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小案例
㈠ 国际商法的案例
首先说一下,这个不是国际商法的案例,是合同法。
电暖气爆炸的损害包括李明的身体伤害,和办公室起火引起的东风公司的财产损失。
赔偿责任,我认为不同,李明是在工作时受到的伤害,应该属于工伤,由东风公司承担责任。
东风公司的财产损失应该由销售者或者生产者承担,属侵权责任。
㈡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1.我公司与国外一家大公司签订一笔进口精密机床合同,该公司在欧盟区内共有3家工厂 生产这种机床。临近装运日期时,对方一工厂突然发生火灾,机床被烧毁,该公司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撤销合同。问:可否撤销?说明理由。
原则上不能撤销合同。此案涉及到不可抗力的后果。一般说来,不可抗力的后果有两种, 一种是撤销合同,一种是延期履行合同。什么情况下解除合同,什么情况下履行合同要看所发生事故的原因、性质、规模以及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本案中,火灾虽然是当事人无法预料的,应该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但由于对方还有两家 工厂可以生产合同项下的产品,因此,我方要求对方延期履行合同。
2.我国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CIF出口合同,我国公司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了保 险。货物发出后,银行议付了货款,但货到目的港后发现严重破损,而保险中没有投保破损险(因为买方没有指明),买方要求我国公司到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问:我方应否办理?
买方要求不合理。此案涉及到CIF合同的性质。 ①根据《2000年通则》,CIF属于象征性交货术语,即卖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证规 定的正确完整的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所以不是到岸价。 ②CIF虽然由卖方办理保险,但投保金额和险别必须事先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只能按照 国际惯例办理,即按FOB货价×(1+10%)投保平安险。 ③在CIF术语下,卖方办理保险仅为代理性质,应由买方处理索赔事宜。如果买方要求卖 方代替办理索赔事宜,但责任和费用用由买方承担。 本案例,买方显然是在推卸责任。因此我方不能答应对方要求。
3.某年11月,我国某外贸公司与一外商签订了出口5000公吨钢材的合同,价格条款为 CIF温哥华。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我方按合同规定办理了租船定舱和保险并支付了相关费用,取得了全套合格单据并到议付行付货款,不料货物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啸,全部灭失。外商以货物灭失为由拒绝付款赎单,问我方如何处理?
这是一起并不复杂案例。在CIF术语中,买卖双方风险划分地点是装运港船舷,越过船舷 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办理保险仅仅是代理性质,出险后应由买方办理索赔事宜。另外CIF属于象征性交货,即凭全套合格单据,买方就不得拒付货款。还有,信用证业务属于银行信用,应由议付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处理措施:我方首先应向议付行议付货款,再由议付行向付款行申请付款,只要全套单据 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其次我方应向买方讲明道理,提出严重交涉,只要对方不无理取闹, 就会按照国际惯例迅速支付货款。最后,我方可以协助买方办理向保险公司索赔事宜,但责任坏人费用要由买方承担。
㈢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根本性违约(fundamental breach)是指违约方的故内意行为造成的违约,如卖容方完全不交货,买方无理拒收货物、拒付货款,其结果给受损方造成实质损害(substial detriment)。
如果一方当事人根本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并可要求损害赔偿。
非根本性违约(nonfunbamental breach)是指违约的状况尚未达到根本违反合同的程度,受损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1.从题目中看,卖方知道10月7日才将该批货物装船,所以是买故意产生的违约
2.所以对于卖方的根本性违约,买方有权要求赔偿甚至撤销合同
㈣ 求国际商法案例及答案,急急
您好,
1、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
法律依据:第二百五十五条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2、人民法院不能受理。
法律依据同上。
-------------------------------------------------------------------------------------------------------------------
希望回答了您的问题。如果您有进一步想要了解的,可以在新浪微博里加“律师邦”为粉丝,与我们取得联系。您亦可通过拨打4000-648-640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公益为您解答。
㈤ 国际商法经典案例分析
根据《货物买卖法》第18条(1)条规定:“凡属无保留条件的特定物的买卖,如果该物以处于可交付状态,则货物所有权于合同订立时转移,除非当事人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在CIF合同中,3000吨小麦在装运后所有权就属于商人A,其转卖1000吨给B,应在其合同订立时就转移了所有权,所以应将000吨小麦归还B
㈥ 我有个国际商法的案例请大家帮忙!
1:船舶修理抄费不应括在共袭同海损中:海商法中关于船舶适航状态的规定是船舶在开航前和开航时保持其适航状态即可.但共同海损必须是为船货双方共同利益而人为造成的损失.显然船舶修理费用不是.遇台风后的,船期损失、港口费等为共同海损.
2:(1)因当班驾驶员不熟悉沿途航道及过于自信,使船发生搁浅而漏水,使三舱内的3吨鸭梨被海水浸坏:为管船过失,船方可免责.(2)为了抢救船舶和货物,船长同意救助人把三舱内其余200吨货物抛入大海为共同海损.保险公司应赔偿保险人的30吨海水浸坏的鸭梨(一切险包括水渍险),船方因管船过失而免责.
3:保险公司不应该赔偿因事故耽搁的1000吨鸭梨的市价下跌损失.海商法中规定了关于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中包括扩市价下跌.
㈦ 国际商法案例,急用
1)A公司要为无权代理负责。因为甲虽不具备代理权,但因某种表象,足以使善意第三方B相信代理人对A有代理权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依法直接归A承担。
2)甲不直接承担对B公司的责任,但是可以由A公司主张对甲的诈骗行为的责任。
㈧ 国际商法案例!!~~~~~~
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五者的西南疆域,最西南处,到哪儿?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9-12-8 13:39 问题为何被关闭
问题补充:我看元朝、明朝地图,西南边境比现在的中国西南边境还要往西和往南6000多米
㈨ 国际商法案例
(1)构成要约。该建议向荷兰方发出,清楚明确地表明愿意按照要约内容订版立合同的意思权,该建议的内容明确肯定,故构成要约。
(2)构成反要约,显然荷兰方实质性的改变了原来要约的重要内容,为求与中方进行协商,改动了数量价格和期限,所以是反要约。
(3)双方已经构成合同。因为在这过程中,中方最后发出了有效的要约,荷兰方在规定期限内承诺,合同成立。
(4)有。荷兰方最后添加的“要求提供卫生检疫许可证,原产地证书和磅码单,需提供良好适合海洋运输的包装。”很有可能构成对要约的实质性变动,不符合中方当初要约的意思表示,所以中方可以有策略的在这一点上进行抗辩,坚持称合同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