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2018法硕刑法

2018法硕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3-09 02:21:27

1. 刑法法硕考试分析与王作富刑法的区别

2. 法律硕士考试科目有哪些

初试共抄四门: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刑法、民法)、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其中政治、外语是全国统考,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的命题从2004年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为全国联考。

法律硕士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总结:法律硕士考政治,英语,法基(民法和刑法,各75分),法综(宪法50,法理学60,法制史40),法硕(非法学):法律基础分为刑法和民法各占75分

网页链接

3. 法硕刑法有哪些重要的法条

您好,您可以买本文运法硕主编的《2018法律硕士联考法律法规汇编》,重点的法条都会有标注的。

4. 法硕刑法分则包括哪些

刑法分则不需要全文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多读多背记住规定内内容就行。

  • 刑法分则容体系,是指分则对犯罪的分类及排列顺序。分则规定具体犯罪及其法定刑,而具体犯罪的种类繁多。

  • 这就需要以一定标准将具体犯罪分为若干类(类罪),再以一定标准对类罪进行合理排列,同时对各类罪中的具体犯罪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分则体系。可见,分则体系实际上是犯罪分类问题。

  • 犯罪分类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定罪量刑。不仅具体犯罪的分类具有这种意义,类罪划分也具有这种意义。

  • 因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犯罪比较复杂,司法机关总是先认定现实犯罪属于哪一类犯罪,然后再进一步认定属于该类犯罪中的哪一种具体犯罪。

5. 法硕刑法部分要背诵法条吗

不太需要,但是理解性的东西得记住,把指定教材弄明白。

6. 法硕刑法题目求问

图片不完整 我翻着自己的书对照的
不过不是很清楚你的问题……
第一题是说张某那道么?

先解释一下关于防卫过当的
书上对防卫过当的准确定义是
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所以构成防卫过当的条件包括
1 除了限度条件以外 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2 超过必要限度
3 造成重大损害
缺一不可
以后你会发现 很多题目都是 给出定义的一部分 但不完整 这一部分是对的 但该描述依然不能认定为正确 就是类似A选项这种情况

7. 法硕 刑法分则各罪法定刑用背吗

你好,建议经常考的重要罪名可以背背,其他的罪名不用背。

8. 法硕刑法名师有哪些

作为过来人,个人观点主观题课程还是很有必要上的。法硕主观题占据了半内壁江山,容可以说赢得了主观题就赢得了法硕。客观题一般不会拉分太大,拉分严重的就是主观题。自己当年也通过了司法考试,以为法硕没有太大难度了,结果在做模拟题的时候,感觉主观题都不会,主要是记不住,也不知道哪些是难点,悲催啊。在网上了听了一些课,效果还是很蛮好的,能够明确重点,还可以抓住记忆的技巧。尤其是刑法课与民法课程一定要听一下。听过两个老师的课,一个是北大陈老师的课,但他的没有主观题讲解,一个是庄乾龙的课程,两个人的课都很好,庄老师有专门的主观题课,效果很不错。民法的课程朱虎的课不错,但也没有单独的主观题,后来听了杨老师和岳老师的课,都还行,主要是能够知道哪些是该背诵的。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否则会耽误很多时间。

9. 法硕刑法问题

作为律师,我们对减刑使用不到,了解不多。
但是,如果就您上述的内容,我的理解是减刑有效。
只是,这个人今后再减刑需要满足的条件就十分苛刻了,简单说别人间隔1年减刑3-4个月的话,这个人只能是间隔1年减刑1-2个月。
仅供参考。

10. 法硕考试刑法身份犯共同犯罪

您好,
在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时,无身份者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在对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进行定性时,应当采取部分犯罪共同说,并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在单独犯罪中,是否具有某种身份无论在定罪还是量刑方面,一般地说相对简单,实践中也易于操作。但是,如果身份与共同犯罪相联系,其认定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单独犯的情况。因而,从犯罪构成的意义上说,身份问题在共同犯罪中显现的更为密切。无身份者不可能单独构成某种身份犯,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无身份者能否构成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的问题,在理论上是已经得到肯定的,那么,与有身份者一起构成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目前,我国刑法理论对此的研究,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对于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在共同犯罪中的认定,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尽管有所涉及但是仅仅就具体犯罪而言,尚未形成关于此问题的一般性规范。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审判实践,笔者以为,无身份者亦能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时,应当采用部分犯罪共同说的观点进行定罪处罚。
一、无身份者亦能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之共同实行犯
就身份犯罪而言,两人以上都具有作为身份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特定身份,可以成立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对于无身份者能否构成有身份者实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
(一)肯定说。此说认为无身份者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在日本刑法学界该说已成为通说,在我国台湾地区多数学者也持肯定意见。如韩忠谟教授认为:无身份之人与有身份之人共同实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者,例如普通人与公务员分受贿赂之类,按犯罪以一定身份为成立要件者,无身份之人在理论上原不得成立该项犯罪行为,然事实上无身份之人与有身份之人共同实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亦属常见,又不得不与其它正犯同其处罚,故刑法上对于无身份之共同正犯,殊有特设规定之必要,有学者称此为拟制的规定。 在我国刑法理论界,也有学者明确指出无身份者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真正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
(二)否定说。该说认为无身份者不能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有学者指出,真正身份犯或者说特殊主体的犯罪,毕竟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特殊主体实行犯罪才可能构成,无身份者是不可能实施真正身份犯的实行行为的。……因而除法律特别规定无身份者和有身份者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外,实际上是不可能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的。 陈兴良教授也支持否定说,他认为,无身份者不能成为强奸罪的实行犯,因为没有特定的身份,就不可能完成该罪的实行行为……无特定身份者尽管不可能成为这些犯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成为这些犯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 他认为,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与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之所以不能构成法律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就在于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不可能实施泛滥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实行行为。因为身份是犯罪主体的构成要素之一,身份决定着犯罪主体的性质,身份总是和犯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相联系的,尤其是法定身份,其身份是由法律赋予而具备的,法律在赋予其一定身份的同时,必然加诸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并且认为我国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否定无特定身份的人可以和有特定身份的人构成共同实行犯。
(三)折中说。该说认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此问题区别对待。如我国刑法学家马克昌先生指出:“在实际上,某些真正身份犯,无身份者并非不可能实施部分实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否认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的可能性,似与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不合。因而我们主张……凡无身份者能够参与真正身份犯的部分实行行为的,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凡无身份者根本不能参与真正身份犯的实行行为的,即不能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

热点内容
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 发布:2025-02-02 02:37:24 浏览:122
范莉法官 发布:2025-02-02 02:32:16 浏览:432
民法协议内容 发布:2025-02-02 02:31:48 浏览:299
律师赚多少钱 发布:2025-02-02 02:06:27 浏览:674
南京森林法院 发布:2025-02-02 01:53:24 浏览:99
上海市司法局的电话 发布:2025-02-02 01:49:57 浏览:727
叙述体育法学 发布:2025-02-02 01:19:23 浏览:899
劳动法出勤奖励 发布:2025-02-02 00:32:06 浏览:575
旅游加法治 发布:2025-02-02 00:18:51 浏览:720
女律师外传 发布:2025-02-02 00:18:43 浏览: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