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铁丝的刑法

铁丝的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2-24 09:03:08

法律咨询:因扔的一根尖锐的铁丝、导致一人因此物刺入头部而死亡、要判几年刑、多少钱、有无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广州刑事辩护律师管东平律师

② 男子为逃避警方处罚,竟吞下5跟铁丝,难道吞了铁丝就能逃避刑法吗

就算他吞下了5根铁丝的话,也不会逃避刑法的一个处置。在我们国家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只要犯了错,只要违反了法律的底线,做出了破坏社会为破坏人民生活秩序的事情的话,那么多少都要受到相关法律的一个制裁。

但是对于任何人来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平等对待,不会因为这一次这个男子因为逃避警方的处罚就吞下5根铁丝。哪怕他伤的再严重,仍然也逃避不了刑法对他的一个处置,因为在我们国家法律保护每一个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公民,只要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如果没有犯错误那么法律也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平白无故的受到惩罚。

③ 武则天时期有种刑法叫“旱鸭凫水”,到底有多残忍

可以说这种刑法从出现以来就没有犯人能够顶得住的,可谓是残忍至极,这种刑法总共分为四个等级,虽然名字起得比较文艺叫“旱鸭凫水”,我们都知晓鸭子在水里游动的就是用它的脚蹼如划船一般,因此这种刑法则是将人当做是鸭子一样,如同旱鸭子在水里游动差不多。所以先是把人绑好在刑床上,脱掉其鞋袜,固定其四肢不让动弹,这样才能慢慢的用刑,场面可谓是非常的血腥。

但是你若是觉得这个刑法就这样结束了那么你就想得太简单了,最后一步则是在伤口上撒盐,可以说对于当时的犯人来说真的不如死了算了,所以这种刑法从出现开始基本就没有人能够忍受下去,真的是残忍至极。

④ 什么刑法最残酷

古代的刑法好像有: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在行刑的过程中犯人不可以死,不然施刑的人也要收到惩罚。还有就是腰斩,这个顾名思意。还有就是宫刑,说白点就是当太监,这个对于男人来说,是最痛苦的刑法。

⑤ 拉倒刺铁丝网,用来防小偷,如果小偷被扎进医院,我有责任吗

有责任
户主在安装防盗系统,尖锐的东西或者为保险柜通电的时候,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这个叫做不作为的故意伤害,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要构成故意伤害还要看小偷遭受伤害的程度,不一定触犯刑法的。

⑥ 禁锢犯了哪些法律条例

我国刑法第238条, 非法拘禁罪
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⑦ 林心平受了什么酷刑

吴苏将林心平交给日本鬼子。在押送的路上,吴苏命人脱光林心平的上衣,凶狠残忍地用铁丝串住林心平的两个乳房,牵着林心平游街,鲜血洒了一路。血淋淋的场面让群众毛骨悚然,纷纷流泪,大无畏的林心平高昂地对群众说:“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寇,抗战一定会胜利,新四军一定会解放你们的”!

林心平被日寇抓住头发拖进军营,大片的头发和头皮一起被扯了下来,后脑勺上鲜血直流。丧心病狂的日军将三层牛皮厚的皮鞭浸过盐水之后,用皮鞭狠命的抽打林心平的屁股,一口气连打了一百多皮鞭,林心平被打的皮开肉绽,屁股开花。

一次又一次的被冷水泼醒,仍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大骂:“强盗、汉奸、卑鄙、无耻,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屈服的”。

林心平的英勇不屈,让日寇感到震惊,残忍地对她下了毒手。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官林小学操场上,日本人布了重兵,驱赶群众前来观看。日军对林心平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行刑,灭绝人性的日寇将林心平大卸七块,然后丢进硫酸缸里化成了血水。林心平牺牲时年仅23岁。

(7)铁丝的刑法扩展阅读

林心平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交通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机要秘书。1937年11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浙江省金华特委从事统战工作。

1939年秋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文工团副团长。同年冬到溧阳县新昌协助开辟新区工作。以办夜校的形式,宣传、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小组、妇抗会、青抗团,并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1941年3月起,任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

同年夏,为扩大抗日武装,分散敌人兵力,党组织决定由她兼任宜兴县官村区区长,负责开辟长滆东南边区的抗日武装斗争。经数月工作,将张河港大河抗日游击区扩展到滆湖南岸的新桥一带。

1942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日军逮捕,日寇用浸了盐水的皮鞭狠命抽打林心平的臀部,一口气连打了一百多皮鞭,林心平被打的皮开肉绽,但始终坚贞不屈。最终惨遭日军杀害,遗体被日寇投入硝镪水池中毁尸灭迹,尸骨无存。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⑧ 什么是吊刑

吊刑:

1、吊刑,是一种酷刑,也称之为悬挂。在进行吊刑时,行刑者先将犯人的手腕用绳子捆住,吊到一定高度再使其下落,在下落的冲力下,犯人的双臂会被拉得脱臼,犯人可能会因此死亡,吊刑同时也是刑讯逼供的一种辅助手段。

2、早在奴隶社会,吊刑就已经存在了,也正是这一时期的吊刑促使了后续社会对于现代吊刑的发展。奴隶社会的原始吊刑,主要是奴隶主施刑于奴隶,在奴隶社会,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物品,没有人身自由,但对于奴隶主的暴行,总会有一部分奴隶选择逃跑,往往会在抓回来后,被施以吊刑。

3、这一时期的吊刑施刑方法十分的残忍,逃跑的奴隶被奴隶主用铁钩钩进自己的骨头,吊起来毒打。这种丧失人性的吊刑,在奴隶社会中延续了几千年之久。

(8)铁丝的刑法扩展阅读:

古代刑罚种类

1、汤镬

例: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一册)

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是把人放过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2、黥

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统习)

黥;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汉以前,墨刑主要施于犯人面、额之上,适用于较轻罪犯;以后,墨刑间或有之,主要用于选奴、窃盗和辅助刑。

3、斩

例:君既系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高中语文第二册)

斩:死刑的一种。古时分腰斩和斩首,腰斩用铁鑕(今铡刀),斩首用刀刃。隋以后新刑告皆指斩首之刑。此处即为斩首。

4、刖

例;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练习)

刖;断脚之刑。刖刑系以膑刑演变而来。膑刑是去掉犯人的膝盖骨,犯人受膑刑后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断足后,装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刊轻于膑刑。

5、刺配

例;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第四册)

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上文的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流刑,发往远地充军。

⑨ 有人用铁丝把我家钥匙孔堵住了算不算犯罪

有人用铁丝把钥匙孔堵住了,不构成犯罪。

但该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涉嫌故意损毁财物,依法应追究治安行政和民事赔偿的责任。


(9)铁丝的刑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打击报复、或嫉妒心理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毁坏财物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⑩ 我用铁丝嘞在男人脖子勒死了

<p>
一、必须具体案情,具体,没有明确的法律事实,仅仅是这样讨论一下,是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的。</p> <p>
二、我们先来举个案例:</p> <p> 年11月8日,警方一50多米深的废弃矿井内,发现了失踪多天的许昌女大学生王某(年仅25岁)的尸体。年10月某天晚上10时许,女大学生王某独自行走时,一辆面包车悄悄跟在其身后,8名犯罪分子强行将其拉入车中。</p> <p> 直到年11月8日,警方在废弃矿井内发现了这名女大学生的尸体。尸体全身缠满铁丝,满头浓密的长发早已不复存在。经尸检该女生前被人后勒死。</p> <p> 原来,为敲诈钱财,一8人犯罪团伙劫持政法工作人员夏某,强迫夏某与另一名被女生王某并用绳子勒死王某。该犯罪团伙对该过程拍照后试图敲诈夏某。案发后,该团伙8名嫌疑人被警方抓获。经过侦查和双方的口供,基本证实整个过程夏某都是被蒙着眼,时也是有人按着他进行的。勒王某脖子时,夏某的脖子也被绳子套着,后面有两个人勒他。据嫌疑人交代,如果夏某不勒王某,就要勒死他。由于夏某当时眼睛被蒙,不知道王某是否死亡,认为当时可能把王某勒晕了,但结果是王某被勒致死。(据《新京报》)</p> <p>
三、就以上案情,我们可以讨论一下:</p> <p> 观点1:夏某不构成胁从犯,不应当负刑事责任</p> <p> 该案中夏某是否构成我国《刑法》中的胁从犯,是否应当按罪及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呢?夏某不构成胁从犯,不应当负刑事责任。原因如下: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按照犯罪分子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p> <p>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在威胁下参加了犯罪,但他被胁迫参加犯罪时,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而是具有不完全自愿的、尚有选择的。在刑事犯罪中,主观要件的是罪与非罪重要的标准,预见并能控制自己行为是最基本的两个要素。胁从犯在犯罪中,虽然受到胁迫,但其主观上还有一定程度的选择,他的身份还是犯罪分子一方成员,他并无面临实际具体的或达到危及生命的威胁,属于能预见自己行为后果,也能一定程度控制自己行为的状况,所以法律仍对胁从犯追究刑事责任。</p> <p> 从本案来看,夏某所谓的“”也好,“勒死女生”也罢,完全是在他人强迫和控制之下,客观上自身一点反抗的能力也没有,在主观上没有不实施犯罪的意志,他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在该案中,夏某同属被害人一方,他是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但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国《刑法》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控制夏某身体并强迫他实施和勒女生的8名犯罪嫌疑人,在理论上称为间接正犯,这8名嫌疑人把夏某作为犯罪工具利用,进行了和杀人行为,他们应当对和死亡的后果负全部的刑事责任。因此,夏某的行为是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其不负刑事责任。</p> <p> 观点2:夏某是间接正犯,不构成犯罪</p> <p> 夏某是间接正犯,不构成犯罪。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p> <p> 具体本案而言,夏某受到犯罪分子的胁迫,虽然对王某实施了和杀人行为,但从主观上没有和杀人的故意或者过失,客观上他的行为完全是在他人强迫和控制之下,没有选择的余地,是被犯罪分子作为工具实施和杀人的行为。经过侦查和双方的口供,事实基本证实:整个过程夏某都是被蒙着眼,时也是有人按着他进行的。勒王某脖子时,夏某的脖子也被绳子套着,后面有两个人勒他。据嫌疑人交代,如果夏某不勒王,就要勒死他。由于夏某当时眼睛被蒙,不知道王是否死亡,认为当时可能把王某勒晕了,但结果是王某被勒致死。</p> <p> 综上所述,夏某是间接正犯,不构成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p> <p> 观点3:要看具体案情,也要看证据</p> <p> 我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p> <p> 本案中,夏某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其他歹徒才是杀人和罪的间接正犯。依据《刑法》期待性原理,夏某在该案中应是无罪的。法律赋予夏某的义务不同等于,因此在夏某所受环境限制下要求夏某履行义务显然对夏某要求过于苛刻。该案中,夏某在“法律不强人所难”的原理下不宜定为犯罪,在这里亦不适用紧急避险原则。</p> <p> 观点4:夏某属于“被挟持者”,其被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p> <p> 夏某属于‘被挟持者’,其被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理由是:本案夏某不属于胁从者,是比胁从者还轻的人,即是“被挟持者”。因为从我国《刑法》对胁从犯的规定看,胁从犯首先是罪犯,其在犯罪中,虽然受到犯罪分子胁迫,但其主观上还有一定程度的选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并无面临实际具体的或者达到危及生命的威胁,属于能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人,所以法律仍对胁从犯追究刑事责任。而“被挟持者”是犯罪分子用威力强迫其服从的人,也就是说“被挟持者”在犯罪过程中一切行为都必须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做,不能像胁从犯那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其的犯罪罪行应全算在挟持者的身上。</p> <p> 观点5:夏某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可以免除处罚</p> <p> 我国《刑法》规定,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依照法律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那么,本案夏某属于政法工作人员。政法工作人员的职责虽然没有军人要求得严格,但是,“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刚正不阿,为民”等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在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中抛弃一切杂念,宁愿粉身碎骨,不能让坏人牵着鼻子走,与坏人同流合污。然而,夏某没有做到。当然,从当时的情况看,夏某是受犯罪分子捆绑强制的,身不由己,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犯罪分子让他和勒死女生王某时,即便他自己被犯罪分子勒死,也无动于衷的话,恐怕是达不到犯罪分子的目的的。所以说,夏某在这一点上是有私心的,为了自己活命而没考虑他人的安危。所以,虽然受胁迫,但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不过,我们是实事求是者,根据当时的处境,法律可以免除对夏某的处罚。</p> <p> 综上,根据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夏某尽管实施了行为,但无犯罪的主观故意,不构成罪;即使以政法工作人员的特殊主体来衡量(此说依据类推原理,实则上我国法律适用上已经废除!),夏某即便构成犯罪,仍然应当免除刑罚处罚。</p>

热点内容
公司颁布规章制度后的结束语 发布:2025-02-04 10:37:18 浏览:907
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0:37:10 浏览:358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 发布:2025-02-04 10:35:44 浏览:605
招募刑辩法律援助律师 发布:2025-02-04 10:08:03 浏览:559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 发布:2025-02-04 10:02:38 浏览:631
2016年诉讼法收费标准 发布:2025-02-04 09:55:14 浏览:841
商法之商 发布:2025-02-04 09:23:02 浏览: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众宣传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09:09:19 浏览: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发布:2025-02-04 08:50:42 浏览: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监督员 发布:2025-02-04 08:49:16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