洲在南岸。这样的地缘优势,让法国和非洲一直有着较多的联系,在非洲的北部法国人的活动就相当多。16世纪,伴随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让法国人看到了向海外扩张殖民地的好处。所以作为当时欧洲主要强国的法国,也很快地走上了对外殖民侵略的道路。

1624年,法国就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沿海,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站点。起初,法国人对这里的贸易往来和殖民扩张并不感冒,主要从事贩卖廉价黑奴,贸易和殖民的重点还是在亚洲和美洲。但不幸的是英国、西班牙等国家也看好了亚洲及美洲的殖民地,结果在争夺中法国惨败,元气大伤。尽管如此,法国人并没有放弃殖民扩张的野心。这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对法国有明显地缘优势的非洲大陆。

1830年,法国出兵阿尔及利亚海岸地区,并逐步加强了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从此,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开始,由北向南不断扩张,努力实现在北非、西非乃至整个非洲建立殖民霸权的梦想。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在非洲展开了空前的殖民扩张。北非以阿尔及利亚为起点,在其周边的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划分势力范围,并把摩洛哥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中非和西非,绝大部分国家也都纳入到了法国的势力范围之中。就连远在东非的吉布提都未能幸免。

至此,法国与隔海相望的非洲联系更加紧密,并在这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对非洲产生无法估量深刻且深远的影响。

直接具体的殖民管理统治

正是有了法国殖民非洲的这段历史,使目前的非洲61个国家和地区中,说法语的国家就有31个。事实上现在法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有较大影响。法国在非洲驻军数量和拥有军事基地数量仍然是最多的国家。尽管法国实力和影响力呈衰弱的趋势,但在非洲的话语权仍举足轻重。现在法国仍然垄断很多非洲国家的矿产、电信和能源等行业,也是很多非洲国家进出口的首选市场,所以非洲离不开法国,法国也离不开非洲。

所以,非洲不仅难抹殖民时期的印记,而且现在的影响仍在继续。其实自从法国登陆非洲大陆,上苍就把他们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不管是殖民时代,还是后殖民时代,法国在非洲的历史印记无法抹去,而且他们之间又爱又恨的情感注定要继续下去。

C. 英国殖民地,法国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荷兰殖民地,他们殖民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性质就是 能交易就交易 不能交易就掠夺
特别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坏蛋国家、
殖民人家南美300年 语言都给人家变了

D. 法国殖民扩张的政治条件

在不同的时期里,文明之花也以不同的形式绽放;它们或美丽妖艳、或沾满血腥。在不同时空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质。在西欧的土地上,法国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便呈现出一种相对于和英国不一样的表现。

在近代殖民扩张的浪潮之中,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掀起了大规模移民的浪潮;然而,法国殖民扩张中,却并没有出现这一现象。在法国的殖民扩张中,更多表现的是资本市场的转移以及本土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殖民国当中的移民浪潮中,却比较少能够见到法国人的身影。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法国殖民扩张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移民潮呢?
一、法国发展中自身人口基数较小,限制了移民潮的规模
(1)国土面积有限,制约了法国的人口发展
法国又称法兰西共和国,是西欧土地上相对面积较大的国家。它在中世纪末期逐渐发展起来,而在19世纪时代才逐渐成为了欧洲土地上排得上号的强国。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法国即便是欧洲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是这一地理条件同样也限制了法国的发展。
法国本土地势的高低不平,以及与海洋的包围,这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更多的只能发展出与海外贸易较为密切的海洋贸易。同样在这一条件的影响之下,无法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耕作,影响了法国国内人口数量的增长。
物资无法及时供应,导致了法国人口规模一直以来都是相对较小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殖民扩张中,法国的殖民脚步相对于英美等国来说是比较小,而且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的。
本土国人口狭小,使得它们内部人口增长相对缓慢。而进行大规模人口浪潮,是因为国内出现了人地矛盾加剧等问题,而不得不采取措施。这在法国的发展历史当中出现相对较少。

也正因为如此,在法国的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而同样在殖民扩张中容易遭受到的反抗,这些使得法国在进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采取了另类的手段,使它免受了大规模移民潮的产生和其带来的影响。
(2)历史发展中存在的掣肘,法国采取了不同的殖民手段
在近代的殖民扩张浪潮之中,一些有着强横军事实力的国家,在进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是通过远距离派遣军队进行本土殖民。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有着随军家眷和其法国一系列配套行业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的迁移,这也就是在近代时候移民浪潮出现频繁且规模较大的原因。
但是因为受殖民统治发展的掣肘和法国在发展历史当中产生的问题,法国采取的殖民手段有着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法国殖民统治的面积上,和其法国国家相比是较小的,这就减少了法国在殖民扩张中遭受的压力,同时也能够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实现重质不重量的目的。
与此同时,通过派遣总督这一单独人群进行殖民统治和远程的武力威胁,则可以减少,因为过分派遣军队导致实力被削弱的问题。通过建立自身的权威领导和利用当地人组建治理防卫军队,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直接缩减了法国在殖民扩张中需要移民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规模。
利用本地人进行当地的殖民者是法国人最先所采取的手段,同时法国们也是最早的受益者。在这一情况的影响之下,法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便能够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其实更多的是在殖民扩张这一个时代浪潮之下,法国的尴尬地位使得法国不得不得采取一个相对能适应时代潮流的手段,从而减少了时代带来的影响。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之下,法国移民潮的规模一直被限制。
二、殖民扩张中,法国的尴尬地位使得移民心有余力不足
(1)法国殖民历史的短暂,移民实力相对有限。
法国作为中世纪末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家,自建立以后便逐渐忙于自身国家的建设,而忽略了在对于海外航路的开辟以及贸易的发展。因此,在殖民的历史当中,它并比不上最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那样能够短时间获得极大的暴利。
而同样在后期兴起的英国,这一个号称是在殖民扩张浪潮中成就最高的国家,相比法国又远远不能及的军事力量限制了法国在殖民战争的影响。
处于这样实力弱小,相对发展较慢的尴尬地位,则使得法国在殖民扩张浪潮中能够获得的利益是一定的,同时拥有的殖民地也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属于较为偏僻落后的区域。这就使得了法国在自己的殖民地治理的时候,相对于其法国国家来说,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同样也因为相对落后、且面积较小的殖民地并不能给法国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殖民扩张的浪潮中,法国所能够获取的发展物资远远比不上最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样也比不上后来发展起来的英国,这一情况使得了法国的各方面实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上的发展也并不能够满足它进行大规模移民。在移民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装备精良的军队,以应付来自殖民地区人民的反抗。同样也需要其他行业的建设类型人员进行移民,以推动殖民地的发展建设,从而为压榨其中潜在的利润,促进法国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额成本,使得法国不堪重负,而与此同时,法国内部所爆发的激烈矛盾也进一步加剧了法国本土内部的消耗,拖垮了它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脚步。
(2)自身内部矛盾的持续发酵,拖住了法国移民潮的脚步
在近代以来,法国国内自身矛盾的激烈斗争,可以说是西欧国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这些使得法国最大程度的被拖制了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脚步。在法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同时也带来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法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到了18世纪以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这两个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激烈,并且不断爆发着斗争。这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一直到之后的近百年的时间里,各种势力争相粉墨登场,国内爆发矛盾频繁。

在这100多年的斗争当中,极大地消耗了法国内部制的经济和政治等各方面的实力。并且在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两种势力的较量互有胜负,法国们掌握政权的时间也在不断地交替,这就使得法国国内的政局长期处于不稳定的形势。这就为法国的殖民扩张无形中加了一层阻碍。
内部矛盾无法解决,对于法国的对外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内部的资源消耗使得在知名扩张过程中,法国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时候的国家物质力量基本都投入在了国内的斗争消耗当中。
国内所引起内部矛盾并未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拖垮了它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脚步。而工业化与发展以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则又影响了法国向外扩张的脚步,其中最为致命的便是匆匆到来的老龄化问题。
三、逐渐加快的老龄化,逐渐限制了法国移民的规模
工业化带来了一切的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城市问题,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发展,也同样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相对人口基数相对较少的法国来说,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意味着这一时候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将会面临极大的紧缺,这就使得了他并不能够将大规模的青壮劳动力和军队等调拨至国外。

不仅如此,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其他问题,这就要求法国政府对于这一人群进行妥善安置和其它的后续处理。这一问题的出现,加大了法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使得他的移民计划不得不降低规模。
在老龄化的影响下,法国的移民浪潮在殖民扩张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明显的,相反而是出现了减退的趋势。在近代殖民扩张的浪潮中,法国也逐渐的出现了陆续的移民浪潮,但是这些移民浪潮的规模和数量都是相对较小的

E. 法国人的祖先到底是什么人!

如果说“龙”算是中国的象征动物的话,法国的象征动物就应该是“公鸡”。法国人的祖先是高卢人,而在拉丁语中“高卢”就是公鸡的意思。早在公元1659年,法国工匠就经常使用公鸡的形象来装饰建筑物。1665年,法国制造了第一枚以公鸡为图案的勋章。在此之后,法国军队的军旗也绣上了公鸡图案,取代了法国王室的标志:百合花徽。虽然在法国的大革命年代以及七月王朝和第三共和国时期先后做过几次尝试,但法国从未把公鸡定为正式的民族象征。公鸡被拒绝的原因据说有两个:首先,选择一个动物作为象征本身就多少带有某种封建纹章的意味;其次,公鸡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一种家禽,毕竟不如狮子或雄鹰一类的象征威风。尽管如此,公鸡所代表的“傲慢、好斗”性格已经几乎被公认为“法国式的性格”,在法国官方印发的有关“法兰西共和国及其象征”的小册子里也承认:“公鸡的品格,就是非常法国化的著名品格。”

法国人对以法语为代表的本国文化的“执著”的确很有些公鸡风范。据说法国的语言警察们一直在为捍卫法语的纯洁性而不懈努力,而早些时候更有消息说法国人准备在互联网上推广法语。法语学会(Académie Francaise)是一个为维持法语的纯洁性而成立于17世纪的法国国家机构。该机构在2001年年初发行了一本专门为英语互联网术语而创造的对等法语术语词典。但让法国人尴尬的是:目前互联网上的法语内容并不多。(www.excite.com在2001年曾经对它可以搜索到的的几亿个网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只有2%是法语网页,德语和日语网页却分别占了5%和7%。另一项在法国国内进行的调查则显示:大多数法国人都完全明白“B-to-B”的语言只有一种,那就是英语。)

如果说“互联网”或是“B-to-B”这些东西太“美国化”,法国人可以置之不理的话,被认为是法国新一代全球化企业的精英代表人物的法国Vivendi Universal公司的总裁让-马里.梅西埃(Jean-Marie Messier)在2002年新年降临之际所说的一句话可真的让法国人火了。梅西埃当时在美国曼哈顿他的新住所里断言:“法兰克法国(Franco-French)的文化例外(cultural exception)已经消亡了。”

Vivendi Universal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传媒公司,旗下拥有Universal Music Group以及Universal Studios等名声显赫的品牌,2001年年底因投资USA Networks、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而备受欧美各界瞩目。法国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化事业一直受到政府资助,因此梅西埃的这番言论最强硬的反对意见无疑来自原来政府资助体系的受益者:艺术家与除Vivendi以外的电影制作商。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指责梅西埃的这种说法是“往法国政治家以及专职电影制作人员脸上吐口水”;去年大获成功的电影《爱美丽》的制片人克劳迪.奥萨德(Claudi Ossard)相信:在法国电影业正大量得益于政府支持时说这种话无异于自杀;另一名著名法国电影制片人拉乌尔.吕兹(Raoul Ruiz)则表示:“梅西埃的所作所为已经很像一家美国制片公司的头目了。”

所谓“梅西埃事件”激起的最有趣也最意味深长的反响还是来自法国政界。法国各派政治家似乎都意识到:捍卫法国文化远离“全球化”或者说“美国化”的影响是在今年春季大选中最容易讨好民众的立场,因此从左派的共产党、绿党、社会党一直到保守的共和党乃至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党,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和梅西埃的言论明确划分了界线。社会党的文化部部长凯瑟琳.达斯卡(Catherine Tasca)很快就声明:“这是一个希望在大西洋的另一岸发展他的企业公司老板的言论,绝不代表政府的态度。”她的说法迅速得到法国右翼党派的应和,后者认为法国文化自1997年登上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后至今没有任何衰退的迹象。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最近也对这场争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的说法是:“把艺术与文化产品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心智不健全的做法。”

对一个它的饮食、绘画、文学以及电影已经在几个世纪里为全球所认可乃至景仰的国家来说,法国对自己本土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地位有所关注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那段时间,一直在困扰法国人的就是“可乐殖民”问题。当时已经从“可乐”问题中引发了一系列如何使法国语言、饮料以及艺术远离外来文化威胁的辩论。尽管现在的情况证明大多数法国人对可口可乐、麦当劳、美国电影以及迪斯尼乐园进入他们的文化生活表示了接受,但他们当然绝对不会容忍来自外国的文化取代法国原有的文化遗产。被相信对法国构成威胁的“文化异类”并不只来自美国。去年年底,英国烹饪书作者德里亚.史密斯(Delia Smith)试图在法国出版她的著作时也引起了一阵风波。当谈及“反全球化运动”时,人们自然会提到更多的与法国有关的事件与人名。1999年洗劫了一家麦当劳餐厅的若思.博韦(José Bové)就是一个法国人;法国还是Attac组织的大本营,这个组织为对抗全球化潮流而专门推出了一项以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的名字命名的税收办法。但这些还都毕竟算是“一致对外”的,“梅西埃事件”却让法国人第一次感到了来自本国内部的威胁。

如今法国各媒体都相信:“全球化”将是在未来几个月里在法国政界频繁出现的一个话题。其实“梅西埃事件”本身并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法国国内面临的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失业率增加这些比拍电影更要命的问题可以更容易地归咎于自由贸易与外来竞争,而一场迫在眉睫的大选也会逼着所有的竞选者在这一问题上表态。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在法国这样一个其居民习惯于找政府寻求指导、庇护以及就业机会的国家里,政治家们不会承认他们对这种形势无能为力。如今能算得上站在梅西埃一边的只有法国自由党的候选人阿兰.马德林(Alain Madelin),而他在民意测验中只得到了5%的选票。照此情形,无论是谁获得了今年春季大选的胜利,包括那套旨在补贴法国电影制作业的复杂电影税收体系在内的“法兰克法国的文化例外”仍然会生存下去。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这听起来挺像一只高卢公鸡的志向,只可惜这段话也是一个美国人说的。 ■

F. 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为何法国人却喜欢跑去非洲呢

因为在殖民时期,法国的实力没有英国强大,所以只能选择离法国本土比较近的殖民地,这样更加便于管理。而且,很早之前法国就与非洲有着贸易往来,有着良好的殖民基础。

欧洲的扩张之路是从中世纪开始的,那时欧洲人为了寻找他们向往的黄金以及土地,便开始了一轮殖民扩张。法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自然也不例外。相比于日不落帝国而言,法国更向往的是土地,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准了非洲。

最后,法国人对于土地有一种天然的喜爱之情。于是土地辽阔,离家又近的非洲成为了他们殖民的上上之选。并且非洲的各种资源非常丰富,也可以满足法国国内的需求和发展。因此,在大不列颠帝国满世界占领殖民地之时,法国独选非洲作为殖民深耕对象。

G. 请告诉我欧洲殖民的历史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

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天堂的种子”),时称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

但是由于西非的海岸难以接近,再加上当地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隶海岸——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7)殖民法国人扩展阅读:

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但由于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各个殖民地的历史情况、殖民对象、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集团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响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殖民,西属美洲殖民地和英属印度殖民地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破坏是巨大的。但在热带非洲,除占极少面积(法属西非为8%,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外,殖民地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保持了原始的农业社会结构。

H. 法国人祖先很高贵吗

今天的法国白人都骄傲地称自己的祖先是高卢人。法国的南部地区,在公元前曾经是希腊人的殖民地。但当希腊人刚对这片土地殖民不久,一个叫凯尔特人的野蛮民族便大举入侵法国。这些凯尔特人以部落为单位进行作战,他们还较早地掌握了制铁的技术,凭着精良的武器,他们成功地赶走了希腊人,并且战胜了当时法国的本地土著,最后成功占领了今天的法国全境。罗马人将居住在今天法国地区的凯尔特人称为“高卢人”。



但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快要病入膏肓,重新征服高卢,不过是它的回光返照罢了。后来的高卢人依然继续反抗罗马人的高压统治,并最终促进了罗马帝国的解体。

I. 湛江原是法殖民地,那些法国人现哪了

抗战时期,湛江被日本占领,小日本自然不会让法国佬在了,当小日本投降之后,法国佬也想回湛江继续殖民统治,但当时的法国已经没有当年的国力了,蒋介石也不会同意,毕竟当时中国的国力相对来说,已不弱了,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别以为法国是无条件废除与清朝的不平等条约的。

法国佬其实更想越南那块更肥的土地。但当时越南的日本军是向蒋介石的军队投降的,所以当时蒋介石拿越南换湛江就是顺其自然的了。以致有后来的越南一分为二,再有美国加入的越南战争。

法国人当然一部分去了越南,一部分是回去法国了。当时在湛江的法国人也不多,它只是把湛江当作一个转运的港口,越南才是它的真正的殖民地。你看一下湛江有多少法式建筑!

J. 谁能说说法国人在越南的历史特别是越南战争的事情

越南抗法战争,发生在20世纪40—50年代,是越南人民反对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越南原名安南,10世纪以后形成国家,1802年改为越南。1858年,法帝国主义入侵越南。1874年,越南王室和法国签订条约,把越南南部割让给法国。1882年,法国军队进攻北部,越南王室投降,于1884年与法国签订投降新约,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从此,越南人民不断进行抗法斗争。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改为越南劳动党)。1940年,日本军队侵入印度支那。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日、法帝国主义的斗争。�

1943年,法国临时政府领导人戴高乐与贝当时期驻印度支那总督德古秘密联系,要他接受已被任命为驻越总代表的莫尔当的领导。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法在印度支那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日本为了保住印度支那这一重要战略基地,于1945年3月9日突然发动了反法政变,拘留了包括总代表莫尔当和总督德古在内的绝大部分法国高级军官,迫使法军大部投降,接管了法国全部殖民机构。接着,日本又于3月11日,在顺化扶植保大皇帝组织傀儡政府。保大傀儡政府宣布越南为“大东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表示决心同日本“合作”。�

法国临时政府于1945年3月24日发表声明:印度支那联邦将和法国组成一个“法兰西联邦”,印度支那联邦将设政府、总督。“联邦”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都由法国控制。法国决心要重返印度支那。�

日本发动政变后,印度支那共产党于1945年3月12日发出紧急指示,号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保大傀儡政府,建立人民政权。�

印度支那共产党在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于1945年8月16日成立以胡志明为首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实际上是越南临时政府),并决定在盟军进入越南解除日军武装以前发动总起义,从日本侵略军和傀儡政府手中夺取政权。8月19日胡志明的军队解放河内,23日解放顺化,25日解放西贡,夺取了政权。27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组成。30日日本保大傀儡政府退位。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胡志明任临时政府主席,宣布越南独立,废除与法国签订的旧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1945年9月,英国军队和中国国民党军队分别进入印度支那北纬16度线南北地区,接受日本军队投降。而法军乘英国军舰9月21日在西贡登陆,23日占领西贡,1946年3月18日开入河内,接着进驻越南北部其它地区,进攻老挝和柬埔寨。�

1946年12月19日,法军对越南进行大规模的进攻。12月20日,胡志明主席号召全国抗战。抗法战争全面爆发。共分三个阶段。�

防御阶段(1946年12月至1947年12月):法军以10万人,采取速战速决的方针,从河内、海防等城市向周围进攻,逐步控制红河三角洲地区;同时在岘港登陆,向北进攻顺化、广治,切断越南南北方的联系。越军8万人,以部分兵力进行阵地防御战,牵制法军,主力撤往农村,建立游击根据地。1947年9月,法军进攻越南西北地区,占和平、山西、义路后,沿铁路进攻老街,切断了越南北部山区与平原的联系。10月7日,法军发动冬季攻势,企图歼来越军主力于北部山区。越军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术,于12月23日粉碎法军进攻,取得越北战役的胜利。�

相持阶段(1947年12月至1950年12月)法军在冬季攻势失败后,改取“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方针,对其占领区施行“绥靖”政策,对越南解放军加紧“扫荡”和“蚕食”。1949年6月15日,法国再次扶植保大当上傀儡皇帝,建立“越南国”,组织新的伪政府,组建伪军同越军作战。越军以营、连为单位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发展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并组建机动部队实施运动战。1950年下半年,在中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军在中越边界地区首次发动进攻战役,歼灭大量法军,解放高平、谅山等城市,使解放区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联成一片,扭转了战局。�

反攻阶段(1950年12月至1954年7月):越军在进攻战役胜利后,为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大力进行运动战,先后发起中游、和平、西北等进攻战役,并协同老挝解放军取得上寮战役的胜利。1953年秋,法国侵略军为了扭转败局,集中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各战场的机动兵力,侵犯越北平原,妄图在18个月内消灭越军主力,夺取战场主动权。11月20日,法军以6个伞兵营空降越南西北部战略要地奠边府,修筑坚固阵地,企图以此作为越南西北部和上寮地区的要地。从12月起,越南人民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帮助和中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越西北和西原地区发起战略反攻,并结合老挝和柬埔寨解放军解放中、下寮地区和柬埔寨东北地区,打通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1954年3月13日,对困守奠边府的法军发起进攻,经过55天的战斗,于5月7日解放奠边府,歼法军1.6万人,俘法军司令。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迫使法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了字。

越南抗法战争历经7年又8个月,歼灭法国军队14万多人,解放越南北方,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热点内容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适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04 12:46:29 浏览:281
银行放贷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12:02:27 浏览:172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1:24:23 浏览:189
公司颁布规章制度后的结束语 发布:2025-02-04 10:37:18 浏览:907
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0:37:10 浏览:358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 发布:2025-02-04 10:35:44 浏览:605
招募刑辩法律援助律师 发布:2025-02-04 10:08:03 浏览:559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 发布:2025-02-04 10:02:38 浏览:631
2016年诉讼法收费标准 发布:2025-02-04 09:55:14 浏览:841
商法之商 发布:2025-02-04 09:23:02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