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司法改革
⑴ 邹碧华的人物履历
1984年—1988年在北京大学经济法系就读,1993年通过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系硕士生考试。
199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88年,进入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从事书记员工作。
1993年,成为助理审判员。
2001年,成为审判员,并调至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
2002年,担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助理,2003年担任研究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担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主持工作。
2005年6月,担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2008年7月,任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
2012年10月,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任职期间曾赴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
2014年12月10日下午,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⑵ 改革开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是谁
马云、刘永好、郎平、许海峰、孙家栋、程开甲、王瑛、李保国、杨善洲、邹碧华、罗阳、郑德荣、南仁东、于敏、于漪、马万祺、马善祥、王大珩、王书茂、王有德、王伯祥、王启民、王宽诚、王家福、韦昌进、巨晓林、厉以宁、叶聪、申纪兰、史久镛、包起帆、尼玛顿珠、冉绍之、廷·巴特尔等。
1、许海峰
许海峰,1957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祖籍安徽全椒,前中国男子射击队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也是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⑶ 法律职业共同体只能是一个梦想吗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法官的英年早逝,不仅震动了整个法院系统,更重要的是震惊了中国法律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律师界的一片痛惜与一致哀悼,让人惊愕,又使人惊叹。对此,上海市高院崔亚东院长评价说,邹碧华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其“对法律工作者的平等与尊重”;江苏省高院许前飞院长认为邹碧华“以生命的代价弥合了法官于律师之间的裂痕”,来自全社会铺天盖地地悼念邹碧华的文字,尤其是邹碧华去世的当天晚上在网络和社交平台上出现的“今夜法律人为你刷屏”,则表达了对邹碧华以一己之力而追求建构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所带来的最深默契与最高敬意,这也是邹碧华作为一名法官对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所付出的努力与回报。
于是,一位模范法官的去世,唤醒了一个时代主题。因为人们在扼腕痛惜之余,不仅开始真正看到了整个法律圈的共同价值观,同时又看到了在邹碧华身后,还留下了一个时代主题:如何完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破解与建构之责任使命。
十多年前,关于什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曾经引起了许多法律人热烈讨论乃至争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2001年强世功教授在《中外法学》发表的那篇在法律界广为传颂的《法律共同体宣言》,他以一种文学表达的方式提出了“法律共同体”的概念。他在这篇文章中动情地写道:“无论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还是乡村的司法调解员,无论是满世界飞来飞去的大律师还是不知名的地方检察官,无论是学富五车的知名教授还是啃着馒头咸菜在租来的民房里复习考研的法律学子,他们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法律共同体。共同的知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维、共同的理想,使得这些受过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共同体:一个职业共同体、一个知识共同体、一个精神共同体!”
于是,从那时起,关于什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开始引起国内法学专家诸如张文显、信春鹰、石泰峰等许多法律人的热烈讨论乃至争论,并为此推出了一部重头之作《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所期待的法律共同体却还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难出来。直至邹碧华法官的去世,才又一次唤醒了法律人内心深处的情结与梦想。
所谓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指在法律事业团体中,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家等法律职业群体相互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没有疆城的法律思维共同体、法律事业共同体、法律解释共同体、法律协作共同体。可见,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不论是学者还是律师,尽管职业不同、个性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维乃至共同的职业习惯。
但是,在处处强调中国特色的语境中,法律职业共同体似乎一直是一个不受了解,被人排斥的概念。还是强世功教授说得好:“无论人们在情感上如何反感他们,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他们。人们正在怀着矛盾的心情来接近他们,接近这些出没在公司、饭店、宴会、酒席上的律师,这些活跃在课堂、讲坛、媒体上的法学家,以及那些深居简出的法官。这些人正在不断地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共同体,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共同体--法律共同体,它既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秩序的维系者。”
2006年9月太原举办“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上,时任《中国律师》总编兼中国律师论坛秘书长的我曾策划设计了一个 “法律共同体的构建与互动”的分论坛。在分论坛上,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官、检察官等其他嘉宾,都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为了职业利益,为了专业发展,为了司法改革,还是为了公平正义,为了法治精神,我们的社会需要不断强调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因为要使“纸上的法律”真正成为生活中“活的法律”,真正发挥法律的规则与程序功能,关键就在于培养一个强大而专业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求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将司法考试制度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对职前培训实行统一管理,着力提高法律职业人员法律信仰、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二是探索建立法律职业从业者之间良性流动和开放的人才吸纳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三是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法治人员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切实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梦想是美丽的,现实是残酷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残酷的现实而放弃美丽的梦想。正如我国很多法学家始终对通过建立法律共同体实现法治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我们希望像强世功教授在《法律共同体宣言》中的呼吁那样:所有的法律人团结起来!
在这方面,邹碧华法官不仅是一位努力追求者,也是一位大胆主张者,更是一位积极的践行者。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期待邹碧华生前积极主张与全力践行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能够早日建构完成。
⑷ 周碧华法官去世算工伤吗
是算工伤的。
因为邹碧华法官是在单位参加完上海司法改革座谈内会后前往徐汇区法院的容路上发病身亡的。
具体参考如下:
1、《上海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
第十五条(视同工伤范围)
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全文》(法释[2014]9号)
第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在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受到伤害的;
⑸ 邹碧华的学术研究
著作:
《证券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展开与评述》(副主编、作者),法律出回版社,2004年10月第答1版。
《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副主编、作者)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副主编、作者)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第二版。
《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副主编、作者)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版。
《合同法学》(副主编、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合同解释论》(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即出)。
《要件审判九步法》,法律出版社,第1版 (2010年9月1日) 。
论文:
《国企改制中劳动关系之司法认定初探》,载《中国劳动》2004年8期,并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法研究会2004年度优秀论文。
《论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载于《法学》2005年10月。
《事实劳动关系之司法认定初探》,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前沿》2005年第2期。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待证据规则》一文,载于《法律适用》2006年1月。
⑹ 令人们满意的好法官有哪三位
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内捍卫公平正义,容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⑺ 标题"灯火常在,行者不孤"有何深意
标题"灯火常在,行者不孤"的深意是:邹碧华精神照亮法律人前行的道路,有邹碧华的精神做榜样,法律人前行的路不孤单。
26 年来,邹碧华始终坚 守对法律、法官职业的信仰,以法治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改革的事业未竟,但他“燃灯者”的理想,敢啃硬骨头的魄力,炽热的信仰力量仍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将始终以精神为指引,坚守信仰,不畏困苦、勇于担当。
燃烛掌灯,破冰探路。
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负重前行。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邹碧华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大幕刚刚拉起的司法改革上。
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操盘 手之一,他身体力行地推动司法改革,虽不讳言改革之艰,却毫不畏难迎艰而上,把 改革“一点一点往前拱”。
司法改革中,他带头引用信息技术,开创了将审理按 照难度系数和数量等因素对法官进行考核的先河, 维护了一批年轻法官的机会, 最终, 员额制改革避免了“一刀切”。
困难重重的改革之路,正是邹碧华同志敢于担当的责 任意识和大胆创新的改革智慧, 才可以破冰前行。
拓展资料:
《邹碧华》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出品,史凤和执导,佟瑞欣领衔主演,刘小锋、陈虹池、何琳、洪洋主演的人物传记片。
该片根据法官邹碧华生前事迹改编,讲述了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11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佟瑞欣饰)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某省政法委领导介绍了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他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
邹碧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了,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被送往医院后再也没能抢救过来。一时间,邹碧华去世的噩耗传遍中国,律师、法官、专家、以及与邹碧华有过交往的群众,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深切悼念这位47岁的好法官。
参考网络资料链接:网页链接
⑻ 改革开放40周年风云人物有哪些
马云马化腾柳传志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