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最高人民法院庭前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庭前会议

发布时间: 2022-03-18 07:41:12

法官解惑:庭前会议要参加吗

庭前会议,来当事人应当自参加,因为庭前会议很重要,甚至比正式的庭审都重要,所以,必须参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二十四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辩期届满后,通过组织证据交换、召集庭前会议等方式,作好审理前的准备。
第二百二十五条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二)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三)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
(四)组织交换证据;
(五)归纳争议焦点;
(六)进行调解。
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的情况,归纳争议焦点,并就归纳的争议焦点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② 法院开完庭前会议后,最长不能超多长时间开庭

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开庭后多长时间结案,但是对于案件的总体审限有相关限制。法院审理案件因案件种类不同,审理期限也不相同。人民法院会在开庭三日前通知有关人员出庭,当事人只要在通知规定的开庭时间内到达即可。
法律分析
庭前会议,是指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召开庭前会议,是为了保障庭审能连续、高效地进行,避免因为一些程序性问题不时中断庭审或者拖延庭审。比如如果被告人当庭才申请证人出庭的,就有可能导致庭没有办法继续开下去。同时,在法院确定了开庭时间的情况下不会提前开庭,因为开庭本身就是前三天才通知诉讼参与人的,事实清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可以当庭宣判。其他情况法官会通知开庭宣判时间。现在一般是择期开庭宣判,然后让当事人签收宣判笔录,发给判决书。至于多久时间开庭,则由承办法院根据案件实践情况具体安排,只要没有超过审限,均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③ 法院召集庭前会议时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自2015年2月4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版>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五权条规定: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二)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三)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

(四)组织交换证据;

(五)归纳争议焦点;

(六)进行调解。

(3)最高人民法院庭前会议扩展阅读:

庭前会议对我国刑事诉讼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庭前会议能有效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新《刑事诉讼法》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庭前会议程序的设置,更是对这一规定的充分体现。

第二,庭前会议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是当前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三,庭前会议能有效提高诉讼效率。

第四,庭前会议能有效提升公诉质效。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法院网— 法院召集庭前会议时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④ 庭前会议不是说,可以召集当事人的吗 那刑诉106条规定的当事人里包括被告人,为什么不可以参加庭前

可以看下最高检的一篇文章

网页链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包括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一般理解,其中的当事人应当包括被告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3条第2款规定,召开庭前会议,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通知被告人参加。与此相关,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也有持与司法解释相同的观点,认为庭前会议,不以被告人参加为必要。笔者认为,被告人参加庭前会议是其诉讼权利,应予保障。

⑤ 刑事辩护中,庭前会议应该怎么开

  • 庭前会议应该怎么开?辩护律师应该怎么做?律师在庭前会议上跟在正式庭审中的表现,应该有哪些不同?

  • 昨天,我在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参加庭前会议。这是一起正厅级干部被控受贿案,也是江苏省检察院反贪局侦办的最后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也许是格外重视的缘故,这个庭前会议召开的非常规范。

  • 自2012年刑诉法增设庭前会议程序至今,已经六年过去了。但各地法院对这项程序的理解仍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不少法院不能驾驭庭前会议和正式庭审的区别,导致庭前会议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不少律师缺乏必要的策略和技巧,急不可耐的在庭前会议上把自己的辩护观点悉数倒出。

  • 其实,庭前会议既非必须召开,亦非为了替代庭审。庭前会议主要是为了在一些复杂案件中,解决管辖、回避、排非、调取证据、重新鉴定、鉴定人或证人出庭等程序性事项,归纳总结控辩双方在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争议,并就庭审方式进行沟通和安排。

  • 也即,庭前会议是为庭审服务的,是为了庭审更加高效、紧凑、更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在庭前会议上进行详细的举证质证或者法庭辩论都是不妥的,这些工作都应当留待庭审。

  • 对于辩护律师而言,所有可能导致庭审中断的事项,最好都要在庭前会议上提出来。但对于证据的质证意见和辩护观点,则要清楚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点到即可,不必详加阐述。否则可能会失掉战机,让自己在庭审中陷入被动。

⑥ 庭前会议的适用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3条规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一)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二)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三)社会影响重大的;(四)需要召开庭前会议的其他情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4条规定:
召开庭前会议,审判人员可以询问控辩双方对证据材料有无异议,对有异议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重点调查。

⑦ 庭前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

庭前会议主要解决的是审判相关的问题,该问题是程序性的问题,而不是案件的实质审查,也不是对证据的质证。会议主要解决的是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为庭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而不是查明控辩双方对实体问题争议的焦点。

庭前会议

庭前会议是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的一种会议。

基本简介

庭前会议程序,德国称之为中间程序,法国称之为预审程序,美国称之为庭前会议,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称之为庭前整理程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关于此程序的规定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在庭前会议之中,对回避人员、出庭证人的名单予以确定,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从而确定庭审的重点,是庭前会议程序的主要内容。

庭前会议不是法庭审理前的必经程序,是人民法院在法庭审理前根据公诉案件的复杂程度或者其他需要召集相关人员了解事实与证据情况、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整理争点,为庭审安排进行的准备活动。

适用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3条规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一)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二)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三)社会影响重大的;(四)需要召开庭前会议的其他情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4条规定:召开庭前会议,审判人员可以询问控辩双方对证据材料有无异议,对有异议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重点调查。

⑧ 庭前会议后一般多久正式开庭

庭前会议后一般一个半月,可延长至二个半月正式开庭。如果是重大案件,则可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再适当延长。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四条
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的情况如下: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⑨ 在开庭前开庭前会议是什么意思

一、庭前会议是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的一种会议。

二、庭前会议之中,对回避人员、出庭证人的名单予以确定,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从而确定庭审的重点,是庭前会议程序的主要内容。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182条第2款规定: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由此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庭前会议程序雏形。

(9)最高人民法院庭前会议扩展阅读:

开庭前开庭前会议的前提条件:

1、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

2、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

3、社会影响重大的。

4、需要召开庭前会议的其他情形。

⑩ 刑式诉讼程序中,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的条件不包括

您好,法律只规定了包括哪些情况,不属于这些情况的都不会召开庭前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3条规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一)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二)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三)社会影响重大的;(四)需要召开庭前会议的其他情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4条规定:
召开庭前会议,审判人员可以询问控辩双方对证据材料有无异议,对有异议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重点调查。

证据材料较多,案情疑难复杂的案件。
如:涉及多个罪名、多起事实或者多名被告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等,庭审的事实、证据调查工作量较大,有必要召开庭前会议整理事实、证据争点。通过庭前会议有效区分存在争议和无争议的事实、证据,能够确保庭审更具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庭审效率。

社会影响重大,舆论广泛关注的案件。
一些案件事实并不复杂,当事人争议也不大,但案件本身由于当事人身份、案件后果等因素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此类案件通常需要制定周密的庭审预案,因此有必要召开庭前会议就相关问题听取相关当事人等的意见,确保庭审顺利进行,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同时充分发挥庭审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

对事实证据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件。
此类案件召开庭前会议,一方面可以听取控辩双方对事实证据的意见,整理案件争议焦点,另一方面控辩双方经过庭前会议初次交锋,互相明了对方观点,也能在庭前会议后为庭审辩论做好充分准备,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有效对抗,有利于提高庭审质量。

可能导致庭审中断的案件。
《庭前会议规程》列举了对案件管辖提出异议,申请有关人员回避等可能导致庭审中断的情形。如果控辩双方对上述事项存在较大争议并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可召开庭前会议,在庭前妥善解决争议,避免庭审被迫中断。

热点内容
连云港司法拍卖公告 发布:2024-11-20 01:34:54 浏览:417
餐饮部服务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0:38:31 浏览:46
王优银律师 发布:2024-11-20 00:07:08 浏览:7
劳动合同法上班期限 发布:2024-11-20 00:00:45 浏览:470
下列属于旅游法律责任特点的有 发布:2024-11-19 23:29:54 浏览:28
周末条例 发布:2024-11-19 22:50:11 浏览:312
红章对账单彩色打印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22:37:40 浏览:450
胶权认购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2:35:50 浏览:602
公证全国统一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1:43:05 浏览: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结婚证吗 发布:2024-11-19 21:28:30 浏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