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情势变更

民法通则情势变更

发布时间: 2022-03-06 21:58:35

民法典实行了,合同法,民法通则还有效吗

《民法典(草案)》根据并执行后,现行标准《合同法》将废除,相关合同书的民事法律关系标准将由《民法典》中的合同书编取代。但是《民法典》合同书编大致承继了现行标准《合同法》的内容,整体上没有做出很大的调解,可是对有一些内容开展了再次标准和整理,将文化生活中日益普遍的合同类型增加到典型性合同书里边,用专业的条文开展管束和标准,实际由此可见:《民法典》执行后,合同书编增加的典型性合同书对大家会出现如何的危害。

受情势变更产生的不好危害,被告方能够与另一方再次商议;在有效期内商议不了的,被告方能够要求人民检察院或是仲裁委员会变动或是终止合同。人民检察院或是仲裁委员会理应融合案子的具体情况,依据平等原则变动或是终止合同。

在《合同法》时期,情势变更条文处在《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民法典(草案)》将其载入第五百三十三条,能够说成紧靠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必需。有关《民法典(草案)》与以前民法典标准的比照。

Ⅱ 民法典实行了,合同法、民法通则还有效吗

民法典生效后,原合同法就会失效。合同法会被民法典代替。

在《合同法》时代,情势变更条款处于《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民法典(草案)》将其写入第五百三十三条,可以说是紧贴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

Ⅲ 请问情势变更原则在哪部法律里规定的

情势变来更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自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当事人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致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显失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应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目的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

Ⅳ 情势变更原则的主要内容

情势变更在有些方面和不可抗力是一致的,如对于构成履行合
同障碍的事由,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和发生时无法防止,而且双方均无过错等。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是不可抗力一般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无法履行包括全部不能、部分不能、永久不能和一时不能。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并不要求合同无法履行,情势变更后合同即使仍然处于能够履行的状态,但如果履行合同过于艰难,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其结果与订立合同时的目的相违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导致显失公平;
二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当事人只要依法取得了确切证据,履行了法律规定的通知义务、防止损害扩大的义务等相关义务,不履行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而情势变更情况下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结果,故因情势变更而引起的风险应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但当事人主张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必须请求法院作出裁判,而不能当然地导致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三是不可抗力包含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层含义,而情势变更只是因不能预见的事由引起合同基础发生重大变化,这种不能预见事由不限于不可抗力,还包括意外事故及其他事由,而且是否不可避免、不可克服在所不问;
四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中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均有明确规定,而情势变更在中国民事立法中未作规定,只是司法实践中曾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复的形式承认其适用。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情势变更法律未做规定,属于不确定概念,故在司法实践中似远较不可抗力复杂,更难以准确把握。但有一点比较明确的是:两者在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的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从此种意义上说,情势变更原则比不可抗力制度更有利于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由于情势变更制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根据现有的经验,难以作出科学界定,执行时更难以操作。在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处理因非典影响而引起的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时,首先应注意通过变更合同内容,尽可能维持合同债权债务关系,实现合同当事人订约目的。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多做当事人双方的调解工作。有学者将适用情势变更处理合同纠纷时所发生的效力分为第一次效力和第二次效力。对于已成立的法律行为之效力,需排除其因情势变更所可能发生的不公平的结果,如增减给付、延期分期给付、同种给付变更或拒绝先为给付等,称为第一次效力。如第一次效力仍不足以排除不公平结果的,才允许其发生拒绝给付、终止合同、解除合同等第二次效力。
础上得到履行,这是主要方面,也应成为法官处理此类纠纷时的主要工作方向;二是解除合同,以彻底消除显失公平现象,即只有在采取变更合同的方式仍不能消除显失公平的后果,或者继续履行合同已不可能,或者当事人一方认为合同的变更有悖于订立合同的目的时,才通过解除合同的方式以消除显失公平的后果。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根据情势变更原则而主张解除合同的当事人,是以自己方面遭受不利益后果为理由而提出主张的,并且因解除合同而给对方带来损害,应当向对方作出适当补偿。但如果是以对方因情势变更而不可能继续履行合同为理由提出主张的,且因情势变更未给对方造成损害,则无须作出赔偿。

Ⅳ 情势变迁 不可抗力

楼主,这里应该是“情势变更”哦,“情势变迁”是国际法中的原则,不能用于国内法~~~

一、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原则概述
不可抗力是一项法定免责条款,指合同成立后不是因为合同当事人的过错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或社会异常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因而受不利益的一方可以免除或延期履行合同。不可抗力因素主要来自于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自然事件包括火灾、旱灾、海啸、地震、飓风等自然现象;社会事件包括战争、暴动、罢工、骚乱、政府征收、征用等。适用不可抗力须具备一定条件:不可抗力事件必须是在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引起不可抗力的原因不是由于一方的过错引起的;事件的发生按当事人的能力在当时情况下是不可避免且不可控制的。
情势变更又称情事变更,在《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又称为艰难情形,在英美法上与其相近似的是“合同落空制度”。情势是指合同成立当时的社会环境或作为合同基础的一切情况如国家政策、经济、法律规定、物价、行政措施、汇率、国内和国际市场运行状况等。综合来说情势变更是合同成立后、履行结束前,其法律效力的基础或环境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的非当初可预料的变化,如战争、通货膨胀等。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条件有:客观存在情势发生异常变化的事实;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毕前;须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且当事人不可预见、不能克服;其适用应由当事人提出主张,法院无权主动过问;因情势变更而使原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实质要件。

二、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相同点
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是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的体现;均具有外在性、客观性、时间特定性、不可预见性且无法避免、无法克服;二者均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基本相同,都是变更或解除合同;都具有免责性,免除了当事人未按原合同履行的违约责任;二者存在交叉,主要体现在不可抗力事件既是引起不可抗力的事由又是情势变更的事由;在举证责任分配上都由遭受不利益且主张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的
一方承担。

三、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区别
(一)立法宗旨不同。
不可抗力强调的是如何免除一方的履行义务和违约责任;而情势变更原则强调的是如何在情势发生变化且显失公平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尽量使合同得以履行,以促进商业交易。
(二)客观表现不同。
两者存在着交叉,但各有侧重,不可抗力可以引起情势变更,而情势变更则不会或不能直接导致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一般表现为灾难性事件,既包括自然事件又包括异常社会事件,一般大众凭直觉便可感知;相对于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则直接体现为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其诱因既可能是灾难性自然事件,也可能是其他社会原因,如物价反常暴涨暴跌、严重货币贬值、金融危机、严重通货膨胀等,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靠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认定。
(三)直接造成的法律后果不同。
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94条和第117条也有相应规定。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只是暂时阻碍合同履行,则一般采取延期履行或部份履行的方式,免除迟延履行的责任;凡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当事方已尽力采取补救措施但仍未能避免损失的可不负赔偿责任。情势变更的事由出现后,原合同一般仍能够履行,只是履行后当事人的利益严重失衡,会造成明显的不公平状态。适用情势变更的目的就在于排除因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的明显不公平的结果,使合同在公平的基础上得以履行或解除合同。其法律效力通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新就合同的内容协商,又称“再交涉义务”;二是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变更或解除合同。
(四)免责的权利性质不同。
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当事人所享有的合同解除权为形成权,是“法定免责事由”,具有强制性;在情势变更情形,受不利益的一方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的性质理论界认识不一,有的认为“属于实体性权利,但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行使为必要,故有别于解除权,相似于民法通则的撤消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性质属于形成权。笔者倾向于撤消权,各国立法一般均普遍要求由法院或仲裁机关以裁量方式行使这一权利,以严格掌握其适用条件。
(五)适用范围不同。
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大于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范围,既可适用于合同法领域也可适用于侵权行为法,既可免除一方的违约责任又可免除侵权责任;而情势变更原则作为指导合同履行的原则,仅在合同履行中加以运用,不适用于侵权责任。
(六)所适用合同的期限不同。
情势变更原则多适用于长期合同,而不可抗力事由多表现为突发事件,因此可在各种合同中适用。

Ⅵ 如何理解《合同法解释》规定的情势变更

情势变更问题,很复杂,法院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确需在个案中适用的,应当由高回级人民法院审核,答必要时应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核。
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的通知》 (法〔2009〕165号 )二、严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 为了因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审判工作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对于上述解释条文,各级人民法院务必正确理解、慎重适用。如果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确需在个案中适用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必要时应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核。

Ⅶ 情势变更合同如何处理,与不可抗力有什么区别

情势变更合同如何处理,与不可抗力有什么区别
8一、情势变更合同如何处理
所谓情势变更的效力,是指由于情势变更发生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变更合同和终止合同两个方面。
1、变更合同: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经法院或仲裁机构审查认为情势变更的情形存在,但认为合同尚有履行的价值时,通过变更合同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使合同在公平的基础上得以履行。其变更措施主要有:增减标的数额的给付、延期或分期履行、变更给付物、拒绝先为履行等。
2、终止合同:又称解除合同,指法院或仲裁机构通过审理认为合同的履行已无意义或通过变更并不能消除不公平结果,则终止合同关系,彻底消除不公平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情势变更出现后当然导致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情势变更原则是否适用于具体案件,适用时是发生合同变更的效力还是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当事人虽有权主张,但由法官或仲裁机构最后决定。
二、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有什么区别
1、不可抗力一般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无法履行包括全部不能、部分不能、永久不能和一时不能。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并不要求合同无法履行,情势变更后合同即使仍然处于能够履行的状态,但如果履行合同过于艰难,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其结果与订立合同时的目的相违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导致显失公平;
2、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当事人只要依法取得了确切证据,履行了法律规定的通知义务、防止损害扩大的义务等相关义务,不履行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而情势变更情况下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结果,故因情势变更而引起的风险应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但当事人主张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必须请求法院作出裁判,而不能当然地导致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3、不可抗力包含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层含义,而情势变更只是因不能预见的事由引起合同基础发生重大变化,这种不能预见事由不限于不可抗力,还包括意外事故及其他事由,而且是否不可避免、不可克服在所不问;
4、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中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均有明确规定,而情势变更在中国民事立法中未作规定,只是司法实践中曾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复的形式承认其适用。

Ⅷ 发生不可抗力,需要承担约定的违约责任吗

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违约,是不用承担违约责任的。但是,对于 “不可抗力” 的界定是个较为麻烦的事,一般情况下,各说各有理。当然,双方都认可的或是由法院裁定的 “不可抗力”原因而导致的违约,违约方不用承担违约责任,另外,也要看合同的具体违约条款是怎么规定的。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