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主观主义
① 我国的刑法现在坚持的是客观主义还是主观主义
你说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一定是有特指的,否则你的问题就很奇怪。
② 刑法的解释方法有哪些
解释刑法的方法有哪些
1.文理解释:按照刑法条文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对刑法的解释,同时参考语法、标点符号、用语顺序等产生或者决定的含义。文理解释的说服力是有限的,需要考虑其他解释理由。
对于法律解释来说,文理解释是一种首选的解释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文理解释可以获得对于刑法条文的正确理解的,就不应当再采用其他解释方法。文理解释依赖的是法律赖以表达的语言的日常意义。由于语言的文义具有多重性,因而有时需要在数个文义中根据立法精神加以选择。为了避免日常语言这种歧义性而引起对法律的误解,在法律实践中创设了专业语言,即所谓法言法语,这种专业语言是法律所特有的,例如刑法中的累犯、假释等概念,对这种法律专业术语的解释被认为是一种特殊文义解释方法。当然,在法律文本中,法言法语只是少数,大多数采用的是自然语言。由于自然语言的含糊性,因而文理解释方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正确的法律解释还须借助于论理解释方法。
2.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含义。
3.历史解释:依据制定刑法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刑罚发展的源流,阐明刑法条文的含义,历史解释并不等于追求立法原意,即并非主观解释论。
4.比较解释:借鉴外国立法与判例以阐明刑法规范的含义。但要善于辩析中外刑法的异同。
5.目的解释:根据刑法规范的目的阐明刑法规范的含义。无论什么解释方法,其解释结论必须符合罪刑法定主义,符合刑法的目的。
解释理由之间并非相互排斥,彼此之间需要配合,以探求合理的解释结论。当然,文理解释是基础,其他解释理由都必须从文理解释为前提。否则文理解释的结论具有唯一性,就不允许通过论理解释否定文理解释的结论。
进行体系解释时,要善于运用当然解释检验解释结论。当然解释蕴含了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明轻的思路。但是在入罪时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重于刑法规定的犯罪为由,进而认定为犯罪,还必须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换言之,当然解释的结论可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例如,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认定为“其它”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属于当然解释。
③ 刑法第120条之6的罪名
刑法第120条之6的罪名是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明知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刑法主观主义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帮助恐怖活动罪】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或者资助恐怖活动培训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二【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危险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的;
(二)组织恐怖活动培训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的;
(三)为实施恐怖活动与境外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人员联络的;
(四)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或者其他准备的。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以制作、散发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过讲授、发布信息等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④ 我国的刑法现在坚持的是客观主义还是主观主义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都不否认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只是侧重点不同。在犯罪论方面我国刑法理论一直声称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事实上更注重主观内容,与新派主观主义观点没有本质区别。
⑤ 什么是刑法中的责任主义原则,与结果责任论有何区别
责任主义确立作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在方法上将责任刑作为量刑的操作性基准,建立以责任刑为中心的量刑方法与程序,通过责任刑制约目的刑,确保刑罚不逾越责任的限度;在量刑中加入期待可能性要素。
在行为的可谴责程度与量刑结果之间建立起直接的、成比例的关系,既确保量刑均衡,又实现刑罚的目的。在违法、有责阶层式犯罪论体系下,建立起责任、目的两大量刑情节体系,规范酌定情节的适用,确保宣告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结果责任,又称“原因责任”。是行为人无论主观上有无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侵害结果即应依法承担的侵权责任。结果责任原则源自古代的同态复仇惯例,是早期侵权法上的基本原则,18世纪以后,为资产阶级民法所废弃,而代之以过错责任原则。
结果责任不同于现代侵权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前者是文明不发达社会中社会关系的主要法律反映,体现了漠视行为人主观过错的法律责任观念;后者则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对过错责任制度的例外或补充。
(5)刑法主观主义扩展阅读:
过失责任主义与所有权绝对原则以及契约自由原则同为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近代民法法为了保障个人自由活动的权利,原则上采用过失责任主义。这也是法国民法典等大多数民法典的核心原则之一。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达,环境污染,公害,交通事故和原子能灾害等危险的产生,过失责任主义不能给受害者提供足够的救济,因此在这些领域内,采用无过失责任主义的立法倾向和司法操作正在逐渐增加。
⑥ 刑法主观主义和刑法客观主义思想
刑法无外乎定罪与刑罚。但
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是犯罪论上的两种理论,是对一种行为回是否构成答犯罪,构成此罪彼罪的不同立场的概括。与刑罚如何适用似乎关系不大,提问要两种思想在刑罚适用中有何不同作用,让人无法回答。
而且,在此问题上,哪来折中说?
⑦ 判断刑法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啊
有人认为刑法理论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有三种含义:其一,从判断结果对何人妥当出发,凡判断结果只对判断者为妥当时,为主观判断属主观主义;反之,判断内容不但对判断者本人,而且对一般人亦属妥当者,为客观判断属客观主义。其二,在判断内容之价值上,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及国家价值,当发生价值冲突时,视个人价值为重的为主观主义,重视社会及国家价值的为客观主义。其三,在价值判断对象上。价值判断的对象限于人的行为。在观察人的行为时,着重主观要素,如动机、意思、性格与人格的是主观主义,着重客观外部动作及外界所引起结果的,是客观
⑧ 刑法必罚主义是什么
刑法必罚主义是刑法学中对犯罪未遂的态度之一,主观未遂论倾向此观点,认为犯罪未遂中具有危险性格的人必然危害社会,必须处罚。客观的未遂论则主张谦抑主义,认为刑法没有必要无遗漏地处罚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只能处罚严重侵犯法益的行为。
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