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考刑法解释

司考刑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3-09 18:07:25

『壹』 司法考试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区别

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有以下几点区别:

1、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在用语可能包括的含义范围之外(即词语文义的“射程”之外);而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在用语可能包括的含义范围之内(即词语文义的“射程”之内)。

2、从着重点上说,扩大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本身,仍然是对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

3、从与立法者的意思的关系上说,扩大解释,是为了使立法者的意思明确化;类推解释,是在立法者的意思之外主张解释者自己所设定的原理。

4、从论理方法上说,扩大解释是扩张性地界定刑法的某个概念,使应受处罚的行为包含在该概念中;类推解释则是认识到某行为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而以该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相似行为具有同等的恶害性为由,将其作为处罚对象。

5、从实质上而言,扩大解释没有超出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尽管如此,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界限仍然难以区分。例如,“卖淫”是否包括同性之间有偿的性行为、“同居”是否包括通奸行为、“财物”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就存在疑问。

(1)司考刑法解释扩展阅读:

司法考试一般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2018)的有关规定设立的法律类职业证书考试。担任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和评卷,成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室公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一次有效。

从2018年开始,国家司法考试将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只是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需要通过该考试,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也需要参加并通过考试。

『贰』 司法考试会涉及到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刑法除外)都列出来。

民法、民诉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如果说把所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都列出来的话,估计要几十万字呢。

『叁』 司法考试中法律解释的分类

这两类分类并不矛盾。
刑法理论部分只是将法理中的那些解释方法以新的标版准重新做了一下分权类而已,事实上用到的解释方法是一致的。就好比说一个班里有十个孩子(全部解释方法),然后以男女做了分类(再分类),这样人还是原来那十个,但是叫法却发生了变化。再分类只是为了学术研究的方便,没有实质改变。

『肆』 司考刑法问题,请大神回答

1、侮辱妇女罪是没有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想侮辱妇女,而结果导致妇内女死亡的,那就侮容辱妇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2、为了侮辱妇女,而以故意杀人的故意对妇女实施暴力导致妇女死亡,因为杀人的故意是完全超出侮辱的范围的,侮辱不可能凶手杀人的故意。那直接就是故意杀人罪了。

『伍』 法科学生光学《刑事诉讼法》是远远不够的,司法考试最喜欢考的是解释。那么请问刑事诉讼法相关解释有哪些

1.自由是法理学的逻辑起点,保障自由是法律的首要功能。
按照康德的看法,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分为感性王国和理性王国,在感性王国,即自然界,受因果律的支配,不存在自由因果律可以不断的回溯,最终找到第一因,这个第一因是什么,不可知。康德悬设为上帝。但是在理性王国,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第一因,为了归责。必须悬设意志自由,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个人没让渡了自己部分的自治权,组成了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最高限度的功能和最低限度的功能是保障人的自由。个人没让渡的属于私域或者已域,让渡了的属于公域。自由人经同意让权利的契约:宪法。然后以宪法为根据成立国家。宪法是政府的组织法。
2.民法以维护私域中人的自治权为首要功能。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私法自治,自治的前提条件是有行为能力。行为能力的判准是精神的状况,精神状况的判准是年龄,当然年龄是目前技术条件上我们能找到最不坏的标准,就像秦代找到最不坏的的标准是身高一样。如果技术发达到可以精确测度理性的程度,就不必用年龄,用仪器直接测量就好。基于此,民法中就得先探讨民事主义。民事主体在私域中享有一系列权利,这些权利从三种基本权利衍生而来:自由、生命、财产、生命的繁衍需要男女结合,人类的成长抚养基于此必须结成稳定的家庭,因而有《婚姻家庭法》。人的生命需要活得有尊严,因而必须有《人格权法》。人要生活下去,必须有基本的用物品。基本有用物品的获取、持有,需要有分配正义,因而有《维权法》,人不可能给自给自足,需要交换,因而有《合同法》。人使用自己的权利,难免产生外部性,外部性有正负,负外部性需要内部化,因而有《侵权责任法》。
3.刑法以限制国家的刑罚权为手段,进而达到保障人权的最终目的。
刑法本质上是一种命令或者禁止,要求人们作为(如遗弃罪)或者不作为(如杀人罪)。刑法要探讨的问题是群域(国家公权力)对私域(私人权利)的限制问题。国家权力对私域的限制要具有正当性,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能够征成国家刑罚正当性的原则只有伤害原则和冒犯原则以及受限制的家长主义原则。凡是经得起正当性检验的命令或者禁止,必须明确,必须见诸条文,是为罪刑法定。一个理性人如果违背法律损害法益、冒犯他人,必须得到刑罚的强制,这种强制必须与其侵害法益的大小成正比,贯切平等原则,是为罪刑相适应。平等意义上,死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但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因果关系采用条件说。如果一个理性的人,自愿受冒犯,则属于私域问题,属于个人自治范畴,刑法不应该干涉。
4.行政法以限制行政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三校名师2017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行政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可能侵犯私域的是行政权。因而规范约束刑侦权对于保障自由而言至关重要,因而有行政法。行政法就是要为行政法的行驶设置规则,使其不得滥用。行政法的目的在于限权遵遁法无授权即禁止原则。但是授权给行政机关的法律有可能是恶法,私域的自由仍然得不到保障。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机制,;来保证法律的为良法。此时需要有立法程序,需要有民主原则。但民主原则有可能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因而需要有对法律的和宪性审查机制。
5.诉讼法是解决纠纷的程序规则,是对司法权的限制。
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是一个客观存在。纠纷可能是发生在民于民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民与官之间、还有可能发生在民与法之间,因而需要四种诉讼:民告民的民事诉讼、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官告民的刑事诉讼,民告法的宪法诉讼。故需要诉讼法。诉讼法是设定程序规则对司法权的限制。诉讼的基本原则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需要证明,但无法客观复原,所以证明必须设定证明标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为优势证据规则(中国称高度盖然性规则),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则为排除合理怀疑规则。司法是用一般性的规则对具体纠纷的解决。一般性规则和个案事实之间的空隙,空隙需要缝合,故需要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解释推理需要规则。

『陆』 司考刑法问题 请问这构成什么罪名

您好!
请您把问题说的详细一些。便于解答。
另我的网站有刑法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柒』 司法考试刑法谁讲得好

您好!
个人觉得李文华讲的很好,今年在北京听他的课,授课条理非常清晰,简单的说几句就能将知识点点破,经常结合自己所办的案例讲解。我举些例子吧!
如:数罪并罚,司考教材写了一页半纸,多而杂,看李文华老师总结,只有三个问题:1、漏罪主观恶性大,还是新罪主观恶性大?2、“先减后并”重,还是“先并后减”重?3、即有漏罪,有犯新罪怎么办?(先算老账,再算新账)。
也就是说,只要理解记住这三个问题,数罪并罚就不用看其他资料了,没有理解上面问题,听他在课上讲,你会很清晰,理解很透彻。
再如: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如何认定是归个人使用,教材也很复杂,李文华老师总结:
填空记忆法:
首先考虑:只要是将公款供自然人使用的,都认定归个人使用。
(谁)→(以谁名义)→(为谁谋取利益)“个人”多的话就是“归个人使用”
注明:()里填“单位”或“个人”。
就这两句话,可以结合历年的真题用用看,感觉太简单了。
还有“事实认识错误”对当时的我来说感觉挺难的,听完他的课,不这么认为了,“财产犯罪理论”,讲的也很经典,还有就是他的“刑法联想记忆法”和“场景记忆法”等等,可以在网上搜他的视频和资料,听听他怎么讲。希望能帮助你!

『捌』 “司法考试”是采取刑法理论主流观点,还是司法解释

其实,不抄能完全说是采取某一个观点或者司法解释,一般来说,司法解释的地位更高,其地位和法律平等,但司法考试毕竟是考试,很多时候,出题人为了推出自己的观点而出的题目,答案往往就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所解释的,比如出刑法的张明楷教授,经常在司考出题中推广自己的观点,所以既然是考试,也要善于应变,你要知道出题人想让你干什么,而不是你想干什么,摸准出题人的心思,才能做对题目,我说司法考试采用什么观点有用吗?没有用,你说,也没有用,出题人说,才有用。有时候出题人就是为了指出司法解释或者法律中不合理的地方,推出自己的观点,得出的答案和司法解释是有出入的,所以你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玖』 司考刑法题

四人伪造国家机关复证件后制招摇撞骗的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属牵连犯。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按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从该犯罪事实相牵连的两种刑罚来看,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而且从本案的具体情形来看,被告人是以招摇撞骗为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由此来看,招摇撞骗行为重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故就此犯罪事实应定为招摇撞骗罪。

『拾』 司考刑法关于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

共同犯罪是相对于单独犯罪而言的,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即为共犯。
1、共同犯罪成立条件:
(1)主体条件
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
(2)主观条件
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客观条件
各共犯人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要求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各行为人的行为实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危害结果,各共犯人的行为于危害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
2.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形
根据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要注意常见的不构成或不作为共犯处理的几种情形:
(1)共同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即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个人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即可。
(2)一方故意与一方过失的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实施共同的危害行为,但罪过形式不同,即一人为故意犯罪,一人为过失犯罪,虽然两人的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不属于共同犯罪。
(3)实施犯罪的故意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
(4)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5)实行过限行为不属于共同犯罪
(6)事前无通谋的事后帮助行为不成立共犯

热点内容
无责任底薪法律 发布:2025-02-01 23:03:36 浏览:232
小利帮忙有没有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1 22:32:26 浏览:266
煤矿化验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22:30:10 浏览:743
社会与法普法姐妹上集 发布:2025-02-01 22:01:03 浏览:234
司法警校毕业能干什么 发布:2025-02-01 21:32:51 浏览:877
劳动法倒班工时规定 发布:2025-02-01 21:25:18 浏览:480
谁刺伤法官 发布:2025-02-01 20:37:01 浏览:93
法院扣除审限 发布:2025-02-01 20:23:47 浏览:274
法治新讲堂 发布:2025-02-01 19:26:37 浏览:156
法官法第十六条解释 发布:2025-02-01 19:02:15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