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何为司法所

何为司法所

发布时间: 2022-02-25 22:16:26

⑴ 主动沟通对司法所有何意义

沟通有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确立互信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要想得到真诚的友谊,相互的尊重,彼此的信任,那就要深入的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双方行格和个性,在交往中过程中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分歧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感情。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善于沟通,良好的沟通效果往往会使人很快在工作中打开局面,更能让公司效能大幅提高。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你要获取对方的真实信息,另外你也必须向对方传达你的真实信息。这有这样的沟通才算成功的沟通。
(1)何为司法所扩展阅读
人际沟通的核心就是强调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有一种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求。忽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甚至将各种关系置之度外,都可能成为管理工作和人生发展的巨大障碍。人际关系其实是每个人一生中重要的课题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沟通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沟通是必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价值观,独立的世界观,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都有自己独立的认知想法,有时候我们抱怨别人常常不了解自己,事实上我们没有和别人有效的沟通,双方都不了解彼此的想法,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我们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才会使我们的心越来越近。

⑵ 什么是司法和司法部门包括哪些

司法(Justice),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三权分立”,司法与行政、立法之间有严格界限和区分。

在中国,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另外,公安机关可以被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则不属于司法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侦查部门、军队保卫部门等其他负有刑事侦查权的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机关。

(2)何为司法所扩展阅读:

司法部门的职能划分:

1、审判权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国家机关不能分享。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确立了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履行国家审判职能的性质。

2、检察权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有权对国家公务人员履行职务进行监督,对公安机关的侦查、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狱工作进行监督。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确立了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性质。

3、侦查权

公安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具有司法的性质。公安机关除具有司法的属性外,归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4、特殊侦查权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立案侦查、监狱侦查部门依法对发生在监狱内部的一般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军队保卫部门依法对军人犯罪立案侦查,上述负有刑事侦查权的机关在履行刑事侦查职能过程中角色同公安机关,可以被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一部分。

但上述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或其他非侦查职能的时候属于行政机关的组成部门或军队政治部门的组成部门,不认为是司法机关。

⑶ 何为缓刑一年

比如说判三年缓刑1年,就是法院判决三年有期徒刑,暂不执行刑罚,在1年的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遵守缓刑考验期规定的,1年后就不再执行刑罚。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了,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间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
缓刑的适用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主刑之外还判处有附加刑,附加刑仍然应当执行,而不受主刑缓刑的影响。
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受缓刑宣告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能折抵缓刑的考验期限。
缓刑犯的考察和处理有三种情况:
第一,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又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刑法第9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第二、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第三,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上述情况,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且应当公开予以宣告。
我国刑法中对军人违反职责罪还有特别缓刑的规定,即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如何执行缓刑
一、缓刑的考验期限

人民法院在宣告缓刑时,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确定适当的缓刑考验期限。只有经过一定的考验期限,才能考察被缓刑的犯罪分子是否接受改造、重新做人,这样才能使缓刑制度发挥积极的作用。

根据《刑法》第73条第3款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两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根据《刑法》第73条第3款的规定,缓刑考验期限,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

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

根据《刑法》第75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的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三、缓刑的考察

根据《刑法》第76条的规定,缓刑的考察机关的主体是公安机关,而由被宣布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所在的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特别提示:

缓刑考验期不是刑期,因此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确定以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缓刑考验期。

⑷ 司法所可以查个人信息吗

法律分析:具体看因为何种公务而进行的统计信息,如果有正当依据,并表明身份的,可以统计公民信息。但是涉及公民敏感信息的统一进行脱敏处理。司法局包括公安局,公安局为了行事破案,可以调取个人档案,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利。每个公民都有隐私权,公安机关有义务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所以不会随便为别人查询他人资料的,公民身份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⑸ 警察去司法所了解缓刑人员住哪里,司法所竟然说不知道,负什么责任

按照管理要求,没有公函、未得到县市区司法局同意,司法所是不允许内向其他机构提供缓刑人容员的个人信息的。
另外,公安机关本身也有对辖区内特殊人群(包括缓刑人员)进行管理的职责,片区民警或辅警本身也应该知道缓刑人员的基本情况。缓刑人员所属社区对辖区内特殊人群的管控情况也是掌握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至于说要追究责任,可以向上级县市区司法局相关科室队反映,涉及违法犯罪的,也可以向纪委或县市区检察院有关部门反馈。严重的脱管、漏管,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公检法司,都是一根线,没必要剑拔弩张。只要程序到位,认真沟通,相信事情会得到妥善解决。

⑹ 大家说说司法所归乡镇管好还是司法局管好

司法局管理好,但是司法所要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及经费保障。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司法所和乡镇政府在同一办公楼办公,司法所人员还要兼职乡镇工作,实在令人难受。

⑺ 司法所有权决定土地权属吗

没有! 司法所只是在乡镇街道的基层司法组织,它有义务配合土地管理部门协调土地纠纷,土地权属的确权行为是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厅、局.......

⑻ 司法所是否免费为人民服务

司法所对群众服务是不收钱的!!

热点内容
劳动法工龄赔偿从哪年生效 发布:2025-02-04 06:37:54 浏览:922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法律责任说法错误的是 发布:2025-02-04 06:32:56 浏览:954
劳动法工资不给 发布:2025-02-04 06:30:44 浏览:602
合同法中对日期的规定 发布:2025-02-04 06:23:35 浏览:131
道德经第77章 发布:2025-02-04 05:58:04 浏览:946
民法典司法机关 发布:2025-02-04 05:51:44 浏览:963
道德和情理 发布:2025-02-04 05:48:43 浏览:743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发布:2025-02-04 04:47:18 浏览:415
刑事诉讼法中案情重大的标准 发布:2025-02-04 04:39:23 浏览:498
法治频道忏悔录 发布:2025-02-04 04:37:05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