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李昊

刑法李昊

发布时间: 2022-03-13 13:51:13

① 李杲宣扬忏悔三昧可以治疗癌症是否属于造谣或者违反相关法律呢

您好,宣扬忏悔三昧可以治疗癌症属于虚假宣传,涉嫌虚假广告罪,如果以此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涉嫌诈骗罪,如果组织利用该说法试图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涉嫌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如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还涉嫌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重伤、死亡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二条【虚假广告罪】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条【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重伤、死亡罪】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第一款罪又有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② 兵部推守是何官职

我想你一定是没摘清楚只有推守贞这个人,没这样的官名
不过我知到些古代职官细评细平给你看看
中国古代职官细评
【尹】 官名。商代、西周时期为辅弼之官。春秋时期,楚国长官多称尹。秦汉之际,楚官又有左尹、右尹之称。汉代以后,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等。元代州、县长官也称尹。北魏郦道元曾任河南尹。《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警世通言》第十一卷:“长子苏云,叨中进士,职授兰溪县尹。”

【卿】 官名。周代制度,宗周和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秦、汉两代有九卿,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北魏在正郷之下还置有少卿。历代相沿,清代末期废除。《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过了几年,升给事中;由给事中内转卿。”

【太史】 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职掌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两代设置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职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代改为太史监,唐代改为太史局,后又改为司天台,五代时沿置。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也有“太史”之称。《五人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

【司马】 官名。西周开始设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废除太尉设置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汉代大将军营五部,部各设置军司马一人。魏晋至宋代,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事务,参与军事计划。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明、清两代称府同知为司马。《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九江郡,隋代设置,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现在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

【太傅】 官名。古代三公之一。周代开始设置。秦代废除。汉代复置,地位次于太师( 辅佐国君的官)。东汉每一帝即位,必设置太傅,为重臣之首,参与朝政。后代多以他官兼领,为优待大臣之荣衔,并无职事。明、清两代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作为赠官、加衔之用,非实职。又:辅导太子的官也叫太傅,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历代沿置。西汉贾谊曾由太中大夫贬为长沙王(吴差)太傅,后又被召入为梁怀王(文帝少子)太傅。《汉书·贾谊传》:“乃拜(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宰】 官名。殷代开始设置,本为奴隶总管,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时沿置,掌管王家内外事务;有的在王的左右,佐助王命。春秋时各国沿用,我称“太宰”。卿大夫所属私邑的长官,也都称“宰”。泛指官员,常称“宰官”,后来称县令为“宰官”,简称“宰”。《促织》“宰严限追比”,“宰”指县令。

【三闾大夫】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掌管昭、屈、景三姓贵族。《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史记集解》引王逸《离骚序》:“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可汗】 我国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最高统治者叫可汗。其妻叫可敦。《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驸马】 汉代武帝时设置驸(副)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初学记·帝戚部》:“初,驸马都尉,汉武置也,掌御马。”应劭云:“自上安下曰尉,都谓总领。”原为近侍官之一种,多由宗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为“额驸”。《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我同你到刑部堂上讲讲,恁家里是公侯宰相,朝郎 驸马,你那里的金银器皿!”《清史稿·职官志》:“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

【丞相】 官名。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长。也称“相邦”。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西汉初期,称为相国,后来改称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西汉末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年,复称丞相,或称相国,废置不常,多由权臣担任。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设置左右丞相,行中书省也各设置丞相或左右丞相。明代初期,也设置丞相,不久废除。诸葛亮在刘备称帝后,曾任丞相职。《失街亭》:“丞相何故多心也?”

【左丞相】 官名。春秋时齐景公曾设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曾设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代及汉代初期,也曾沿置。汉文帝以后仅设置丞相一人。北齐、北周设置左右丞相。唐玄宗天宝时,曾以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南宋和元代,都曾设置左右丞相,明初因之,不久即废除。参见“丞相”条。《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右丞相】 官名。与左丞相并立的官职。参见“左丞相”条。《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宰相】 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历代都另有正式官名,其职权广狭程度、行使权力的方式都不同。秦代、西汉以相国或丞相 为宰相,而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东汉时司徒等于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政务,但实权全归尚书,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无所不统。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官执政者为宰相,无定名也无定员。隋、唐两代定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为宰相。唐代中期以后,由君主主持选他官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衔,方为宰相。从此,历代相沿。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的官称,与其副职参知政事等合称宰执,南宋建炎三年,左右仆射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道八年,又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中书令往往由太子亲王兼领,其下仍设丞相,后来为了防止权臣篡逆,废除丞相而以内阁的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大学士又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清代为了防止内阁泄露机密,另设军机处于内廷,军机大臣又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清代仍沿旧称,以授内阁大学士为拜相。一般地说,由于君主集权的加重,宰相的权力即随之而减轻。宋代司马光、王安石,曾拜为宰相。《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

【中丞】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竺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因负责察举非法,所以又称御史中执法。东汉以后,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两代常 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副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北魏郦道元、宋代司马光曾任此职。《晋书·刘孝绰传》:“洽寻为御史中丞。”《五人墓碑记》:“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

【御史】 官名。秦代以前本为史官。汉代以后多指侍御史,一般称御史。职权专主纠察。唐代有竺御史、殿中竺御史和监察御史三种。明、清两代仅存监察御史,分道行使纠察。明代还有充任出巡者,如巡按御史、巡漕御史等。唐代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马中锡曾任右都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的“御史”,为战国时史官。《狱中杂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五城御史,是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的官,属于都察院。

【监察御史】 官名。隋代开始设置。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其中监察御史属察院,职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唐六典》),品秩低而权限广。明、清两代御史台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唐代韩愈曾任此职。《警世通言》第十一卷:“在京二年,为‘急缺风宪事’,选授监察御史,差往南京刷卷。”

【侍御史】 官名。周代有柱下史,秦代改称侍御史。汉代沿袭秦代制度,在御史大夫下,设侍御史,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使出外执行指定任务。晋代以后,除侍御史外,又有治(或作“持”)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等名。唐代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而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总为御史台的成员。后代多沿置。明、清两代仅存监察御史一种。侍御史,一般称为侍御。西晋陈寿曾任治书侍御史。《前汉书·百官公卿表序》:“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

【大夫】 官名。殷周时期,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春秋时期,晋有公族大夫。秦、汉两代,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光禄大夫、太中大夫等。品秩自六百石至比二千石不等。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唐、宋两代,有御史大夫、谏大夫等。明、清两代不设置。《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职官等级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参见《唐代文、武官散阶简表》、《明代文、武官散阶简表》。《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得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爵位名。如秦、汉时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其中大夫在第五级,又有官大夫、公大夫、五大夫等名目。隋、唐、明、清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号,专为封赠用。

此外,宋代医官另设官阶,有大夫、郎、医效、只候等。后世称医生为大夫,即本于此。

【上大夫】 职官等级名。地位比卿低一级。周代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大夫,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士大夫】 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注》:“亲受其职,居其官也。”也作为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五人墓碑记》:“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以上三处“士大夫”均为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

【谏议大夫】 官名。秦代初期设置谏大夫,属郎中令,无定员,多至数十人,职掌 议论。西汉初期不置,汉武帝时沿袭秦制,属光禄勋,无定员。东汉光武帝时增“议”字,为谏议大夫,置三十人。隋、唐两代隶属门下省,职掌侍从规谏,置四人。唐代龙朔二年曾改称正谏议大夫,神龙年间复旧。宋代设置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谏院的长官。辽、金两代沿置不改。明代初期曾设置谏议大夫,不久废除。北宋欧阳修曾任右谏议大夫。《明史·唐铎传》:“明年,初置谏院,以(唐铎)为谏议大夫。”

【尚书】 官名。始置于战国,或称掌书,“尚”是执掌的意思。秦代是少府的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成帝时,设尚书员,群臣章奏都经过尚书,位虽不高而权很大。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为削弱。魏、晋以后,尚书事务愈来愈繁杂。隋代设置尚书省,分为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宋代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元代仅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明代初期,尚存此制,后来废去中书省,直接以六部尚书分管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相沿,末期改官制合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明代徐光启曾任礼部尚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尚书”指陈震。

【给事中】 官名。秦代设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郞、谒者等的加官。均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其性质如清代的“内廷行走”。晋代开始成为官职。隋、唐以后为门下省的要职,在侍中及门侍郞之下,职掌驳正政令的违失。唐代曾一度改为东台舍人,不久复旧。元代门下省废除,给事中又兼修起居注。明代采用宋代给事中分治六房之制,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各一人,给事中若干人,抄发章疏,稽察违误,其权力很重。清代只设六科掌印给事中、给事中,汉族满族各一人,雍正元年开始并入都察院,职权范围已大为减小,与各道监察御史各称科道,事实上同有建言及进谏的责任,并同任漕、盐等官,不再划分。光绪三十二年,撤销六科,仍设给事中。明代马中锡考取进士后,曾授职刑科给事中。《全像古今小说》第五卷:“马周在御前,口诵如流,句句中了圣意,改为给事中之职。”

【郞】 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郞”即古“廊”字,指宫殿的廊。郞官的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时始置,秦、汉相沿,有议郞、中郞、侍郞、郞中等名。秦、汉时最初属于郞中令(后来改光禄勋),无定员,出身或由任子、资选,或由文学、技艺。东汉时,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分曹任事的人通称为尚书郞,职责范围与过去的郞官不同。后世以侍郞、郞中、员外郞为各部的要职。《狱中杂记》:“而十四司正副郞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代初年,刑部设十四个司,各司长官正的称郞中,副的称员外郞,总称“郞官”。

【侍郞】 官名。秦、汉时郞中令的属官有侍郞,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属官初任称郞中,满一年称尚书郞,三年称侍郞。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都以侍郞为长官的副职,官位渐渐提高。明、清两代,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唐代韩愈曾任刑部、兵部、吏部侍郞。《出师表》“侍中、侍郞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董允是侍郞。《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如见袁世凯,特赏侍郞。”

【六部】 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各部的总称,始见于隋、唐。隋代初期,设立吏、祠、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部,属于尚书省,后来改度支为民部。唐代改民部为户部,改祠部为礼部,改左户为工部、改都官为刑部,改五兵为兵部(参见《唐代中央机构职官简表》)。此后,历代相承,基本未变。六部的职掌大致是:(1)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铨叙、考绩、升降等;(2)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3)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4)兵部,掌全国军政;(5)刑部,掌刑法、狱讼等;(6)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的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侍郞。

六部仿自《周礼》六官,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六部尚书: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刑部尚书

工部尚书

《周礼》六官:

天官大宰(冢宰)

地官大司徒

春官大宗伯

夏官大司马

秋官大司寇

冬官大司空

因此后代也常以《周礼》六官作为六部尚书的代称,如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徒,礼部尚书称为大宗伯等。清代末年因为逐渐添设新的部,六部之名遂废除。《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自此以后,九卿六部的官,无一个不来拜望请教。”

【吏部】 官署名。西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末期又改为选部曹。魏、晋以后,称为吏部,设尚书等官。隋、唐两代列为六部之首,主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郞。下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司的长官为郞中,副长官为员外郞,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吏等。历代相沿。清代末年吏部的职权归内阁。参见“六部”条。唐代韩愈曾任吏部侍郞。《全像古今小说》第九卷:“一日,吏部挂榜,唐璧授湖州录事参军。”

【户部】 官署名。朝廷里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周礼》为地官大司徒之职。秦代为治粟内史;两汉为大农令、大司农,又有尚民曹,也是户部之职。三国至隋代,先后为度支、左民、右民、户曹、民部。唐代永微初期,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为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郞。下设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四司职官略同于吏部四司。历代相沿。清代光绪末年,添设民政部,户部废除,改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事。参见“六部”条。《明史·杨思义传》:“(滕德懋)洪武三年召拜兵部尚书,寻改户部。”

【礼部】 官署名。此周时开始设置。隋代设祠部。唐代改为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郞。下设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四司职官略同于吏部。历代相沿。清代末期废除,改设典礼院。参见“六部”条。唐代柳宗元曾任礼部员外郞,明代徐光启曾任礼部尚书。《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公子道:‘学生姓王,家父是礼部正堂。’”

【兵部】 官署名。三国魏时曾设置五兵(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尚书。晋代又设驾部,车部、库部等。隋代仍为五兵部。唐代综合设为兵部,为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长官为兵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郞。下设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四司职官略同于吏部四司。历代相沿,职权范围不尽相同。清代末期改为陆军部,后又添设海军部。参见“六部”条。唐代韩愈、明代马中锡曾任兵部侍郞。《明史·杨思义传》:“(滕德懋)洪武三年如拜兵部尚书。”

【刑部】 官署名。西汉成帝时,有堂书三公曹,主管断狱,东汉改为二千石曹,负责监察京师官署和主管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也称贼曹。魏、晋以后有都官、比部各曹。南朝时刘宋设都官尚书。隋代开皇三年改为刑部尚书。刑部遂为六部之一。唐代刑部主管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郞。下设刑部、都部、比部、司门四司。四司职官略同于吏部四司。清代末期,改为法部。参见“六部”条。唐代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韩愈曾任刑部侍郞。《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

【工部】 官署名。汉代有民曹,魏、晋以后有左民尚书、起部尚书,都是主管工役的官。隋代初騗设左户,后改为工部,为六部之一。唐代工部主管全国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长官为工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郞。下设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四司职官略同于吏部四司。历代相沿。清代末期改为农工商部。参见“六部”条。唐代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郞,世称杜工部。《儒林外史》第八回:“奉旨:南昌府知府员缺,着工部员外(郞)王惠补授。”

【秘书省】 官署名。东汉桓帝时,开始设置秘书监一官,主管图书秘记。晋代设有秘书寺,南北朝时改为省,设监、丞等官。唐代沿设,秘书省总领太史、著作二局,曾一度改为兰台、麟台。明代并入翰林院。唐代白居易、北宋苏洵曾任秘书省校书郞。《新唐书·百官志》:“(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

【翰林院】 官署名。唐代设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供职者称为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非正式职官,与政治亦不甚密切。宋代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也有翰林之称。唐玄宗初以翰林待诏起草,批答文书,后又以翰林供奉与集贤学士分掌制书诏敇。开元二十六年改为翰林学士,供职之所为学士院,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布的密令,号称“内相”。宋代称翰林学士院。辽代在南面官中设置翰林院。元代称翰林兼国史院。明代开始将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 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连升三级》:“皇上一听,说:‘既然有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应该入翰林院啊。’”

【学士】 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北周麟趾殿学士,唐代集贤院、弘文馆学士;有专为皇帝侍讲、侍读的,如唐代开始设置的侍读学士,宋代开始设置的侍讲学士;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如唐代北门学士、翰林学士等。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及龙图、天辛阁学士等,与大学士同为优礼大臣及文学之士而设,都是虚衔。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宰相的职权。《连升三级》:“有人跟上皇上说:‘翰林院有个学士,叫张好古,也是魏忠贤的人。’”

【国子监】 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简称“国学”。汉代有太学。西晋咸宁二年设立国子学,为教育五品以上官僚子弟的贵族学校。以后或称国学,或称太学,隶属太常。北齐开始设国子寺,隋代炀帝改为辚子监,兼管教育行政。唐代国子监下辖国子、太学、广文、西门、律、书、算等七学;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僚的子弟。宋代沿袭。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也称国子监。明代有北京国子监(北监,也称“北雍”)、南京国子监(南监,又称“南雍”)之分。清代沿袭明制,在北京设国子监;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废除。参见本部分“附表一二”。唐代韩愈曾任国子博士、国子祭酒。《全像古今小说》第二卷:“顾佥事见他三场通透,送入国子监,连科及第。”

【太学】 古代学校名,即国学。相传虞设庠,夏设序,殷设瞽宗,周设辟痈,即古太学。汉代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代初期设国子寺,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代设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七学,属国子监。宋代也兼设国子、太学。明代以后,不设太学,只设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称太学生。参见“国子监”亲。《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拾遗】 官名。唐代武则天时设置左右拾遗,职权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并荐举人员。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来随设随罢,无定制。唐代杜甫、白居易曾任左拾遗。《明史·选举志》:“拾遗所攻击,无获免者。”(

【参知政事】 官名。唐代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为宰相。以他官居宰相职位的,有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目。宋代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为宰相,另设置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辽、金、元三代相承,明代废除。元代行中书省也设置参知政事,为行省的副长官。简称“参政”。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曾任此职。《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回:“(支德)从小与施济同窗读书,一举成名,剔历外任,官至四川路参政。”

【枢密使】 官名。唐朝代宗永泰年间,以宦官充枢密使,掌中枢机密,传达皇帝诏旨。此后宦官的权势日大,每多干涉朝政,甚至干预君主废立。昭宗时,尽诛宦官,改为以士人充任。朱温称帝(后梁太祖)后,改名为崇政使,以亲信大臣充任。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崇政使为枢密使,与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枢密使之权愈来愈重。宋代沿袭而略加变通,枢密院与中书省号称“二府”,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宰执”,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历代相沿袭。枢密使有时也称为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称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的一般为文官,并且往往由同平章事兼任,也偶而用武人。遇有军事的措施,均由枢密使秉承君主意旨决定执行。清代对军机大臣也往往以枢密为尊称。宋代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集贤院】 官署名。始于唐代的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主管院内事务。宋代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称为三馆,掌理秘书图籍等事。集贤院设置大学士,以宰相充任;并设置学士、直学士、修撰、校理等官,无常员。元代沿置,掌理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及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等事,设置大学士等官。唐代柳宗元曾任集贤院正字。《新唐书·百官志》:“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书敇。”

【资政】 本为宋代殿名。宋代特设资政殿大学士,用来授予罢政的宰相,或者其他大臣。当时,授予此职的常以“资政”为称呼。《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舍人】 官名。始见于《周礼·地官》。《初学记》云:“舍犹宫也,掌宫中之政,出禀分财。”《汉书·高帝纪》顡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战国及汉代初期王公贵子都有舍人。秦、汉两代设置太子舍人;汉代皇后、公主的属官也有舍人;唐、宋两代太子属官中设置中舍人和舍人。此外,魏于中书省设置中书通事舍人,主管传宣诏命。晋代及南朝沿置,梁除去“通事”二字,直称中书舍人,主管起草诏令,参与机密,权力渐渐加大。北朝的后魏、北齐设舍人省。隋、唐两代

③ 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宰相都是谁

首先,我的结论不是从那些无聊的电视剧和演义中得来的。
说正题:按时间说。
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大大加强了齐国当时的实力“春秋第一相”
商鞅:变法图强,使得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秦国灭六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斯:虽是“焚书坑儒”的帮凶,但他辅佐秦始皇一统中原,定郡县之制,功不可没。
萧何:西汉政治家,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且一直为刘邦据守关中,做好后勤,且为刘邦推荐人才,官拜丞相。
陈平:在楚汉战争中就为刘邦屡出奇谋,为人十分公平,汉初三杰“退休”后官至丞相,得以善终。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他并没有演义中那样神乎其神,并非一个杰出的的军事家。但无法抹杀他对蜀国政权延续的功劳,辅佐刘备,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魏征:大唐名相,敢于进言,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使得唐朝在贞观时期能回复国力
狄仁杰:武则天时期宰相,体恤百姓,不畏强权,举贤纳能,使得武则天时期能够积蓄国力。
姚崇、宋璟:辅佐唐玄宗创了开元盛世,堪称治世之能臣。
赵普:随为人刻薄,但十分好学,精通吏事,能为朝廷举贤纳能,忠心耿耿。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虽对他有所争议,但他变法图强,增强了宋朝的经济。
脱脱:元朝初年宰相,颁布了许多好的政令,废除了许多弊政,使元朝向农耕经济发展,为元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一清: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府,铲除了祸国殃民八虎之一“刘瑾”,文采极好,但最后被小人所害。
张居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实行了“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使得万历年间明朝能积蓄国力,推动了明朝后三十年的发展。
刘墉: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
曾国藩: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他步入仕途后,曾十年七迁,37岁当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谓。

打得我都累死了,我可是亲手打的啊!你要不给分可就太没良心了。。。。。。

④ 写一篇关于2012年8月29日南方航空的评论

相关专题:“恐怖航班”,法盲制造
原标题:空中危情:关注机上暴力事件
“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已经过去了数天,仍然没有具体说法,同时网上还不断冒出新的版本。9月4日又有外媒报道称,由于两名中国乘客2日在从苏黎世飞往北京的瑞士国际航空公司LX-196航班上打架斗殴,载有大约200名乘客的航班被迫返航。近日发生的两起事件让机上暴力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事件一
“南航空姐被打事件”成罗生门
8月29日晚,南方航空一名空姐称,在合肥飞往广州的南航CZ3874航班遭到一名男子殴打和辱骂。经网友、记者调查,打人者名叫方大国,为广州市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9月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消息称,方大国已于9月2日被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进一步处理。针对坊间“被打空姐”已被辞退的传言,南航相关人士3日表示,该空姐未遭辞退,由于经受很大压力,她目前“正在家休息”。
然而,广州市越秀区武装部值班室相关人士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莫高义,均未确认方大国被“停职调查”的消息。同时网上又出现事件的新版本,称是空姐对方大国夫妇拍照引发拉扯。至此,“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已经过去了数天,事件真相仍未明朗。
越秀区武装部
正配合调查,没有说停职
9月3日晚,记者致电广州市越秀区武装部值班室,接电话的一位人士承认方大国在配合调查,“因为我们政委有这么个事,现在正在配合组织调查,没有说停职。”这位人士表示,“现在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肯定要调查一下,现在正在调查。”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莫高义告诉记者,省委宣传部并未发布过“停职调查”的消息,他也无法确认该消息,“(方大国)属于广州市警备区,警备区是部队系统,如果正式处理,警备区会通过适当方式公布消息。”但记者未能联系上广州市警备区。
网传新版本
空姐手机拍照引发拉扯
除此前广州市越秀区宣传部的“初步调查”结论、新华社的非洲乘客口述版外,9月3日下午,网上又冒出“南航空姐周雨濛与方大国冲突事件真相另一版本”。
文中叙述者以“了解8月29日下午南航CZ3874航班(合肥至广州)上发生纠纷事件真相的知情人”口吻称,因行李放置问题发生争吵后,空姐周雨濛拿手机对方大国夫妇拍照,方妻被激怒去夺手机,而方大国也质问为什么不经同意就拍照。周雨濛辩解称只是拍行李架。方妻要求查看手机所拍内容,因此与周雨濛相互拉扯起来。
但这份网帖在发布时已被冠以“转发”的限定词,记者给首发者在网上留言,也一直未收到回复。
网友声音
飞机有录音,真相不难查
事件已持续数天,但具体缘由和经过众说纷纭,当事双方及客机所属南方航空也都保持缄默,致真相云遮雾绕。有网友追问:“为何这么多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最终的具体说法?”9月3日下午,记者再次致电当事人方大国和空姐周雨濛,但前者按掉手机,而后者电话无人接听。
因众多网友表示飞机上有录音设备,要觅得真相并不难,记者致电南方航空客服电话,但对方让记者留意官方消息,却拒绝提供相关联系电话。
事件二
中国乘客斗殴“逼返”瑞航航班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据奥地利《航空先驱报》9月4日报道,瑞士国际航空公司发言人当地时间3日称,由于两名中国乘客2日在从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打架斗殴,飞机被迫返航。记者4日致电瑞航,其值班工作人员确认,该航班的确已经返航。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这架载有大约200名乘客的空客A340客机在空中飞行6个多小时后,于2日傍晚在苏黎世降落,两名年龄分别为27岁和57岁的中国男子被当地警察带走。瑞士日报《Blick》证实,两名醉酒的中国人因座椅靠背问题发生争吵并大打出手,还将劝架的乘务长打伤。
事发细节
一老一少酒后斗殴
据报道,这架瑞士国际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客机航班号为LX-196,原计划飞行9小时50分钟抵达北京。两名分别为27岁和57岁的中国男乘客在该航班上醉酒斗殴,迫使这架载有200名乘客的空客A340飞机掉头返航,当时飞机已飞行了3个多小时,位于俄罗斯上空。
据奥地利《航空先驱报》报道,这两名大打出手的中国乘客当时都显得“醉醺醺”的。该报援引这架航班上的乘客的讲述称,这两名乘客的座位一前一后,在飞机上就餐期间,前面的年轻男乘客将座椅靠背后倾,而坐在后排的年老乘客觉得自己的就餐空间狭小,烦闷不安,并大喊起来,一怒之下突然跳起击打前座男子的头部。
被激怒的年轻人随后与这名年老的乘客厮打了起来。当乘务长过来试图阻止两人打架时,两人在混乱中将乘务长打伤。最后在机上其他乘务人员和乘客的协助下,两名醉汉均被制服,年老的乘客还被暂时绑在了机舱尾部。
飞机于当地时间2日夜间返回苏黎世,两名肇事者下飞机后均被苏黎世机场警察带走,并接受警方的审讯。
乘客讲述
乘务长劝架也被打
坐在39排的乘客瓦莱丽说:“一切发生得很快,我还没回过神来,他们就已经扭打起来了。整个场面让人特别紧张,一片混乱。”这名乘客回忆说,年轻的男子挨打后立刻反击,死死扼住年长者的脖子。双方此后均摔倒在走廊里继续扭打。当机上的乘务长上前劝阻时,年老的乘客还将乘务长打伤了。
瓦莱丽说,幸好另一名比较强壮的乘客制止了他们。“年轻的那个人筋疲力尽地瘫坐在椅子上,乘务人员把打伤乘务长的年老乘客双手绑了起来,固定在最后一排,之后他还喊叫了一个小时,年老的那个人看起来醉醺醺的。”
瑞航声明
保证给予其他乘客赔偿
瑞士国际航空公司发言人指出,斗殴事件发生时,客机已经位于莫斯科东部上空。出于飞行安全考虑,以及因多数乘客可能没有俄罗斯签证而难以安排住宿等事宜,机长决定返航。瑞航已保证给予其他乘客赔偿。
该发言人表示,客机返航后,瑞士国际航空公司为机上其他旅客安排好住宿,并为他们预定了3日前往北京的机票。在客机上斗殴的两名中国籍乘客已被移交至苏黎世州警方处理。但发言人没有透露这两名中国籍乘客的具体信息。在被记者问及这两名中国籍乘客会否受到起诉时,该发言人表示,公司方面正在讨论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步骤,“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延伸阅读
国外航班“严打”机上暴力
由于飞行安全的特殊性,各国对机上暴力事件都非常重视。记者调查了各国有关机上暴力和飞行安全的法律法规后发现,各国出于对航空安全和机组成员正当权益的考虑,各国以及各航空公司对机上施暴者都“不客气”。
日 本
机内施暴 可以拿胶带捆上
其实机上暴力不但困扰国人,在我们的近邻日本,航空业也是在屡遭机上暴力困扰之后才行动起来,建立起一套严格有力的规章制度,对机上暴力毫不手软。
1997年6月12日的《朝日新闻》上刊登过这样一个消息,1996年8月,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客机从成田机场起飞前往洛杉矶。机上一名日航的空姐在完成起飞之后的一系列服务后,突然听到从飞机尾部方向传来乘客的大喊声。她走过去发现一名身材高大的美国男性乘客已经喝醉并说着醉话。她随即提醒他说“不要影响其他乘客……”话还没说完,一记重拳就落在脸上,来不及躲闪。这名不幸的空姐脸上缝了好几针,“机内暴力”事件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1997年,日本发生了40起机内暴力事件,是前一年的2.7倍,引起了日本航空公司的重视。为此,日本航空业当年特别设置了一个对策委员会,专门管理机上乘客对乘务人员的暴力或侵犯行为。该委员会规定,航班有权拒绝搭载醉酒及撒酒疯的乘客,且机内暂停提供含酒精的饮料,如果遇到乘客殴打或骚扰乘务人员,可用胶带将其暂时制服。而全日空航空公司更有明文规定,乘客如有妨碍乘务员职务的行为,将被处以最高50万日元(约4万元)的罚款。
加拿大
不惧特权 议员老婆面临坐牢
今年8月,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报道,加拿大69岁的参议员罗德·齐默和23岁的新婚妻子森森伯格乘坐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飞机旅行,却在飞机起飞不久后就开始争吵。眼看着争吵愈演愈烈,森森伯格还威胁称,要伤害齐默,让飞机坠毁。机组人员和其他乘客试图劝说,却遭到森森伯格的恶语相向。
但是,机组和警方并没有因为这名议员夫人的身份特殊而对这种做法忍气吞声。飞机着陆后,森森伯格因威胁称要让飞机坠毁而被逮捕,并在监狱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周末。而这还没完,如果她制造混乱危及飞机安全的罪名成立,最高可能被判终身监禁。
土耳其
不畏人多 32名乘客被禁登机
2008年,在土耳其亚达那,由于与机组工作人员发生争吵,32名乘客被拒登上太阳快运航空公司的飞机。这一航班原本是要晚上7点20分起飞,结果由于技术问题被推迟到了10点半。一些乘客因此感到不满,并与机组工作人员发生了口角。
据目击者称,“飞机都滑向了跑道,但是随着争吵继续,飞行员自己改变了路线,让所有的乘客下飞机”。最终,其他乘客被允许重新登机,但与机组工作人员争吵的32名乘客被拒绝登上飞机,因为机组担心航班的安全。
英 国
干扰飞行 将被扭送警察局
英国民航总局发言人尼克·史蒂文森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英国航空部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各项权益都受到本国劳动法的保护,若在飞机上和乘客发生冲突,而责任在乘客,那么各航空公司会依法保护本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英国的《航行法》也有相关条例,处理在飞行中干扰机组人员的乘客。一旦在航行中出现乘客干扰飞行的事件,机组人员会马上联系地面的警务人员,将乘客扭送至警察局。另外,按照国际惯例,醉酒的乘客会被禁止登机,以免发生意外。
俄罗斯
“捣乱”乘客 直接拉进黑名单
索菲亚曾在俄罗斯做过空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菲亚表示,机组人员在维护秩序时若遭到乘客的人身攻击,航空公司也会在降落后将违法乘客送至警察局。索菲亚补充说,俄罗斯的立法部门目前正在专门为保护机组人员的权益立法。法令生效后,在飞行途中,如果有乘客吸烟、醉酒或不服从机组人员指挥,那么机组人员有权利合法拒绝乘客的要求。
许多航空公司对这项法令表示支持,甚至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来存储“捣乱”乘客的数据。根据该法令,一旦被列入航空公司的“黑名单”,必须保证五年之内没有违法行为,才被允许登上飞机。
专家说法
限制特定人员乘机是“国际惯例”
9月4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外对于航空安全的规定和管理是很严厉的,特别是“9-11”后各项法规更加严厉。他说,这种冲突在国外都被看做是对航空安全的威胁。
在国外,不仅有航空安全规定,还有国际法、航空法以及行政处罚等多管齐下可以管理这种冲突事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行政拘留等。而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防止对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保安手册》规定,航空公司限制特定人员乘坐飞机是一项“国际惯例”。
“9·11”发生后,美国改变了机场行李和旅客安检由私人保安公司负责的做法,所有机场安检人员成为联邦政府的雇员,授权飞行员在驾驶舱携带武器。德国《航空安全保障法》2005年1月15日开始正式生效,根据该法律,德国可以出动战斗机击落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东方早报》等报道
“南航空姐被打事件”
经过
8月29日
南航保卫部安全员“天赐之洋”发布微博称,合肥飞往广州的CZ3874航班上,有乘客不满行李放置,用包大砸空姐。微博照片中空姐胳膊和颈部红肿,制服破损。
当事空姐“花Money买毛豆”转发了“天赐之洋”的微博,确认“全过程就是这样”。
8月30日
CZ3874航班乘务长写下事件经过,表示肇事乘客因行李放置问题要求移动机内固定设备被拒,恼怒后殴打并辱骂空乘人员,并指出,女乘客在飞机落地前自己抓伤手臂造成双方互殴假象。
经网友、记者调查,打人者疑为广州市越秀区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
广州市越秀区相关部门开始核查此事。
8月31日
“花Money买毛豆”发布微博:方大国带着夫人已向我做出真诚道歉,已妥善处理。
广州市越秀区公布调查结果:由于登机较晚,就行李放置与空姐发生冲突,其家属与空姐发生拉扯,方大国未殴打空姐……事发当晚没有发生“军车威胁当事人”的情况。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指出调查结果未能服众的事实,希望当事人和目击者出面讲述情况,以正视听。
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向网友公开征集线索、寻找目击者。
9月1日
新华社联络到目击乘客。
目击者(非洲籍乘客多班)描述了看到的情况:方大国夫妇“酒气很大”;方大国伸手捏住了空姐的手臂,“我看到了空姐手臂上的伤痕”;三人后来走回操作间,因距离较远,不能证实网上流传的殴打空姐细节;亲眼看到方大国夫人在冲突发生后,自己故意弄伤自己的手,以造成双方打架的假象,空姐没有动手。
9月2日
新华社广东分社官方微博向越秀区委宣传部连发三问:
你们果真做了全面、客观的调查吗,如果没有,为何仓促公布调查结果?
你们是否因为调查手段不足而遭遇“被蒙蔽”,如果是,谁在蒙蔽你们?
你们的调查所获果真形同公布的情况吗,如果不是,这是为什么?
9月3日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方大国被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进一步处理。
越秀区武装部值班室的一位人士称,方大国“正在配合组织调查,没有说停职”。

⑤ 十国的兴衰经过是怎样的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在中国北方建立起梁国。继梁之后,相继出现了唐、晋、汉、周政权,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就是五代。与北方五代更迭的同时,中国南方先后或同时出现了九个割据国,即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即南平)。此外,北方山西有刘旻所建的汉国,史称北汉。与五代并存的这些割据国称为“十国”。十国兴衰的经过大致如下:

吴越:唐末农民起义时,杭州人钱镠曾率兵镇压,钱锣被委任为镇东、镇海节度使,治所在杭州。不久又吞并了浙东。天祐四年(907年),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建吴越国,割据江浙及太湖周围十三州。在唐末及五代十国战争不息的年代中,吴越是当时最为安静的地方。钱镠及其继承者在境内相对地轻徭薄赋,并竭力避免战争,因此吴越国的经济比较繁荣,当地农民利用战争的空隙大兴农田水利,修建堤堰、河渠,建造圩田。吴越统治者还分拨一部分军队屯驻苏州等地,称“营田都”。吴越国五传至钱锡时,降于北宋。自天祐四年建国,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降宋,吴越国统治江浙地区长达七十多年。

吴:唐末乾符年间(乾符元年—乾符六年,874—879年),江、淮地区农民起义不断。杨行密原是农民军中的一员,后被官府逮捕,刺史郑棨因其勇武过人,任命他为步奏官。以后杨行密应募为军卒,补为队长,后杀官吏而据有卢州(今安徽合肥一带),其后又与秦彦、毕师锋、孙儒战于扬州。在战争中,扬行密先后占有宣州(今安徽宣城县)、润州(今江苏镇江市)、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常州(今江苏常州一带)等地,尽有淮南、宣润。景福元年(892年),唐朝廷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连年的战争,使淮南地区经济凋敝,人烟断绝。杨行密一面安抚流民,恢复生产,一面选练军队,抵抗北方割据者的南下,使南方避免卷入中原混战中,南方割据政权由此而相对稳定。唐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唐朝廷封为吴王,统辖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区。贞明五年(919年),部将徐温等尊吴王杨隆演为天子,建大吴国。建元武义。天福二年(937年),徐温子徐知浩(即李昪)篡吴政权,建唐朝,史称南唐,自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至天福二年(937年)杨溥失权,吴国共传四世,历时三十多年,吴国的割据在当时保护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南唐:天福二年(937年),吴国部将李昪灭吴,建都金陵,改国号为唐,改元升元。南唐统治者继续推行吴国“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农桑,国力日强,与同时的割据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人材众多”“隐然大邦”。同时南唐统治者兴科举,建学校,成为五代十国中封建制度最完备、文化最发展的地区。后唐中主李璟,西灭楚,东灭闽,占地三十余州。但李璟优柔寡断,政治腐败,在他当政期间,剥削加重。境内不时地发生农民起义。至后主李煜时,国势则日渐衰败。李煜长于填词,是著名的文学家,但在政治上却十分腐败,其沉湎于宫廷的酒色生活中,荒于政事。开宝八年(975年),宋将曹彬率兵南下,攻占南唐都城金陵,南唐灭亡。南唐共传三世,历时三十多年。

闽:闽的创建人是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唐景福二年(893年),王潮乘黄剿起义军起义之际,率兵入闽,占据了泉州、汀州(今福建三明市以西)等地。唐昭宗封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后又升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自称福建留后。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选任良吏,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福建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在此期间都有所发展。龙德三年(923年),王审知死,他的儿子王延钧继位,龙启元年(933年),王延钧建都长乐(今福建福州市),并称帝,国号闽。改元龙启。闽政权六传至王延政时,阶级矛盾尖锐,天德三年(945年)后唐出兵灭闽。闽共历六世,37年。闽旧将留从效驱逐了南唐屯守泉州的军队,继续割据称雄。一直持续到北宋建国之后。

南汉:为刘隐所创建。刘隐以镇压唐末农民军而起家。天祐元年(904年),唐朝廷任刘隐为清海军节度使,据有今广东和广西地区。天祐二年(905年)为岭南节度使,割据范围进一步扩大。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其弟刘称帝建国,国号越,后又改为汉,史称南汉,建元乾亨。刘及其继承人都很残暴。他们在境内横征暴敛,而且刑法极其残酷,甚至有肢解、刳剔等酷刑。南汉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广东的山区与海滨都出现过反抗南汉的武装起义,其中张遇贤领导的起义便由南汉境内发起,北进一直攻打到南唐境内。张遇贤起义军相继攻克了番禺以东的许多县城,并建号“中天八国王”。南汉政权传至刘鋹对,被宋将潘仁美所灭。南汉政权共传五世,历时六十余年。开宝四年(971年)灭亡。

楚:九世纪末,杨行密击溃孙儒,孙儒部将刘建锋和马殷率师转入湖南。占据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不久,刘建锋为部下所杀,众人共推马殷为主,唐朝廷亦封马殷为潭州刺史。此后,马殷相继攻占了衡、永、邵、郴等州。后梁建立之后,天祐四年(907年),封马殷为楚王。建都长沙,成为湖南割据王国。马殷结好中原王朝,以为外援,使邻近的割据国不敢轻易进犯。并于交通要道上设置邸务,卖茶取利。他不征商税,招徕四方商贾,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同时奖励民间种桑养蚕,使楚国日益富强。马殷当政时,疆域曾远抵广西东部。马殷死后,诸子争位,政局日益混乱,马氏诸子又豪侈成习,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迫使境内农民大批逃亡。阶级矛盾因此激化。保大九年(915年),南唐乘机出兵灭楚。楚国共传六世,历时四十余年。楚亡后,楚部将刘言击败南唐守将;继续据有湖南。不久,刘言被杀,马氏旧将周行逢继续控制潭、朗、衡、永数州之地,并将治所迁到武陵(今湖南溆浦南),后为北宋所灭。

荆南:天祐四年(907年),高季兴镇守江陵,后梁朱全忠封他为荆南节度使。朱全忠死后,高季兴便阻兵自固,并占有归、陕二州。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县),荆南是割据十国中占地最小、势力最弱的割据者。高季兴及其继承者便向四周各国“所向称臣,利其赐与”。并靠征收商税和掠夺过境者的财物维持用度,因此而被诸国称为无赖。荆南国共传五世,历时四十余年,乾德元年(963年)为北宋所灭。

前蜀:九世纪末,唐委派在四川的军人彼此兼并吞噬。大顺二年(891年),原唐将之一的王建攻取成都,占据了四川的绝大部分地区,天复三年(903年),唐朝廷封王建为蜀王。天复七年(907年)当朱全忠杀害唐昭宗建后立梁时,王建也建都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第二年改元武成。蜀国所辖地据有今四川和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因素称富庶,唐末士人,多依王建。乾德元年(919年),王建死,其子王衍立。王衍以奢侈荒淫著称,其在成都扩建宫苑,大兴土木。自己荒于游宴,而将军国大事委以“但益家财,不恤民事的王宗弼和宋光嗣。前蜀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咸康元年(925年),后唐出兵击蜀,受到了蜀人的欢迎,前蜀因此而亡。前蜀共传二世,历时23年。

后蜀:后唐出兵灭蜀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起来。后唐派去统治四川的孟知祥,利用时机,在四川扩充自己的势力。咸康元年(925年)后唐封孟知祥为后唐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他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杀后唐所派的监军李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建元明德。孟知祥称帝仅半年就死去,其子孟昶继位。孟昶当政初期,以前蜀王衍为戒,力求不夺农时,与民休息。但后期则奢纵成性。其手下大臣也大都是贪污腐化的人。宰相李昊“家资巨万,奢侈逾度”。广政二十八年(965年),宋出兵灭后蜀。后蜀共传二世,历时三十余年。

前蜀后蜀在四川一带相继统治达五十年之久。政府的“府库之积,无一丝一粒入于中原”。又因五十年间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农民能够安心生产,所以蜀地非常富庶,以致地主之家相竞移于城中居住。

⑥ 我国史上最好的宰相是诸葛亮吗

狄仁杰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他是武则天最器重的宰相,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泣言:“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出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其冤状,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下令释放此案7人,俱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以后,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
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⑦ 李杲宣扬忏悔三昧可以治疗癌症是否属于造谣或者违反相关法律呢

那是在钻“法律空子”。字眼上麻痹一些粗心大意的人、一些学识肤浅的人……他从而获取更多利益。
1、首先重点在于“可以”两个字。因为连寻常家里一日三顿的白米饭、白开水……都“可以”治疗癌症。这就是在“玩弄”字眼游戏,所以法律上一定程度难以给他定罪。
2、但是毕竟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诱骗”、“哄骗”、“迷惑”……他人上当,所以真要追究,还是有一定几率给他定罪的(但必须拿出有力证据,搜集这些证据相对比较困难)。

⑧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宰相是谁

1.开创先例 相杰之首——中国第一宰相 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著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起初,管仲向桓公提出修好近邻、先内后外、待时而动的治国求霸之策,而桓公未听其言,于次年轻率攻鲁,在长勺之战中被鲁军击败。

战后,为使齐国尽快富强起来,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他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在政治方面,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乡6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15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均设官员管理。10县为1属,全国共有5属,设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国君报告属内情况。这就形成了对全国的统治。

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l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那时,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国互相争战。首先举起尊王的旗帜,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派人送祭肉给桓公以示嘉奖。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召集各诸侯国会盟,举行受赐典礼,并依据管仲的建议,订立了盟约。至此,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管仲为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有殊勋于齐,被桓公尊为仲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三位宰相

热点内容
公司法法定人数 发布:2024-11-20 16:37:30 浏览:55
苍南龙港法院 发布:2024-11-20 16:35:52 浏览:527
法律硕士报考时分方向吗 发布:2024-11-20 16:32:13 浏览:586
司法系统平台 发布:2024-11-20 15:52:49 浏览:502
在线司法咨询 发布:2024-11-20 15:47:48 浏览:345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母爱成仇 发布:2024-11-20 15:10:18 浏览:995
沙县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4-11-20 14:58:15 浏览:97
华东政法学报 发布:2024-11-20 14:47:15 浏览:256
石狮法院网 发布:2024-11-20 14:04:16 浏览:586
法网狙击法官 发布:2024-11-20 13:35:47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