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意见
A. 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有什么意见建议
一、坚持政治建警,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
1、强化政治理论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干警,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用正确的法治理念统一执法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永葆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各部门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认真抓好落实。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廉政教育,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重视和加强对干警业余活动的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干警办实事。
对那些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的干警大力宣传、表彰,弘扬正气。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
3、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政法部门要建立干警教育培训基地或培训中心,开办干警培训班,采取全员滚动教育训练模式,分期分批对干警进行封闭轮训。每3年对全体干警轮训一次,总体时间不少于1个月。加强培训考试考核工作,将干警培训考试成绩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晋职晋级挂钩。支持鼓励干警积极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干警实战业务技能。
二、加强政法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4、规范报批管理程序。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并支持党委政法委发挥好协管政法领导干部的职能作用。市委政法委要加大协管力度,完善协管干部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推进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管理的规范化。政法部门科级干部的任免,由市委组织部征求市委政法委意见后提出初步方案,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政法委共同考察后,报市委常委会审批。
市直政法部门股级干部的调整任免,由部门党组(委)根据干部职数拿出初步方案,由市委政法委书记办公会研究同意后按规定提交有关机关审批或认定。市公安局享受副局级待遇的股级干部的调整任免,应报市委组织部备案。政法系统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的任免,仍按沧纪发[1996]6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需履行法律程序的干部,必须在履行法律程序后方可办理任免手续。凡不符合报批程序任免的,一律无效。
5、大力推行政法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聘任、交流制度。政法部门中层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除特殊岗位经批准外,一律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任。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一般不超过5年,可连续聘任。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规定条件、程序破格提拔。
政法委干部一般应从政法部门的优秀人才中选调,对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必须坚决调离。政法委干部要纳入同级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序列,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实行政法委与政法部门干部相互交叉挂职锻炼,要选拔优秀的政法委干部充实同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
6、认真落实谈话、诫勉、免职、辞职、降职制度。政法委要积极协同组织部门加大对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力度,对于领导干部和干警出现违反有关纪律禁令和规章制度或其行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于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要免去现职。
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或队伍管理不严、屡出问题,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的,本人应引咎辞职;因工作能力较弱或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要降职使用。
三、加强政法队伍的监督和管理
7、加强和完善监督管理。党委政法委要强化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明确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内容、程序和方式,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执法检查,推动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建立干警执法档案为载体,建立健全以促进执法公正为核心的执法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改进执法工作,研究解决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落实执法公开、执法责任和错案追究制度,及时查处违反法律和政策的案件。
8、从严治警,整肃纪律。严格执行中央政法委《四条禁令》、公安部《五条禁令》和省委政法委《约法三章》、《三条纪律》,以及上级政法各部门的有关规定,不间断地组织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和执法检查,整肃纪律,刹住歪风。每年要对不适合做政法工作的干警进行清理,根据有关规定作出开除、辞退、清调处理,保持政法队伍的纯洁。
四、健全和完善政法工作保障机制
9、建立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政法部门所需经费一律由财政支付。确保干警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禁拖欠。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经费、大要案准备金、见义勇为专项基金、因公牺牲伤残特困干警资助金、教育培训费列入财政预算,市委政法委要加强对大要案准备金的监管。
要将政法部门的基础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强警工作,逐年加强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交通、通讯等装备建设,增加科技含量。严格执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严禁下达罚没款指标,严禁使用涉案当事人或单位的钱物。
10、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政策。认真落实现行干警津贴,并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标准。每年组织政法干警进行一次体检,各级医院开设救治政法干警绿色通道,落实政法干警年休假制度。
五、加强党对政法队伍建设的领导
11、加强对政法队伍的领导。党委政法委是党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和重要组织形式,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政法部门要不断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及时向党委报告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正确执行。
12、加强政法委机构建设。按照政法委编制数不低于干警总人数的3%的要求,要逐步充实政法委的力量。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由符合相当同级党委部、委、办正职干部的同志担任。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建设,市委政法委设纪工委,专门负责对政法干警违纪问题的教育、查处工作。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加强政法部门政工机构建设,市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设政治处,政治处主任由同级政法部门副职兼任或由同级副职干部专任。政法各部门政法处专职政工干部人数,公安局不少于4人,法院、检察院不少于3人,市委政法委、司法局不少于2人。
13、加强政法部门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政法部门党组党委自身建设。政法部门都要建立机关党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各基层政法派出机构要建立党支部。联合专案组工作超过1个月的,建立临时党支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好抓党建带班子、抓党员带队伍的政治责任。
14、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有利于维护政法队伍整体形象出发,政法委、宣传部要协调和指导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政法宣传工作和对政法机关的舆论监督。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宣传党领导政法工作取得的成绩,宣传政法干警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明确宣传纪律,严格执行重大案件报道审批制度,政法部门对外宣传材料要经市委政法委审核,上报重要材料要向市委政法委备案。要规范宣传程序,引导媒体全面准确地报道政法工作。
B. 所是什么建制
抓规划,着力明晰司法所工作发展路径
司法所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安徽省司法厅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思路,先后制定《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两年规划》、《司法所建设第二个五年周期规划》等一系列司法所工作指导性规划意见,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为省厅司法所工作制定了科学明确、紧密衔接的路线图,各项规划的扎实推进把我省司法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拉高工作标杆,全力打造司法所工作“升级版”,2017年4月召开高规格的全省司法所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各市、县(市、区)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会并迅速部署落实会议精神,会上印发《全省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明确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1357”目标(即:1个全省司法所升级发展总目标,3年发展考核周期,5个方面建设提升要求,7项具体评价指标),提出了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所均达到160平方米以上、专职聘用人员所均达到3人以上等具体标准。
抓落实,有力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示范引导。建立安徽省司法厅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处室、厅直单位联系司法所制度,通过抓点带面,形成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对一些工作滞后地方,厅领导分片包干,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实地督查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沟通协调,帮助解决问题。今年以来,省厅组织开展司法所规范提升工程“互学互评”活动,采取各市之间交叉进行的形式,由各市司法局分管局长带队,对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示范推进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互学互评,交流规范提升工程推进成果和经验。印发《安徽省司法厅关于命名全省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示范县(市、区)的决定》(皖司发[2019]17号),命名长丰县等23个县(市、区)为“全省司法所规范提升工程示范县(市、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路作用。
二是强化督导工作。制定实施《全省司法所工作巡查办法》、《省级示范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要求省、市、县三级结合基层重点工作,不定期组织人员随机采取暗访形式,掌握司法所工作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今年4月,省厅组织人员对芜湖、铜陵2个市4个县的司法所进行暗访巡查,实地检查了司法所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开展等情况,下发情况通报,督导整改问题。
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安徽省司法厅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建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市司法局长到省厅报告重要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成效显著的市、县(市、区)司法局,省厅给予表彰奖励;争取省委政法委支持,将司法所工作规范提升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综治考核内容。2019年,我们将“基层司法所达到规范提升要求”列为法治政府年度考核三级指标,从而将司法所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抓协调,切实强化司法所工作保障
加强协调,努力为司法所工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保障条件是安徽省司法厅的重要责任。安徽省司法厅积极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委政法委领导汇报中央及司法部关于加强基层工作的意见、基层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早在2003年,省委办公厅即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乡镇(街道)司法所作为县(市、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建议作为副科级建制。为落实政法委津贴,省厅多次主动与省人社厅沟通协调,争取省人社厅发函进一步明确了政法委津贴发放范围,全面落实了司法所专职在编人员月度1200元工作津贴。为便于司法所人员开展工作,省厅出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的意见,司法所工作人员统一配备了制式服装。
在司法所工作经费保障方面,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实施标准和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人均公用经费达到2.6万元以上。2019年,省财政厅在新增转移支付中安排1800万元项目经费,专项用于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积极组织实施司法所国债项目,建成司法所业务用房19.8万平方米。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通过新建、改造、置换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改善司法所基础设施条件,完成了80%以上老旧司法所业务用房翻新改造任务,新建乡镇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所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抓规范,不断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注重加强制度规范顶层设计,为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制定出台《安徽省司法所档案管理办法》、《安徽省司法所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文件,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司法所政治学习、例会学习、档案管理、业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司法所日常管理和各项业务工作步入规范运作的轨道。制定《安徽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指导大纲》,对司法所组织机构、业务建设、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规范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范,为各地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统一标准的指导细则。制定推行《安徽省司法所形象识别系统基本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形象识别系统基本规范》,全省100%司法所建成了形象识别系统,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强化了司法所形象辨识度和整体规范性。
C. 有谁知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是什么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达到“五化”标准:即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建设专业化、业务工作法治化、所务管理正规化\基础设施标准化
D. 如何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
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政法机关一项长期自身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抓紧、抓实、常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各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和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任务,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执法理念教育,为规范执法夯实思想基础。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加强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执法理念教育,实体与程序并重执法理念的教育,监督与配合并重的执法理念的教育,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执法理念教育,依法办案与运用刑事政策并重的执法理念教育,使执法活动既有利于震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2、突出机制体系建设,为规范执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办案流程,科学管理业务工作,完善各业务部门的执法责任、错案范围、追究程序,重点加强对重点部门、热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不断规范司法权的正确行使;进一步加强自身监督,在加快办案节奏的同时确保办案力度、质量、效果和效率的统一。
3、突出信息化建设,为规范执法提供科技支撑。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找准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案件管理系统、侦查指挥系统、网络办公系统、审讯监控系统和远程通讯系统建设,有力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4、突出队伍专业化建设,为规范执法提供人才支持。培养办案人员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工作技能等素质。加大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司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建立符合司法工作特点和司法规律的人员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分类管理。
(作者单位:如皋市检察院如皋市公安局)
E. 如何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大局意识和民本理念,增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理论认识,使规范、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发要求。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环节。坚持从民警日常执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加快执法标准细化工作,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增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民警每个执法动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借助信息推力,加强执法监督。构建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并以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尽快实现网上执法办案、执法监控、执法问题研判和执法质量考评一体化流程,为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5)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意见扩展阅读
强化执法权力监督制约:
1、从加强源头防控、过程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执法权力监督制约的一系列措施要求,通过建立系统化、实时化、常态化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对执法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2、一是严格源头防控。落实受案立案制度改革的意见,完善接报案登记、受案立案审查工作程序,实现接报案、受立案信息全要素网上记载流转,落实受案立案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受立案环节的监督;深化法制员制度,进一步发挥基层一线执法勤务机构和派出所派驻配备的法制员的作用,负责对案件质量审核把关,建立起保障执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线。
2、二是严格过程监督。全面实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制度,由法制部门对刑事案件重点执法环节统一审核,在审查起诉环节统一与检察机关对接,这项工作已经在部分地方试点,效果已初步显现,下步将进一步探索、完善。
3、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并着力打造覆盖接处警、现场执法到案件终结的整个执法环节的记录机制,实现执法办案全流程同步记录、实时监督;优化执法信息查询服务,建立生效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决定文书网上公开制度等措施,提高公安执法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4、三是严格责任追究。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执法责任体系,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程序,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对民警违纪违法行为的督察机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对触碰“高压线”的事,一经查实,坚决严肃查处。
F. 如何加强县级政法委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力量,落实经费保障
要高度重视政法委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充实编制,增设机构。可以考虑将区财政局、区安监局、区信访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充实为政法委委员,加强领导班子力量。同时注重把委机关干部队伍中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使政法委领导班子的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办公经费是政法委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党委、政府和上级政法部门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要根据政法委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适当增加经费预算,落实经费保障。
(二)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工作效率
一是政法队伍要年轻化。要针对目前政法部门所担负的工作职责,要多选用年轻干部,用其所长,用其优势,把他们放在最适合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工作,这样,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把个体的优势转化为整体强势。二是加强岗位锻炼交流。进一步培养干部综合能力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和多手段处置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重让他们进行岗位轮换,多岗锻炼。
(三)深入开展委机关规范化建设
1、完善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委机关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和业务学习制度,制定全年学习计划,明确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2次,个人自学每月不少于1天,在学习内容上以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为主,邀请有关领导和业务专家专题讲课,采取交流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开展调研、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加强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培养学习和实践能力。
2、完善责任机制。围绕工作目标,确定委机关年度、每季度、每月工作重点,明确责任人、责任领导、工作举措、完成时间,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从“被动干”变成“主动干”,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有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3、完善激励机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通过在政治上培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等方式,有效激发机关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干劲。
4、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要结合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健全符合政法委机关建设科学发展的管理机制。
(四)畅通信息渠道,提供决策依据
为及时、准确、全面反映政法、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工作情况,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信 息资源、提高信息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对信息工作管理办法进行重新修订,对信息的接收报送、信息的编发、信息工作的考核作出具体规定。将对委机关内部和对乡镇(街道)、区属各部门的信息实施统一管理。在内部信息编发上,将原政法简报、平安简报、综治信息、要情专报等进行统一归口,最大限度得使得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达到最佳平衡和配置。
(五)实施有效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一是对涉及民生的涉法涉诉案件加强监督指导,坚持以案结事了为目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二是对涉及政治稳定的敏感性案件,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办案原则,把握工作方向,抓好督促落实,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检查指导力度,限期整改,完善执法。四是拓宽监督层面,创新监督方式。积极探索与人大、政协、纪检联合监督的方式,加强社会及舆论监督,拓宽监督的渠道。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追究相结合,坚持经常性监督、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形成全过程、多功能、广覆盖的监督网络。
G. 如何落实县司法行政会议,如何落实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工作措施
推进法治城区、法治经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深化提升版村(居)合同监管、项权目竞标工作,加强规范化运作能力,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二是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成历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镇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加强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建设。三是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法德齐进建设,加强律师法律讲师团、法制辅导员、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六支队伍”建设,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开展法治街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等创建活动,提高“法治六进”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四是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组织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案件。五是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夯实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根基,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活动”为引领,加大对司法所办公用房、办公经费等装备配备的支持力度,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