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国外
『壹』 最新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需要通过人大会议吗还是说司法部可以直接实行,(差点没被气死)
需要国务院审议讨论通过,由总理签发国务院令实行。
『贰』 可以向美国司法部汇报联邦法官犯法吗
美国司法系统有数个层级,可能比大部分国家还多。原因之一是联邦法与州法的区分。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先回顾历史,当年美国并非以一个国家形式建国,而是由13个各自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的殖民地联盟。独立宣言(1776)因此提到「各殖民地的善良人民」,但也宣称「这些联合殖民地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也应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美国司法史上,种族与若干州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张关系,如下文,美国宪法(1787年通过,1788年批准)开启了竞争日益激烈的权力转移,以及远离各州而转向联邦政府的法律权威。然而现今,各州甚至都仍保有实质权威。任何研究美国司法系统的人务必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限如何分配。宪法调整了不少联邦法与州法间的界限,也在政府的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中划分联邦权力(因此在各部门间创造了『三权分立』,并奉行『制衡』制度,以避免任何部门权力过大),每个部门对司法系统有独特贡献。系统内,宪法叙述多种国会可能通过的法律。不仅如此,法律不只是国会通过的法规而已。在某些地区,国会准许行政机关采用在法规中增加细节的规则。而整个系统依据英国普通法的传统法律原则。虽然宪法与成文法取代普通法,但是法庭仍继续采用不成文普通法,以弥补宪法未明文规定以及国会未制订的部分。联邦法的来源美国宪法联邦法的至高权力在1781至1788年间,一项名为邦联条例的协议,影响了13州之间的关系,它建立了一个虚弱的国会,并将权力留给各州。虽然各州被下令要对其他法庭的裁决表示尊敬(显示『充分的信心与信赖』),但邦联条例没有制订联邦司法制度的条款,并保存了海事法庭。宪法的起草与批准反映出一项逐渐达成的共识,即是联邦政府需要加以巩固。司法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宪法第6条「至高性条款」:「本宪法,与依本宪法所制定之美国法律,以及依据美国权力所缔定或将缔定之条约,均为全国最高法律。因此,各州法官必须遵守,尽管宪法与各州法律相抵触。」此段所述建立了美国法律的第一原则:州法不能与联邦法相抵触。而这项禁令如何适用于联邦政府本身以及各州司法系统中新宪法尚未明确解释的范围,这些都尚不清楚。虽然宪法修正案提供了部分解决办法,但时至今日,美国人仍持续在联邦与州之间的精确范围划分之中挣扎。.每个部门在司法系统中发挥作用虽然宪法起草者想要强化联邦政府,却害怕其权力过大。限制新政权的方法是将政府划分为数个部门。正如詹姆斯麦迪逊(JamesMadison)在《联邦主义者文集:第51篇》中解释,「政府划分为个别以及独立的部门,可避免侵占。」麦迪逊所指各「部门」—立法、行政与司法,受到了司法系统上一定程度的影响。立法宪法赋予国会通过立法的权力。经由国会考虑的提议称为议案(abill)。如果美国国会两院投票后,多数赞成该议案(如果总统否决,需经两院表决3分之2通过)便成为正式法律。联邦法被称为成文法(statutes)。《美国联邦法典(UnitedStatesCode)》是联邦成文法的「法典编纂」。「法典」本身并非法律,仅代表符合逻辑的成文法。例如第20条包含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成文法,第22条则涵盖外交关系。国会的立法权有限,更准确地说,是透过宪法委托给美国人民,这明确说明国会立法的范畴。宪法第一条第9项禁止国会通过某几类法规,例如国会不能通过「追溯法令」(用于追溯或『事后的』法令)或征收出口税。第一条第8项列出国会有权的立法范围。部分法律(如『设立邮局』)非常明确,但其它则不然,最值得注意的是「规定美国与外国、各州间通商」,显然解释模糊法规的权力极其重要。早在初期共和史上,司法部门便担任这个角色,因此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取得额外且极重要的角色。司法如同其它部门,美国司法部门只处理宪法交付的权力。宪法只提供联邦司法权给某几种争议,于第3条第2项列出,最重要的两个案件包括联邦法的问题(『根据本宪法与美国各种法律,及根据美国各种权力所缔结之条约…而产生之法律及衡平法中的所有案件』)以及「跨州」案件,或两州之公民的争端。跨州管辖权允许当事人免于在另一州法院提起诉讼。第2项司法权出现于共和早期。如第2章所述,美国最高法院在1803年马伯瑞控告麦迪逊(Marburyv.Madison)一案中,解释其授权包括有权决定是否成文法违宪,一旦违宪,则宣布法律无效。法律可能违宪的因素是由于违反宪法保障的人民权利,或是宪法第一条并没有赋予国会通过那类法规的权力。因此,解释描述国会会立何种法令的宪法条款之权力非常重要。传统上,国会已经证明许多成文法为不可或缺,以制订「规定与各州间通商…」或是州际通商的法令。这个法令概念模糊,不易精确解释。的确,为了大部分的成文法,在法令欲达成之目的与州际通商法规之间,被创造出看似可信的关联。有时,司法部门狭义地解释「贸易条款」。举例来说,在1935年,纽约一间屠宰场遵行的联邦法规定之工人的工时与工资,被最高法院宣布无效,因为该厂所处理过的鸡肉全数销售给纽约肉贩与零售商,因此,并不算是州际通商。不久之后,最高法院开始给予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更多自由,今日,联邦法庭持续广义地解释通商权力,虽然不足以让国会有通过立法的理由。行政宪法第2条将行政权委托于美国总统。在华盛顿总统领导之下,整个行政部门由总统、副总统、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以及司法部。随着国家的发展,行政部门也随之扩大。现今已有15个内阁层级的部门,每个部门包含一些局、署以及其它名称等机构,这些部门之外,仍有其它行政部门,所有部门行使总统委派之行政权,因此,他们最终必须向总统负责。在某些范围内,行政与其它两部门的关系明确。假设一或多人抢劫银行,国会已通过成文法将抢劫犯定罪(《美国联邦法典》,第18条,第项),而隶属于司法部的联邦调查局(FBI)则调查这起犯罪事件,若有任何嫌犯被逮捕,司法部所属联邦检察官会在联邦地方法院的审理中试图证实嫌犯之罪行。银行抢案是一个简单例子。但随着国家迈向现代化与发展路程,在司法系统内,3个部门间的关系也逐渐发展以因应工业与后工业社会中愈加复杂化的问题。行政部门角色变化最大。在银行抢案例子中,国会不大需要专业知识来制订成文法以使银行抢案罪行化。假定议员想要禁止“危险”药物在市场上流通,或是限制一些空气中“不健康的”污染物,国会可能必须精确地这些名词下定义,有时国会会这么做,但渐渐地,国会将部分权力委派给隶属于行政部门的行政机构。因此,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监督全国食品与药物的卫生情况,而环境保护局(EPA)则控制工业对陆地、水与空气的影响。虽然这些行政机构只拥有国会依成文法而委派的权力,但非常具有实质性,他们有权颁布能够明确定义更多法令名词的法规。一项法令可能禁止空气中有“危险的”污染物含量,而EPA则订出每种物质与其含量的危险值。有时,成文法赋予行政机构调查法规违法与否的权力、做出判决甚至进行惩处。法院将会宣布授与行政机构太多权力的成文法无效。一项名为「行政程序法」(《美国联邦法典》,第5条,第511项,以及其下规定)的重要成文法,说明行政机构在颁布法令、裁决违法行为以及进行惩罚时,应该遵循的程序,同时也提出了当事人如何寻求机构裁决的司法审查。其它法律来源美国法律最明显的来源是国会通过的成文法,以行政法规作为补充。有时,这些法规可以明显区分合法与非法行为间的界线—再以前述银行抢案为例,然而政府颁布的法令不足以应付所有情况,很幸运地,还有另一项法律规章能够弥补,正如下所述。普通法当成文法或宪法都无法处理时,联邦与州法院通常仰赖普通法,普通法汇编了几世纪以前始于英国的司法裁决、惯例以及总则,此法至今仍继续发展。在许多州,普通法在合约纠纷发生时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州议会一直以来都认为不宜通过涵盖所有可能的合约纠纷之成文法。司法判例法院根据法律判决涉嫌违宪的行为与纠纷,这通常需要法院解释法律,法院认为应遵循其它相同或更高层级法院先前解释法律的方式,这称为「遵循先例」,或是判例,这样做,能够确保一贯性与可预测性,诉讼当事人在面临不利于己的判例时,试着区别出他们的案件与先例的不同之处。有时法院对法律的解释有所不同,例如美国宪法第5修正案中包含一项条款,即「任何人在刑事案件中,不得被强迫自证有罪」。有时,在案件中,当事人可能拒绝传票或作证,理由是其证词可能使当事人遭到刑事起诉—这种情形不在美国发生,而是其它国家。自我归罪条款在美国适用吗?美国第2巡回上诉法院裁定可行,但第4以及第11巡回上诉法院则判定不能适用。这明显意味着,法令的不同取决于住在国内何地。较高级的法院试着解决这些矛盾之处。例如,美国最高法院经常选择能够解决巡回法庭意见分歧的案件来审理,最高法院判例将能够控制或适用于所有次级联邦法院。在美国控告贝尔希斯(UnitedStatesv.Balsys,524U.S.666〔1998〕)一案中,最高法庭裁定对于国外起诉的恐惧超越自我归罪条款的范围。这项裁决成为全国性的法律,包括第2巡回上诉法院。其后,任何遇到此项议题的联邦法庭都遵循高等法院在贝尔希斯(Balsys)一案中的裁决,该次巡回审判中,巡回法院的判决同样约束所有地方法院。「遵循先例」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州法院系统,如此一来,判例在数量与解释性上,皆有增长。不同法律;不同补偿鉴于法律体系逐渐壮大,若能区分向法院提起的不同种类法规与诉讼,以及每宗案件中法律所提供的解决方法,将有所帮助。民事/刑事法院审理两种纠纷:民事与刑事。民事诉讼需要两名以上当事人,至少其中一方涉及违反成文法或普通法。先提出诉讼者称为原告,另一方则是被告。被告可对原告提出反诉,或是对共同被告提出交互诉讼,只要他们与原告的原始控告有所关联。法庭偏好审理所有陈述皆因一起纠纷引起的单一诉讼。至于商业诉讼、违反合约、侵权行为、或是当事人声称因另一方的疏忽或蓄意恶行而受到伤害,这些则属于民事范围。虽然大部分的民事诉讼发生于诉讼当事人间,但联邦或州政府永远是刑事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政府以人民名义,对被指控做出违反法律的某些行为如伤害大众福祉的被告进行起诉。两家公司可以就违反合约而提出民事诉讼,但只有政府能控告某人谋杀。举证标准与可能进行的刑罚也有差异。一名刑事被告只能因「无合理疑点」而被判有罪。在民事案件中,被告只需提出「证据优势」,这基本上只是一种说服力不足的陈述,意指「极有可能」。被判有罪的罪犯可能入狱,但是民事诉讼中,输的一方当事人只需负上法律或公平补偿之责任,如下文所述。法律与公平补偿美国司法系统在有限范围内尽可能提供大范围的补偿。刑事成文法通常列出某一特定犯行的罚金范围或是法庭可能施予的入狱时间。其它部分的刑事法规在某些权限内,可能容许对惯犯加重刑罚,重罪的刑罚比轻罪还要严厉。在民事诉讼中,大部分美国法庭被授权选择法律或公平补偿,比起过去,其间区别不大,但仍值得了解。13世纪的英国,「法院」只被授权判决金钱上的补偿。假如被告违反的合约价值50英镑,法院可命令报告全数支付给原告。在多数案例中,如此支付赔偿金是合理的,但在许多案例中则不然,例如稀有艺术品或是一块土地的出售。13与14世纪时,「衡平法院」形成,这些法院创造了公平补偿,例如特定迫使当事人履行职责,而非只是因为他们的不履行义务而强迫支付赔偿金。到了19世纪,大部分美国司法权限已消除法律与公平赔偿间的差异。现今,除了极少数例外,美国法庭能够视情况需要,判给法律或公平补偿。有一个著名例子说明了民事与刑事法的不同,以及其提供的补偿差异。加州指控前足球明星辛普森(O.J.Simpson)犯下谋杀罪。然而,他没有被判罪,因为陪审团裁定起诉失败,证明辛普森的罪行无合理疑点。后来,辛普森太太的家人以非法致死为由控告辛普森,这是一桩民事诉讼。此案中,陪审团以证据优势证明辛普森必须为其妻之死负责,便下令辛普森支付赔偿金—法律补偿—给原告。联邦系统中州法的作用宪法明确禁止各州采用某些法律(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钱币)。宪法第6条「至高性条款」排除任何抵触宪法或联邦法的州法。即使如此,大部分的司法系统仍由州所控制。宪法已明确规定国会可制订法令的范围。1791年的第10修正案明订:「凡宪法未授予美国也未禁止各州的权力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然而,联邦与州政府间仍存在相当程度的紧张关系—包括奴隶制度以及州最终是否有权脱离联邦。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两项争论,也限制了司法体系内州的角色:根据1868年的第14修正案,「任何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不得拒绝给予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法律上的平等保护」。此修正案大大地扩张联邦法院宣布州法无效的能力。1954年布朗诉教育局(Brownv.BoardofEcation)一案,禁止阿肯色州的州立学校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正是仰赖这项“平等保护条款”。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上述的一些趋势—行政国的兴起,这是一种更有力且广泛的正当程序之司法解释与平等保护,以及类似国会规定通商之权力的扩张—结合之后,提升联邦在司法系统中的角色。即是如此,系统中的大部分仍在州范围之内。任何一州都不得拒绝联邦宪法保障之公民与权利,许多州将自己的法律解释成授与更多一般的权利与特权。实施州法的州仍愿持续裁定大部分的合约纠纷。多数的刑事案件与民事侵权诉讼也是如此。处理结婚与离婚事宜的家庭法几乎都属于州事务。大多时候,对美国人而言,司法系统代表的是警官与自己居住的州,或是各种政治机关与州内其它政治部门。此引言仅是司法系统之概述。其余的章节提供更多细节、特色与见解。第一与第2章分别描述联邦与州法院系统组织方式,第3章详细解释司法制度之复杂问题,此章节描述联邦与州法院之界线,但同时也探究提出诉讼者以及法院审理案件之类型。第4章之重点从法院扩大到出庭的人士。美国法律之执行已被研究过,典型的诉讼也已解释。同时,此章节将解释利益团体的角色,他们通常坚决进行特定案子以推动其社会与政治议程。第5章详细说明法庭如何处理刑事案件。第6章重点为民事诉讼。第7章则是联邦法官甄选过程。最后章节探讨某些特定司法判决—特别是高等法院之判决—如何能够等同于决策,并在与立法与行政部门关系复杂之下,与司法制度紧密结合。
『叁』 为何由司法部制定外国人管理条例司法部只是个司法部门,人大才是立法机关,这个有点看不懂了!
司法部只是公布征求意见稿,根据立法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你忘记了国务院可以行政立法,条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总理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公布施行。
『肆』 司法部最近批准了哪6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办事处
司法部关于复准予6家外国制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处的公告
发布时间:2003-6-19 10: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
第 16 号
根据《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司法部审核,准予以下六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处。名单如下:
1.新加坡卡达及黄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
KHATTAR WONG & PARTNERS SHANGHAI REPRESENTATIVE OFFICE,SINGAPORE;首席代表:杨力行(YANG LIH SHYNG)
2.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
RAJAH & TANN SHANGHAI REPRESENTATIVE OFFICE,SINGAPORE;首席代表:王一心(WANG YI SHING)
3.韩国德路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
DERYOOKLAW INTERNATIONAL LAW FIRM,REPUBLIC OF KOREA;首席代表:徐权植(SEO,KWEON-SIK)
4.挪威威宝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
WIKBORG,REIN & CO
『伍』 外国司法文书为什么要由司法部转交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抄人民代表大袭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我国加入1965年11月15日订于海牙的《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指定司法部为中央机关和有权接收外国通过领事途径转递的文书的机关。
『陆』 国外告发人制度是什么,并在国外是如何界定的
举报人制度是打击商业贿赂最有力的武器。美国有一部保护举报人的“吹哨人法案”(美国将举报人称为吹哨人),该法案规定,司法部如果在收到举报人投诉、告发决定作为原告参与起诉,举报人可以分到赔偿额的15%~25%;如果司法部不参与,举报人可以自行调查、起诉,并可分到赔偿额的25%~30%。
『柒』 国外的司法部有些什么职能与中国的有什么区别比如说美国或英法德的司法部
在西方国家,司法抄委员会的设置旨在保障司法独立,限制行政权对司法的干预。在没有司法委员会的国家,司法部(行政机关)通常有权决定司法官员的任用、提升、交流以及考核等。这就导致行政机关有可能借对司法官员的人事任免干预司法独立。在欧洲大陆国家,司法委员会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行政部门通过人事任免权间接地影响司法机关的公正判决。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在对本国司法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改革时,就借鉴了欧洲发达国家的作法,设立了司法委员会,其职责包括司法官的选任、考核,以及培训一审及上诉法院的法官。司法委员会对于上述诸如考核标准、免职等事项有最终决定权。除此之外,司法委员会的职责还包括颁布司法组织规则、编制预算、管理司法资源等。经验表明,通过设立司法委员会、将全部或部分的司法人事管理权由司法行政部门转移到司法委员会,对于保障司法独立、公正,以及防治司法腐败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借鉴这种做法,通过设立司法委员会,将司法官员的人事任免以及司法机关的资源管理等权限转移到司法委员会,从而将司法权从地方党政体制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中立性权力
『捌』 中国司法部在国外经济犯
你
『玖』 外国法院如何向中国当事人送达文书
作为涉外诉讼律师或国际诉讼律师,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中国法院如何向国外当事人送达司法文书,或外国法院如何向在中国的当事人送达司法文书。下面结合本涉外律师办理涉外民商事诉讼案件的法律实践,简单介绍一下涉外民事诉讼活动中送达的有关操作及规定。
涉外民事诉讼中送达的特殊规定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涉民事诉讼中,依照法定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包括涉外民事诉讼文书的域内送达和域外送达。当事人在我国领域内有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按国内民事诉讼送达方式送达。当事人在我国领域内无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应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分为不同情况,采用如下送达方式:
(一)根据受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送达
《海牙公约》是多边国际条约,1992年1月1日起在我国生效。根据该公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确定我国司法部为中央机关和有权接收外国通过领事途径转递的文书的机关,有关的送达程序是:我国法院如果请求公约成员国向该国公民或第三国公民或者无国籍人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由有关中级人民法院将请求书和所送达的司法文书,送有关高级人民法院转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送司法部,转送给该国指定的中央机关;必要时,也可由最高法院送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转送给该国指定的中央机关。这一途径,用简化方式表示为:有关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司法部——成员国指定的中央机关;或者有关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我国驻有关成员国使馆——成员国指定的中央机关。
(二)委托我国驻外使、领馆代为送达
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在我国境内没有住所的受送达人,可以由我国司法机关直接委托我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使、领馆代为送达。
根据《海牙公约》,我国法院如果要向公约成员国内的中国公民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可以委托我国驻该国使领馆代为送达,委托书和所送达司法文书应当由有关中级人民法院或者专门人民法院送有关高级人民法院转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径送或者经司法部转送我国驻该国使领馆,送达给当事人。送达证明按原途径退回有关法院。
我国参加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也规定,受诉国法院可以委托其驻外使领馆向其本国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采用该送达方式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第一、受送达人是我国公民;第二,受送达人在我国没有住所。
(三)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如果受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没有签订司法协助条约或者协定,也不是海牙送达公约的成员国,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外交途径送达有关诉讼文书。即可以经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将应当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文书,送交我国外交机关,由我国外交部领事司送交当事人所在国驻我国的外交机构,再由其转交给该国的外交机关,然后按照该国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用简化的方式表示为:有关中院——高院——司法部——外交部——被请求国外交部——被请求国司法部——被请求国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联合发出的《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我国人民法院通过外交途径向国外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程序作出了具体要求。
外交途径环节较多,需要的时间长,有的多达一两年时间,在当前商业交往特别频繁和快捷的情况下,外交途径送达不能适应国际民事诉讼的需要。中央机关途径正是在这种情况形式下产生的。不过,外交途径仍然是其它任何途径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和其他有双边司法协助关系的国家以及和我国共同加入《海牙公约》的国家之间均采用中央机关的途径;但没有国际条约关系的,正式的送达仍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
(四)向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向受送达人委托的代理人送达诉讼文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办法。受送达人委托有诉讼代理人,并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表示由其代理人代收诉讼文书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其代理人送达。
(五)向受送达人在我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这种送达方式主要是针对受送达人是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的情形下采取的。外国企业或者组织在我国境内无住所时,可以通过受送达人在我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或者办事处送达。境外当事人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可以视为境外当事人在我国设立的代表机构,人民法院可以向其送达诉讼文书。但对于有商务代理关系的代理机构,则需要经过境外当事人明确授权才可以进行送达。如果未经授权,则不能有商务代理关系的代理机构送达。至于留置送达,必须对有权接受诉讼文书的有关机构方可适用。这种送达方式简便易行,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送达方式。
(六)邮寄送达
涉外民事诉讼中采用邮寄送达方式,须以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允许为前提。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7条的规定,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六个月,送达回证没有收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七)公告送达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7 条明确规定通过公约、外交、诉讼代理人、代表机构或者邮寄等途径不能送达的,应当进行公告送达。但是,对于通过其他途径送达长期没有回音的,有关法院根据案件的有关情况能够合理地推断已经不能送达的,应当即行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时,应当通过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或者其他新闻媒体进行。自公告之日起满6个月的,即视为送达。
根据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第307条规定,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被告,经公告方式送达起诉状或者传唤,公告期满不应诉,人民法院缺席判决后,仍应将裁判文书送达。自公告送达裁判文书满6个月次日起,经过30日的上诉期当事人没有上诉的,一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应当注意,海牙送达公约并不排除缔约国采用其他有效途径送达诉讼文书。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送达方式,除公告送达外,其他几种方式不分先后次序,只要不与公约相冲突,人民法院可以使用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途径送达。只有公约与我国法律相冲突的,才优先适用公约的规定。
『拾』 美国有没有检察院这样的监督机关
有的,类似我国检察院这样的机关便是美国司法部
美国司法部是美国政府的一个部门,其部长享有阁员地位。美国司法部的任务是保障法律的施行,维护美国政府的法律利益和保障法律对美国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其部长是美国总检察长,现任部长是杰夫·塞申斯。
其部门长官在内阁不称部长,而为美国总检察长。现任总检察长为杰夫·塞申斯,由第45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任命案于2017年2月8日获得美国参议院同意。
(10)司法部国外扩展阅读
1789年美国设立了总检察官这个职务,一开始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全日性的职务,其任务是为美国国会和总统提供法律咨询。但随着美国官僚机构的扩大,这个职务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大,1819年时他已无法继续充当国会和政府的法律顾问了。
1870年6月22日,美国国会决定建立一个司法部。这个部门于1870年7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这个部门的建立对总检察官的任务、薪金和地位都没有改变,但它设立了一个司法部副部长的职务,其任务是在法律纠纷中在美国最高法院代表美国政府。美国总检察长(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又称美国司法部长,是美国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总检察长被认为是美国政府首席法律顾问,他职责是替美国政府处理法律事务及对美国司法部门进行监督。美国总检察长是美国总统的内阁(美国内阁)成员之一,是内阁中唯一不使用部长(Secretary)作最高行政长官名称的部门。美国总检察长在总统继任顺序中排名第七。美国总检察长由美国总统上任后提名,美国参议院批准产生。总统有权随时解除总检察长的职务。
参考资料:网络-美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