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是考什么
❶ 司法考试都考些什么
您好!
每年国家司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分为四张试卷,每张试卷分值为150分,四卷总分为600分。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为机读式选择试题,试卷四为笔答式实例(案例)分析试题。各卷科目为:
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实例(案例)分析。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其中,核心部门法为 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共5门
❷ 司法考试要考哪些科目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
具体考试科目如下:
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二: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主观题考试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题、法律文书题、论述题等题型,分值为180分。主观题考试设置选做题的,应试人员可选择其一作答。
具体考查科目为: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证书:
A证——必须以本科及以上学历报名,分数达到360及以上,才可以获得A证。
B证——户口属于放宽地区的法律专业专科考生,司法考试成绩在360以上。
C证——属于国家规定放宽学历条件地区,报名学历为法律专科,当年考试成绩达到公布的放宽地区合格分数线的考生。
注意:改革后原法律职业资格B证已经取消,只有A、C两类证书,但原已考过司法考试的考生,证书不受影响。
❸ 司法考试要考的所有科目有什么
民法:海纳百川科目系列。所有你生活中的小事情全部由民法管理。签合同、结婚离婚、被砸伤被欺负、帮各种大小忙、遗产继承......
民事诉讼法:只要你有证据,就可以去法院打官司,但仅限民事方面。什么是民事方面,也就是上述民法内容。那么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为什么可以去打官司,整个官司流程是什么。
刑法:所有快速拥有万贯家财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了。缺钱?侵占、盗窃、抢夺、抢劫、绑架、敲诈勒索、贪污、贿赂、私吞、诈骗、逃税......不过,认识罪名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定罪。
刑事诉讼法:有证据,有理由,涉嫌上述刑法的内容,就可以申请有关部门采取对行为人的相关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先从报案做起。当然,不仅仅是报案。同样也是对整个官司流程的学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俗称“民告官”。百姓与政府机关之间的爱恋纠纷。据说这个科目女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为涉及到行政职位和区划的问题,好多人会不敏感以至于学不透。
商经法:顾名思义“商法+经济法”。商法就是关于公司、合伙为主的内容,经济法就是各种经济类法律法规。比较零碎但也比较有特点。2018法考中涉及比较多,19法考也考到了很多,几乎是C位出道。
理论法学:分为法理学、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中国法律史。比较散但容易得分的系列,为什么?因为只要你背就能得分!很好理解。而且20法考的同学们注意,这部分这几年考到的比例越来越大,18法考考了法制史主观题!19法考也几乎C位出道!
❹ 司法考试是考些什么
下面,笔者从考试这一环节具体谈一下如何落实司法考试的宗旨。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如何考、谁能考、考什么和如何落实等。
1.关于司法考试如何考、谁能考的问题。
关于司法考试如何考、谁能考的问题,事实上《办法》已做规定。其第6条规定,“国家司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具体考试时间在举行考试3个月前向社会公布”。其第4章规定了报名条件。其中,第4章第3条第4项中把“符合《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作为报名条件之一。《法官法》第9条第6项规定的担任法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检察官法》第10条第6项规定的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二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一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律师法》第6条规定,“具有高等院校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经律师资格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授予律师资格”。 《律师法》第8条规定,可以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条件之一就是“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透过上述规定,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法官法》第9条第6项、《检察官法》第10条第6项规定的是担任法官和检察官的条件之一,那么,这一条件是否是报名条件?对于那些在校四年级的本科生及没有司法实践经验刚毕业的本科生能否报考?
2.《律师法》显然是将报名条件和执业条件分开的。报名的学历条件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按照《律师法》的报名条件,只要能报考法官、检察官就一定能报考律师,但是符合《律师法》的报名条件却不符合报考法官、检察官的条件。而设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初衷之一正是在于“统一”,这样就违背了其初衷。
事实上,按照《办法》第13条规定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就等于还是以前报考律师的条件。这样使得设立司法考试制度的宗旨落空。
那么如何解决怎么考,谁能考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真正明确设立司法考试制度的立法宗旨就是实现职业法律者选拔的精英化,找出精英职业法律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测试这些人才能测出这些素养。正如汉密尔顿所言,“由于人类弱点所产生的问题,种类繁多,案件浩如瀚海,必长期刻苦钻研者始能窥其堂奥。所以,社会上只能有少数人具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可以成为合格的法官。”2另外,法律职业又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职业,它要求司法者必须将抽象的深奥的法条变成生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判例。这种从抽象到具体,从书面到个案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司法者贯彻和落实法律规范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求司法者具有丰富的司法经验和社会经验,具有优秀的人品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总之,职业法律者应是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和有道德的法律专业人才,应将司法考试设置为最难的考试从而对职业法律者进行筛选。
显然,要通过考试全面准确地测试出职业法律者应具备的法律知识、能力、司法经验、职业伦理绝非易事,同时更不是一次考试所能完成的。如果让一名刚毕业的本科生奢谈司法经验和司法职业道德,无疑是天方夜谭;如果司法考试不向所有学习法律并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者开放又显失社会公正(如一名专科法律毕业生),同时也不顾现实国情。在我国,本科教育暂时还未达到普及化,目前介于精英化向普及化的过渡阶段。另外,我国除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以外还有大量其他从事与法律有关的职业,如警察、司法行政人员、法医、法院、检察院的书记员、人大、行政系列的法制办、银行、保险等金融系统的法律事务处(科),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室,即使是公务员亦应依法行政。如果把所有从事与法律有关的职业比作金字塔的话,那么法官、检察官、律师则是塔顶,其余则是塔基。因此既要有对塔顶的测试也应有对塔基的测试。由这二次测试构成统一的司法考试。设计二次考试亦非本人独创。大陆法系的日本和德国即如此。日本《司法考试法》规定,司法考试分为二次。第一次考试在每年1月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是判断是否具有能够参加第二次考试的修养和大学毕业程度的一种预备考试。所以,只有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参加第二考试。第二次考试以法律科目为中心,目的是判断希望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者是否具有必要的法律学识及应用能力。日本司法考试号称是全国最难的考试。3德国自1878年起,实行法官、律师从业资格一体化的国家考试制度,同时须经二次国家考试,才能授予资格。第一次国家考试是在大学法律专业学习三年半之后进行的,名曰取得“实习文官”资格的考试。第一次考试合格者,可以取得“实习文官”的资格,但不能充任律师。如充任律师,仍需参加两年半的实习(实习内容有律师、法官、检察官及公司、银行等业务),约经10个月的准备之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名曰取得“候补文官”资格的考试。4 特别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司法考试并没有学历要求,凡日本国民均可报考;德国国民在大学法学院学完七个学期以上的课程即可参加司法考试。很少有人为此批评这两个国家职业法律者的素质;相反,日本、德国当代法律职业者素质之高,世人有口皆碑。
我国国内亦有学者赞成二考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认为将整个考试分作两个部分,即侧重对大学期间所学基本知识进行考查的第一次考试和侧重运用法学知识与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二次考试。5中国律师考务中心的夏露曾撰文认为,将律考分为二次进行,首次考试主要测试法学理论基础,合格后依照司法部或全国律协统一制定的培训计划参加实习,而后参加第二次考试,内容主要是法律实务方面的知识,及格后方可取得执业律师资格。
另外,笔者之所以主张采取“二考制”还有三点理由。
第一,出于考试本身技巧及考试公正考虑。对一名在校四年级的大学生,考查其司法实践能力及职业道德与对一名有三年司法实践经验的法律本科生相比显然不公平。前者对司法实践和经验及司法职业伦理几乎无从谈起。另外,让命题者既要测试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还要测试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要想全面准确地测试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实属不易。
❺ 司法考试考什么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
具体考试科目如下:
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二: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主观题考试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题、法律文书题、论述题等题型,分值为180分。主观题考试设置选做题的,应试人员可选择其一作答。
具体考查科目为: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❻ 法考考什么
一、考试科目
法考考试科目非常多,且一次考试包括所有科目,不存在分科考的情况。
一般将法考分为8科,如下:
(1)民法
(2)刑法
(3)民事诉讼法
(4)刑事诉讼法
(5)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6)商经法(包括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7)理论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
(8)三国法(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法考大纲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发布,届时可以对照有无新增新修,进行知识点的纠正;
二、考试题型
法考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只有考过客观题才能报考主观题,客观题的成绩有效期为2年(当年度和下一年度)。
01 客观题
客观题即选择题,机考形式,一般在9月中上旬考试;
2021年的考试时间分为2个批次,分别是9月11日和9月12日。
客观题一共考2卷,我们称为卷一和卷二,每卷考3个小时,分别在上午8:30-11:30和下午14:00-17:00进行。
卷一的考试科目有:刑法+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法+国际公法;
这些法都是公法,即国家强制性规定;
卷二的考试科目有:民法+民诉+商经+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这些都是私法,即法律的底限。
每卷的题量都是100道选择题,每卷150分;
其中单选题50道(1分/道),另外的50道是多选题+不定项选择(2分/道)。
2卷一共300分,合计180分即为通过,一般考后1个星期左右出成绩。
02 主观题
主观题即问答题,可选择机考和笔考,一般在10月中下旬考试;
2021年的考试时间为10月17日。
主观题只有1卷,考4个小时,即上午8:30-12:30.
主观题不考的科目有:三国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中国法律史。
在改革后的2年,试卷题量都是5道,1道论述题和4道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分别是刑法、刑诉各一道,民法和民诉综合考一道大题,行政法和商法为二选一的选做题。
主观题共180分,108分即为通过,一般考后1个半月左右出成绩。
三、考试难度
从考试难度来说的话,现在的法考越来越多的偏向理解,考查形式也基本上是案例分析和评判的情形。而且法考一定是需要记忆的,而且是大量记忆,只不过有些记忆是理解性记忆。
如果你是0基础/非法本/在职,除非你个人学习能力很强且自律性高,否则我不建议自学。尽管之前我考过多个证书,也通过了CPA,但是法考依然是报班学习的...也是选择的注会时就跟的BT学院,毕竟是在职+非法本,加上注会备考时的用户体验确实不错。
其实只要是正规的机构,讲的内容都大差不差,但每个机构节奏的把握,讲义资料的细节,以及每个老师的应试方法还是有差别的,主要还是看和你的节奏是不是合适,方法是否足够高效应试。
所以,总结来看,法考很难,但通过你的不断努力,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报班的话,选择合适的老师,坚持坚持再坚持,法考也就不会那么难了。那种征服了这么难的考试后的爽感,会让你值得回忆和骄傲。
❼ 司法考试都考些什么
卷一:理论法学、法制史、宪法、三国法(公法、私法、经济法)、经济法、法律职业道德
卷二:刑法、刑诉、行政法及行政诉讼
卷三:民法、民诉、商法
卷四(综合考查)
❽ 司法考试都考什么内容
司法考试考的是一些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