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司法独立
① 如何理解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的原则是什么?司法独立启蒙思想家在反对第七世纪和第十八世纪的封建制度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现代司法制度的基础之一。它是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理论的衍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各国在宪法和法律中相继确立了司法独立的原则。如今,经过世界各国长期司法实践,司法独立已经有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成熟理论,并逐渐跨越国界,形成了国际公认的司法独立标准。正义是法律的灵魂,司法过程是追求理性的“公平”和“正义”的过程。尽管永恒的公平与正义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它们可以通过整个社会认可的公平与正义标准,并受到整个社会的统治。确定并确认了一个社会认可的机构。该机构是司法机关,司法机关成为公正的中立和裁决者。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独立是公正的必要条件。没有独立性,公正就失去了保证,无法讨论。”司法独立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正义的工具。司法独立,特别是从行政机关独立,本身没有终极价值。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价值。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另一位实现价值法官以公正无私地解决争端。”所谓司法独立是指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及其官员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受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的干预司法独立的具体含义应包括司法权的独立,司法机关及其法官的独立以及司法独立。司法独立的广义和狭义意义,对司法独立含义的理解包括对司法,司法权力和司法机关的理解,更普遍的观点是司法机关是司法机关。机关或法院,司法权是司法权或法院的权力,而正义是审判,所以司法独立就是司法独立。例如,《美国联邦宪法》第1款规定:“美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在任何时候设立的下级法院。”日本宪法第1条规定:“所有司法权均属于最高法院。法律依法设立下级法院。”中国法律理论普遍认为,司法机关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法院或国家司法机关。
一种观点认为,司法机关仅包括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另一观点认为,除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外,还包括司法行政机关,甚至有人认为公安机关也应当属于司法机关。纵观我国高校的所有法律教科书,结合我国的司法制度,笔者认为,依法行使公共管理权的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应当属于行政权力范畴。在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广义上的司法独立是指司法独立和检察独立。由于司法独立可以最好地代表和反映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义,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狭义的司法独立意义上,即司法独立。在结构意义上的司法独立和在程序意义上的司法独立通常被用在两种意义上。首先是结构性含义,它是指司法机构独立于其他机构,团体和个人的司法独立性,因此司法独立性是“国家权力的结构性原则”。关于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主张“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更容易理解。尽管我国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更多地侧重于机构的分离和权力的分立,而且缺乏制衡权力的程序。第二是程序上的意义。司法独立的目的是保护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司法权,以维持程序的合法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司法独立属于“技术司法规则”。司法独立的两个含义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证;后者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含义和价值。司法独立的含义不仅指前者,也指后者。就是说: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抵抗力是在行使其权力时仅服从法律。侵入性,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意味着司法权的独立性,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司法独立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法院独立性是司法独立性的系统体现,包括法院与非法院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法院的相互独立性;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高形式,是司法独立的根本体现。法官不仅独立于其他专业的公民,而且独立于其他法官。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是司法独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子。”法官的独立性意味着“法官既不是自己也不是政府”。
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是相互继承的,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美国法学家亨利·鲁米斯(Henry Loomis)所说:“法官作出决定的那一刻,他受到其他意见或任何形式的外部力量或压力的控制或影响,而该法官已不存在。即使他的决定受到其他意志的轻微影响,他也不是法官。。。法院必须不受胁迫,不受任何控制和影响,否则法院将不再是法院。
② 如何推动司法独立只有司法独立才能减少冤假错案。
不可能,OVER 这个和中国乃至东亚各国传统有关系 东亚各国,虽然法律确实有不同,回而且公正独立答性也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东亚各国的法律,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存在行政司法相互关联的问题,很多时候,法律无法处理高官,高官被保护。这个和东亚国家几千年封建传统有关系。 美国的三权分立,是因为他本身就没有封建时代,不存在权利制约法律的过去,所以很容易达成三权分立
③ 如何保证我国的司法独立
无法保证
中国是人情社会
无论什么人都受制于人际关系
换一句话
无人能保证自己的意志独立性
比方我
意志独立性就受到父母的极大制约
④ 司法独立如何保持其公正性,如何做到自律
上级法院救济,检察院可以监督法院
⑤ 简述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原则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项原则,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司法专横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这一原则经历了从政治思想原则,到宪法原则,再到司法审判基本原则的演变过程。
作为一项政治思想原则,司法独立原则起源于三权分立学说,是三权分立的派生物。三权分立学说的产生,已经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个部分,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机关掌握和行使,这三个机关的法律地位互相平等、互不隶属、互相制衡。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政体三要素”的分权理论,从而成为近代分权学说的思想渊源。亚氏从中等奴隶主的立场出发,主张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制政体,实行法治,反对人治。他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成的基础……三者之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部分);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行政机能有哪些职司,所主管的是哪些事,以及他们怎样选任,这些问题都须一一论及;其三为审判(司法)机能。”[1]古罗马时代,波里比亚斯继承并发扬了亚氏的分权思想,主张在分权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互相制衡。但是,由于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无论是亚氏还是波氏的分权理论,都与近现代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有着一定的距离。近现代三权分立的理论和思想,则以英国思想家洛克和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为主要代表,尤以孟德斯鸠为甚。近现代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三权分立作为资产阶级国家的学说,首先是由英国的洛克提出来的,法国的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三权分立学说,从而正式而明确地提出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可以认为,孟德斯鸠是近现代三权分立思想之父,是司法独立原则的创始人。孟德斯鸠深感封建国家权力过分集中给广大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带来的极度危害,认为非实行权力分离不足以消除。他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2]因此,他认为,“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3]基于这一认识,孟德斯鸠指出:“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依据第三种权力,他们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我们称这种权力为“司法权力,而第二种权力则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力。”[4]在这里,孟德斯鸠首次将国家权力简练地概括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对司法独立的必要性,作了初步而又深刻的探讨。他认为,政府拥有的这三种权力应该由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而且三种权力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民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任务、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决私人犯罪或讼争权,则一切便都完了。”[5]孟德斯鸠从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的角度提出的权力分立和司法独立的学说为西方国家在宪法及司法审判中确立司法独立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权分立原则从一项政治原则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最早将三权分立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并将其作为宪法原则加以确立的是美国。美国宣布独立后,其十三个州中的十一个州相继制定了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宪法。其后,1789年生效的美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在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司法权则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设立的低级法院。继美国之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宪法也都先后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从而使司法独立成为三权分立中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支柱。司法独立原则也由此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所奉行的一项宪法原则。法国宪法在规定三权分立的基础上,还特别强调司法的独立性。它明确规定司法权属于法院,规定司法机关是独立的机关,并同时规定共和国总统是司法机关独立的保障者。[6]日本宪法规定,所有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本宪法及法律的约束。[7]德国宪法规定,设立联邦法院和各邦法院,共同行使审判权,并按照司法独立原则进一步规定,法官独立只服从法律。[8]
司法独立原则成为宪法原则之后,在司法实践中就必须加以遵守,就应该使成为审判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它任何法律都必须以其为根据。所以,刑事诉讼法也必须坚持司法独立原则。否则,即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在各国司法独立的实践中,英国是实践最早的国家。英国司法独立的形成,可以看作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社会发展过程。因为,在英国,司法独立是通过社会内部时而激烈、时而缓和的长期斗争,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英国采取的是君主立宪的议会制政体,立法机关的地位高于一切。因此,其司法独立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1701年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和行政不得干预司法”。而且,该法还对法官职务的保障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法官不可撤换制、职务终身制等等。在美国,司法独立原则实行得更为彻底。该原则在美国的贯彻,不仅实现了政体上的突破,而且大大提高了司法机关的地位。美国宪法不仅规定法院相对于国会和行政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而且还赋予法院违宪审查权。因此,在美国,司法独立不再仅仅意味着法院地位的独立和法官职务的独立,而且意味着独立的司法机关对宪法实施的监督和保障。在法国的实践中,其司法独立原则的贯彻,重点在于保障司法机关及其人员独立行使职权,而且基于对三权分立学说的严格理解,法国将普通司法权的管辖范围限制在行政法律关系以外,单独设立行政法院以审理行政案件。不过,无论是普通司法活动,还是行政司法活动,均依照司法独立原则进行。德国和日本也比较重视司法独立原则的实现。在德国,通过立法对法官的地位、法官的任职资格以及撤换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从而满足了司法独立的一般条件,而且,德国通过设立宪法法院行使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权能从而使德国法院在司法独立的前提下获得了违宪审查权。在日本,现行《日本宪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法院法》使日本司法的独立地位得到了比较明确的保障。其具体表现有三:其一,司法权脱离行政权而获得完全的独立;其二,作为审判主体,各个法院的独立审判也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其三,法官的独立得到了宪法上的保障。《日本宪法》第76条第3项明确规定:“所有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本宪法及法律的拘束。”第78条规定:“法官除因身心故障经法院决定为不适于执行职务者外,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9]这些西方国家关于司法独立原则的实践充分说明,司法独立是现代司法制度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司法独立意味着法官审理案件时能够独立地作出判断,既不受诉讼当事人意见的支配,也不受公众舆论的控制,更不能成为政府权力的附庸。
⑥ <论中国实现司法独立的途径>这方面的著作求教~!
论司法独立-—兼评宪法中规定的审判独立条款
...................../魏向明,,(2008-1-7)已阅1133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论司法独立——从“人类对自身的恐惧”谈起
...................../秦梦轩,云南大学法学院,(2007-12-4)已阅1745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论司法独立
...................../王能干,,(2007-9-30)已阅12648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试论司法独立与检察监督
...................../方仲达,,(2005-7-28)已阅6127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从邓小平同志法制思想中的司法独立到现实中的李慧娟事件
...................../姬晓红,,(2003-12-25)已阅7282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论我国宪政体制下的司法独立
...................../闫周娃,,(2003-11-19)已阅16970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论司法独立及其实现
...................../余松林,,(2003-8-27)已阅34377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人文基础探讨
...................../唐勇,,(2003-8-27)已阅7182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保障司法独立:人大监督的应有之义
...................../蒋俊峰,,(2003-7-4)已阅7082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论司法独立
...................../蒋俊峰,,(2003-7-4)已阅42735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关于司法独立的制度思考
...................../朱雁新,,(2002-10-30)已阅16641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当代中国的司法独立问题
...................../张志铭,,(2002-6-27)已阅13731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司法独立的制度要素与保障
...................../米健,,(2002-6-27)已阅11716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
...................../谭世贵,,(2001-2-15)已阅6501次
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
...................../龙宗智,,(2000-12-18)已阅8294次 相关文章 相关图书
法律推理与司法独立
...................../秦策,,(2000-11-26)已阅3484次
具体的文章内容请你去法律图书馆 论文资料库部分查找,全部是免费的,非常好。
⑦ 司法独立的基本要求
各国的司法独立的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不过,作为共同的司法原则,它还是存在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不是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衡量社会制度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司法不独立的社会其制度化程度必然低,因为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础——程式化的运行容易被任意所打乱。 司法独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二是制度层面。就观念层面而言,司法机关应当形成自己的职业化的观念,即形成司法职业所共有的某些理念,这些理念保证法官在类似的案件中有可能作出类似的客观的而非纯个人的判断。制度层面的内容要求司法人员能按自己的观念和规则办事。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就制度层面而言,司法独立要求做到:(1)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法院)统一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预,公民个人或非国家机关的社会团体更不能干预。当然,立法机关可以对司法机关予以监督,但主要是通过立法手段及对法官的弹劾权进行监督,不得干预个案的审判。(2)司法系统内部的互相独立,即一个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不受另一个司法机关的干预。法院上下级关系只是审级关系,上级法院除依上诉程序、调卷令等有关程序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行为予以监督外,不得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3)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这是指一个法院内部不存在上下级服从关系。法院是法官办案的地方,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法院里法官最大,用德沃金的话来说就是: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除了法律以外法官不服从任何别的权威。(4)法官保障制度。这是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保障法官无所顾及的捍卫法律。法官的地位及待遇来自法律,不是他的上级。这就包括由法律规定法官的职权,不可削减的待遇及其职位保障。对职位通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终身制(英美法的主要做法);二是文官制度的保障。法官的高薪制也是法官保障制度的内容之一。 事实上,独特的法律推理模式正是现代法治条件下司法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法律推理具有使自己区别于科 学解释以及政治、伦理、经济论证的方法与风格。这种独特的法律推理模式不仅确保法律共同体所独有的职业特色,而且使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有效抵御政治、道德等因素的不恰当渗入,进而维护司法的独立性和依法而治的法治精神。司法中的法律推理是法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把待决案件事实置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之下的活动,它具有多方面的特质:
首先是以严谨的逻辑性体现形式正义的要求。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法律推理与普通的逻辑推理并无二致。逻辑规律表明,凡带有必然性的推理,其结论必定以某种方式包含于前提之中;凡前提中根本没有的东西,就不可能出现在结论中。在这个意义上,司法判决本身就存在于法律规范之中,而不是立法者未曾意料的新结论。因此,法律推理的逻辑性质使得法官的司法活动与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取得了一致性,同时,法律推理的逻辑性质还意味着平等而无偏见地实施公开规则,而这正是形式正义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以严格的程序性来保障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是在特定的诉讼程序中展开的。诉讼程序的意义在于:当事人按照法定的顺序、方式充分陈述自己的权利主张和事实主张,展开辩论,并对各项诉讼权利的行使做出理性选择。法官则在这些程序中公平地听取各方的意见,整理争论点,在当事人参与、理解或认可的情况下形成判决。严格的程序通过保障公民的程序性权利达到对实质性权利的享有和运用,同时也保障了法律推理的合理性与司法过程的民主性。
再次是以价值的中立性抵御各种非法律因素的侵扰。一般而言,法律规范总是要负载一定的价值,而在多元价值的社会中,立法活动常常要以价值的权衡、价值的估量为基础。但是,法官对法律规范的解释与适用却不能与立法活动相雷同,而应当独立于社会上各种关于价值观念的争议和评价;在法律推理过程中,他必须以实现法律规范及内含价值为最高宗旨,排除各种非法律的价值因素,如政治争议、道德评价等对司法过程的干扰。尽管有人对完全意义上的价值中立持怀疑态度,但是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法律推理如果失去了应有的中立性,不仅司法独立会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会重蹈人治的老路。
⑧ 三权分立要怎样保证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二是制度层面。
就观念层面而言,司法机关应当形成自己的职业化的观念,即形成司法职业所共有的某些理念,这些理念保证法官在类似的案件中有可能作出类似的客观的而非纯个人的判断。制度层面的内容要求司法人员能按自己的观念和规则办事。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就制度层面而言,司法独立要求做到:
(1)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法院)统一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预,公民个人或非国家机关的社会团体更不能干预。当然,立法机关可以对司法机关予以监督,但主要是通过立法手段及对法官的弹劾权进行监督,不得干预个案的审判。
(2)司法系统内部的互相独立,即一个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不受另一个司法机关的干预。法院上下级关系只是审级关系,上级法院除依上诉程序、调卷令等有关程序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行为予以监督外,不得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
(3)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这是指一个法院内部不存在上下级服从关系。法院是法官办案的地方。法院里法官说了算。
(4)法官保障制度。这是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保障法官无所顾及的捍卫法律。法官的地位及待遇来自法律,不是他的上级。这就包括由法律规定法官的职权,不可削减的待遇及其职位保障。对职位通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终身制(英美法的主要做法);二是文官制度的保障。法官的高薪制也是法官保障制度的内容之一。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政治上的三权分立指: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对独立。在美国,行政权指政府,立法权指国会的上下议院制度,司法权指法院。三权分立很好的实行了"宪政"的主旨思想。实现了依宪治国的目的,也是法治国家的根本面貌。
⑨ 如何改革现行司法体制,保障司法独立
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就不是网络知道了,而是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办公会议上的发言内了。
保障司容法独立最重要的是体制保障,其中一种是三权分立,但在中国这是没有可行性的。而且,即使在三权分立的国家,做不到司法独立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所以三权分立与司法独立并没有应然的关系。
那么剩下的还有通过其他辅助手段保障。在中国,正在讨论中的是人、事、物的独立保障制度。
人,指对于司法系统(仅指审判系统)的人员招录、晋升、调配等给予独立的评价与任用体系
事,指对于司法系统的案件管辖,审判内容给予独立的思考空间
物,指对于司法系统的物质保障给予独立的预算体系。
将全国法院的预算纳入到统一的预算体系内是目前正在慢慢尝试的一部分。
就目前而言,司法独立与司法腐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保障司法独立,其目与功能的仅在于提高司法公信力而已,其他的抑制腐败等功能顶多算是个附带性功能。
所以,不能急功近利地看待司法体制的改革,对于司法独立而言,也仅是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一小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