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司法辅助
1. 江苏工伤赔偿标准
广东胡律师:
有没有级得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才能得知,鉴定了按下面《工伤保险条例》索赔:
(一)医疗费 第29条第3款
1、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1)在签有服务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2)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 伙食补助费 第4款
1、标准: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
2、要求: 住院期间。
(三)食宿交通费 第4款
1、标准: 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2、要求:(1)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
(2)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
(四)康复治疗费 第6款
1、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1)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
(2)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五)辅助器具费 第30条
1、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要求:(1)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2)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六) 停工留薪 第31条
1、标准: 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七)生活护理费 第31条
1、标准: 完全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大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1)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八)工伤复发的费用 第36条
1、标准: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2、要求: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
2. 2017年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不同省份分数线不同,具体分数参见下表:
(2)南京司法辅助扩展阅读:
一,司法警官考取基本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8, 具备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司法警察权力职责:
1,行使权利: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在保证审判、检察场所安全、提押嫌疑人以及强制执行等行为中行使的是对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行为的辅助性职能,是警察权在司法程序中的体现。
2,职权规范:《人民警察法》第十八条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分别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职权。本条授权除公安机关外的其他警察机关有权规范本系统人民警察职权,并非某些人所谓两高法警条例违法。
3. 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法学研究生哪个更好一点
本人系川大的诉讼法法学硕士,个人认为南京大学的法学比较好,二者相比较,首先看法学院的层次:
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被撤销,1981年恢复法律系并招生。1994年由法律系变更为法学院。
法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讲师13人,助教7人,党委行政人员1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3人,硕士学位获得者2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18人。
法学院设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八个硕士专业: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具有法律硕士培养资格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经济法学博士点。学科门类齐全,层次多样,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法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原名中德经济法研究所)、亚太法研究所、犯罪预防研究所、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等四个科研机构。中德法学研究所是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办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性法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实体,联合培养研究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法学院编辑出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和《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在全国学术界受到广泛赞誉。自1981年以来,已出版专著、教材百余部,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千篇,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法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示为指导,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需要,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贯彻南京大学"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法学人才,创建国内一流的法学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注重综合能力型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并充分利用南京大学
学科齐全的优势,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成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学人才的大量需求,加速法学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南京大学已将法学确定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学科。
法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讲师13人,助教7人,党委行政人员1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4人,硕士学位获得者2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20人。
法学院设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8个硕士点: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另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经济法学博士点一个。
法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原名中德经济法研究所)、亚太法研究所和犯罪预防研究所、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等四个科研机构。
法学院编辑出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和《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两种刊物。
南京师范大学于1986年在原政治教育系下创建法学教研室,开展法学教学科研活动。1994年5月,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对高素质法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院系结构,在原政治教育系法学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法学教研组和马列部部分教师的基础上,成立经济法政学院法律系。2001年3月,为适应法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经济法政学院法律系独立组建为法学院。
目前法学院下设理论法学教研室、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室、民商法学教研室、刑法学教研室、经济法学教研室、诉讼法学教研室、国际法学教研室等7个教研室,并设有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现代司法研究中
心、民商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保险法研究所等6个科研机构,另设有院务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中美合作MCJ项目办公室、法学专业图书馆等行政辅助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师53人。教师中有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1人。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学历结构,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含博士在读)的38人。一批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作出了突出了贡献,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学科带头人公丕祥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1995)、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并当选为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浩教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张国平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十佳律师”称号;龚廷泰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力教授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另有3人荣获首届“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1人荣获“江苏省教育名师”称号,1人获“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1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1人入选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人入选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人获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称号,理论法学学科的教师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的集体荣誉称号(2000年)、诉讼法学科教师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2002年)。
南师大法学学科通过2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法学院拥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法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下含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并设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和法学本科专业(含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两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法学理论学科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学科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十一五”省重点学科。2007年,法学理论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其次,看学校的档次,南京实力最强的大学是南大
最后,看教授的档次,表面上看,南京大学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但南京大学名人比较多,比如孙南申教授,1950年生于江苏南通市,1985年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研究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即来南京从事国际经济法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法,尤以的国际惯例研究见长,是国内国际经济法学界的知名学者之一,南京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MBA课程特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全国高校项目管理师资协会秘书长、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涛博士的咨询式培训风格受到众多学员的欢迎。近些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30多篇。先后出版了《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践》、《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等多部著作,出版了《高绩效管理》教学光盘。
4. 武汉海事法院的机构设置
武汉海事法院内设办公室、政治部、法警支队、海事审判庭、海商审判庭、执行庭、立回案监督庭、审判答管理办公室、研究室、监察室、司法辅助处等11个机构和重庆、宜昌、南京、南通、常熟等5个派出法庭。共核定中央政法编制95名,现有在职干警87名,其中具有审判员以上职称46人,全部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任命。全院干警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3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71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2名、双学位3名、学士学位21名)。年龄在35岁以下30名,占全院干警总数的34%。
5. 最高法院有几个巡回法庭
最高法巡回法庭有6个,涵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华北。
第一巡回法庭设在广东省深圳市,巡回区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四省;
第一巡回法庭设在辽宁省沈阳市,巡回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第三巡回法庭设在江苏省南京市,巡回区为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市;
第四巡回法庭设在河南省郑州市,巡回区为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四省;
第五巡回法庭设在重庆市,巡回区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区;
第六巡回法庭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巡回区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
巡回法庭制度的设置还具有如下几点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法庭设置分散,审判力量不集中,辅助人员办案、法官从事辅助工作的问题。不少法庭除庭长、副庭长以外,没有审判员,只有书记员。庭长、副庭长通常忙于协调、管理等政治、行政事务,无暇顾及审判,只好将本属法庭核心业务的庭审等交付给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行使,庭长、副庭长仅在草拟的裁判文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既违背了司法直接言辞的原则,又助长了以审批形式存在的行政管理意识、官本位意识,将具体的审判贬低到庸俗的事务性范畴,不利于先进司法理念的培育和发展。而另一方面,在院机关庭室,又同时存在法官仅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或在审判之余又负责整卷归档等本属辅助人员的工作事项,使法官无暇深入进行审判理论、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实行巡回审判制度可以充分调配审判资源,对各类案件根据统筹学原理,在时间、人力、物力方面进行合理投入。;
2、可以有效促进法官编制员额管理,提高法官的精英意识和职业意识。在巡回法庭制度的诱导下,保留大量法官的客观需求将明显减少,法官的社会评价、地位将明显提升,辅助人员负责行政工作的运作模式则又进一步弱化了法院的官本位意识,法官以法官身份为荣,不为行政升迁所扰,安心从事审判,法官独立、司法独立的意识必然会进一步加强;
3、巡回法庭制度可以节约大量的法院经费。由于法官无须常驻法庭,巡回场所可以保留数量有限的辅助人员,或者干脆委托地方政府、基层组织从事日常的案件收集、登记,相应的人头、交通、通讯、取暖等费用必然明显减少。
6. 监察人员辞职退休几年内不得从事
《监察法》第抄五十九条
监察机关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相关秘密。监察人员辞职、退休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本条是关于监察人员脱密期管理和从业限制的规定。规定本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监察人员的保密管理和从业限制,防止发生失泄密问题,避免利益冲突。
(6)南京司法辅助扩展阅读
法律对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官、检察官辞职后都有从业限制规定。监察人员掌握监察权,不仅要对监察人员在职期间的行为加以严格约束,而且也要对监察人员辞职、退休后的行为作出一定的限制,避免监察人员在职期间利用手中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换取辞职、退休后的回报,或在辞职、退休后利用自己在原单位的影响力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
关于何为“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监察人员应当履行谨慎注意的义务,在辞职、退休三年内,如果打算从事的职业与监察和司法工作有关,且可能引致他人怀疑与原工作内容产生利益冲突的,应当事先征求原单位意见。
7. 最高法巡回法庭有几个
最高法巡回法庭有6个,涵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华北。
8. 请问,我想报考江苏省法院,聘任制书记员,B,工作性质是裁判辅助,法律类专业,是否要加试法律专业考试
一、报考法官职位的考生是否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答:法官回职位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答司法考试,报考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法院法官职位的汉族考生必须取得法律职业资格A证,少数民族放宽到C证,取得法律资格C证的汉族考生(限新疆户籍)只能报考上述三市以外的法院和县级人民法院(不含参加2008、2009年全国司法考试试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
二、报考书记员职位是否需要加试《法律专业知识》?
答:报考法院系统法官、法官助理职位的人员需加试《法律专业知识》,其他职位均不进行加试。
三、加试《法律专业知识》的考生笔试成绩如何计算?
答:笔试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将《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法律专业知识》三门科目笔试成绩相加除以考试科目。
四、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是否可以报考法院系统职位?
答:可以报考,但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所学专业应以报考职位专业设置为准。
五、报考法院职位的考生是否都要进行体能测试?
答:除报考各级法院司法警察职位的人员,需按要求进行体能测试外,其他职位不进行体能测试。
六、内地考生可报考法院系统哪些职位?
答:法院系统的法官职位面向全国考录,内地考生均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