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刑法
1. 如何认定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
安乐死涉嫌犯罪,涉嫌故意杀人罪。犯此罪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安乐死是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在我国是禁止实行安乐死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 《刑法》解释,安乐死属于违法行为
没有这方面的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刑法禁止故意杀人,被害人承诺的行为,如果危及生命和重大健康,承诺是无效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 安乐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张明楷教授观点,王敬轩被停止一切治疗,这是实施消极地的安乐死,阻却违法性,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你们是正方,而且这也是辩论赛,所以一切得为你们正方服务。下面是摘录的的一些教科书观点,有对你们有利的,(比如救死扶伤四公民的道义责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对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应尽量予以义务上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安慰。过早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即使被害人同意,这种杀人行为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也有对你们不利的,这也可能是反方的观点,提前准备一下反驳。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祝你们旗开得胜!
1.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痛苦,受患者委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安乐死。
2.不作为安乐死(消极),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医疗措施(包括撤出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3.作为的安乐死包括三种情况:
(1)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罪;
(2)具有缩短生命的安乐死(间接安乐死),这种情况,只具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危险,但是世上没有缩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犯罪。
(3)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积极地安乐死),即为了免除痛苦,提前结束其生命的方法。
4.救死扶伤四公民的道义责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对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应尽量予以义务上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安慰。过早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即使被害人同意,这种杀人行为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特别是在法律对实施积极安乐死的条件、方法、程序等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会产生以下列影响,后果不堪设想。概言之,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淡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理。
参考资料:《刑法学》 张明楷著 (第四版)
4. 安乐死,法院判定依据是什么
现在我国法律不承认安乐死,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 简述刑法对于安乐死的定性
安乐死的话,在中国还是不允许的,因为中国的话,到时候还是按照你故意杀人罪判处的
6. 安乐死在中国违反了什么法规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认为安乐死是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7. 在中国怎样才能获得安乐死的罪罚
在中国现在不存在安乐死,且安乐死不是罪罚。
《刑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8. 安乐死构成犯罪吗
法律分析:安乐死是构成犯罪的,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虽然能让患者无痛苦的死亡,但是自己却会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9. 用安乐死使人处死的触犯了什么刑法罪名
我国刑法不承认被害人承诺制度 国家也不允许安乐死制度 行为构成故意杀人
10. 问中国刑法,有安乐死吗
安乐死在中国不被允许,不过在执行死刑中,基本有两种行刑方式,1,枪决2,注射死亡,也就是安乐死的方式一样,主要就是注射高浓度麻醉剂,一针即可毙命。安乐死在欧洲一些国家被允许,如比利时,荷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