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中区司法局
㈠ 济宁市法律援助现状
自1997年济宁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十年内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9120余件,受援人数达1.3万余人次。特别是为妇女、青少年、农民工、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打开方便之门,切实维护了百姓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于1997年揭牌成立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就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分别与工会、团委、妇联、老龄委、残联、武装部等部门团体联合设立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联络室,利用部门团体联系特殊群体较为紧密和自身维权资源优势,为特殊群体寻求法律援助打开了方便之门。
首先将社会救助对象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设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与劳动仲裁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动配合工会做好职工维权工作。充分发挥女律师的优势,定期到妇联值班接访。积极参与青少年维权工作,市法援中心被聘为首批青少年维权指导服务单位和“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共建单位,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定期对残疾人维权干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开展残疾人维权结对帮扶活动,与一批特困残疾人签订“残疾人援助中心法律顾问协议”,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与劳动、建设等部门通力合作,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损害赔偿等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代理了大批农民工维权案件。
本报济宁10月31日讯 在10月31日济宁市法律援助工作会议上,32个先进集体和5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济宁市司法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适时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适当提高经济困难标准,大幅度增加受援群体。
记者从当日会议上了解到,济宁市司法局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90%以上村居明确法律援助联络员,形成县有中心、乡镇(街道)有工作站、村(居)有联络员的三级联动格局。同时,推行法律援助救济卡制度,给农村军烈属、特困户、五保户发放法律援助救济卡两万余张,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在全市“一卡通”。济宁市、邹城、任城、微山法律援助中心还在辖区监狱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室,大力开展在押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和帮教活动。
据悉,济宁市司法局将以现在人口万分之一的援助率为法律援助办案基数,每年提高办案数量20%,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法律援助覆盖面提高到人口的万分之1.5左右,实现更高层次的应援尽援。今后,济宁市司法局将大力推行法律援助公开,将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向群众公示,方便群众运用法律援助。对于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主动上门服务。强化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9日,记者从济宁市司法局获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包括:农民工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农民工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医疗费、伤残补助费、伤残津贴等工伤待遇的;农民工其他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事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由对受诉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劳动仲裁机构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对于进入劳动仲裁程序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征得各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可通过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协助劳动仲裁员,进行庭前调解。
农民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缓收、减收、免收仲裁费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根据法律援助机构出具的《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先行作出缓收仲裁费的决定,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待案件裁决后,再根据情况决定仲裁费用的承担,确需农民工承担的,应当减收或免收仲裁费用
至于存在的问题嘛,主要是经费不足,宣传不够
㈡ 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电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5
㈢ 济宁的司法局在哪里着急快帮忙
济宁的司法局在红星东路113号,市政府旁边,不过据我所知司法考试现场确认是7月16号在济宁人事回局,答在火炬路上,香港大厦北面,有个比较新的大楼,叫人才大厦,就那里。
具体情况打司法局电话咨询:(0537)2336847
㈣ 济宁辖区共有几个监狱
济宁驻地有1所市属监狱和7所省直监狱。
济宁监狱属于市属监狱,归属济宁市司法局。另外济宁还有7所省直监狱,直接归属山东省监狱管理局:
1、里能分局(里能集团)下属的山东省鲁西监狱(里彦电厂)、山东省邹城监狱(里彦煤矿)、山东省任城监狱(鲁西煤矿)、山东省鲁宁监狱(六四农场);
2、山东省微湖监狱;
3、山东省鲁南监狱;
4、山东省运河监狱。
㈤ 济宁任城区司法局待遇怎么样我今年报的那里
一般任城区的单位都很好,但是不好考!我考泗水的。
㈥ 我是济南市中区的,请问在那里申请法律援助
市中区司法局
㈦ 山东济宁法院系统
济宁法院太多拉~!共有12个基层法院 去年轻的地方应该是市中区法制局`市中区人民法院 市中区司法局还有济宁市司法局,其他的都是一些县市区了,不过年轻的少点,30多岁很多都处在学习交流阶段!
㈧ 在司法局上班如果转警需要注意什么
你好,我就在司法局上班,偶然看到你的提问,恰巧手头不忙,就敲下键盘帮你解解惑,权当普法了,不图财富值,希望对你有所裨益。你所说的“司法警察”称呼不规范,在法律上“司法警察”指的是法院和检察院的法警,司法行政系统即司法部(厅、局)的警察是监狱、戒毒人民警察,一般包括监狱、戒毒所的人民警察,以及它的上级主管机构监狱管理局和戒毒管理局机关的人民警察。但是除上述机构和人员范围外,还有几种人员在某些情形下也可以授予警衔、成为警察。下面我将按行政级别,分县级司法局、地级司法局、省司法厅、司法部来阐述你所关心的警察编制。
一、县级司法局。目前,全国的县级司法局因为不具有管理监狱的职能,所以是没有警察编制的。县级司法局现在履行着社区矫正工作,负责对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和监外执行犯的监管改造,从性质上说,社区矫正工作同监狱矫正工作是一样的,都属于刑罚执行工作,被管理的对象都是罪犯,只是监管场所一个在高墙内、一个在高墙外。从法理上说,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理应同监狱警察一样赋予警察身份、享有警察权力和待遇。但是,目前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仅笼统规定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刑事执法工作,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在编公务员享有刑事执法权,但并未规定这些人员具有警察身份。有鉴于此,2013年司法部在起草的《社区矫正法》中已向国家立法机关建议在县级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配备部分警察。当然,这只是法律草案,国家立法机关最终会不会采纳只有等时间来答复我们了。社区矫正法虽纳入2013年立法规划,但根据目前的立法进程推测,可能最快于2014年底前、最慢于2015年底前问世。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表达一句话,如果你在县级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工作且具有公务员身份,有可能会被授予警衔、成为一名警察,但请注意,只是有这个可能,这个可能的概率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二、地级司法局。上面扯了很多都是关于县级司法局的,谁让咱的层次低呢,咱就一级一级往上扯,下面出场的该是地级司法局了,即省辖市司法局。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有少数的地级司法局管理着市属监狱或戒毒所(注:劳教制度于2013年12月28日被废止,劳教所纷纷转型为戒毒所,以下不再说明),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下辖东郊、南郊、西郊三个市属监狱和第一、第二两个市属戒毒所,不仅管理着监狱、又管理着戒 毒所,而且管理的摊子还很大;又如北方的山东省济宁市司法局,管理着济宁监狱;再比如西部的陕西省延安市司法局管理着一个市属戒毒所。还有其它这样的例子,不再一一列举。像上面所讲的地级司法局这种情形,有以下几类人员可以授予警衔、成为警察。一是局长,局长往往兼任市属监狱或戒毒所的第一政委,那么既然是第一政委了,当然是可以授衔的。二是分管副局长,在实践中因为分管局长负责指导管理监狱或戒毒所,所以也是可以授衔的。第三是局政治处的人,因为政工部门就是负责警衔评授的,因此,这种好事他们不会吭哧吭哧忙活完把自己忘了。还有就是局监狱劳教工作指导处的人。
三、省司法厅。目前,绝大多数省份的监狱、戒毒所都是由省司法厅下面的监狱管理局和戒毒管理局垂直管理的,上述地级司法局掌管市属监狱或戒毒所的情况尚属少数。省司法厅授衔的情形与地级司法局类似,省司法厅厅长一般兼任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授予警衔毋庸置疑;监狱管理局局长一般都是副厅长,再者监狱管理局局长本身就是监狱警察,因此分管副厅长不存在授警衔的讨论;下列人员授警衔的情形就与地级司法局一致了,包括省厅政治部的和监狱劳教指导处的。
四、司法部。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地级司法局的局长、省级司法厅的厅长分别兼任市属监狱第一政委和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那么司法部部长是否也兼任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从而授予警衔呢?答案是否定的。司法部的监狱管理局属于部的内设机构,行政级别为正厅级(同各省司法厅平级),一个堂堂正部级怎会屈身兼任正厅级,况且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也不设第一政委职务,因此授衔也就无从谈起。那么司法部分管监狱工作的副部长呢?从司法部官网上公开显示的资料看,是司法部长亲自主抓监狱工作,没有分管副部长,因此其余副部长不会被授予警衔。司法部的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是正儿八经的全员皆警机构,不再赘述。
以为很快就敲好了,没想到打了一下午,你可要好好读一下啊,别让俺白费力气。呵呵,顺祝工作愉快。我也该回家吃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