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人在
A. 公民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和联系
一、公民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
1、法律上的概念不同
(1)公民实际上就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
(2)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这一自然现象而存在的人。可以理解为我们口头表达的“人”。
(3)法人是个法律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法人不一定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组织或一个单位,也就是说——法人是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特点不同
(1)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
(2)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
(3)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
3、做为民事主体不同
(1)公民也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
(2)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
(3)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
4、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条件不同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公民出生,终于公民死亡。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终于自然人死亡。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开始,至法人消灭时终止。
5、法律对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不同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在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上,公民相互之间毫无差别,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公民自身条件(如年龄、民族、财产多寡等)的限制。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在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上,自然人相互之间毫无差别,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自然人自身条件(如年龄、民族、财产多寡等)的限制。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要受其目的和业务范围的限制。不同性质的法人,其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不同,如国家机关法人和企业法人具有完全不同的业务范围,国家机关法人只有在与其行政管理职能需要的范围之内,才能参加民事活动。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业务经营范围,一个企业有权利参加的民事活动,另一个企业就有可能没有资格参加,由此也决定了各种企业相互之间,在民事权利能力具体内容上也有区别。
6、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范围不同
(1)在民事权利享有的具体范围上,公民能够享有的财产权利。
(2)在民事权利享有的具体范围上,自然人能够享有的财产权利。
(3)在民事权利享有的具体范围上,法人一般都可以享有;专属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如国有财产的经营管理权等),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公民自然人与法人的联系
1、三者都是中国法律内规定的内容。
2、公民既能成为自然人,也能成为法人。
3、三者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B. 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法人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法人:指的是有独立的财产、独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其他组织:是指法人以外的不具有法人人格的组织,如个人合伙、事业单位等
C. 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行为能力上的区别是什么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一定的区别:
(一)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年龄和精神状态才能取得。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除精神病患者外,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十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满十周岁的公民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总是一致的。也就是法人必须在法律、法令规定的或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承担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如果法人的民事行为超出其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该行为无效,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比之下,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不是同其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其范围也可能不相一致。
(三)由于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组织本身不可能实施民事行为,所以,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的行为来实现的。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过自身的行为即可实现。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均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是一致的。法人自成立时起,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至法人终止时止,民事权利能力消灭。法人在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时,同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D. 简述公民和法人在权利能力方面的区别
答:公民的行为能力是公民的意识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其标准有二:一是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法人组织也具有行为能力,但与公民的行为能力不同。表现有二:第一,公民的行为能力有完全与不完全之分,而法人的行为能力总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所决定。第二,公民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并不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却不一定同时具有行为能力,公民丧失行为能力也并不意味着丧失权利能力。与此不同,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却是同时产生和同时消灭的。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就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一经依法撤销,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就同时消灭。
E.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指什么
一、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二、法人:指的是有独立的财产、独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三、其他组织:是指法人以外的不具有法人人格的组织,如个人合伙、事业单位等
F. 公民、法人在什么情况下,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G. 公民、人民、自然人、法人的区别是什么
公民、人民、自然人、法人的区别是
公民是有政治权利的民众,人民和自然人是所有人,法人是企业或团体依法注册的代表。
按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比如我们都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理论上都是中国公民。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强调的人的自然属性,自然规律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民事活动,行使权利,承担责任的组织。法人不是人,而是一个组织,在法律上把他视同一个人,叫法律拟制人格。比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政府机关等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强调的是人的政治属性。
H. 公民法人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对行政管理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或是上一级的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法定时限内申请行政复议。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I. 公民和法人和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1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2、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这一自然现象而存在的人。可以理解为我们口头表达的“人”。
3、公民实际上就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
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成立法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如机关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的。二是经过核准登记而成立。如工商企业、公司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成为企业法人。
(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对特定范围内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支配,同时排斥外界对法人财产的行政干预。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符号。名称应当能够表现出法人活动的对象及隶属关系。经过登记的名称,法人享有专用权。法人的组织机构即办理法人一切事务的组织,被称作法人的机关,由自然人组成。法人的场所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社会活动的固定地点。法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指法人对自己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法人的组成人员及其他组织不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同样,法人也不对除自身债务外的其他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