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已刑法

已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3-10 19:21:23

1. 先秦的先秦刑法

先秦时期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 相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建立之前,即虞舜时已有刑法。皋陶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左传》昭公十四年载:“《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夏代的刑法,称做“禹刑”。所谓“禹刑”即夏代法律的总称,不一定是禹时制定的。古书记载:“夏后肉辟三千”、“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夏刑三千条”等等,恐系后人揣测,未足凭信。为了加强刑法的威慑力量,夏代统治者常以“天”的名义实行惩罚,所谓“天讨”、“天罚”。当时刑罚较严酷,动辄即“诛”、“杀”或罚为奴隶。例如,对于不服从军令、拒绝作战的人,不仅惩罚本人,而且戮及妻、子。
商代的刑法较夏代有新的发展。《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刑”指有商一代的法律,或因最初制定于汤时,故以汤为名。由于商代法律已初具规模,以至于周朝建国之初还强调沿用殷法统治商族遗民,即刑罚断狱要用殷之常法。 商统治者对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处刑极重。从殷墟甲骨文看,商代似已有墨、劓、剕(刖)、宫、大辟等五刑。
墨,又名黥,即刻刺肌肤,填墨。有人认为甲骨文“妾”、“童”等字所从的“■”就象墨刑所用的刑具。
劓,即割鼻。甲骨文有“■”字。“自”本象鼻形,“■”从自从刀,象征割鼻之意。
剕(刖),即断足。甲骨文有象用锯截断人足的字。
宫,男子割掉生殖器,女子幽闭。甲骨文有象用刀割去生殖器的字。
大辟,即杀、斩。甲骨文“伐”字即象以戈砍人头之形。
商代末,统治者还施用其他种种残暴刑罚。纣王设“炮烙之法”,即铜柱上涂油,用炭烧红,令罪犯行于上,堕炭火中。商统治者还在各地设置监狱,并以刑具拘系囚犯。甲骨文“执”、“圉”等字所从的“羍”,即古文献中的“梏”字,意为拲手的刑具。《周礼·掌囚》郑玄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西周时期,国家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也有新的发展。传说西周立国之初就订出“刑书”九篇,周穆王时司寇吕侯又作《吕刑》。鉴于商末重刑辟曾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周族统治者认识到仅依靠暴力镇压并不能维持其统治,于是提出了“明德慎罚”的主张,产生了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思想,在刑法中初步划分了故意(非眚)和过失(眚)、一贯(惟终)和偶犯(非终)的区别。对于故意和一贯犯罪,虽是小罪也处重刑;过失和偶犯,即使情节严重亦可减刑。当时还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定罪概念,如“毁则为贼,掩贼贿为盗,盗器为奸”。主张断狱定罪,须有事实根据。有关五刑的讼辞,也须核实,验证可信,方可实施刑罚。难于确定的疑案,更要慎重处理。西周时期基于“明德慎刑”、“庶狱庶慎”思想所确立的一些刑法原则,是对中国古代刑法理论的巨大发展。
西周时期,为了加强国君的统治地位,凡侵犯君主的行为,均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犯罪,处以最重刑罚,所谓“放弑其君则残之”。为了维持贵族世袭统治,加强宗法等级制度,西周时期还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姻”、“不敬祖”等罪名,认为“不孝不友”为“无恶大憝”,“刑兹无赦”。为了保护贵族私有财产免受侵犯,周代刑法加重了对侵犯私有财产的处刑。《尚书·费誓》:“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据文献和铜器铭文可知,西周时期除“五刑”之外,还有鞭、赎等刑罚。鞭,相传周代以前就定为刑罚。西周晚期铜器《■■》铭文有“鞭汝千”、“鞭汝五百”等,证实西周确用鞭刑。赎,是用财物抵消肉刑或死刑的刑罚。《尚书·吕刑》有:“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大辟疑赦,其罚千锾”。《■■》:“今大赦女(汝),便(鞭)女(汝)五百,罚女(汝)三百爰(锾)”,与《吕刑》篇所记相合。 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用西周时的法律,中叶以后,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促进了法律制度的变化。各诸侯国执政的统治者适应新的形势,陆续公布了新的成文法。《左传》昭公六年记:“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此后三十年,郑国大夫邓析为了贯彻自己的主张,曾自行修改旧法,另编刑书。因书写于竹简上,史称“竹刑”。后为郑国采用。继郑铸刑书之后,公元前513年,晋赵鞅、荀寅也将范宣子执政期间制定的法律铸于鼎上,史称“刑鼎”。
“刑书”、“竹刑”、“刑鼎”均不传世。但从立法者所推行的政策来看,春秋各国颁行的新法,无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且公布成文法的本身,就突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是对贵族垄断法律特权的沉重打击。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继春秋中叶以来公布成文法的潮流,陆续制定了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国家的法律。魏文侯时李悝所著《法经》,则是春秋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法经》分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前四篇为“正律”,内容主要是惩治“盗”、“贼”的法律规定,“杂律”规定的是除“盗”、“贼”以外的其他各种罪名与刑罚。“减律”是根据不同情节加重或减轻处罚的规定。
《法经》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大发展。在体例上,《法经》以罪名为纲,所谓“皆罪名之制”。较以前以刑名统罪名,即将处相同刑罚的罪名列入同一章节,更为科学,是法典编纂的重大变化。《法经》以刑法为主,杂以诉讼法和其他法律内容的体系,对后代的立法有深刻影响。

2. 关于刑法的书籍有哪些

我给你推荐一本吧,绝对的好书:
《刑法解释与适用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
这也回是当初朋友推荐给答我的书,其特点是收录的司法文件是目前各类刑法书中最全面的,有最高法的、最高检的、公安部的、国家安全部的、中央政法委的,并且经过了鉴别,把失效的文件全部剔除了,这点很重要!
我朋友他们事务所,基本上每人买了一本。
缺点:TM的价格太贵了点。不过作者要收录、鉴别那么多法规,还要对每一条刑法条文作出注释,也确实不容易。总之是物有所值,比起那些花了钱没找到有用的法规,强了万倍。
祝好!

3. 盗用公司加油卡内钱不足两千会被处已刑法吗

广东高院关于确定盗窃案件数额标准问题的通知
(1998年5月2日 粤高法发〔1998〕11号)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广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法发(1998)3号〕(下简称“规定”)已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发。该“规定”确定了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量刑档次的数额起点标准,并同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确定本地区执行上述三个数额的标准。根据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的情况,经研究,对我省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省执行上述三个数额的标准分三类地区、三个档次掌握:
(一)一类地区是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等七个市。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掌握在二千元以上;数额巨大的起点掌握在二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掌握在十万元以上。
(二)二类地区是惠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潮州、揭阳、汕尾等八个市。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掌握在一千五百元以上;数额巨大的标准掌握在一万五千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掌握在九万元以上。
(三)三类地区是河源、云浮、阳江、清远、梅州、韶关等六个市。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掌握在一千元以上;数额巨大的起点掌握在一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掌握在八万元以上。
(四)铁路运输法院办理属地广东的盗窃案件数额标准,参照一类地区的标准掌握。
二、 考虑到对盗窃案件的处理有一个衔接过程,因此,对接到本通知前已按原省公、检、法三家所定盗窃数额较大标准起诉到法院尚未审结的案件,定罪的起点标准可仍按原来的标准掌握,处以较轻的刑罚。
以上通知,请认真遵照执行。

4. 先秦时期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指的是秦建立以前的历史,从人类出现开始,经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部落(包括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夏商西周、东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 你想问的是什么的发展过程?比如青铜器、政治制度……能不能具体一点

5. 为什么被别人用刀捅了屁股就不能够成刑法!

被别人用刀捅了屁股,是按治安规定处罚还是按刑法处罚,关键在于伤情鉴定。如果鉴定结果是轻微伤的,按治安管理规定处罚。如果是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按刑法处罚。
【法律规定】: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二、《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6. 我的案件是刑事案件,又不是经济案件,2017年已刑法执刑完毕刑满释放了,怎么还被上到汇法网上面

这只能证明你曾经犯过罪,但他不代表你现在和以后,所以对你没有什么影响。

7. 广东普宁13岁男子刺死2人,最终的审判结果如何

广东普宁十三岁男子刺死两人,这起案件的最终审判结果还没有出炉,还是在警方调查阶段。这起案件在笔者看来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引起案件的原因不过是网络上的评论。

从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来看,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相对比大连的一起十三岁男孩杀害十岁女孩的案件,其最终判决结果是收容教养三年,是以民事判决而生效的,该案中,被告由于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未满十四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就我个人来看,由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拟调整至十二周岁的条款尚未生效,因此现行案件依旧适用从旧从轻原则,就舆论而言,大家不应该对这个年龄下限调整做出过多的解读,毕竟法律的调整是经过严格手续以及经过专家论证的,肯定是符合法理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现实的,因此我们应当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些改变,而未经人大审议生效之前,我们更应当耐心等待,并且理性看待这些发生的案件。

8. 为什么说夏代是奴隶社会的开始

(一)生产力状况:夏代有沟洫灌溉系统和造酒业,手工业产品除陶器、玉、贝和铜器外,夏代后期已经生产出青铜,在偃师二里头已发现夏代冶铸青铜的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小型工具:刀、锥、凿、锛、鱼钩等,武器有戈、戚(合)、簇(矢)等:酒器有盉、爵等,其中一件铜爵,含铜92%,钖7%,说明确系青铜(铜钖合金)。当时能以青铜作矢簇,说明产量相当可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史记·武帝纪》)说明青铜的冶铸在全国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奴隶占有制社会皆与金属工具相联系,可见中国夏代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

(二)生产关系与阶级构成:远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父系社会后期,中国社会已产生贫富分化的现象,发展到夏代,阶级终于出现了。(1)奴隶。主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间彼此掠夺战争中得到的俘虏转化而来,也有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贫苦社员沦为奴隶的。在夏代奴隶名目繁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叫“民”、“黎民”、“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叫做“牧竖”或“隶圉”,奴隶主的家内奴则叫“臣”(男性)和“妾”(女性)。他们都担负着难以想象的沉重劳动,被奴隶主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无姓氏可言。他们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2)奴隶主。大多是父系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他们在交换中夺取了大量的财富,在战争中扩大了权力,最终转变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生产者本身的奴隶主阶级,成为全社会的统治者,上古文献中的“百姓”就是指的这一阶级,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保持自己由图腾崇拜而来的姓氏,并对“亡其姓氏”的奴隶们握有生杀予夺之权。(3)平民。这是奴隶与奴隶主两大对抗阶级外的一个中间阶级,他们大多是由各级贵族疏远的宗族成员和原来的氏族公社成员形成的,虽然还保有“自由民”身份,但同样是各级贵族的属民,要受后者的剥削和压迫。在中国古代,这个阶级的人数不少,作用显著,且大多居住在都邑之内,后被称为“国人”。
夏代阶级构成的实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生产关系的理论,虽然它带有中国式的某些特点。

(三)国家机器初具规模,中国最早的国家机器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是由部落联盟组织脱胎演化而来,它与部落联盟组织的质的区别在于:

(1)国家主要是按地域来划分其国民,而不再象部落联盟那样主要是按血缘关系来划分其居民的,夏朝的建立者禹按照洪水退去后的自然区域,把中国划为“九州”,即所谓“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已经冲破了血缘的旧规。《尚书·禹贡》所列九州的次序是: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实际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境内。

(2)“国家的本质特点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恩格斯)主要是常备军、刑法、监狱和官吏等。禹征三苗时,他的部队已是“济济有众”(《墨子·兼爱下》引《禹誓》),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向他的部队宣布严厉的军纪(《尚书·甘誓》),后来少康又能以“一族兴夏”,证明夏的常备军是强大的,所以春秋大国争霸时人们还说:“夫能夏则大”。《尚书·吕刑》讲到刑法起源时说;“苗民弗用灵(命),制以刑”,说明禹伐三苗时已有刑法。《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夏代设没有监狱,叫“夏台”、“圜土”,夏桀就说过:“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和奴役异部落的需要,夏朝已逐渐形成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僚集团。《世本》称:“夏后氏百官”,《礼记·明堂记》记有六卿、牧正、庖正、车正等官职名称,《尚书·立政编》还将夏代官吏分为三大类:宅事、(中央官、宅牧(地方官)、宅准(祭祀官),而且认为三宅是夏、商、周三代相沿的制度。这个官僚集团的总头子便是夏王,第一个夏王便是禹,禹本是“禅让制”产生出来的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由于生产部门的分工、交换关系的发展和大量战俘当作奴隶使用在生产上,以及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的形成,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都在日益扩大,为了巩固权力,扩大势力,禹曾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会稽大会夷夏诸部落首领,“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韩非子·饰邪》,并见《国语·鲁语下》)参加会议的要“执玉帛”向禹进贡,迟到的要被杀头,说明禹此时已由一部落联盟首领蜕变为事实上的国王,所以一般论者把“涂山之盟”看作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禹死,其子启继位并用武力剪除了维护“禅让制”的伯益和有扈氏等旧势力,在首都阳翟钧台(今河南禹县北门外)举行了盛大的享宴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所以“钧台之享”意味着众多“诸侯”完全屈服于世袭王权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父传子、家天下”的局面正式确立。后经“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历三、四代人,一百多年时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才稳定下来。

(3)“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马克思)夏代的赋税制度史不绝书。《尚书、禹贡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史记·夏本纪》:“自虞夏时贡赋备矣!”遗憾的是年代久远,记载简明,具体的贡赋形式尚不得而知,按孟子的说法大概是以50亩为单位向奴隶征收贡纳吧。

(4)建立城堡以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也是国家出现的一个标志,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嵩山之阳建立阳城作为国都,其父鲧亦曾作城,后“启即位于夏邑”,也筑有城,至于后来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便更为壮观了。只是经过商汤灭夏“犁庭扫穴”之后,只剩下“夏墟都”的传闻,夏都究在何处,尚待考古界努力。

总之,世袭王权与世袭贵族、设防的城堡、常备军和其他强制性权力机构这些国家的主要特征,夏代都具备了,所以说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以上我们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依次阐述了夏代的社会性质,证明它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但这只是依据中学历史课本的精神,参照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写成,其实,现在学术界关于夏代是否是奴隶社会的开始的问题尚存歧义,概言之,有下列观点:①中国奴隶社会应从少昊时代开始;②禹时国家尚未形成,中国的国家正式诞生是从启开始的;③夏还是父权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从商汤伐夏或盘庚迁殷开始;④武王伐纣后,中国奴隶社会才正式诞生;⑤中国古代不存在奴隶社会,是从父权家长制直接过渡到封建制的。等等。

9. 夏朝的公共权力是指什么

是国家机器,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夏朝出现的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是用来统治阶级用来有效统治的,所以就是国家机器。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朝已有政府官僚机构,古书上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

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叫作“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监狱、刑罚、军队、官吏是组成国家的基本成分。

(9)已刑法扩展阅读:

文献所见夏朝国家形态:

1、从族邦到王国

古代中国氏族时代的社会组织——族在三代社会中广泛地承继下来,古书所记邦国林立之局和商代青铜器族徽可为佐证。尚处于文明初期的三代之首夏朝更是如此。

2、夏朝的国家机构

国家形态重要内容之一即为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据《史记》记载,夏朝从禹开始,最后到成汤灭夏,世系传承基本限于传子制为主,只有三位王是兄终弟及制。夏王是王国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

夏王朝的官僚机构据《礼记》“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的记录,表明夏代官职设置虽较五帝时代有所发展,但尚比较原始。

夏代的军事制度也是出于初创阶段。夏王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地方候伯也有自己的军队,当时的军队具有兵农合一的特点。农闲之时,通过狩猎提高战斗力,古称大蒐礼。当时的兵种有步兵和车兵等,兵器已用青铜铸造。

夏代的刑法据说有“禹刑”,据《左传》的记载,当为肉刑,即生命刑和身体刑。同时为了抵罪,还实行了赎刑,据说周代穆王制定《吕刑》时就参考了夏代的刑法,在酷刑的同时,也注意以德辅刑,同时设置了监狱。

3、中央与地方封国关系

国家形态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夏朝王畿内外分布着许多封国,首先是夏人自己同姓的封国,此外还有许多承认夏朝为“天下共主”的众多异姓之邦。

4、语焉不详的夏礼

所谓礼就是人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强调依据人的身份而在名物宫室等一切方面彼此有所区别,达到贵贱、长幼、贫富秩序井然有分的理想境界。据古书记载,尧舜时代就出现了“礼”。孔子更是对认为殷周之礼乃是在夏人的基础上损益而来。



10. 关于刑法渊源

刑法抄修正案是对刑法典的修改或袭补充,刑法修正案的内容直接规定到刑法典中,是“刑法典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刑法的渊源当然是刑法的形式。既然刑法修正案已经并入刑法典,当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刑法的形式,而只能归入刑法典这个刑法的形式中。

热点内容
关于普及劳动法的调研 发布:2025-04-03 09:58:55 浏览:525
上海法治报电话 发布:2025-04-03 09:58:02 浏览:480
财政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模拟题 发布:2025-04-03 09:38:39 浏览:940
意义行政诉讼法 发布:2025-04-03 09:37:56 浏览:798
判萨达姆死刑法官逃跑 发布:2025-04-03 09:35:42 浏览:388
何为道德绑架 发布:2025-04-03 09:35:26 浏览:179
62万司法 发布:2025-04-03 09:32:54 浏览:510
道德观察地址 发布:2025-04-03 09:27:24 浏览:835
省级制定法规 发布:2025-04-03 09:23:29 浏览:849
广东省深圳市法院 发布:2025-04-03 09:12:10 浏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