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商事司法协助
❶ 中国参加的关于司法协助,域外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的国际约有哪些
我国1986年参加《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1991年参加了1965年海牙《关于向国外送达版民事或商事权诉讼文书和非诉讼文书公约》
1997年参加了1970年海牙《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
1999年3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委托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的安排》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
2001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认可台湾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
❷ 有谁能告诉我,加拿大和中国存在民事司法协助吗
加拿大和中国没有签署民事司法协助条约;不可以在上海一中院要求司法协助执行;需在国内进行起诉。。
❸ 司法协助条约跟司法引渡条约有什么不同
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彼此之间相互协作,为对方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
司法协助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如代为送达诉讼文书,代为调查取证等;二是接受外国法院的委托,代为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或者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
引渡(extradition)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得请求,移交改过审判或处罚的行为。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兴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
法律
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对犯罪的管辖权,包括属地,属人和其他管辖权等。也就 是说,请求引渡的国家,基于国际法上承认的依据,对该名身处他国境内罪犯享有管辖权。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政治犯,异教徒和逃兵。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得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我国与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与了很多实际上涉及引渡问题的公约,比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等。
我国与外国签订的民商事司法协助协定签署、生效一览表
1、1987年5月4日我国与法国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88年2月8日生效;
2、1987年6月5日我国与波兰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88年2月13日生效;
3、1987年11月20日我国与比利时签订《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我国政府1988年9月5日批准该协定;
4、1989年8月31日我国与蒙古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0年10月29日生效;
5、1991年1月16日我国与罗马尼亚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3年1月22日生效;
6、1991年5月20日我国与意大利签订《关于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5年1月1日生效;
7、1992年5月2日我国与西班牙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4年1月1日生效;
8、1992年6月19日我国与俄罗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3年11月14日生效;
9、1992年9月28日我国与土耳其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5年10月26日生效;
10、1992年10月31日我国与乌克兰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4年1月19日生效;
11、1992年11月24日我国与古巴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4年3月26日生效;
12、1993年1月11日我国与白俄罗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3年11月29日生效;
13、1993年1月14日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5年7月11日生效;
14、1993年6月2日我国与保加利亚签订《关于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5年6月30日生效;
15、1994年3月16日我国与泰国签订《关于民商事司法司法协助和仲裁合作的协定》;该协定1997年7月6日生效;
16、1994年4月21日我国与埃及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5年5月31日生效;
17、1994年10月17日我国与希腊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6年6月29日生效;
18、1995年4月26日我国与塞浦路斯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6年1月11日生效;
19、1995年10月9日我国与匈牙利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7年3月21日生效;
20、1996年4月16日我国与摩洛哥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协定》;该协定1999年11月26日生效;
21、1996年7月4日我国与吉尔吉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7年9月26日生效;
22、1996年9月16日我国与塔吉克斯坦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8年9月2日生效;
23、1997年4月28日我国与新加坡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9年6月27日生效;
24、1997年12月11日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8年8月29日生效;
25、1998年10月19日我国与越南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1999年12月25日生效;
26、1999年1月25日我国与老挝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2001年12月15日生效;
27、1999年5月4日我国与突尼斯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该协定2000年7月20日生效;
28、2000年3月20日我国与立陶宛签订《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我国政府2000年8月25日批准该协定;
29、2001年4月9日我国与阿根廷签订《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条约》
没建交不可能签订条约,基本常识。
❹ 哪些国家跟我国签订有司法协助协定
截止1995年底,与我国签订司法协助条约或协定的国家有22个:
①中国和波兰《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1987.6.5签订,1988.2.3正式生效)。
②中国与法国《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1987.5.4签暑,1988.2.8正式生效)。
③中国和蒙古《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89.8.31签订,1990.10.29正式生效)。
④中国和罗马尼亚《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1.1.16签订,1993.1.22正式生效)。
⑤中国和比利时王国《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1987.11.20签署,1988.9.5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⑥中国和意大利《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1.5.20签署,1995.1.1生效)。
⑦中国和俄罗斯《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2.6.19签署,1993.11.14生效)。
⑧中国和白俄罗斯(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3.1.11因北京签署,1993.11.29生效)。
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关于民事、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3.1.14签署,1995.7.1
1生效)。
⑩中国和乌克兰《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2.10.31签署,1994.1.19生效)。
①①中国和古巴《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协定》(1992.11.24签署,1994.3.26生效)。
①②中国和西班牙《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2.5.2签署,1994.1.1生效)。
①③中国和保加利亚《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1993.6.2签署,1995.6.30生效)。
①④中国和土耳其《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1992.9.28签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6.30批准)。
①⑤中国和泰国《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和仲裁合作的协定》(1994.3.16签署,同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①⑥中国和阿拉伯埃及《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1994.4.21签署,1995.5.31生效)。
①⑦中国和希腊《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1994.10.17签署,1995.8.29全国人大批准)。
①⑧中国和加拿大《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4.7.29签署,1995.7.1生效)。①⑨中国和保加利亚《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5.4.7签署,1996.5.27生效)。
②⑩中国与塞浦路斯《关于民事、商事和刑事的条约》(1995年4月签署,同年10月30日生效)。
②①中国和摩洛哥《关于民事和商事的协定》(1995年4月签署)。
②②中国与匈牙利《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5年10月签署)。
❺ 我国法律规定司法协助的内容包括什么
司法协助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如代为送达诉讼文书,代为调查取证等;二是接受外国法院的委托,代为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或者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
❻ 请问一下一般司法协助的途径和程序是什么
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的法院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在司法事务上相互扶助,代为一定诉讼上的行为
司法协助的内容主要是送达文书、调查取证等诉讼行为,以及对对方法院生效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第六条:司法协助的途径
一、缔约双方的法院和其他机关相互提供司法协助,由缔约双方的中央机关直接通知。
二、前款所述的中央机关由缔约双方通过外交途径指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
一、凡己同我国建交国家的法院,通过外交途径委托我国法院向我国公民或法人以及在华的第三国或无国籍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除该国同我国己订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外,一般 根据互惠原则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办理:
1、由该国驻华使馆将法律文书交外交部领事司转递给有关高级人民法院,再由该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给当事人。当事人在所附送达回证上签字后,中级人民法院将送达回证退高级人民法院, 再通过外交部领事司转退给
对方; 如未附送达回证,则由有关中级人民法院出具送达证明交有关高级人民法
院,再通过外交部领事司转给对方。
2、委托送达法律文书须用委托书。委 托书和所送法律文书须附有中文译本。
3、法律文书的内容有损我国主权和安全的,予以驳回;如受送达人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一般不予送达;不属于我国法院职权范围或因地址不明或其他原因不能送达的,由有关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处理意见或注明妨碍送达的原因 , 由外交部领事司向对方说明理由, 予以退回。
二、外国驻华使、领馆可以直接向其在华的本国国民送达法律文书,但不得损害我国主权和安全,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如对方通过外交途径委托我方向其在华的该国国民送达法律文书,亦可按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送达。
三、对拒绝转递我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委托送达法律文书的国家或有特殊限制的国家,我可据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四、我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向国外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应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办理:
1、要求送达的法律文书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审查,由外交部领事司负责转递。
2、须准确注明受送达人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及其在国外的详细外文地址,并将该案的基本情况函告外交部领事司,以便转 递。
3、须附有送达委托书。如对方法院名称不明,可委托当事人所在地区主管法院。委托书和所送法律文书还须附有该国文字或该国同意使用的第三国文字译本。如该国对委托书及法律文书有公证、认证等特殊要求,将由外交部领事司逐案通知。
五、我国法院向在外国领域内的中国籍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如该国允许我使、领馆直接送达,可委托我驻该国使、领馆送达。此类法律文书可不必附有外文译本。
六、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的收费,一般按对等原则办理。外国法院支付我国法院代为送达法律文书的费用,由外交部领事司转交有关高级人民法院;我国法院支付外国法院代为送达法律文书的费用,由有关高级人民法院交外部领事司转递。但应委托一方要求用特殊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引起的费用,由委托一方负担。
七、中、日(本)双方法院委托对方法院代为送达法律文书,除按上述有关原则办理外,还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一九八二年十日十二日《关于中、日两国之间委托送达法律文书使用送达回证问题的通知》办理。
八、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代为调查或取证,参照以上有关规定办理。
❼ 中国和哪些国家间有司法协助协议
从我国与其他国家签定的一些司法协助协议来看,司法协助的范围不尽回相同。有的仅限于狭义司法协助答的范围,如1994年3月16日我国与泰国签定的《关于民商事司法协助和仲裁合作的协定》中,就只将双方司法协助的范围规定为“双方同意在民商事的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方面相互合作”。有的则包括广义司法协助的范围。如1993年8月2日我国与保加利亚签定的《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中,就将双方司法协助的范围规定为:送达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代为调查取证;承认和执行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有的甚至超出广义司法协助的范围,还包括根据对方请求,提供本国的民商事法律、法规文本和本国在民商事诉讼程序方面的司法实践情报资料,如1987年5月4日我国与波兰签定的《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中即作了如此规定。
❽ 目前我国与新西兰签订了民事司法协助协义没有
2008.签署了《中国和新西兰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目前还没有与新西兰签订民事司法协助协议
❾ 司法协助条约和引渡有什么区别
区别是是否将犯人复交给他国。制
“司法协助”(Judicial Assistance) ,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彼此之间相互协作,为对方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 引渡的法律依据应为含引渡条款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内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❿ 求《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的具体内容
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出的说明中表示,为了有效打击刑事犯罪,维护两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两国经贸和人员往来的顺利进行,两国在司法领域逐步开展合作。2002年8月,委方向我方提出缔结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和引渡条约的建议。2008年9月,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与委内瑞拉外交部部长尼古拉斯·马杜罗·莫罗斯分别代表本国在北京签署了中委刑事司法协助条约。
中委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共24条,主要内容包括:条约的适用范围;拒绝或者推迟协助的理由;司法协助请求的形式和内容;执行请求的方式和费用;保密和限制使用;调取证据;送达文书;争议的解决;条约生效、修正和终止程序等。同时规定,双方负责联络的中央机关,中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委方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总检察院。
国务院经审核认为,中委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内容符合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司法实践,符合我国的利益和实际需要。这一条约的批准和生效,有利于促进中委两国在司法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