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证据修改
Ⅰ 被涂改的证据在民事纠纷中如何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据使用的相关规定
被涂改的证据的真实性法院一般不会认可
Ⅱ 民事经济纠纷,原告故意修改证据原件,捏造事实,可否要求原告赔偿
证据都需要在庭审的时候经过质证,如果有上述情况,可以在法庭上提出。
Ⅲ 在民事纠纷案中,对方证据造假,应怎么做
在质证过程中,提出抗辩意见。
Ⅳ 2019新的民事证据规定有没有修改关于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的规定
旧民事案件不能用新的证据规则审理。
只有2020年5月1日以后法院立案受理的案件,才能适应新的证据规则进行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已于2019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修改前后都有哪些异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Ⅵ 民事诉讼法对于提交原告涂改证据情节不重的一般罚款多少
您好,首先涂改证据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拘传应当发拘传票。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Ⅶ 最高法关于证据的若干规定修改过吗
依据 民法 录音也是证据的一种,与其它证据同样效力 另外关于偷录是否可作证据 一般说来,民事诉讼证据应当符合三个法律特征:1、客观真实性2、关联性;3、合法性。 未经他人允许而偷录的录音证据,主要涉及证据的合法性原则,对于此问题,应当分为两方面考虑:1、证据的内容是否合法;2、取证手段是否合法,是否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如果证据内容合法,取证手段也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就应当认定偷录的录音证据具有合法的证据效力。反之,则没有合法证据的效力。比如:他人欠债不还,也没有欠条为证,债权人可以用偷录债务人承认债务的语言的方式进行取证。这种做法并未侵犯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应认定其证据效力。
Ⅷ 民事诉讼求修改,补充。
第一:被告要写清楚他的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住址、电话、邮编等
第二:事实和理由没有把事故责任说清楚
第三:附:本诉状副本 份,证据清单 份,证据 份
如果不想花钱,可以先去咨询一下律师
Ⅸ 民法典关于伪造证据的规定
法律分析:证据为:1、众所周知的事实。指的是在肯定范围内为人们所知晓的事实。2、自然规律或定理。自然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在特定要求下所发生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反映。如石头的风化。定理是指在科学上于特定的要求下已被反复证明隶属肯定变化经过的必然联系。如几何定理。3、推定的事实。是指法院根据已知的事实,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或者法律限定,而作出的事实概然性的推断。当然,如果当事人有其他证据证明推定不能成立的,推定无效。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指法院的奏效裁决就某些事实问题作出过认定的,不需要再提供证据证明。当然,如果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法律认定的除外。5、已为仲裁组织的奏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效果同上。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效果同上。7、自认的事实。指的是,当事一方提议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表示认可的,不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Ⅹ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
删去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等内容。
将第一条修改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将第三条修改为第二条;删去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将第八条第一款、第七十四条改为第三条,修改为: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10)民法证据修改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证据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有所限制或者附加条件予以承认的,由人民法院综合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构成自认。
2、以动产作为证据的,应当将原物提交人民法院。原物不宜搬移或者不宜保存的,当事人可以提供复制品、影像资料或者其他替代品。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动产或者替代品后,应当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到人民法院或者保存现场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