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引渡刑法

引渡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3-05 06:50:19

Ⅰ 什么是引渡条例

引渡条约(Extradition)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引渡条约(Extradition)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对犯罪的管辖权,包括属地,属人和其他管辖权等。也就是说,请求引渡的国家,基于国际法上承认的依据,对该名身处他国境内罪犯享有管辖权。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政治犯,异教徒和逃兵。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引渡条约是国家间引渡罪犯的依据。因为国际法上没有赋予国家以引渡的义务,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是否将罪犯引渡回申请国完全是被申请国自己的事情,对于赖昌星案件来说,如果中国和加拿大没有引渡条约,那么加拿大想引渡就引渡,不想引渡就不引渡,我国没有丝毫办法。

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条约就不一样了,引渡条约一般会约定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关于互相引渡罪犯的相关条件和其他事项.如果在条约中承诺对某个国家的罪犯进行引渡,那么引渡就成为了国际义务,必须履行,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拒绝引渡。

(1)引渡刑法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2月,我国已与71个国家缔结司法协助条约、资产返还和分享协定、引渡条约和打击“三股势力”协定共138项(116项生效)。具体如下:

1、民刑事司法协助条约19项(全部生效)

2、刑事司法协助条约41项(35项生效)

3、资产返还和分享协定1项(尚未生效)

4、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20项(18项生效)

5、引渡条约50项(37项生效)

6、打击“三股势力”协定7项(全部生效)

Ⅱ 引渡和遣返有何区别

一、驱除出境

1、我国法律上对驱除出境的规定

《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所谓的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境内的刑罚方法。

2、驱除出境的适用及法律后果

一般而言,对于罪行较轻,但又不宜继续滞留我国境内的,可以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对于罪行较重,需要判处一定主刑的,可以在判处主刑的同时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我国境内的一切外国人都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如果犯罪的外国人继续居留在我国的境内有害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单独判处或者附加判处驱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继续犯罪的可能性。根据我国刑法之规定,只要犯罪的人是外国人,不论其犯何种罪,法院都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其适用驱逐出境。《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十年内不准入境。

二、遣返回国

1、遣返回国的适用

《出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遣送出境:

(一)被处限期出境,未在规定期限内离境的;

(二)有不准入境情形的;

(三)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

(四)违反本法或者别的法律、行政法规需要遣送出境的。

2、遣返回国的后果

由上可知,遣返回国的适用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仅仅因为签证到期而继续停留,这种情况下遣返回国就是强制离境,要求返回自己的国家,后果较轻。第二种,在外国犯法被遣返回国的,不仅要离开该国,还会面临刑事处罚,其后果较严重。被遣送出境的人员,自被遣送出境之日起一至五年内不准入境。

Ⅲ 引渡的基本原则

双方签署引渡条约,并且被引渡人所犯罪行同时触犯两国刑法。

Ⅳ 引渡中的双重犯罪原则就是要求引渡请求国将某人引渡后,只能就引渡时提出的罪名对其审判和处罚是否正确原因

“双重犯罪原则”是成为引渡理由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双方法律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所控罪行应达到一定的严重性。轻微罪行如不构成规定的处罚标准则可以不予引渡。同时,双重犯罪原则也是我国准予引渡的条件之一。
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原则的具体适用条件中,应当同时遵循三个条件:
1,侵犯的是我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在犯罪人,犯罪地与中国无关时适用。
2,行为人的行为是重罪,即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
3,行为地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
这句话表述应该正确。

Ⅳ 国际法 引渡

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请求引渡的主体必须是有请求权的国家, 包括罪犯本人所属国和犯罪发生地国, 个人不能成为请求引渡的主体。2.引渡的发生须以被请求引渡罪犯居留在他国且犯有可引渡之罪为基本前提引渡应当根据引渡条约进行。

Ⅵ 为什么引渡请求所列举的行为必须是双重犯罪行为

要引渡回国的,必须要求犯罪人所犯的罪在两个国家都是被法律认定为犯罪的行为,这就是双重犯罪。如果在被请求国不被列为犯罪而被引渡回国的,则侵犯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想一想,我在一个国家呆的好好地,突然要求被引渡到另外一国家,那这个国家的居民该多没有安全感。··

Ⅶ 引渡的条件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第七条: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能准予引渡:

1、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均构成犯罪。

2、为了提起刑事诉讼而请求引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对于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均可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其他更重的刑罚;为了执行刑罚而请求引渡的,在提出引渡请求时,被请求引渡人尚未服完的刑期至少为六个月。

3、对于引渡请求中符合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多种犯罪,只要其中有一种犯罪符合前款第二项的规定,就可以对上述各种犯罪准予引渡。

(7)引渡刑法扩展阅读

引渡主体:

引渡是国家的主权行为。根据主权不可分割原理,一国的主权必须由国家统一行使,任何国家的公民、内部行政单位或地方政府均无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也无权安排两国之间的引渡事宜。因此,引渡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包括提出请求的国家和被请求的国家。能够提出引渡请求的国家包括:

1、犯罪发生地国

这是基于国际法上的“领域管辖原则”,又称“属地原则”所进行的管辖。即一国对其所属领域内的人和物或发生的事件,除国际法另有规定外,按照本国法律和政策独立处置的权利。

这种管辖是以一国实际控制的领域(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为其实施范围的,是国际法中产生最早、最普遍的基本管辖形式。犯罪发生地是否在一国域内,往往成为该国能否成为一个引渡主体的关键。

2、罪犯国籍国

这是基于国际法上的“国籍管辖原则”或“属人原则”进行的管辖(即国家有权对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实行管辖,而不问其居住在国内或国外)。这就是说,如果犯罪人是属于本国国籍的公民,国家就可以实行管辖。

3、受害国

根据国家属地优越权的延伸原则,国家享有保护性管辖权。因此,尽管犯罪行为发生地不在本国,甚至罪犯也不属于本国人,但如果犯罪行为的后果波及于该国,该国就可以行使管辖权,因而有权请求引渡。

由于犯罪行为发生地国、结果发生地国和罪犯国籍国都有权请求引渡罪犯,当有数个国家为同一罪行或不同罪行请求引渡同一人时,被请求国将罪犯引渡给哪一国,国际法上并无统一规则。但一般来说,被请求国有权决定将罪犯引渡至何国。

Ⅷ 引渡是什么意思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引渡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制度,引渡制度将促进各个国家在惩罚犯罪方面的国际合作,从而保障引渡的正常进行。

在国际实践中,引渡一般是以国家间的引渡条约为基础的。引渡条约通常为双边的,如1971年加拿大和美国之间、1972年英国和美国之间订立的引渡条约。这种双边条约是各国间相互承担引渡义务的主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已于2000年12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这是新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专门规定引渡问题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对于明确有关部门在办理引渡案件时的职责,为国内引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加强惩治犯罪方面的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引渡法第8条规定:当外国向我国提出引渡请求时,如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请求国法律,引渡请求所指纯属军事犯罪的”,应当拒绝引渡。

“军事犯罪不引渡”,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涉及引渡问题的双边条约所确认,也是《联合国引渡示范条约》和许多国家的引渡法律中规定的原则,属于国际惯例。

(8)引渡刑法扩展阅读

引渡的历史

引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至18世纪末叶以前,引渡的对象主要是叛乱者、逃兵和异教徒,并且是否引渡完全由君主自由决定。

当时的引渡只不过是各国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和进行政治交易的一种工具而已。 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及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等刑法原则的确立,引渡的对象、程序和性质才发生了根本变化。

1833年10月1日,比利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引渡法即《引渡法大纲》,英国也于1870年颁布引渡法,明确规定了严格的引渡程序,标志着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

Ⅸ 刑法中的引渡什么意思

引渡(extradition)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甲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Ⅹ 引渡的前提条件

本条是关于准予引渡条件的规定。一国向另一国提出引渡请求时,被请求国的有关部门,包括司法机关,主要根据本国法律和所签订并批准的有关条约关于引渡条件的规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对于符合引渡条件的,一般情况下应准予引渡;对于不符合引渡条件的,则拒绝引渡。在订有引渡条约的国家之间,引渡条件是引渡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各国的引渡法也都对引渡条件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引渡法除了在总则第三条中规定“引渡合作,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外,第二章第二节还专门对引渡条件作了具体规定。人民法院和有关机关在办理引渡案件时,要对请求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是否符合引渡法和引渡条约关于引渡条件等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符合引渡条件的裁定或者不引渡的裁定。本法第二章第二节参考了我国已与部分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中的规定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法律原则,从两个方面对引渡条件作了规定。一是规定了准予引渡的条件;二是具体列举了一些拒绝引渡的情形,包括应当拒绝引渡的情形和可以拒绝引渡的情形。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国家主权原则,适应国际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被请求引渡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关部门在办理引渡案件时,决定准予引渡的犯罪必须符合本法第七条规定的准予引渡的条件,同时不得有本法第八条规定的应当拒绝引渡的情形;对于具有本法第九条规定的可以拒绝引渡的情形的,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准予引渡。根据本条规定,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准予引渡的条件,才能准予引渡。本条对准予引渡的条件共规定了以下两项内容:(一)"双重犯罪“条件,也称为”双重犯罪原则“,是指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均构成犯罪,而不能是仅依照一国法律构成犯罪。这是引渡合作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规定”双重犯罪的原则“,主要是考虑对于依照我国法律也构成犯罪的,我国才可向外国移交被请求引渡人。这一规定,反映了国家之间的司法主权平等关系,同时体现了引渡合作的法制原则。外国向我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对于我国而言,有时我国具有管辖权,但大部分情况下我国没有管辖权。因此,这里所说的”双重犯罪“,并不要求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事实上构成触犯我国刑法的犯罪,而是指如果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发生在我国,依据我国刑法构成犯罪。比如一个a国公民在b国杀害了一名b国公民后逃到我国,a国和b国都可能向我国提出引渡该人的请求,而我国对该犯罪行为没有刑事管辖权。但如果同样的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很显然这种行为依照我国刑法是构成犯罪的。这种情况就属于符合”双重犯罪“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某一犯罪是否构成双重犯罪时,不受请求国和被请求国法律是否将构成犯罪的行为归入同一犯罪种类或者使用同一罪名的影响。比如因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我国 刑法规定为过失杀人罪,而法国刑法则称为非故意杀人罪;夜间潜入私人住宅盗窃物品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为盗窃罪,而英国刑法则称为夜盗罪。这些情况都不影响构成”双重犯罪“。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