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关于继承的案例

民法关于继承的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03 03:50:19

① 关于继承的一个案例分析

假设装修费为5万元,那么甲对房子享有5/6所有权,乙对房子享有1/6所有权。
1、如果甲乙二人与对方的子女存在扶养关系
小甲、小乙、甲原则上平等继承乙的财产,这样,小甲、小乙各享有1/18所有权,甲享有8/9所有权。甲去世后,甲的遗产由小甲、小乙原则上平等继承,则小甲、小乙各享有一半的所有权。
2、如果甲乙二人与对方的子女不存在扶养关系
小乙、甲原则上平等继承乙的财产,这样,小乙享有1/12所有权,甲享有11/12所有权。甲去世后,甲的遗产由小甲继承,则小甲享有11/12所有权。

民法案例关于遗传继承关系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有继承权,不过应该是王的父母占多一点吧,具体是多少要看婚姻法和财产继承法,我也不是很清楚.抱歉!

③ 民法关于遗产继承的规定

民法关于遗产继承的规定如下: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④ 民法继承案例分析、谢谢

1、A、B、丙三人分割6万元,丙的遗产份额有C|D转继承
代位继承是继承人的子女直接参与对被继承人遗产的分割,与其他有继承权的人共同参与继承活动;转继承的继承只能对其法定继承人应继承的遗产进行分割,不能与被继承人的其他合法继承人共同分割被继承人的遗产。

⑤ 问一个关于继承的民法案例

此3间房应归被继承人张福成的胞弟张福洞继承。
理由:被继承人张福成的儿子张小顺先于被继承人张福成死亡,而在被继承人张福成死亡时,也就是说继承事实发生时,张小顺的儿子尚未出生,不能发生代位继承。因此,被继承人张福成死亡时,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只能由其胞弟张福洞这一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胎儿能否代位继承遗产的问题,九江学院法学院讲师韩守莹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该条所指的胎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而本案中胎儿是被继承人的孙辈,不属于第28条所规定的胎儿。
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这里所指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是指已经出生的自然人,而不是尚在腹中的胎儿。

⑥ 财产继承权身边的案例

大学同学小林,女孩,24岁,大学毕业刚工作不久,杭州人。

父亲在当地做建材生意,不算巨富,也有近千万身家。杭州市区有一套近两百平的公寓,郊区还有一栋别墅。

小林姐妹两人,还有一个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小林的父亲50多岁,自己是个独子,结婚之后就一直非常想要儿子,只生了两个女儿是他“最大遗憾”(他自己没事就念叨)。

小林的父亲最近五六年生意越来越顺,想儿子的心思又冒了起来。2003年,他在外面养了一个二奶,2004年这个二奶还真给他生了个儿子。

有了这个儿子之后,二奶立即从地下走到了地上,小林的父亲也提出了离婚。小林的母亲本来身体就有病,去年就去世了。

妻子一死,小林的父亲就开始操办和给他生了儿子的二奶的婚礼。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准备结婚前一个月,小林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

那时候,小林也刚刚大学毕业回杭州,和姐姐一起生活。可是这时二奶提出来,自己的儿子应该继承家产,要把小林和姐姐赶出去。

本来这件事协商不成就法律解决好了。可是让小林和姐姐没办法接受的是,自己的几个姑姑,还有80多岁的爷爷,都站在了二奶这一边。提出由小林同父异母的弟弟,那个才两岁多的私生子继承全部财产。给小林和姐姐每人30万做嫁妆。

原本小林和姐姐坚决不同意,可是几个月的消耗下来,她们已经坚持不住了。甚至小林给我打电话时已经流露出对自己的怀疑,她已经快要被几个姑姑说服了,女儿就是没资格继承家产,她打算放弃自己的继承权。

她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劝她坚持自己的权力?女儿真的没资格继承家产吗?

⑦ 关于民法遗产继承的问题

乙妻子继承甲一半财产,乙他哥继承甲一半财产,乙和丙的财产全是他妻子继承,同时死亡的,推定没继承人的先死,长辈先死,所以死亡顺序是,丙甲乙

⑧ 民法案例(继承)

父亲的健在,做儿女的没有讨论如何赡养。却为了家产在签订分承协议。违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赡养,传统美德。也触犯了法律。签订的任何协议也不受法律保护。遗产分配男女平等的。

⑨ 关于夫妻财产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民事案例

这个就是当年四川泸州遗产案吧,在法学界也算是掀起了一场大讨论了,你看下有关资料吧,然后结合的想法看怎么判吧。

——以“泸州遗产继承纠纷案”为例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否存在司法的合理性问题,之所以要问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带有普适性,也不是所有的问题在任何语境中都是真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初步判断是肯定的,这样一个判断主要通过对个案的的分析得来的。

“泸州遗产继承纠纷案”及其内在的司法合理性问题

被告蒋伦芳与丈夫黄永彬于1963年结婚。1996年,黄永彬认识了原告张学英,并与张同居。2001年4月22日,黄患肝癌去世,在办丧事时,张当众拿出黄生前的遗嘱,称她与黄是朋友,黄对其财产作出了明确的处理,其中一部分指定由蒋继承,另一部分总值约6万元的遗产遗赠给她,此遗嘱经公证机关于4月20日公证。遗嘱生效后,蒋却控制全部遗产。张认为,蒋的行为侵害了她的合法权益,按《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法院判令蒋给付遗产。

一审法院认为,该遗嘱虽是遗赠人黄永彬的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在实质赠与财产的内容上存在违法之处:黄的住房补助金、公积金及一套住房属夫妻共同财产,而黄未经蒋的同意,单独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侵犯了蒋的合法权益,其无权处分部分应属无效。且黄在认识张后,长期与张非法同居,其行为违反了《婚姻法》有关规定,而黄在此条件下立遗嘱,是一种违反公共秩序、违反法律的行为。故该院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判决,驳回原告张学英获得遗赠财产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认为,应当首先确定遗赠人黄永彬立下书面遗嘱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尽管遗赠人所立遗嘱时具备完全行为能力,遗嘱也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遗嘱的内容却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婚姻法》第26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夫妻间的继承权,使婚姻效力的一种具体体现,蒋伦芳本应享有继承黄永彬遗产的权利,黄将财产赠与张学英,实质上剥夺了蒋的合法财产继承权,违反法律,应为无效。二审法院认为,《婚姻法》和《继承法》为一般法律,《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依据《立法法》,《民法通则》的效力高于《继承法》,后者若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应适用《民法通则》。该院认为原审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作出维持一审的判决。[3]

该案件判决的过程及之后,都受到了当地百姓及全国学界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学界中有很多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对该案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分析。但是,引发我兴趣的则主要在于一点:在有关该案的看法中,当地民众与学界呈现出较为对立的看法,而且几乎是一边倒的:大部分法学界人士都对该案提出了质疑[4],而大部分当地民众则对该案判决表示了支持。[5]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对立?如何来解读这样一种截然对立的现象?在事过几年之后再旧事重提,虽不免有“马后炮”“事后诸葛”之嫌,好在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判断谁对谁错,只是想就事情本身作为一件知识事件作一种社会学的考察,而这样一种时间上距离的拉开,反倒能使我们以一种更为理性、更心平气和的态度来看待这一事件。

那么,在案件审判过程及审判之后法学界与社会公众的讨论中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态势,而在讨论各方又是倚仗什么样的理由和资源呢?我根据当时各方的讨论,做出了以下的概括:

对法院判决的态度 理由 代表文章 双方的人数及力量对比

对法院意见表示质疑 1、 法院违反了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法理原则以及特殊规则优于一般规则的立法法规定;

2、 法院的判决侵害了死者的财产权和意思自治;

3、死者遗赠的行为并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陈岑:“对张学英诉蒋伦芳案判决的三点质疑”

王怡:“法治评论:脆弱的财产权”

韩新华、金涛:“论概括条款及其具体化” 在法学界当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质疑法院意见一方无疑是占多数的

对法院意见表示同意 本案的发生有其特殊的立法背景存在,认为《继承法》上有关财产继承的规定与《婚姻法》中有关规定在本案中出现冲突从而形成法律适用上的困难,法官的行为只是在履行其法官裁量权而已。 范愉:“泸州遗赠案评析”

表一:法学界看待“泸州案”的不同观点[6]

对法院判决的态度 理由 双方的人数及力量对比

对法院意见表示质疑其一,遗赠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除非违反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遗赠人可以将自己的遗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任何人,这是私法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其二,“ 二奶”仅是社会上对一类人的称呼,并不证明否定其民事主体的地位,既承认为合法的民事主体,“二奶”当然有权接受遗赠。这是私法上平等原则的体现。其三,从社会功能而言,在当今中国,首先应当确立的是权利本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动摇旧有的封建观念,以其与另外的人同居为由就认定其作出遗赠的动机非法,是非法干涉私人自治的行为,背离了民法的根本原则和社会功能 根据网上讨论情况,双方应该是势均力敌的

对法院意见表示同意 1、 不能将财产判给二奶,其理由是黄有彬处理财产不应损害合法继承人的权益,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而黄永彬的这种遗赠行为是在公然包“二奶”之后作出的,是对合法婚姻关系的一种挑战。

2、 1500人的掌声说明法官基于法律的裁判与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相吻合了,也可以理解为情与法的和谐及公序良俗与法律的一致

表二:网上公众对该案的不同观点[7]

通过表一和表二的整理及结合其他一些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对立:

其一: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在受教育层次较高的阶层之中,他们在论辩的过程当中所倚仗的资源主要是法学资源,而不是其他资源[8].而在法学界当中对法院判决持反对意见的为多数,到了文化层次较高公众群体中这种多数地位逐渐被稀释,而到了普通大众群体当中,对法院持赞同意见的则占据了主要地位。而普通大众中所依据的判断标准则更主要的是一个道德上的直觉。[9]假如说法学内部的自洽给予我们法律的确定性,而公众对判决的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法律的可接受性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在本案当中,法律的确定性与法律的可接受性之间出现了紧张关系。

其二:而从两个表中的质疑方的观点,我么可以发现其更多是从法学的内部视角来寻求自己的正当性资源的,而从同意一方来看,则更多的是从法学的外部视角来寻求正当性资源的。

这样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哈贝马斯的司法合理性问题:一种偶然地产生的法律的运用,如何才能既具有内部自洽性又具有合理的外部论证,从而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法律的正确性呢?[10]但在中国本案所凸现出来的司法合理性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随着时间的逝去,本案所带来的讨论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问题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解决(也许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它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案件形式不断地提出。最近出现的“智障少女切除子宫案”或多或少是该问题的凸现。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