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网杨宜勇
❶ 求一篇·申论·述评·范文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百姓话变质土壤:
影响:过度开发侵害百姓利益 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
人民网网民“丁子一”:工业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排污对土地、水资源、环境等造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背后我们忽略了对权力的控制,使得有些人为所欲为狂占社会资源,过度开发挤吞百姓利益。
新浪网网民“ 天地外星人”:从三聚氰胺奶到地沟油,从牛肉膏到鼠肉串,从水银刀鱼到苏丹红蛋,从瘦肉精到镉大米,不断出现一种接一种骇人听闻的化学食品,食品安全防线一步步走向崩溃,在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歪风冲击之下,我们的道德节节败退,走向崩溃,每位国人需要深度反思。
新浪网网民“南海环保”: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数据显示,湖南省是全国最大水稻主产区,去年水稻产量2631万吨,占全国水稻产量12.9%,同时湖南也是有色金属之乡。湖南出现“镉大米”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大程度上是环境污染问题。
措施:信息公开 完善制度
新浪网网民“种菜乐呵呵”:公开污染数据让公众知晓,有针对性地实施应对方案,这既是对公众社会责任心的尊重,更是公众不可剥夺的权利。 治理土壤污染关键是信息公开。
人民网网民“引丹喻理”:农村土地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底线,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农村土地资源状况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生态补偿制度和土壤保护预警制度,制订有针对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
百姓话党风:
观点一 老百姓对转作风的认可度取决于持续多长时间
新浪网民“岸的守望”:令行禁止,中央抓得好,有利于取信于民。希望能长抓不懈,转变作风不要成为一阵风。
人民网网民“翰烽”:好的规定能否坚持做下去是个问题。大凡一项措施,起初都还是很严格,可是往往到了后来,就渐渐放松和疲劳,自然而然重心也偏移了。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关于大吃大喝的问题,必须要从财政预算改革上着手;比如文风会风的问题,必须要从政绩考核体系上着手。不能反腐一阵风,必须坚持下去。
观点二 狠抓典型,无论问题大小绝不放松
人民网网民“xy大漠飘雪”:十八大期间以李春城为代表的一干高管落马,看作是“打老虎”,这次通报的六个典型,无疑是打“苍蝇”。六个典型涉及的官职不大,但非常有典型性。民间常说中央的精神是好的,但是越到基层跑调得越厉害。这六起典型都是来自基层,具有广泛代表性,这次通报对基层的胆大妄为有着很强的警示和威吓作用,彻底打消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侥幸观望心理。
腾讯一手机网民:无论事件大小,都一视同仁,一律对待,决不搞下不为例,决不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才能杜绝一切贪污浪费等行为。
观点三 规定需严格执行与落实,严惩违纪者
人民网网民“扬起帆兮去远航”:不掐住违规官员的脖子,他就戳廉政的脊梁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远不够,得发生一起处理一起才行。
搜狐网民“杨宜勇”:“八项规定”是改进文风会风、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的重要举措。有了制度规定,没有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就会流于形式,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形象。改进作风,必须既设“高压线”,又通“高压电”,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零容忍”原则,动真碰硬,严查严纠,维护“八项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
新浪网民“骑车上海行”:关键是八项规定能否执行下去,重点是如何处理违规违纪者,从重严惩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否则,不痛不痒,免职再复职只能越反越腐。
观点四 加强群众监督
人民网网民“翰烽”:对政府及官员的监督必不可少。建立一个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媒体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当监督角色,让群众成为领导干部身边无处不在的眼睛,才能形成足够的震慑。
新浪网民“大漠飞虎2011”:建立监督机制,拓宽举报渠道,才能有效抵制腐败!健全完善的法律和监督体系作支撑,对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互相制约的体制架构,并发动群众监督检举揭发丑恶,加大反腐力度,真正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
百姓话儿童安全:
观点一 对侵犯儿童权益犯罪要严惩
腾讯网网友 对侵犯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绝不能姑息,绝不能容忍,要依法重判!这些道德沦丧、丧尽天良的行为,应当受到最严厉的谴责和制裁。
观点二 保护儿童权益需全社会共同关注
新华网网友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全社会的联防。要建立未成年人防止受侵害的综合预防体系,从社会、家庭、学校、社区的角度,开展综合治理。让社会群众的保护、家长的监护、孩子的自我保护等多位一体,多管齐下。
观点三 侵犯儿童权益易引发儿童犯罪
人民网网友 侵犯儿童权益的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多孩子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自闭、情感淡漠、抑郁,甚至对家长或者老师存在逆反心理、报复心理,以至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百姓话科学素养:
网民“舒天烈”:王林擅长玩蛇。在《山海经》中,有一种叫“委蛇”的幻想生物,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这正是一些“大师”的写照——一头是迷信,一头是利益,终归会合体。而这种“委蛇”,最怕的是打雷。或许,该有法规纪律的雷声响起,震慑一下这些妖异了。
科学力量_39353:王林事件中,马云、李连杰、赵薇等人的行为虽然令人可悲可叹,但各路媒体,包括央视的焦点访谈,没有坐等,而是及时的揭露,有相当部分的网友也持有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显示了一定的科学素养,这是令人倍感鼓舞的。在中国,各类大师的日子只能是越来越难过。
李斌0791:“风水大师”、“气功大师”都是时代的怪相,这类“伪大师”们以愚蠢、低劣的手段来挑战人类的智商、挑战人类文明的底线,却得到众多无知者膜拜。没有坚实的科学信仰只能并将不断产生这种愚昧的现象。
开噗噗车的小Q:精神空虚,信念缺失造就了这些所谓似神似仙的道貌神棍,命运不是靠谋算,前途不是靠胡诌,与其相信牛鬼蛇神的无稽之谈,不如踏实本分的走自己脚下的路。用科学信条充实精神世界,用真善美填补内心的无妄虚伪。
李斌0791:“气功大师”的风靡中华大地及其众多粉丝的膜拜,是对理性、科学、文明的严重侮辱、践踏、亵渎。难道要使“赛先生”匍匐在地、向隅而泣?
百姓话贫富差距:
观点一 设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网友“十三郎”:必须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很多地方声称工资逐年增长,却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工资增长没有落到实处,还有全国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收入水平,也因为监督的匮乏而不能有效落实。
观点二 加大对隐形收入、违法收入的监查
网友“欧阳一刀”:建立完善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起码的公平
网友“佳宜”:官员腐败需遏制,官员的各种隐形收入超过其工资收入,政府需加大力度进行整治。
观点三 进一步完善税收调节的功能
网友“蓝天云”收入的调节可以从税收方面着手,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对中低收入群体减税,缩小收入鸿沟。
网友“真的爱你”: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仍存在该减的没减够,该多征的没多征,调节居民内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观点四 公务员工资制度需进行改革
网友“晴空万里”: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实行两套标准,这是我们要反对的,必须实现同工同酬。同样的福利制度是不分对象的。大家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什么企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就要比机关单位的退休人员退休工资要少很多?建议中央政府实行“单轨制”,以缩小收入差距。
观点五 缩小同行业间收入差距 实现同工同酬
网友“沙漠骆驼”:希望国有企业加快一视同仁的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实行同工同酬,不要把职工分成三六九等,彻底解决招聘工们“干得多、挣得少”的问题。
其它
网友“鱼翔浅底”:完善税收体系,严控虚高物价。细化调资的倾斜政策,参照个人工资水平与社会人均工资水平的比差,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同层次人员中的低收入者水平。
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❷ 2000年以来祖国取得的大成就
政治方面的成就:
1、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2、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3、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4、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5、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体育方面的成就:
1、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
2、男足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3、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4、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科技方面的成就:
1、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眼镜;
2、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3、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4、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5、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6、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7、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8、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9、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
❸ 求民警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时期的定位,‘稳’、‘准’、‘全’”, 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
杨宜勇表示,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害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的十二五时期仍然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总得来说,这个定位“稳”、“准”、“全”。
“稳” 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未来五年历史性阶段的把握比较稳,稳了就不会盲动。五中全会强调,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速度上是用“较快”,淡化了经济增长速度,而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要“好”,即经济结构要取得重要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建设要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要明显改善。
公报提出了两个“加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也就隐含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同步这个意思。现在要害是那些低收入用户的增长较难。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杨宜勇认为,“十二五”时期,应该着力解决低收入用户增长难的问题。公报提出,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即十七大提过的,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无非就是政 府要怎么让税、企业怎么让利,以确保居民收入提高的问题。提高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规范最低工资的标准,建立一般职工工资增长的集体谈判和协商机制。在未来五年,老百姓的收入要普遍增长,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要同步,要着力要提高这两个比重,缩小收入差距,以让社会和谐、平稳发展。
“准” 杨宜勇表示,“十二五”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时期,前面有”十一五”,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后面是“十三五”,即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十二五”定位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还是比较现实的。这个定位很“准”。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平稳优先,防止大起大落。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应该在七上八下,也就是在7%-8%之间,因为要在2020年GDP翻两番,经济增长速度只要在6%左右就可以了,这样,实现十七大提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可以达到了。
❹ 杨宜勇的主要学术论文
《棚改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构建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破解》
《Rezeption eines Sozialversicherungsmodells-Problemaufriss in Bezug auf die Wahl eines
Sozialversicherungsmodells in einem Entwicklungsland》
《中国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就业增长相关分析》
《加快失地农民社保体系建设》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十一五”时期的对策》
《The Urban and Rural Poor in China and their Income-earning Potential》
《瑞典和德国中等收入阶层调查》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战略任务》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解读分配制度改革》
《执行新政策 要有新思路》
《以小企业发展拉动就业增长》
《社区服务业,潜力巨大的就业领域》
《从战略高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新态势》
《我国社区就业发展状况调查》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起点》
《坚持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中国的就业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2011年 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为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的评论文章,在分析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时认为,既有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又有市场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其中重要最重要的,要算从制度和政策来看,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因素会引发或加剧收入分配问题,比如制度规则不完善、执行和监管不到位等都会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并进一步指出,在初次分配领域,如果改革和宏观调控不到位,造成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就会影响正常的收入分配。如果没有建立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就难以有效缓解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问题。在再分配领域,如果税收制度不健全、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收入分配调节不力。在第三次分配领域,如果相关机制不完善、社会氛围不浓厚,就会影响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附:《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逐步将市场机制引入初次分配领域,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劳动者收入增长较慢,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等,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发展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严重时还会因消费能力不足而使发展动力衰减,影响经济发展;因贫富差距扩大而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现在正当其时。
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又有市场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
从自然条件来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比较大,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气候良好,有些地方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差异是造成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不同的原因之一。
从历史发展来看,一方面,不同发展阶段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不尽相同。总体来说,行业发展遵循着从低级的以自然资源开发和简单劳动为主的行业向高级的资金密集、科技密集、人才密集行业发展的规律。不同行业发展快慢不同,其从业者收入水平就不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也有少数人钻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法律和制度还不健全的空子,通过不正当手段积累了财富。同时,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对一些区域和行业实行的倾斜政策、城乡二元结构、政府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三轨并行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合理和收入差距扩大。
从市场机制来看,一方面,由于人们所拥有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存在差异,因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会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使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参与市场竞争、参与收入分配,进而造成竞争环境的非公平性,从而引发收入差距,比如行政性垄断、劳动力市场流动壁垒等。同时,资本的逐利本性尤其是投机行为也会强化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收入差距。应当看到,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收入差距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奋斗,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会造成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并会形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需要进行调节和矫正。有鉴于此,我国目前应重点治理市场分配领域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不合法现象。
从制度和政策来看,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因素会引发或加剧收入分配问题,比如制度规则不完善、执行和监管不到位等都会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这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避免的。具体来说,在初次分配领域,如果改革和宏观调控不到位,造成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就会影响正常的收入分配;如果没有建立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就难以有效缓解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问题。在再分配领域,如果税收制度不健全、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收入分配调节不力。在第三次分配领域,如果相关机制不完善、社会氛围不浓厚,就会影响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为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感增强问题突出。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于收入分配问题,过去解决可能不具备条件,再晚解决就可能错失很多机会甚至导致问题积重难返。因此,现在解决正当其时、势在必行。
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影响居民消费能力,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来拉动。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潜力。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越富有,消费倾向就越低。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就会严重弱化居民的消费能力。因为低收入阶层虽然消费倾向高,但没有消费能力;高收入阶层虽然有消费能力,但消费倾向低,从而造成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不足,经济增长就缺乏内生拉动力,就难以通过消费升级和消费热点的形成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
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引发社会公平问题,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突出,妨碍社会和谐稳定。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社会情绪积累,容易使人们形成认识偏差,影响人们奋斗精神的发挥以及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认同。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阶层分化,使各种利益群体之间产生矛盾,引发社会冲突,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和社会危机。因此,我们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面广,既是民生问题,又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调整既有利益格局,又要兼顾发展和稳定;既是分配领域的问题,又须行政、市场、立法、司法等多方面配合,因而成为目前深化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
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和调整力度
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初次分配领域,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在再分配领域,全面取消农业税,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教育等社会救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等等。其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等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提低”效果;重视改革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鼓励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着力提升低收入者的素质和能力等,都是“扩中”的有效举措;限制垄断企业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则是“控高”的有效举措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都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指明了方向。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综合运用三个条件:一是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二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共识,可以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势能;三是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努力做到别人“吃一堑”、我们“长多智”。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在初次分配领域,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再分配领域,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在第三次分配领域,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通过税收优惠予以鼓励。
应当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不是一个文件、一个政策的出台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国家、企业、居民的关系,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关系,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关系,进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力度。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通过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