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里的制度

民法里的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3-09 17:25:43

1.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议制度。由3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版理并作出裁权判的制度。

2、回避制度。法院审判某一民事案件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退出审理活动的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审理过程应向社会公开;即使不公开审理,也要公开宣判的制度。

4、两审终审制。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诉,有利于法院对一审确有错误的裁判及时纠正。

(1)民法里的制度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以及其周边法律制度如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等保障着民事诉讼的正义性,确保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蚀。

程序规则的严格性并不等同于程序的复杂性,其含义是指确保当事人权益的强行性规定不得违反,否则即产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2.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一单元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合同其他单方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除2例外)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无效欺诈、胁迫(1)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可撤销(2)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无效乘人之危可撤销无效恶意串通无效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无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重大误解可撤销显失公平可撤销一、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的授权性规范或任意性规范。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需他方同意)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包括:委托代理的撤销 委托代理中的授权行为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订立遗嘱 出具担保函赠与→属于多方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1、自始无效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2、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行为当然无效。3、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征。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因主体不合格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如购买文具、乘坐交通工具,该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但是可以在法定代理人的帮助下完成法律行为,如在法定代理人帮助下,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或买受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表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表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单方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欺诈的构成要件:①有具体的欺诈行为(欺诈人应具有意思表示能力,精神错乱中的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属于欺诈);②欺诈人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③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如果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则欺诈人是否通过欺诈获得利益,或使受欺诈方蒙受损失,对欺诈的构成不产生影响);④受欺诈方实施的民事行为与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合同;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特征:①胁迫一方具体实施了胁迫行为;(受胁迫方可以是相对人,也可以是相对人的亲友。受胁迫的客体可以是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②胁迫一方的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③受胁迫一方在胁迫之下进行了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民事行为。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特征:①须有一方当事人在客观上处于危难境地;②行为人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区分“主动提出”和“被动接受”);③须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的利益。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真实)(1)恶意串通,不论其损害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属于无效行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中的“法律”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但不包括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即民事行为不因违反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而无效。此处的“法律”特指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规范,即并非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律无效。民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亦属无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如通过合法的买卖、捐赠形式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1、法律效力不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

3. 民法里的添付制度是什么请说的通俗一点,谢谢!

我国民法中没有添付制度。法国、日本民法中有相关的规定。
通俗的说添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为一个合成物,人们虽然能直观的识别该合成物,但通常难以将该合成物分离,如一定要将该合成物分离,则会损坏该合成物或耗资过大。比如承租人将瓷砖贴到房屋的墙壁上,用他人的油漆粉刷自己的房屋。在添付的情况下,有的已经不可能再将两个物予以分离,有的虽然能够分离,但分离后要毁损原物,因此不宜将其分离,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法律只需明确规定哪一方获得新物的所有权,而失去物的一方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还有混合、加工这样的情况也属于添付。
总之就是不好分离或分割的情况。

4. 民法基本制度

个人认为应包括三部分:
民事主体制度
物权制度
债权制度

5. 民法三大基本制度是什么

所有权绝对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被称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6. 民法学中的“自然人制度”有哪些具体的制度

自然人制度中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监护制度、住所等内容

7. 民法制度问题

楼主你好

1、父母的请求不会得到法律支持

2、依据《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4、从第十一条来看,十七岁男孩月收入1500,已经相当不错的收入,可能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即使不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第十二条来看,赠送手机这个行为完全在一个十七岁的正常自然人的理解范围之内,十七岁的男孩实施该行为,应当认为有效。

6、手机为动产,其所有权转移自交付完成时实现,此时,手机已经是女孩之物,父母无权索回

综上所述,父母的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8. 民法总则草案规定了哪些重要制度

补充了自然人主体

  1. 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

  2. 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版的未成年人的权年龄标准

  3. 完善了监护制度

9. 民法典确立的制度或原则

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共10章、204条。

(一)基本规定

1.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

2.规定了民事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

3.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并规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2.法人

规定法人的定义、成立原则和条件、住所等,并对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三类法人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3.非法人组织

规定非法人组织的设立、责任承担、解散、清算等。

(三)民事权利

1.对知识产权作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个单行的知识产权法律。

2.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

3.规定民事权利的取得和行使规则等内容。

(四)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1.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成立、形式和生效时间等。

2.规定意思表示的生效、方式、撤回和解释等。

3.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制度。

4.规定代理的适用范围、效力、类型等代理制度内容。

(五)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

1.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并规定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愿实施紧急救助等特殊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2.规定诉讼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法律效果,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等内容。

3.规定期间的计算单位、起算、结束和顺延等。

二、物权编

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共5个分编、20章、258条。

(一)通则

规定物权制度基础性规范,包括平等保护等物权基本原则、物权变动的具体规则、以及物权保护制度。

将有关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所有权

规定所有权人的权利,征收和征用规则,国家、集体和私人的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等所有权基本制度。

热点内容
无责任底薪法律 发布:2025-02-01 23:03:36 浏览:232
小利帮忙有没有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1 22:32:26 浏览:266
煤矿化验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22:30:10 浏览:743
社会与法普法姐妹上集 发布:2025-02-01 22:01:03 浏览:234
司法警校毕业能干什么 发布:2025-02-01 21:32:51 浏览:877
劳动法倒班工时规定 发布:2025-02-01 21:25:18 浏览:480
谁刺伤法官 发布:2025-02-01 20:37:01 浏览:93
法院扣除审限 发布:2025-02-01 20:23:47 浏览:274
法治新讲堂 发布:2025-02-01 19:26:37 浏览:156
法官法第十六条解释 发布:2025-02-01 19:02:15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